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目的:求生存谋发展人口迁移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原因和动力文化认同: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它体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也体现在各个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中,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按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时空坐标: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蒙古西征BC3000BC1000AD600公元前后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印欧人亚欧游牧民族游牧世界VS农耕世界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思维导图: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的迁徙1.起源: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印欧人人战车概念阐释印欧人: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印欧人起源于东欧平原,游牧民族,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2.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材料四: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
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赵琳材料三: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材料二: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程。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固定;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文明的富庶;材料五: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中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而形成的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
——管彦波: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的迁徙3.早期迁徙概况印欧人约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3000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20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12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3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时间上: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方向上:全面性。方式上: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①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②迁入区域: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③特点:?④方式: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并改进冶铁技术;(BC8世纪,被亚述人所灭)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印欧人约BC6世纪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6世纪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7世纪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20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20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0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的迁徙3.早期迁徙概况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印欧人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1)建立: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2)鼎盛: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3)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印欧人赫梯人赫梯人冶铁实物技术革新:轻型马拉战车、改进冶铁技术赫梯文化赫梯人马拉战车骑兵赫梯战士头像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波斯人印欧人(1)建立帝国: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希波战争)。(2)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印欧人希腊人(1)形成:(2)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城邦文明古希腊文化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4.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1)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2)列国时代:(3)社会状况:婆罗门雅利安人祭司贵族祭祀和教育刹帝利世俗贵族战争和行政吠舍一般平民农牧工商业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仆役奴婢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婆罗门教古印度文化四《吠陀》《摩诃婆罗多》梵文印度佛塔材料二: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一: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印度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斯塔夫理阿罗斯《全球通史》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教材P35)(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2)促进不同区域间技术等的传播与交流:如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3)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4)整体上推动了区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如西亚的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希腊进入古典时代;古印度文明等;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教材P35)必背清单1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迁徙原因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
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直至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3-75页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而形成的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管彦波:《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1)农业世界:农业文明的动荡与衰落(2)游牧世界:①马的驯养和冶铁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游牧民的战斗力;②游牧民好战的天性以及忧患意识;③农业文明优越的自然资源对游牧民族具有吸引力;③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劣。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迁徙概况(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东汉贵霜安息罗马匈奴扩张日耳曼南迁大月氏人西迁①在中国北方②欧洲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份移居罗马帝国。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迁徙概况(2)3—8世纪①中国:北方、南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迁徙概况(2)3—8世纪②欧洲410年,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带领下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除了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迁徙概况(2)3—8世纪③西亚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之旅。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3.迁徙影响阿拉伯半岛统一帝国建立(1)政治格局: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区域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如游牧世界农耕世界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例如: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文化新气象。)必背清单24世纪中后期,通到向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学思之窗P36: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否定﹑排斥转变的原因:哥特人缺少法律传统和意识,不利于阿图尔夫巩固统治;罗马帝国所创立的法律体系和法治传统,有利于维护阿图尔夫的统治。因此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前2千纪
前7世纪
前2世纪6世纪9世纪印欧人为主的游牧部落向周边迁徙迁徙主体亚欧游牧民族向周边迁徙动力原因生存文化交融认同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西亚、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等区域文化形成(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2)区域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口迁徙⬇早期区域文化产生⬇区域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的共存⬇人类文明的进程前2千纪
前7世纪
前2世纪6世纪9世纪印欧人为主的游牧部落向周边迁徙主体方式亚欧游牧民族向周边迁徙动力原因生存文化交融认同人口结构印欧人与迁徙地原住民融合为新民族在中国、芜湖内迁至中原;在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并建国西亚、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等区域文化形成各区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发展变化多元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总结提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对古代人类迁徙有何认识?原因: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原因、政治压迫与政治局势、统治者对外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断迁徙中谋生存,求发展。影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碰撞交流,融合创新多元共存,和而不同时间迁徙路线原因影响公元前2千纪初起印欧人迁徙至西起欧洲东到印度寻找食物马拉车优势摧毁就文明,催生新帝国,促进文化交融,推动农耕文明公元前2世纪—2世纪中国:北方匈奴扩张,大月氏西迁,建贵霜,到印度北欧洲:日耳曼南迁游牧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农耕文明吸引性3世纪—6世纪中国:北方匈奴内迁转定居、建政权;北方居民南迁;欧洲:日尔曼人进入罗马建国家中国:民族进一步交融;北方战乱7世纪—8世纪中期阿拉伯征服西亚北非,后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阿拉伯统一后对外扩张欧洲:罗马帝国衰落中国:西晋王朝崩溃,内迁民族接受中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使中原文化有新发展欧洲:肢解西罗马帝国,旧文化体系被打破。西欧封建社会建立,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阿拉伯:阿拉伯广泛吸收波斯、埃及、古希腊罗马等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必背清单3①民族的稳定性和文化认同观念的不同: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以其人口众多、内部高度的文化认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因而人数有限的内迁游牧民族难以改变其文化认同观念。在西欧,罗马帝国境内民族众多,且流动性强,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②从文化的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与罗马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化有与生俱来的聚合性;西欧手工业、商业发展,各种文化经过剧烈冲突与融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③文化传统的根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雄厚,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在西欧,日耳曼人强大的异质文化将昔日的古典文化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混合,经过熔炼,铸成一种崭新的西欧文化。思考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在中国和欧洲造成的不同影响的原因。思考2:古代人类的迁徙,呈现出怎样的共性特征?路线:每一次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对相对稳定的农耕区形成冲击;方式:迁徙方式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原因: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动因;影响:最终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游牧和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必背清单41.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自己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对黄河文明产生过影响,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A.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C.对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D.创建的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社会发展A2.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D.赫梯人在作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宠物食品合同范本
- 仓库租赁 配送合同范本
- 主力商家合同范本
- 2025年超大型特厚板轧机项目建议书
- 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包装买卖合同范本
- 北京合伙合同范本咨询
-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信用担保借款合同范本你
- 制造珠宝生产订单合同范本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永磁滚筒设备操作规程
- 大班科学活动小实验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 装修合同违约解除通知书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中国文化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版)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学科笔试试题(附答案)
- 侦查学总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 临终关怀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