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讲选必《陈情表》《项脊轩志》一轮复习目录01模拟基础练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一.基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日薄西山薄:迫近,形影相吊吊:哀悼))B.eq\b\lc\{(\a\vs4\al\co1(终鲜兄弟鲜:很少,未曾废离废:停止))C.eq\b\lc\{(\a\vs4\al\co1(刘病日笃笃:病重,供养无主主:主事的人))D.eq\b\lc\{(\a\vs4\al\co1(听臣微志听:听信,夙婴疾病夙:早年))解析:A项,吊:安慰;B项,鲜:在本文中是“没有”的意思;D项,听:任从,在文中指应许。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eq\b\lc\{(\a\vs4\al\co1(\a\vs4\al(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eq\b\lc\{(\a\vs4\al\co1(\a\vs4\al(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D.eq\b\lc\{(\a\vs4\al\co1(\a\vs4\al(无以终余年,愿乞终养)))解析:A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动词,表被动。B项,介词,比/介词,向。C项,动词,任,承担/副词,一定。D项,均为动词,结束、终了。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况臣孤苦,特为尤甚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解析:C.都是“孤单凄苦”的意思。A.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D.古义:承受恩泽。今义:洗澡。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妪,先大母婢也解析:D项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均为判断句。答案:D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诸侯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层次分明事必躬亲谨言慎行以身作则B.条分缕析身体力行临深履薄挺身而出C.层次分明身体力行谨言慎行以身作则D.条分缕析事必躬亲临深履薄挺身而出解析:层次分明:形容事物的排列次序清楚。条分缕析:一条一条进行分析。形容分析得有条有理,很细致。根据语境,“层次分明”合适。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去做。根据语境,“身体力行”合适。谨言慎行:说话和做事都小心谨慎。临深履薄:形容做事谨慎小心,提心吊胆。根据语境,“谨言慎行”合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难或担当重任。根据语境,“以身作则”合适。答案:C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解析:由“国家、家庭和个人”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前后不照应,可以排除B、D两项;由两个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可以排除C项。答案:A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解析:A.“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句式杂糅,且“以致”关联词使用不当;C.“实现……方向”搭配不当。答案:D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和“微贱”,都是自谦之词,极言自己身份之微、所受荣宠之盛,表达出对晋武帝恩宠的感激。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与“圣朝”连用,极力表达对晋武帝的崇敬,以及对晋朝的称颂。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岂”,表反问,与下句中的“但”相呼应,用来强调自己只是因为照顾祖母而不能赴任,并无他意。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犬马”和“谨”,都是敬辞,恭敬地表示自己心甘情愿像犬马一样为晋武帝驱策,以此报答恩情。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句中的“以”按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李密《陈情表》)②臣具以表闻(李密《陈情表》)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④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⑤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班固《苏武传》)⑥木欣欣以向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⑨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苏轼《石钟山记》)⑩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A.①⑥/②③④⑤/⑦⑨/⑧/⑩
B.①⑩/②③⑨/④⑦/⑤/⑥⑧C.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⑩
D.①⑩/②④/③⑨/⑤/⑥⑦⑧(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说说如何根据语境推断出句中“以”的意思。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3.第一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指“穿一年孝服的亲族”。“期”这个词含义丰富,在其他作品中也多次出现。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氓》)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判断以上各句中“期”的含义,将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义项(1)<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2)<动>期求(3)<动>到,及序号(2)下面是对“期”的本义的解说。请简要说明上表中“期”的义项(1)与下面解说的相关之处。《说文》:“期,会也。”段玉裁注:“会者,合也。期者,要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4.本文善用四言句,既概括凝练,又生动传神。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形影相吊
沐浴清化
日薄西山
乌鸟私情5.有同学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以呈现本文的“情深理切,更极结构之妙”。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①-⑥处,帮他补充完整。【答案】1.D2.B
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者不一定被任用。推断:这两句语法结构一致,对应位置的词语意思相关联。“忠”“贤”意思相近,同理,“用”“以”也是近义的,“用”的意思为“任用”,推出“以”意为“任用”。3.①②/④/③
“期”有“约定、会合”的意思,会合要讲明时间,故作名词时引申为“约定的时间、期限”之意。4.“形影相吊”指孤身一人,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本文中李密用来形容自己从小孤苦,无依无靠,既交代了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又为下文表明自己不能远离祖母作铺垫,用语俭省而形象。5.①祖孙相依的亲情
②朝廷征召的恩情
⑤自己本图宦达
⑥先尽孝,再尽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犬马”不是敬辞,用犬马自比,是谦辞。故选D。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介词,因为。句意: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②介词,用。句意:我将以上苦衷用表的形式报告。③介词,用。句意: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④连词,来。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⑤介词,在。句意:苏武在元六年春天回到京师。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句意:树木欣欣向荣。⑦连词,来。句意: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⑧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句意: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⑨介词,用。句意: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⑩介词,因为。句意:我因此记下了以上经过。①⑩介词,因为/②③⑨介词,用/④⑦连词,来/⑤介词,在/⑥⑧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推断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忠”“贤”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忠臣、贤臣;“用”,任用;“以”,任用。此句为对仗句,根据文言词语结构推断法,相同位置上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忠”“贤”意思相近,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因此“用”和“以”意思也应该相近,由“用”的“任用”可推断出“以”也是“任用”。3.(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期:限定或约定的时间。句意:不是我拖延婚期,是你没有好媒人。②期:限定或约定的时间。句意: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赶不上期限。③期:到,及。句意: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④期:期求。句意: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故答案为:①②/④/③。(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词语含义的能力。本题只要把《说文》中“期”的“会合”之意与“期”的义项(1)“<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之间的关联找出来即可。“会合”需要约定时间,因此作名词时引申为“约定的时间、期限”之意。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特点的能力。比如“形影相吊”,“形”是形体,“影”是影子,“吊”是安慰。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这就写出了自己的孤单无依,照应了上文“门衰祚薄”等内容,也说明了祖母躬亲抚养,自己与祖母感情深厚,无法停止奉养祖母而上任。可以说非常生动形象,用语俭省。再如“沐浴清化”,“沐浴”,蒙受;“清化”,清平的政治教化。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用“清化”一词概括了晋朝的政治清明,是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沐浴”一词隐喻作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因而茁壮成长,含着最大的感激。“沐浴清化”,臣仆无比感激新朝的话,称呼和感激都能使晋武帝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宠臣对君主说话,因而心弦为之一弛。其余结合词语含义,联系语境及作者处境鉴赏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作者情感的能力。①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可概括为:祖孙相依的亲情;②第二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可概括为:朝廷征召的恩情;⑤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可概括为:自己本图宦达;⑥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可概括为:先尽孝,再尽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汝其勉之!(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平A居教他B子弟C常用此D语E吾F耳熟焉G故能详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叔,指父亲的兄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B.秀才,是汉代所设的一种科目,用来选拔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保留此制。C.恃,依赖、依仗,与成语“恃才傲物”“恃宠而骄”的“恃”意思相同。D.“屡废而叹”与苏轼《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的“而”用法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A.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身体孱弱多病,能够长大成人,离不开祖母的细心抚养。B.李密深受朝廷器重,先是受到地方长官的认可和举荐,后来又得到晋武帝的征召、任命,但他并没有去赴任。C.欧阳修母亲在丈夫去世、家境清苦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将欧阳修养大成人,并用他父亲的言行引导教育他。D.欧阳修父亲做官时,常在夜里努力研究案卷,为死刑犯谋求生路,这是由于他不愿因错判枉杀而遭人怨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5.《陈情表》和《泷冈阡表》中,李密与欧阳修各自表达了对长辈怎样的情感?【答案】1.CEG2.D3.D4.(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我)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矜夸虚饰,而所以这样做,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啊!5.①李密表达对祖母的孝心和因个人处境而产生的尽忠与尽孝之间的进退两难。②欧阳修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其平居教他子弟”,主谓宾结构,“平居”作状语修饰谓语“教”,宾语“他子弟”后C处断开;“吾耳熟焉”,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EG处断开。故CEG三处需要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句意: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仗着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仗着自己受到宠信而骄横不可一世。D.错误。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句意:多次停下来发出叹息。/(我)慢慢地观察。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愿……遭人怨恨”错误,原文有“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恨”是指遗憾。应为“不愿……留下遗憾”。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期功强近”,近亲;“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矜饰”,矜夸虚饰;“所为如此”,所以这样做;“中”,内心。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①结合“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知,李密表达对祖母的孝心和因个人处境而产生的尽忠与尽孝之间的进退两难。②《泷冈阡表》中,欧阳修是从母亲的角度回忆父亲,结合“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可知,欧阳修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材料二:我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发誓守节,家境贫困,靠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扶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做官清廉,喜欢施予他人,喜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虽然微薄,常常没有剩余。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覆盖屋顶以遮蔽风雨,没有陇亩之地以供种植,来庇荫我们维持生活;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我对你的父亲,了解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你幼年丧父,我不知道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多次停下来发出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死刑的案子,我想为他寻得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找到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做不到,那么,死者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他在外面办事,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矜夸虚饰,而所以这样做,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啊!唉!他内心是很重视仁的呀!你一定勉励自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明皇帝,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元帝为晋王,立为晋王太子。及帝即尊号,立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尝论圣人真假之意,导等不能屈。又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固谏,抽剑斩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钦信,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峤对曰:“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众皆以为信然,敦谋遂止。秋七月壬申朔,敦遣其兄含及钱凤、周抚、邓岳等水陆五万,至于南岸。温峤移屯水北,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躬率六军,出次南皇堂。至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毕。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王敦愤惋而死。(节选自《晋书·帝纪六》)材料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查态,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节选自李密《陈情表》)6.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平旦A战B于C越城D大破E之F斩其前锋G将H何康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与“为”搭配,表被动,与《兰亭集序》“录其所述”中“所”的用法不同。B.谓,指以为,认为,与《项脊轩志》“妪每谓余曰”中“谓”的词义不同。C.屈,指说服,使对方认同,与《离骚》“屈心而抑志兮”中“屈”的词义相同。D.癸酉,干支的纪日法,与《石钟山记》“六月丁丑”中“丁丑”的用法相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明帝年幼聪慧,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远与近”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B.晋明帝兴趣广泛,且以德服人。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都被晋明帝亲善相待,所以朝中群臣无论远近都与明帝亲近。C.晋明帝行事躬亲,通晓军事。在与王敦势力的作战中,能够运用计谋,攻其不备,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导致王敦的忧愤而终。D.李密在表书中陈情充分。既融理于事,又融理于情。以祖母病重的现状,祖孙二人的经历,充分诠释了“尽孝道”的必要性。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0.请结合材料一,分别从记人和记事两方面,分析晋朝是如何凸显“孝治”思想的。【答案】6.ADF7.C8.B9.(1)等到王敦作乱的时候,国家的军队全都打了败仗,明帝想要率领将士们前去决战,乘上车子准备出发。(2)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看重名誉与节操。10.(1)记载人物,将“孝”置于评价明帝品性的突出地位。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2)记录事件,将“孝”作为评价明帝是否具备太子资格的主要依据。如“欲诬以不孝而废焉”。【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与敌军在越城展开大战,把敌军击败,斩杀了敌军的前锋将何康。“平旦”,强调作战时间,时间状语一般单独成句,A处断开;“战于越城”,“于越城”是“战”的后置状语,本句强调作战地点,D处断开;“大破之”和“斩其前锋将何康”分别是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句子结构完整,F处断开。故需在ADF三处断句。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被/所字结构,说的话。句意:被元帝宠爱。/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B.以为,认为/对……说。句意:你认为太阳和长安相比谁的距离远?/老婆婆常常对我说。C.“词义相同”错误。说服/“使……受委屈”。句意:王导等人都说不过明帝。/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D正确。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都被晋明帝亲善相待”范围扩大,依据原文“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可知,“咸见亲待”的对象是王导、庚亮等名臣。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及”,等到;“帅”,率领;“升车”,乘上车子。(2)“历职”,历任;“图”,希图、希望;“矜”,看重。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记人,主要是从对明帝品性评价的时候,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在评价明帝品性时,他的文武才略、雅好文辞等品质均在“孝”之后,将“孝”置于突出地位。记录事件,王敦“欲诬以不孝而废焉”时,温峤在其德行中首推其孝,“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将“孝”作为评价明帝是否具备太子资格的主要依据。参考译文:材料一:
晋明帝,字道畿,是元皇帝的长子。从小就聪慧而明智,被元帝宠爱。几岁大的时候,曾坐在元帝膝前,有使者从长安过来,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太阳和长安相比谁的距离远?”明帝回答说:“长安近。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是可以知道的。”元帝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元帝宴请群臣,又问他。明帝回答说:“太阳距离近。”元帝惊愕失色,说:“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眼就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元帝因此更加认为他与众不同。
建兴初年,明帝被任命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元帝为晋王,明帝被立为晋王太子。等到元帝即位,明帝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本性十分孝顺,有文才武略,又钦佩贤者爱好供养门客,特别喜好诗词歌赋。当时的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人,全都被他亲善相待。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圣人言论的真伪,王导等人都说不过明帝。又喜好练习武艺,经常亲近安抚将士。那时候晋朝人才济济,但是无论远近全都与明帝亲近。等到王敦作乱的时候,国家的军队全都打了败仗,明帝想要率领将士们前去决战,乘上车子准备出发。中庶子温峤坚决谏阻,拔剑斩断马身上的皮带,才制止了他。王敦平素就以为明帝英明神武,是朝廷上下最钦佩信任的人,于是就想要以不孝的罪名诬陷他,来废除他的皇太子位置。于是在朝堂上大会百官的时候,王敦就质问温峤,说道:“皇太子到底有什么德行可以让人称道的呢?”他声色俱厉,要求温峤必须回答。结果温峤对他说道:“你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在探讨深奥的问题一样,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但是以礼法来衡量的话,皇太子可以称之为是个孝者。”大家全都认为温峤讲得很对,于是王敦的计谋没有得逞。
秋天七月份的壬申日,这一天是初一,王敦派遣他的哥哥王含以及钱凤、周抚、邓岳等人率领水陆大军五万,来到南岸屯驻。温峤移屯到水的北面,烧毁了雀桁,以此来挫败敌军的锋芒。皇帝亲自率领六军,来到南皇堂驻扎。到癸酉日的夜晚,招募壮士,派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人率领甲士一千人渡水,打算攻其不备。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与敌军在越城展开大战,把敌军击败,斩杀了其敌军的前锋将何康。王敦于是忧愤惋惜而死。材料二: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看重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颇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回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恩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材料二: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宝始洞然。又杂植兰挂竹木于庭,旧时栏檐,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选自《项脊轩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听事堂之东为轩”与“前辟四窗”(《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辟”含义不同。B.“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与“适长沙”(《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适”含义不同。C.“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D.“世或哀而怜之”与“若甚怜焉”(《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怜”含义不同。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不知老之将至B.居于陋巷
祸患常积于忽微C.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匈奴以为神D.故其乐也
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垣墙周庭A.函梁君臣之首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少长咸集D.眄庭柯以怡颜14.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A.既自以心为形役B.古之人不余欺也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C.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D.文章以自己与颜回,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对比,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2)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18.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1.D12.D13.A14.D15.D16.B17.(1)我到任之后,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向郡府的长官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2)让我能够归隐乡里,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房舍,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3)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18.①被繁忙的公务束缚;②不能脱身离开;③自身德行不够。【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辟:开辟。/开。句意: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向前开了四扇窗子。B.正确。适:正好。/到。句意: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到长沙。C.正确。幸:都是“希望”之意。句意:只希望时间久了。/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D.错误。含义相同,都是“爱怜”的意思。句意:世人或许能哀怜我。/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助词,的。/助词,取消独立性。句意: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B.于:介词,在。/介词,从、由。句意:住在简陋的小巷里。/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C.以:连词,因为。/动词,认为。句意: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匈奴人认为苏武是神。D.其:都是代词,“这”“那”“其中的”。句意:所以那种乐趣。/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句意: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A.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B.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弱。句意:况且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C.少,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句意:年轻的年长的都聚在一起。D.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也”。句意: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A.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D.判断句,“……者,……,……也”。句意: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循理”作“求”的状语,连词“以”表修饰关系,其前不能断开,“道”作“求”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夫天地之为大”作“不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错。原文为“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是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原文没有说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以后;“敝”,损毁;“假”,借。(2)“归休”,归隐;“治”,修缮;“敝”,破旧。(3)“杂植”,随意地种植;“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胜”,光彩。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可知,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由此可知,苏辙被繁忙的公务束缚而又无法摆脱,所以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由原文“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可知,我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由此可知,苏辙自视不足,所以未能达到安贫乐道(或甘心贫贱)的境界。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任,天下大雨。筠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俯临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到任之后,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向郡府的长官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那倾斜的房子,修补好那倒塌的墙壁,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屋前种了二株杉树,种了上百棵竹子,把它当作我工余休闲的地方。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过去有三个官员共同管理,我来到这里时,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所有的事务都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白天我就坐守在市场上,卖盐、卖酒、征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商人争夺微薄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晚上回来,已经精疲力尽,总是昏然入睡,不知道夜尽已经天亮;第二天早上就又出去从事本职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未尝不嘲笑自己一番。我从前少年读书时,私下曾经奇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吃一个瓢盛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这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深深的沉浸在权势利益之中,用金银财宝和子女厚自奉养,自认为快乐。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四方奔走想要磨洗掉污浊,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我既然因罪被贬谪到这里,尽管知道束缚于琐事杂务的危害却势必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哀怜我,让我能够归隐乡里,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房舍,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之乐,悠闲自得而忘记了老之将至,然而这恐怕不是我所敢于奢望的。材料二: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②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③,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节选自袁枚《祭妹文》)【注】①奓(zhā):打开、推开。②嫛婗(yīní):婴儿或幼年时期。③婉嫕(yì):温顺娴静。1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逾A三年B予披宫锦C还D家E汝从东厢F扶案出G一家H瞠视而笑20.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在文中的意思是不久后,与《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意思不同。B.乳,文中指喂奶、哺育,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抚,在文中的意思是对待,与《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兮”的“抚”意思相同。D.“大母过余曰”的“过”与《孔雀东南飞》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的“过”意思不同。2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见证了家族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庭院相连的大家族走向了分崩离析。B.归有光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想到祖母时则情动于中,含蓄而有节制。C.袁枚兄妹感情融洽无间,文中回忆了妹妹回到娘家后服侍母亲、处理文书事务等事情。D.袁枚曾想将身后事托付于妹妹,却没有料到比自己小四岁的妹妹竟先于自己离开人世。2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23.材料二中袁枚主要通过回忆哪些童年琐事来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9.BEG20.C21.B22.(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很像个闺女呀?(2)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它们(就)泣不成声,(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23.①二人同捉蟋蟀,同葬蟋蟀。②童年相伴读书,温馨之情溢于言表。③作者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④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逾三年”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所以B处断开;“披宫锦还家”是“予”的行为,“汝”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E处断开;“从东厢扶案出”是“汝”的行为,“一家”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G处断开。故选BEG。2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相同。不久后;/停止。句意:不久后修了围墙。/学习不可以停止。B.正确。相同。“乳”,名词作动词,喂养;/“杖”,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哺养两代人。/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C.错误。不同。对待;/把握。句意:已逝世的母亲待她很好。/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D.正确。不同。看望/过错。句意:祖母来看望我。/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她的大恩。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含蓄而有节制”错误,文中是借助老妪之口回忆母亲,情感流露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而对于祖母,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回忆来写,情感流露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比较来看,“泣”是“无声或低声地哭”,而“长号”则是大声号哭,所以应该是回忆母亲含蓄有节制,想到祖母则是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你的;“何”,怎么;“竞日”,整天;“大类”,很像。(2)“膺”,心中;“梗”,通“哽”;“凄梗”,悲咽,泣不成声;“历历”,清晰得一一可数的样子;“逝”,消失。2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二中找到作者袁枚所回忆的与亡妹相关的童年琐事,进行概括。选文第一段“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之前的文字为回忆童年琐事。结合“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可知,兄妹二人一同玩耍,一起捉蟋蟀,一起葬蟋蟀;结合“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可知,兄妹二人共同温习功课,“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结合“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可知,作者远行,妹妹牵住兄长的衣裳,悲伤痛哭;结合“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可知,作者考中归来,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考中进士而欣喜。参考译文:材料一: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不久后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很像个闺女呀?”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它们就泣不成声。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节选自袁枚《祭妹文》)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材料二: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士,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缪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指和尚。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东趋A数百步B有弃C地D纵广E合五六十F寻G三向H皆水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指类似、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B.锱铢,比喻微小的数量,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C.固,意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思不同。D.经营,意为谋划,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去之处,偶然发现了一处地方,那里草树郁郁葱葱,杂花修竹互相掩映,景致与城里不同。B.苏子美常常乘着小船,着便服到沧浪亭游玩,有时把酒赋诗,有时仰天长啸,此地很少有其他人会逗留,只有他在此与鱼鸟同乐。C.在吴越建国之时,广陵王镇守在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祐,在城池的另外一侧修建自己的园林。D.钱缪趁天下动乱之机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其子孙亲戚借着权势大肆兴建了各种楼阁园林,这些行为与孙承祐等人的无甚差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5.两则材料都谈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二者的异同。【答案】1.BDG2.D3.C4.(1)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2)能借此看出士人想美名流传于千载之后,不与吴越一起迅速地消失,(这种想法)是有其原因的。5.同:①二者都发现人在得意或失意的情况下会从环境寻求慰藉和满足,如失意时寄情山水,得意时兴建园林。异:②苏文认为人要借助自然排遣内心的悲愁,使身心找到根本,达到自我超脱。③归文认为人可以追求垂名千载,而盛极一时的事业、建筑园林都难以久存,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湮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东趋数百步”,“数百步”说明“东趋”的长度,句意联系紧密,中间不断开,结尾B处断开;“有弃地”,动宾结构,句意完整,D处断开;“纵广合五六十寻”,主谓结构,“合五六十寻”作“纵广”的谓语,句意完整,G处断开。故BDG三处需要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不像在城里。/很像个女孩子。B.正确。C.正确。本来。/使牢固。句意: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D.错误。谋划。/积累(收藏)的金玉珠宝。句意:子胥、文种、范蠡谋划的事业。/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珠宝。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城池的另外一侧修建自己的园林”错误,依据原文“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是外戚孙承祐,也在其旁边修了园子,并非在城池的另外一侧。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和”,交错相接;“轩户”,门窗;“尤”,尤其。(2)“垂”,流传;“垂名于千载”,状语后置,应为“于千载垂名”;“尽”,消失;“在”,原因。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同:结合“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可知,二者都发现人在得意或失意的情况下会从环境寻求慰藉和满足,如失意时寄情山水,得意时兴建园林。异:“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这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苏文认为人要借助自然排遣内心的悲愁,使身心找到根本,达到自我超脱;“……今皆无有矣”“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归文认为人可以追求垂名千载,而盛极一时的事业、建筑园林都难以久存,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湮没。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我喜爱这地方,在此徜徉漫步,最后用四万钱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命名为“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有时把酒赋诗,有时随意自处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在内心充塞而性情就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就是这样;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深陷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这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还未能忘记看到的东西,自认为已经超脱了。材料二: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原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祐,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和尚居住在这里。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谋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看重。能借此看出士人想美名流传于千载之后,不与吴越一起迅速地消失,(这种想法)是有其原因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美堂后记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②。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③。安亭俗皆呰窳④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⑤莫不得所。有遘悯⑥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⑦,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岁,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注】①粥:同“鬻”,卖。②《黍离》之悲:这里指祖传家产归于他人的悲伤。③直:同“值”,价钱。④呰窳:懒惰、贫弱。⑤馆饩:招待居住饮食等。⑥遘悯:遭受困难。⑦采药鹿门:指隐居不仕。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余适A读书B堂中C吾妻D曰E君在F不可使人G顿有H《黍离》之悲。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大父,指曾祖父;其中“大父”指祖父,与指祖母的“大母”相对。B.雠,指用财物补偿,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的“雠”词义不同。C.来归,文中指投奔,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来归”意思相同。D.薨,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比之级别高的帝王和王后的死叫崩。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了妻子曾祖父的出身,交代了曾祖父的为人性情、人际交往等情况,并引出了世美堂的建造。B.王翁的曾孙因为经济问题欲出卖世美堂,归有光念及妻子的感受,再加上他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于是借钱从其手中买下。C.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妻子不受这些风气影响,督促童奴们开垦荒地,当年大旱,只有归有光一家获得丰收。D.归有光参加考试落榜,妻子以二人可以共同隐居安慰丈夫;长沙张文隐去世,妻子与归有光一同潸然泪下,认为丈夫再无知音。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2)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10.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请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点。【答案】6.CEF7.C8.B9.(1)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你)该不会有遗憾吧?”(2)然而(这之后)我就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一两次而已。10.①治家勤俭、有方。②孝敬老人。③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友善)。④支持丈夫。⑤有家族荣誉感。⑥处事周到。⑦不诉苦,有委屈不说。【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正在堂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余适读书堂中”是完整的主谓句,“堂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可在后面的C处断开。“吾妻曰”,在“曰”这个标志词后面E处断开。“君在”是假使复句中表假设的分句,单独断开,故在F处断开。故选CEF。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用财物补偿/仇人。句意:才把那些钱还完。/到仇敌已经被消灭。C.错误。投奔/古代称女子出嫁(从夫家方面说)。句意: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D.正确。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于是借钱从其手中买下”错误,由“乃谋质金以偿粥”可知,是王翁的曾孙因为经济问题将世美堂卖给了他人,归有光再从他人手中买下。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具”,准备;“恨”,遗憾;“得无……耶”,该不会……吧。(2)“岁”,一年;“再”,两次。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在“第二段”筛选信息。“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表现了妻子对娘家的爱护,有家族荣誉感。“余于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兰州租赁合同范本(含租赁物使用监督)3篇
- 2024年度电子元器件展览会策划与实施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智慧城市债券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辣椒干购买合同
- 2024年购房中介服务全条款合同
- 2025版企业办公耗材一站式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锅炉安装与远程监控维护服务合同
- 2024年版特色早餐店转让及经营管理合同一
- 2024年04月北京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五星级酒店客房管理承包合同模板3篇
- SFC15(发送)和SFC14(接收)组态步骤
- 旅行社公司章程53410
-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PPT
- 起世经白话解-
-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完整
- 颌下腺囊肿摘除手术
- 五金件成品检验报告
- CDN基础介绍PPT课件
- SPC八大控制图自动生成器v1.01
- 复晶砂、粉在硅溶胶精密铸造面层制壳中的应用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认和验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