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诗词是指记录中国革命领导者的伟大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B.毛泽东诗词是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C.《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虽然歌颂的景物不同,但两首词存在内在联系。D.毛泽东诗词是高度凝练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点,虽言辞简洁,但非常精辟,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独特的历史观和鲜明的是非评判标准。D.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认同“焚书坑儒”的做法。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然不动。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4.材料二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有何启发?请简要概括。5.下面这首词是毛泽东写于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时期,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首词体现了革命诗词的哪些特点。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答案】1.A2.D3.D4.①要深入研究历史人物,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史书等资料来积累知识。②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历史人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③评价历史人物要综合考虑其功绩与不足、前期和后期等多个方面,避免片面性。5.①本词体现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描写壮丽的秋景,写出战士的满怀豪情。“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展开想象,红军终将推翻蒋家王朝。②本词体现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写了龙冈之战的胜利,记录了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重兵来犯,战争残酷。③本词体现毛泽东诗词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战争的胜利再现了战士高昂的气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满怀信心,胜利的曙光已出现。【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解析,展现了其蕴含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与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材料一详细介绍了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英雄主义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进行了生动描绘,强调诗词在记录伟大实践中的历史价值。材料二则通过对毛泽东历史人物评价的分析,展示其独特的历史观与见解,突显出他的思想深邃与评判独到,从而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解读毛泽东诗词的视角。【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革命领导者”错误。由原文“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可知,革命诗词的创作者不仅包括革命领导者,也包括其他优秀的革命者和建设者,选项缩小了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表明他认同‘焚书坑儒’的做法”错误。由原文“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但“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并不是认同“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然不动”体现的是一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战略定力,更倾向于革命英雄主义风格。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对红军行军场景的一种写实描绘,通过霜晨、马蹄声、喇叭声等营造出一种紧张凝重的氛围,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描写。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过去革命经历的回忆,以写实的方式展现曾经的岁月,没有突出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想象、夸张等手法。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情感的强烈程度比作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极富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中夸张、想象的特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原文“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可知,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这启示我们要深入研究历史人物,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史书等资料来积累知识。只有在充分了解历史人物事迹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②由原文“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可知,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这告诉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历史人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③由原文“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知,毛泽东对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了全面性。他既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也对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如焚书坑儒)抱着商量探讨的态度;对汉武帝既肯定其雄才大略开拓业绩,也指出其晚年的弊端;对唐太宗、成吉思汗推崇其战争指挥艺术等。这表明评价历史人物要综合考虑其功绩与不足、前期和后期等多个方面,避免片面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章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可知,毛泽东诗词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描写了壮丽的秋景,写出了革命战士的满怀豪情,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词作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结尾,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展开想象,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②由原文“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可知,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这里描写了龙冈之战的胜利,具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写到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写到敌兵重兵来犯,写出了战争的残酷。③由原文“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可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红军战士能够突破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到“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里写到战争的胜利,艺术地集中再现了当时的处境和士气高昂之情。“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诗人满怀信心,必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仿佛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这些都体现出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蹦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蹦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面。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到院子里,飘到大街上。我按住了他的身体,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到哪里去吧,我明天还要出门呢!”李响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你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儿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的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可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人讲过,当年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注】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想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上路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响“腰板挺直了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等动作,表明他态度坚决,说明南泥湾在他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B.小说写李响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的人生经历,意在表明“我”对李响参军却未能成为战斗英雄的遗憾。C.小说多次写到“铁铲”,“铁铲”不仅符合李响做炊事员和开荒者的身份,也象征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D.“我”去南泥湾帮助当地发展,表明了年轻一代不忘南泥湾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决心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我”讨厌李响,结尾写“我”听到李响的事迹后感动得涌出眼泪,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B.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李响的形象,人物形象显得鲜活、生动、丰满。C.李响要给“我”当向导,后来却变成了“我”给李响当向导,从侧面表现南泥湾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之大。D.小说以“我”的一声呼喊结尾,不仅说明了“我”与李响的关系,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回味。8.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指出两处9.小说结尾交代李响早已牺牲,为何开头还写李响“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蹦去的”?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答案】6.B7.B8.①上文写“我”讨厌他有话不说,不辞而别,为后文他十八岁就扔下父母和妻子,偷着离开家去参加革命,没有尽到做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埋下伏笔。②上文写县上的干部送回李响的带着一把铁铲的包裹来,为后文写“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埋下伏笔。9.①小说开篇用“冷不丁”“一直蹦来蹦去”等细节描写李响,暗示了他的形象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②写李响来到“我”的办公室,引出下文恳求并跟着“我”去南泥湾的情节。③开篇看似荒诞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幻想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奇特而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深刻性。【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李响的革命岁月与“我”对先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李响作为革命先烈的形象,以虚构的方式“出现”在现代,表现其精神不朽。小说将历史与当代结合,表达对革命历史的重温和精神的继承。通过主人公“我”对李响的态度转变,突出了新一代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敬重,同时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敬仰。【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对李响参军却未能成为战斗英雄的遗憾”错误。李响因为腿瘸了,不能跟着队伍上战场打鬼子,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的经历,体现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李响形象”错误。“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是语言描写,写李响要求我带他去南泥湾;“蹦来蹦去”是动作描写,写李响的出现。没有没有心理、肖像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①上文写“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点明了我因他有话不说而讨厌他,下文“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具体表现了“有话不说”的表现,前后构成伏笔。②上文“听人讲过,当年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隐约体现李响已经牺牲的事实。下文导游讲解到“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前后构成伏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上文“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可知“我”因为忙中添乱而讨厌李响。所以开篇用“冷不丁”“一直蹦来蹦去”等细节描写李响的出现,暗示了他的形象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②下文“于是我想赶他走”“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可知李响“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蹦去的”为下文恳求并跟着“我”去南泥湾的情节做铺垫。③开篇李响“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蹦去的”,这是小说幻想的内容,虽然略显荒诞,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交代李响早已牺牲,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这是实写。虚实穿插交织,使小说结构精巧,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深刻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材料二: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①,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②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拜右拾遗。数上书,帝怒。去官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审言: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②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先A隋末以罪徙B西域C神龙D初E遁F还G客H巴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一向,与《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中的“素”字意思相同。B.奇,意动用法,与《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的“智”用法相同。C.属,写作,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D.之,结构助词,与《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之”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并得到唐玄宗厚爱。唐玄宗让他在翰林院任职,可他还是和酒友在街市上喝醉酒。B.李白蔑视权贵,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并且拒绝了唐玄宗的封官赏赐。他回到山野之后,过着云游天下的自在生活。C.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在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时,上奏进献了三篇赋。D.杜甫世代为官,希望皇帝能让他继承祖先旧业,表现了他积极入仕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14.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伟大诗人,并称“李杜”,他们的仕途都不顺。请结合材料概括他们仕途不顺原因的异同。【答案】10.CEG11.D12.B13.(1)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2)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逃往蜀中,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14.相同点:①二人性格方面具有放荡不约束自己的特点,导致二人仕途不顺。②李白和杜甫都受到权贵的排挤。不同点:①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就恳请引退还居山林,于是玄宗皇帝就赏赐钱财放他回去。②杜甫困于长安,虽然得到皇帝的赏识,有机会待制集贤院、被擢为河西尉等,但是杜甫没有接受,一直在努力争取更好的官职和机会,希望得到重用。【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李白与杜甫的仕途经历,展现了两位唐代伟大诗人的不同人生轨迹和性格特征。李白因其“谪仙人”的才名受到皇帝的青睐,但因个性放荡不羁而与权贵不合,终被放逐山野。杜甫则因家世而怀抱入仕愿望,却因时代动乱与自身境遇而屡遭挫折,表现出一种内心的苦闷与不得志。这两位诗人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也折射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动荡与复杂。【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是主谓宾结构,“其先”是主语,“隋末”“以罪”作状语,修饰动词“徙”,“西域”是“徙”的宾语,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域”后C处断开;“神龙初”作时间状语,可独立成句,可在“初”后E处断开;“遁还”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其先”,为主谓结构,应在“还”后G处断开;“客巴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均为“一向”。句意:高力士一向高贵。/吴广一向爱护士卒。B.正确。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以……为聪明。句意: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C.正确。写作/通“嘱”,嘱托。句意:从七岁开始写文章。/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D.“用法不同”错误。均为“结构助词,的”。句意:那么臣的著述。/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取乐。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且拒绝了唐玄宗的封官赏赐”错误。由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可知,文中说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是因杨贵妃阻止而未能成功,并非李白拒绝封官赏赐。李白是自知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恳求还山,皇帝赐金放还。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被动句,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益”,更加;“不自修”,宾语前置句,即“不修自”,不约束自己的言行。(2)“会”,适逢;“避”,避乱;“走”,逃跑,奔走;“甫避走三川”,省略句,即甫避走(于)三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相同点:①由原文“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可知,李白在陪玄宗皇帝饮酒,喝醉了的时候,让高力士替他脱鞋,并且当他知道自己不被皇帝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从而看出因为他性格旷放,傲岸不屈,导致了不被权贵所容。由原文“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可知,杜甫旷达豪放,不约束自己,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言论高深但不切实际,让皇帝发怒。所以,二人性格方面具有放荡不约束自己的特点,导致二人仕途不顺。②由原文“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可知,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的行为导致高力士通过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由原文“数上书,帝怒”可知,杜甫多次上书,导致皇帝大怒。所以李白和杜甫都受到权贵的排挤。不同点:①由原文“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可知,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就恳请引退还居山林,于是玄宗皇帝就赏赐钱财放他回去。②由原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可知,杜甫困于长安,虽然得到皇帝的赏识,有机会待制集贤院、被擢为河西尉等,但是杜甫没有接受。但杜甫一直向皇帝诉说自己的家族背景和自身的困苦,说明他一直在努力争取更好的官职和机会,希望得到重用。参考译文:材料一: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天宝初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从天上来到凡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李白恳请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就赏赐钱财放他回去。李白漫游四方,同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到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材料二: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逃往蜀中,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至德二年,(杜甫)被授左拾遗的官职。(他)多次向皇帝上书,(惹得)皇帝发怒。(于是他)辞去官职在剑南地区漂泊,在成都城西郊建造草堂居住。杜甫旷达豪放,不约束自己,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言论高深但不切实际。(杜甫)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被称为“李杜”。(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织妇辞孟郊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官家榜【注】村路,更索栽桑树。【注】榜:张贴告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交代了织妇的身份,写出了织妇对嫁给丈夫后只能从事织布的怨恨。B.七、八两句将织妇织出的精美白绢与自身的破旧衣服对比,突出织妇生活艰难。C.最后两句写官家张榜要求百姓栽种桑树,“更”字进一步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D.全诗以织妇的口吻,通过直白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16.诗中五、六两句与《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两句都写了劳动的艰辛,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本诗中的五、六句通过直接表达和写实的手法,直接描述了织妇身体日益疲惫,但仍然不能停止在窗下织布的状态,直白地展现出织妇劳作的辛苦和无奈。②“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斗笠比喻成头盔,蓑衣比喻成铠甲,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夫们在雨中插秧时的状态,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体现了插秧劳作的繁忙和辛苦。【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织妇的自述,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和对统治者剥削的控诉。诗中织妇描述了家庭出身和婚后的劳作生活,她从事织布辛劳,最终却不得不穿上破旧的衣服,与织出的精美织物形成对比,反映生活的困苦。最后指出官府的苛刻要求进一步加重了负担,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全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表现出劳动者的无奈与辛酸。【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写出了织妇对嫁给丈夫后只能从事织布的怨恨”错误,诗歌前四句描写织妇的身份并未体现出对嫁给丈夫后只能从事织布的怨恨,而是客观描写他们从事田间与织布劳作的身份和角色。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织妇辞》中的五、六句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意思是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是对织妇日常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展现出织妇的劳累。这种写实的手法使诗歌更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织妇生活的艰辛以及被生活所迫的痛苦。《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笠是兜鍪蓑是甲”意思是斗笠当作头盔,蓑衣当作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句中把“笠”比喻成“兜鍪”,“蓑”比喻成“甲”,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夫们在雨中插秧时的状态,仿佛他们是在战场上奋勇作战的士兵,而雨水从头上湿到胛则进一步突出了劳作环境的恶劣以及农夫们的辛勤付出。这种比喻手法不仅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更好地体现了插秧劳作的紧张、繁忙和辛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描绘了江面上船只的繁忙景象,也暗喻了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2)《静女》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从远郊采摘茅草归来赠送给男子,突出了爱情的真诚和纯美。(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伤感。【答案】①.漫江碧透②.百舸争流③.自牧归荑④.洵美且异⑤.还顾望旧乡⑥.长路漫浩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舸”“荑”“洵”“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肃的生存困境,②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持有排斥乃至淡漠的态度。③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固然是一个原因,⑤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诗人自身的创作问题。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诗人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诗歌并非孤立存在的高雅艺术,而是与大众情感紧密相连的。因此,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人写诗不能只是
A
,让自己感到满足,而要贴近读者,让读者喜闻乐见;更不能闭门造车、主观想象,而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具有鲜活的时代感。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这就需要(甲)。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倡导诗歌回归现实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和道义。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
B
的宝藏,诗人只有回归现实,才能认识现实,创作出贴近生活现实的诗。回归现实不仅要在
C
、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洞悉细微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文学作品不宜直接介入现实生活,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诗人要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研究怎样才能与社会、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乙),只有真正的介入,书写真正的现实,诗人才不会在现实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丧失掌握文学话语的能力。18.下列句子中的“与”和文中加点的“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B.时不我与,大家必须奋力前行。C.在这件事上,小王与我的想法不同。D.唐老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画作赠与市博物馆。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句式,以“理想世界”为主题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修辞恰当,句式一致。【答案】18.C19.A孤芳自赏B无穷无尽C习以为常20.①将“严肃”改为“严重”;②将“排斥”与“淡漠”交换位置;⑤将“因为”删去。21.甲:重提倡导诗歌回归现实乙:对现实的介入22.理想世界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是我们灵魂与希望向上腾飞的坚实平台。【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例句中的“与”为介词,跟。A.连词,和。B.动词,等待。C.介词,跟。D.动词,给。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结合A处后文“让自己感到满足,而要贴近读者”可知,写诗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脱离群众,在结合A处前面的否定词“不能”,所以此处应填“孤芳自赏’。“无穷无尽”指没有止境,没有限度。指非常多或极其漫长。结合B处提到诗人应回归现实,因为现实生活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此处强调非常多的宝藏,所以此处应填“无穷无尽”。“习以为常”意思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结合C处后文提到的”司空见惯的生活“可知,对于日常生活大家觉得很平常了,所以此处应填“习以为常”。【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搭配不当,“严肃”不能用来修饰“生存困境”,应改为“严重”。②顺序不当,“乃至”表递进,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是“淡漠”再是“排斥”。⑤句式杂糅,“主要的原因”与“是因为”重复,删掉“因为”。【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结合前文“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可知,诗歌创作与现实生活相距很远,后文“倡导诗歌回归现实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和道义”可知,甲处要填诗歌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所以甲处填“重提倡导诗歌回归现实”。结合后文提到“只有真正的介入”和前文提到的沟通和融入可知,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一种介入,再结合提到“书写真正的现实”可知,乙处应填“对现实的介入”。【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交流安全
- 2024房产出租协议书合同
- 2024房屋装修合同的格式
- 2024平面广告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连身围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聚氨酯橡胶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预付费磁卡水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衣架衣夹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试管干燥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组装式木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 【工程法规】王欣 冲刺串讲班课件 11-第5章-知识点1-合同的订立-知识点2-合同的效力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大疆在线测评题答案
- 承包酒店鲜榨果汁合同范本
- 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TCECA-G 0307-2024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建设评价指南
- 医疗行业智能化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方案
- 预制菜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