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专题强化练(四)一、单项选择题(2024·太原期末)2024年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觉了世界级天坑群,其洞窟中的钟乳石保存完好。据此完成1~2题。1.形成那坡天坑群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裂下陷 B.流水溶蚀C.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2.该天坑群广泛分布的岩石属于()A.沉积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喷出岩解析:第1题,天坑,主要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在地壳抬升后,受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倒塌而成。天坑群,即一系列天坑,是典型的的喀斯特地貌。答案选B。第2题,形成喀斯特地貌,须要可溶性岩石,一般为石灰岩,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其他选项的岩石为非可溶性岩石。答案选A。答案:1.B2.A(2024·广东二模)如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经观测发觉,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N<P。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A.背斜顶部 B.向斜槽部C.向斜右翼 D.背斜右翼4.①处地貌的形成缘由最可能是()A.处于断裂带,岩石破裂B.向斜槽部地势凹陷C.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峻D.地表岩层差异侵蚀解析:第3题,岩层年龄为M<N<P,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的岩层弯曲的特点,可以推断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答案选C。第4题,依据提示,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断裂带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有错位,岩层在形成时间上会不连续,即该处不行能是处于断裂带,A错误。据上题可知,该处不是向斜槽部,B错误。由于图示地区是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流水侵蚀弱,所以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峻是错误的,C错误。①处起伏较大,且地势走向与岩层分界线走向一样,故应是两个岩层地表岩层差异侵蚀造成。答案选D。答案:3.C4.D(2024·海南线上检测)单面山亦称单斜岭,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长,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样,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称为单面山的前坡。下图为单面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单面山易出现在()A.侵入岩层中 B.向斜构造中C.背斜构造中 D.沉积岩层中6.形成单面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7.若单面山发育明显,则()A.上下岩层类型相同 B.上部岩层较厚C.前坡后退速度较慢 D.岩层倾角较大解析:第5题,通过单面山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单面山软硬岩层相间分布,下部软岩层被侵蚀,上部硬岩层倒塌形成陡坡,岩层成层分布,软硬不一,所以易出现在沉积岩中。背斜向斜都能发育单面山,只要岩层倾斜。选项B、C错误。选项A侵入岩一般岩性坚硬,非软硬相间,A错误。答案选D。第6题,单面山常发育于倾斜岩层中,倾斜岩层露出地表,外力沿岩层倾向反方向侵蚀,由于岩层抗侵蚀实力差异,软岩层易被侵蚀,导致上覆岩层倒塌,称单面山,通过发育过程得知,外力作用主要为侵蚀作用。答案选C。第7题,单面山发育明显,A不对,需上下岩层软硬不一。上部岩层越厚,越不易倒塌,不利于形成明显单面山,B错。前坡主要为侵蚀作用形成,侵蚀作用越强,倒塌越明显,越有利单面山形成。后退慢说明侵蚀,倒塌不明显,C错。单面山发育明显,岩石倾角较大,D对。答案:5.D6.C7.D(2024·南宁一模)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是钙华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8.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钙华集中分布的地区,却很少形成溶洞,主要缘由是()A.地壳活跃,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B.地壳相对稳定,不易形成溶洞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质条件9.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钙华景观形成的有()①海拔高,气压低②海拔高,气温低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④植被茂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8题,青藏高原东部地壳活跃,在溶洞发育过程中简单遭遇地壳运动而破坏(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的地质条件),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壳相对稳定,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易形成溶洞、峰林景观。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落差大,流速快,水中二氧化碳更易逸出,利于形成钙华,与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无关,故C选项错误;青藏高原形成溶洞的物质基础——可溶性的石灰岩分布广泛,故D项错误。答案选A。第9题,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河水溶解大量钙元素,青藏高原地壳活跃,地下暗河易露出,随着压强和温度的变更,水中钙质析出易形成钙华,凡是有利于二氧化碳从水中析出的自然条件,都有利于钙华的形成,落差大,流速快,二氧化碳简单从河水逸出;西南地区植被茂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①③④正确。答案选C。答案:8.A9.C(2024·珠海联考)南极是地球上陨石数量最丰富的地区,坠落到地表的陨石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富集,形成陨石富集区。下图示意南极风向及冰盖流淌,读图,完成10~11题。10.影响南极冰盖流淌的主导因素是()A.板块挤压 B.地势起伏C.盛行风向 D.气候变暖1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陨石富集区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虚线为南极极地东风风向,再看冰盖流淌方向,与此大体一样,因此可以得出,南极冰盖流淌方向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向。答案选C。第11题,南极大陆冰盖中心厚,四周薄,落到冰盖上的陨石随着冰流移动,当冰流遇到山脉阻挡时,流速减缓并发生消融,陨石继而富集在山脉的山麓地区,由图中可以看出,乙处恰好为冰流遇到山脉阻挡的陨石富集处。答案选B。答案:10.C11.B(2024·江门一模)黄河临河段河道是指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的河道。该段河道横向变更幅度大,属于游荡型(辫状)河道。图1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2示意辫状河道形态。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与临河段辫状河道的形成有关的是()①流量季节变更大②河流含沙量大③地形平坦④冬春凌汛现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辫状河道不易形成河漫滩B.江心岛上游方向较陡,沉积物颗粒较粗C.江心岛沉积物没有分选性D.临河段河道的变迁主要集中在春季解析:第12题,辫状河道是指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快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这类河道形成的条件为:两岸土质疏松极易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积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等。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该河段有众多江心岛,说明河流含沙量大,而且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作用明显,②③正确;该段河道横向变更幅度大,属于游荡型河道,说明流量的季节变更大,汛期河水暴涨暴落,侵蚀两岸,使河道摇摆不定,①正确;该段河道主要形成在河水暴涨暴落的夏季,凌汛期影响较小,④错误。答案选A。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辫状河道地形平坦,流量季节变更大,含沙量大,汛期河水暴涨,河道摇摆不定,枯水期水位下降,泥沙大量沉积露出水面形成众多河漫滩,A错误;江心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上游方向受河水冲刷侵蚀因而较陡,且流速较快,沉积物颗粒较粗,B正确;江心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有明显的分选性,C错误;河道的变迁主要集中在水量最大的夏季,D错误。答案选B。答案:12.A13.B(2024·惠州三测)断层形成时若切割山体,常形成断层三角面(图a),成为现代活动断层的标记。“程海-宾川”断裂带属于滇西北裂陷带的一部分,下图为宾川断陷盆地地形(图b)及该盆地东部断层三角面卫星遥感图像(图c)。据此完成14~15题。14.图示区域内,断层的走向是()A.东西向 B.南北向C.东南—西北向 D.东北—西南向15.该地不同等级三角面虽形成时期各异,但均不完整、平滑,主要是由于()A.冻融风化 B.流水侵蚀C.滑坡倒塌 D.人类活动解析:第14题,图中断层切割山体,依据该地不同等级三角面的分布,结合图b中方向指示标可知,其断层的走向为南北向。答案选B。第15题,冻融风化多发生在海拔较高的部位,沟谷处冻融作用相对较少,故A错;读图可知,每一级三角面均不完整平滑,不完整处均发生在沟谷处(结合图a),主要是沟谷处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选B。答案:14.B15.B二、综合题16.(2024·深圳二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化为内流盆地并始终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缘由。(3)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且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实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实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积累空间广袤。(3)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降水稀有,盐分难以向下迁移(或淋溶);盆地封闭,盐分无法排泄。17.(2024·佛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24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沙山沟特大高架桥铁路穿行于沟谷之中,但风沙对其影响较小。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该区域春夏季盛行偏北风,秋冬季盛行偏南风,且偏角较小。(1)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2)指出沙山沟内表层砾石的来源。(3)分析沙山沟内的风沙对高架桥铁路影响较小的缘由。答案:(1)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后,袒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2)两侧沙山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在此积累。(3)沙层厚度较小,且沙源少;盛行风向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利于疏导风沙;受沟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沙子不易沉积在铁轨上;沟内沙丘低矮,实行高架桥形式,削减风沙掩埋危急。18.(2024·福建泉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旁边,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有,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左图桌山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桌山景观。(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缘由。(3)“上帝的桌布”通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