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1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2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3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4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一」

有机化学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

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

考生历来把这一单元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既使略有小错,

也会懊丧不已。然而这些知识大都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

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融于其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

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

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自

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二」

S+H2==H2S(加热)Fe+S==FeS(加热)

203==302302=203(放电)

2H202==2H20+02t(Mn02催化)H2S==H2+S(高温)

2H2S+302==2H20+2S022H2S+02==2H20+2S均点燃

FeS+2HC1==FeC12+H2SfFeS+H2S04==FeS04+H2St

S02+H20==H2S04(可逆)S03+H20==H2S04

Cu+S==Cu2S(黑固)H202+H2S==S;+H20

NaS03+H2S04==NaS04+S02&uarr高中物理;+H20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2H2S04浓+Cu==CuS04+2H20+S02t加热

2H2s04浓+C==C02t+2H20+2S02t加热

2S02+02==2S03(需加热、催化剂并可逆)

H2S+H2S04(浓)==S|+S02+2H20

H2S+2HN03(浓)==3SI+2N0+4H2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三」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

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

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

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学好化学主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把所有学过的

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

架,接下来填上血肉,然后用神经和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这个知识的有机体内

涵丰富。化学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来提高,靠

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

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

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

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

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

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

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

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高中英语.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

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

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

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四」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02==2Na20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02点燃====Na202

3.钠与水反应:2Na+2H20=2Na0H+H2t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响

声;⑤滴有酚It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02+2H20=4Na0H+02t

5.高三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02+2C02=2Na2co3+0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03A==Na2C03+H20+C02t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0H+NaHC03=Na2C03+H20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03+C02+H20=2NaHC0312下一页尾页

分析实验要素,拓展实验探究

具体的实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

实验课题、目的、原理、用品及规格、步骤和操作、现象和结果处理、讨论与交流

[1]等基本要素。分析和研究实验要素可以为实验探究搭建更多的平台

1.实验目的:由“验证”向“探究”转化

实验目的是实验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实验的目不同,实验的内容、

手段和就不同。笔者认为,实验目的的转变是理念层面的转变,即给充分探索答案

的机会。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生仍然使用“实验手册”,这大大地减轻了师生

设计实验方案的负担,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机会,也会导致一部分

“有而无忧”的,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磨灭了再创造的机会。

倘若有“实验手册”而学生没有,的再创造是完全可能的,学生探索的机会也会增

大。

有些“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虽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或由于

“实验手册”的存在而丧失了探究的可能。如一个“探究乙醇的性质”实验的“思

考与猜想”栏目中,设置了如下内容:写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请猜测金属钠能否

跟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想?将一块金属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

的外焰上灼烧,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铜表现出什么性质?将灼热的表面变黑

的铜片伸入盛有氢气的瓶中,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氢气表现出什么性质?你

认为乙醇是否具有还原性?将灼热的表面变黑的铜片立即放入无水乙醇中,可能发

生什么现象?请你将你的猜想设计成一个化学实验加以证明。千方百计“引导”学

生设计实验方案,但就是因为“过分的设计”和“手册的出现”(后续问题的导向

作用)导致了探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该实验的内容则是乙醇与钠和氧化铜两个反应高中物理,只要稍作分析:乙

醇与钠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与氧化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可见,乙醇的氧化还原性

是并存的,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物质的通性。倘若以此出发,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方案设计:

①乙醇有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理由是什么?

②怎样证明乙醇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可以选择哪些化学试剂?通过这样的问题

设计,其开放性大,探究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在“手册”里预先呈现,也不会给

学生以暗示。

2.实验原理:由“单一”向“发散”转化

一般实验中,实验原理是事先给定的,教师也很难对实验原理进行干预或改

变,但制备物质往往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制备途径所应用的原理可能有所差别。

因此,在物质制备实验中可以对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从而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

进行合理的选择。

如制备A1(OH)3的各种方案是基于不同原理的:①A13++30H=A1(0H)3J;

(2)A13++3NH3-H2O=A1(OH)3I+3NH4+;(3)A102-+H++H20=Al(OH)3;;©2A102-

+3H2O+CO2=2A1(OH)3;+C032-;

⑤A13++3A102-+6H20=4A1(OH)3;o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

拓展了,又使学生清晰建立Al(0H)3两性的概念。

又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1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13水解制取

Fe(OH)3胶体:FeC13+3H2O=Fe(OH)3(胶体)+3HCL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促进

FeC1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03固体或溶

液加入FeC1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0H)3胶体,此法比教材实验更为方便,同

时给化学实验寻找到更多的探究空间。

3.实验装置:由“给予”向“创造”转化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往往是事先给予的,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课本实验装置

的僵化,同时也会对新的实验装置的解读产生困难,从而丧失了创新和创造的机

会。

化学实验装置往往由常见的玻璃仪器拼凑而成,一种任务可由不同装置完成。

利用装置的分析解剖或技术改进创造新的实验装置,为实验探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和有效的途径。对具体装置的分析和研究中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设计新的装置来加

以改进以创造更合理的装置。如气体发生装置(图1)、气体收集装置(图2)、

尾气处理装置(图3)的改进和创造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五」

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

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烧、不饱和崎、芳香煌、煌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

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

有机物的制取方法。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

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己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

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

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

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

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

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

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烽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

分子结构、二烯煌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轿大开键的特

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

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竣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

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

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

重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六」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Li、Na是最外层电子

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3倍的是C、Si;3倍的是0、S;4倍的是Ne、Ar。

4、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

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5、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6、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7、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8、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3的是Li、

P;l/2的有Be;相等的是H、Heo

9、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0、0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1、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2、0、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0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1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

属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钻玻璃观察)

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0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1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

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0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0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