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卷)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卷)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卷)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卷)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纲要上1—2单元选必三4—6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圆雕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2.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下列言论属于某位性恶论的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A.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3.战国时期的李悝认为“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商鞅认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这些主张()A.意在抑制奢靡的社会风气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发展C.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阻碍了家庭手工业的成长4.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平定了东瓯、南越和闽越,设闽中、桂林、南海等郡,并谪迁一部分人到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河套地区置九原郡,并向此地大规模移民。这些举措()A.主要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改进 B.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旨在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5.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使整个社会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6.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记载着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经济计划的制订C.传统科技的实用性 D.交通运输的发展7.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8.中唐时期的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 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9.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1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11.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12.如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是()(1)亚历山大将统治推向了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2)在印度地区英国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3)拿破仑在欧洲各地实行统一法典,颁布千万条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指令。(4)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军队中服役,进一步促进了一战后殖民地觉醒。A.欧亚文明交流与融合 B.战争与文化交锋C.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D.贸易与文化交流13.18世纪,现代板球运动在英国逐渐形成。进入19世纪,板球运动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哪里插着英国国旗,哪里就有板球运动”。印度的板球运动发展迅速,土著精英被吸纳为俱乐部成员,优秀的板球手还代表英国参加比赛。由此可见,板球运动的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A.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 B.符合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C.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适应国际交流的发展形势14.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C.体现出殖民文化影响 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15.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北京故宫俯瞰图雅典卫城复原图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突出的普遍价值16.2023年3月28日,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朔门古港遗址包括码头、航船、航线、航标塔、城市、窑业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中要素完备的港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遗址直接证实了温州是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的事实B.遗址考古价值需要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才能被恰当阐释C.海上丝绸之路须借由考古实物才能组成证据链加以验证D.遗址发现是一种证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注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材料二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17、18世纪区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纲要上1—2单元选必三4—6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圆雕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上有“龙”形象的相似造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点,B项正确;华夏认同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此时并未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手工技艺的描述,强调的是多个文明出现了相似的“龙”形象,排除D项。故选B项。2.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下列言论属于某位性恶论的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A.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者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反映了荀子强调隆礼重法,即礼法兼施的主张,B项正确;“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属于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属于墨家学派的主张,排除C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儒家的“仁”“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的李悝认为“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商鞅认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这些主张()A.意在抑制奢靡的社会风气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发展C.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阻碍了家庭手工业的成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读材料“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知,李悝和商鞅均主张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个体小农的利益,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这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发展,B项正确;抑制奢靡风气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非二人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李悝和商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富国强兵,排除AC项;二人的主张有利于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家庭手工业的成长,排除D项。故选B项。4.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平定了东瓯、南越和闽越,设闽中、桂林、南海等郡,并谪迁一部分人到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河套地区置九原郡,并向此地大规模移民。这些举措()A.主要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改进 B.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旨在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平定了东瓯、南越和闽越,设闽中、桂林、南海等郡,并谪迁一部分人到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河套地区置九原郡,并向此地大规模移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兼并六国后,先后征服百越、平定珠江流域、收复河套平原,建立中央政权对相关地区的管理等,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秦朝设置边疆郡县主要得益于秦朝的政治与军事势力,不是交通工具的改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在公元前2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秦朝设置边疆郡县主要目的在巩固国家统一,不是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5.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D项正确;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的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削弱豪强地主的发展,排除B项;经济方面的措施,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6.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记载着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经济计划的制订C.传统科技的实用性 D.交通运输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九章算术》中《均输》篇中的算题反映了“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是实际生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材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生活实际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涉及《九章算术》的内容中涉及解决官营运输业实际需要的内容,但没有涉及政府对数学的态度,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九章算术》中官营手工业管理中应用了数学知识,但这属于手工业管理,不属于经济计划,排除B项;材料知只涉及生活需要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没有涉及交通发展对数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大分裂时代,但是正因为分裂割据战争促使统一的因素在悄悄萌生,首先是流民和移民的大潮推动语言文字的交流与融合,语言文字的统一成为走向政治统一的前奏,A项正确;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弱,排除B项;南北文化实现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政治文化,而是民族交融过程中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8.中唐时期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 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说明古文运动意图复兴传统儒学,C项正确;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与唐诗的繁荣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并未体现薄古非今的弊病,排除B项;材料中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并未体现文学的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9.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封建社会(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C项正确;a处于低潮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排除A项;b处处于高潮受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排除B项;d处处于高潮是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张班是指张骞、班超,哥麦指的是哥伦布、麦哲伦,可以看出其所称赞的事件与对外交往、航海探险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过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该对联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说明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此联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ABC项与此联描述的不符,排除。故选D项。11.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材料“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传播,体现的是商品的文化价值,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非西学东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球贸易网,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品文化的输出,非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是()(1)亚历山大将统治推向了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2)在印度地区英国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3)拿破仑在欧洲各地实行统一法典,颁布千万条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指令。(4)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军队中服役,进一步促进了一战后殖民地觉醒。A.欧亚文明交流与融合 B.战争与文化交锋C.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D.贸易与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等多种文化的交融,英国侵略印度客观上传播先进技术和文化,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同时带去先进的法律,一战促使殖民地觉醒,可得出主题应是战争与文化交锋,B项正确;材料中的交流不止欧亚,排除A项;材料主要内容未涉及人口迁移,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战争与文化交锋,没有强调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3.18世纪,现代板球运动在英国逐渐形成。进入19世纪,板球运动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哪里插着英国国旗,哪里就有板球运动”。印度的板球运动发展迅速,土著精英被吸纳为俱乐部成员,优秀的板球手还代表英国参加比赛。由此可见,板球运动的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A.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 B.符合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C.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适应国际交流的发展形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题干表明,板球运动从英国传到了其海外殖民地,英国还积极吸收印度板球手代表英国参加比赛,这是为了强化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认同,这符合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的特征,没有体现体育运动与商业之间的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板球运动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无法据此得出社会基础广泛的结论,没有体现板球运动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通过板球运动渗透其殖民扩张,因此板球运动的传播适应了其殖民扩张的需要,不是正常的国际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14.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新加坡。据材料“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非常新加坡”等表征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的举措为游客和国民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提供了一种工具,这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文化建设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融合,排除A项;“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5.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北京故宫俯瞰图雅典卫城复原图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突出的普遍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雅典)。根据图片可知,两座城市文明遗产都给人类留下宝贵财富,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D项正确;北京故宫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但雅典卫城不是如此特点,排除A项;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符合雅典卫城,但不符合北京故宫,排除B项;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仅仅是北京故宫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3年3月28日,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朔门古港遗址包括码头、航船、航线、航标塔、城市、窑业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中要素完备的港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遗址直接证实了温州是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的事实B.遗址考古价值需要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才能被恰当阐释C.海上丝绸之路须借由考古实物才能组成证据链加以验证D.遗址发现是一种证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注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2023年。据材料“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可了解我国目前申遗的主要举措是“一带一路”建设,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遗址直接证实了温州是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的事实,排除A项;遗址考古是第一手考古实物,不需要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才能被恰当阐释,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须借由考古实物才能组成证据链加以验证,表述太绝对了,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材料二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17、18世纪区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答案】(1)作用: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社交的需要;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至清朝(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知,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材料“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可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根据材料“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可知,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原因:根据材料“17、18世纪区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根据材料“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可知,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可知,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根据材料“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可知,社交的需要;根据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可知,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答案】(1)差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2)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欧洲)。差异:对比材料一、二,依据其中相关信息:“地中海西部殖民”“运入金、银等贵金属”“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建立商贸城市”“政治上基本独立”“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重要的港口”“在埃及”“在巴比伦”“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被波斯毁坏的庙宇”“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等,结合古希腊和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知识,即可从目的、方式、范围等方面进行“概括”。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欧洲)。影响:基于材料中古希腊人和亚历山大的举措,结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的相关知识,即可从冲突破坏、碰撞交流、文明传播、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答案】(1)政治上:南北分裂对峙;经济上: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江南经济开发;民族关系上:各民族之间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学术传统上:南方儒士受玄学影响,北方儒士严守汉儒传统。(2)过程:南北朝时期互派使节,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朝时,大量士人迁至北方,南学与北学汇集洛阳;唐朝时逐渐走向统一。

意义:有利于学术文化上的统一,推动儒学的发展,巩固儒学正统地位;推动知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