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蚂蚁星云,因在地面望远镜下观测其外形酷似蚂蚁而得名,是一个位于矩尺座的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3000~6000光年。如图示意天体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蚂蚁星云直属的天体系统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与地球相比,蚂蚁星云(

)A.体积、质量相对较小 B.物质组成密度较小C.由恒星和行星构成 D.大气的含氧量更高2022年2月3日美国某公司利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49颗星链卫星;但2月8日却有40颗星链卫星又重新坠入大气层,标志着发射失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完成下面小题。3.“星链卫星”坠落前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4.“星链卫星”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c、地月系 B.d、太阳系 C.c、河外星系 D.b、银河系2023年12月9日,哈雷彗星到达其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后将踏上回归的旅程,其绕日公转一周大约需要76年。哈雷彗星经过部分大行星附近时,会产生流星雨现象。如图示意哈雷彗星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哈雷彗星由远日点回归至近日点的旅程中,穿越的大行星公转轨道条数有(

)A.5条 B.6条 C.7条 D.8条6.哈雷彗星这次回归至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时间最可能是(

)A.2042年前后 B.2061年前后 C.2086年前后 D.2099年前后7.哈雷彗星产生的流星雨陨落物很少落到地球表面,却可以落到火星表面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气较稠密 B.地球体积、质量较小C.火星缺少大气层 D.火星距离太阳太远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完成下面小题。8.“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9.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在5月3日凌晨拍摄的月相照片。完成问题。10.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升空15天后的月相是(

)A.① B.② C.③ D.④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着陆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没有找到月球存在生命的证据。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C.接受太阳辐射更多 D.公转轨道更接近圆形12.与地球相比,月球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月球表面积更大 B.距小行星带更近C.宇宙环境不安全 D.表面无大气层保护【能力提升】1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八大行星,地球是(填字母),离太阳最近的是,远日行星有和。(写行星名称)(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向。另外行星绕日公转的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的具有近圆性。(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4)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适中的方框中。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④液态水⑤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ABCDE14.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甲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乙图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行星是,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2)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有、,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1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携带了气象探测仪、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磁场探测仪、次表层雷达等,其将在火星表面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并传回了第一批拍摄照片。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材料二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使得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材料三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15摄氏度且昼夜温差较小。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1)根据材料一,推测“祝融号”的主要探测对象(至少两个)。(2)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3)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C2.B【解析】1.合材料可知,蚂蚁星云距离地球约 3000~6000 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蚂蚁星云属于银河系,甲是地月系、乙是太阳系、丙是银河系,丁是可观测宇宙,故选C。2.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不属于恒星或行星),大气含氧量低,组成物质密度较小;体积、质量较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氦,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3.B4.A【解析】3.“星链卫星”升入太空后,围绕地球运动,地球是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4.“星链卫星”升空后,绕地球运动,与地球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c为地球,位于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D6.B7.A【解析】5.如图,哈雷彗星以太阳为绕转中心,所有大行星的轨道均被其穿越,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如图,大约半个轨道耗时37年(1986-2023),2023年在远日点,大约2060年就可以回到近日点(亦或1986+76=2062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地球质量较大,大气层较厚且稠密,哈雷彗星产生的流星雨陨落物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之后就没有什么残留物落到地球表面了,A正确;地球体积质量均比火星大,B错误;火星有大气层只不过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所以燃烧残留物较大,可以落到火星表面,C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是比地球远,但这不是其获得哈雷彗星产生的流星雨陨落物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点睛】哈雷慧星是由冰、干冰、氨等物质组成的。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这些物质会摆脱彗核的引力而逃逸到宇宙空间当中形成长长的彗尾,这也是民间称其“扫帚星”的由来!8.C9.B【解析】8.材料“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10万光年)”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太阳明亮),所在的天体系统不是太阳系,B错;距离地球仅40光年,没有超出银河系边界,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与太阳系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C对,AD错。故选C。9.材料显示:“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ACD错;该行星“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而行星表面的温度由其距离恒星的距离决定,距离恒星近,温度高,B对。故选B。【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温度范围。①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②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层的包围。2、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10.A【详解】读图可知,5月3日凌晨拍摄的月相照片月相为残月,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升空15天后,即5月18日,月相为盈凸月,①为盈凸月,A正确;②为蛾眉月,B错误;③为残月,C错误;④为亏凸月,D错误,故选A。11.B12.D【解析】11.月球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主要是其质量和体积太小,引力较小,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B正确;二者与太阳的距离差异较小,A错误;与接受太阳辐射更多关系不大,C错误;与公转轨道更接近圆形无关,D错误。故选B。12.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积更小,A错误;二者与小行星带的距离差异很小,B错误;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C错误;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保护,流星体更容易到达月球表面,D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应把握的“三个标准”一看位置: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二看实质: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三看运转: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不属于天体。【能力提升】13.(1)C水星天王星海王星(2)西东轨道(平面)形状(3)2太阳(4)⑥⑦①⑧②【分析】本题以太阳系为材料,涉及八大行星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位于八大行星第三个轨道(有里到外),故地球是字母C,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远日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2)结合所学知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的形状具有近圆性。(3)图中有太阳和绕其运动的大小行星,包括了太阳系和各个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最高级的的天体系统的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大小行星绕其运动的太阳。(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宇宙环境包括太阳环境和行星环境,故对应A的应该是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属于行星环境;⑤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这是影响地球温度的条件,因此B为⑦适宜的温度,影响温度的还有E,是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影响的是地球吸引大气的能力,故D应为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剩下的条件是液态水,故F为④液态水,形成的条件是C,对应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14.(1)水星共面性近圆性(2)地球火星温度条件(或与日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均可)。(3)B【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地球有生命的原因、天体系统等知识点,考察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据图中曲线可知,水星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结合材料“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可知,绕日行星的轨道倾角较小,说明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具有共面性;其他行星偏心率也较小,说明他们的轨道近似一个圆,有近圆性。(2)结合八大行星的位置,图乙中在宜居带内的行星是地球和火星,根据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太阳的稳定一一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一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温度一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大气一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水一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与日距离适中、温度适宜,适宜生命存在。(3)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属于太阳系、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