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版:学案59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_第1页
25版:学案59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_第2页
25版:学案59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_第3页
25版:学案59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_第4页
25版:学案59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与鉴赏板块六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学案59——分析内涵,品象悟境复习任务1.积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重点分析诗中所用意象的内涵和作用。2.能够体会诗歌意境,初步分析意境特点。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意象作用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常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北京卷《病柏》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6分)意象内涵2021天津卷《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概括画面(意境)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意象作用知识图要

分析意象内涵和作用活动一(一)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内涵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与理解,填写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类别意象内涵植物柳惜别、怀远落花①动物鸿雁②子规(杜鹃)③器物舟④笛声⑤失意、伤感孤独、漂泊、思归悲惨、乡愁乡思漂泊、自由思乡、思归类别意象内涵地理三径⑥长亭(短亭)⑦气象月亮⑧流水⑨露⑩春风⑪隐士之所送别之所思乡思亲、圆满无情无奈、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生命易逝美好、舒畅微积累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二)分析意象内涵与作用Ⅰ.(202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病柏①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出非不得地③,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④,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⑤,浩荡难倚赖。注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长。④鸱鸮:猫头鹰。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鉴赏这是一首采用比兴手法的咏物诗。题为“病柏”,诗人却从其盛时写起。“崇冈”“车盖”“龙虎姿”“风云会”不仅是意象,也是典故,与古代的“政治话语”相关。比如“车盖”是皇权的象征,出自《蜀志》: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龙虎姿”与“风云会”出自《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第五句中,“正直”指代柏树。《庄子》中说:“松柏,其生也正。”而《左传》又有:“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这句诗表达了“神灵依附在柏树上”的意思。第六句中的“故老”一词是巧妙的双关,既指乡里见多识广的老人,又暗指元老旧臣。前六句都在铺垫“古柏王朝”的蓬勃与神圣。第七、八句“突转”:谁又能料到这植根深厚而悠远的“古柏王朝”却半道变了“颜色”呢?第九至十二句紧承第七、八句“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的具体描述。第十三至十六句从“柏”的层面讲柏“病”后的结果:因为大树将枯,“领九雏”的凤凰无枝可憩,只能上下盘旋,哀哀其鸣;而对于恶鸟鸱鸮而言,则正中下怀,它们志得意满地率领众子孙穿穴打洞,立身其中。深刻揭示国“病”的原因:能臣志士被排挤在外,无法建功立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厦将倾”;而得势的宵小之辈则兴高采烈地穿凿着大厦的根基,肆无忌惮。最后四句中,“吁怪”即疑怪,“元精”即自然造化,“浩荡”即渺茫或荒唐。这四句的意思是,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痛感所谓的自然之理原来是那么荒唐,让人再难相信。可见诗人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1.右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神依人敬鸱鸮穴其内盛衰无常2.咏物诗(见学案58“活动一”)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诗人是感慨盛衰无常。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

同的寄托。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

转为黯淡。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

虎踞之势。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

沉郁顿挫。√A项“有相同的寄托”错。此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情感深沉。而刘诗“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C项“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蟠据亦高大”是形容衰时之柏,“得地”“蟠据”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叶枯燥,了无生机,隐喻国家衰落。D项“也有对未来的希望”无中生有。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答案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柏树生长有两个阶段,前四句写柏树的不凡,象征着强盛时的唐王朝;“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形容衰时之柏,了无生机,象征着唐朝由盛转衰。丹凤,因为大树将朽,“领九雏”的凤凰无枝可憩,只能上下盘旋,哀哀其鸣。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有才华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它们志得意满地率领众子孙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Ⅱ.(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鉴赏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叙时危身老。上句交代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句说明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首联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暗含着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惆怅。颔联抒写离别之情。诗人拜读友人郑炼的诗以度时日,但是一想到和友人分别,诗人内心便不能平静,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借景抒情。上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色。地阔天高,诗人与友人两地相思,情谊深厚。尾联借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趣。诗人希望友人为自己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寄寓了诗人渴望自己能有像庞德公一样的志趣。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地阔天高嘱托友人2.送别诗(见学案55“活动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此诗是杜甫赠别友人郑炼之作,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意思是,手拿着您的诗篇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次分别深感不安和震惊。所以“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分析有误,不是“日后陪伴”,而是“现在正在拜读”。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该题考查意象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答题宜先明确意象的含义,再说它表达什么情感。峨眉和岘首二山分别代指诗人所处之蜀地和郑炼远行之襄阳。诗人于“地阔峨眉晚”想象“天高岘首春”,这一别就是天各一方,山川异域,战乱频仍,老迈多病,相逢无期,所以诗人含蓄地借地域的遥遥阻隔来表达离别的依依不舍。解答此题不可机械地由两座山照搬“借景抒情”等手法,而要读懂分处两地的二山之间深重的阻隔意味,这个难以相见的阻隔都是满心的不舍与牵挂啊!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第15题]【关联高考·类题延读】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点拨关键意象“三考”:一是找意象。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果诗中描述为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化为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化为“细柳”“红花”。二是析内涵。分析意象内涵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描写意象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去体味。(2)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点拨关键(3)注意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表现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烂漫的春光。点拨关键三是说作用。说作用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创设情境,提供背景;③表情达意,感发兴寄;④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⑤衬托对比其他意象;⑥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活动二分析意境特点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景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意境,就是诗(某几句诗)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一)初步判断意境特点请结合后面的“知识链接”,概括下列诗(词)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特点。(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答案明净绚丽(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答案冷寂寥廓(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雄奇壮丽(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答案清冷萧条(5)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答案生机盎然古诗常见的六种意境知识链接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二)掌握分析景象、画面等意境题的答题要点(2020·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鉴赏首联通过写绿植和小路,表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中的“果烂”“稻熟”“禽肥”写出了农忙时节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颈联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寄寓了渴望来年丰收之情。尾联视听结合,描写了牧童送饭归来的悠闲自得的场景。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描写了农村农忙时节的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呈现出浓郁的田园气息。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果烂、稻熟、禽肥人文活动

牧童吹笛,送饭归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

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说法有误。根据颔联中的“庭果烂”“稻熟”和尾联中的到田间送饭可推知,这是收获的农忙时节,而不是“农闲时节”,也自然没有“慵懒闲散”之意。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颈联前一句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社”,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此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后一句写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2016·全国乙)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原诗《金陵望汉江》见学案57“活动一”)【关联高考·类题延读】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2)诗人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点拨关键鉴于意境的复杂性,高考很少直接涉及,大多以考画面、氛围等间接形式出现。答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1)关注画面、景象构成。画面构成主体是意象,其构成要素是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点拨关键(2)概括氛围特点。意境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可参见本学案“知识链接”。在判定意境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3)概括时需注意特殊时节、地点。表述时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个别情况还可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对点练案29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用人和从谏方面提出了治国方略,认为若这样做治理国家就很轻松。(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突出演奏虽已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境界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简能而任之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择善而从之67(3)“春风”意象的含意是多重的,其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答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1234567二、对点训练(一)(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234567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234567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1234567“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错。欧诗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描写、抒情均围绕画眉鸟展开,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文诗主要表现诗人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画眉鸟只是以鸣叫声为这种状态提供烘托渲染,并不是“直接描写对象”。12345673.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1234567欲言“作用”,须先明晰两诗的主题。欧诗的主要立意在于抒发胸中郁结,表达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画眉鸟是情感的引发,也是情感的寄托,没有前两句对画眉鸟的描写,就没有后两句的抒情内容;而文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自己公务之余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身在公廨,但事简身闲,不觉有了处于林下之感,画眉鸟的鸣叫声只是强化了这种感觉,与欧诗中的画眉鸟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1234567(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③。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后离开。②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将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1234567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蹊路高低”“乱山”“间关”等,形象地表现了门人送行道

路的崎岖和漫长,自然照应标题。B.颔联写溪云压帽,大风吹衣,雪落双鬓,营造出苍凉氛围,渲染了诗

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C.颈联写诗人希望能再与门人畅谈于“花烛夜堂”,这份情谊在尾联的

上句“相思不作勤书礼”中也有所体现。D.由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到想象离别后的情况,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

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123456712345“渲染了诗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错,应是渲染了离别的伤感之情。675.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对学生)重情重义: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2)(对工作)重学善教:诗人叮嘱学生们以后要戒除愚顽,勤勉钻研学问,期盼听到他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展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1234567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之间感情之深重。前两联写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面对学生依依不舍的送别,王守仁心怀感激,他称学生为“诸贤”,描写他们在乱山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相送,用“愧”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