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_第1页
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_第2页
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_第3页
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_第4页
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复习资料(73个考点)科学、技术与社会复习资料知识桥良心出品有标红地方的考点为高频考点,易考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标红的地方就是考试的题眼,需要我们背诵和理解的。有些考点,反复考,从不同题型、不同角度考察,在此会尽力全部提供。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科学、技术、社会的含义一、单选题1【单选】“科学”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学问、知识”。2【单选】在东方的国家里,较早使用“科学”这个名词的国家是日本。3【单选】“科学”在我国现今的含义最早由“格物致知”来指称,指的是知识。4【单选】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书目时,首用“科学”一词。5【单选】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和思维。6【单选】科学家通过实验等科学的实践活动获取各种信息,并在这些获得的信息基础上运用思维进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知识,创造人类的精神财富,这是科学的根本特征。7【单选】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l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8【单选】[英]弗兰西斯?培根是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9【单选】[法]圣西门认识到科学是对客观对象的描述,把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分为: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理现象。10【单选】生产性技术:包括土木建筑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等。11【单选】非生产性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技术、医疗技术、军事技术等。12【单选】在《孝经?纬》中,“社”是指用来祭神的地方。13【单选】顾炎武《日知录》中,“社”是古代的一种乡村基层组织。14【单选】“会”是指集会、聚会,如庙会,有时也指民间团体。15【单选】在汉语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玄宗上》中有记载,意思为村民集会。16【单选】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一个单纯的名称,真实存在的是个人。(单选)17【单选】社会唯名论的代表人物是吉丁斯、韦伯等。18【单选】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独立于个人之外,而且对个人具有强制性。19【单选】社会唯实论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等。(单选)20【单选】传统意义上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斯宾塞;21【单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活的有机体,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其合乎目的性的功能。二、多选题1【多选】培根根据人类思维方式的特征把知识分为三大类:记忆型科学;想象型科学;理智型科学。2【多选】基于以研究对象和方法及人类认识活动的历史过程来划分的原则,科学结构的门类应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交叉科学。3【多选】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可将技术分为两类:生产性技术和非生产性技术。4【多选】按照劳动手段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将技术分为三类:直接劳动手段的技术、间接劳动手段的技术、劳动对象的技术。5【多选】西方社会学中对于社会概念的四种理解: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6【多选】社会唯名论的代表人物是吉丁斯、韦伯等。7【多选】社会唯实论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等。8【多选】二战之后,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是帕森斯、莫顿、列维等人。9【多选】冲突理论代表人物有科赛、达能多夫等。10【多选】社会的基本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11【多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社团组织民间化;社团的组织目标重新定位;社团行为不可预测。三、填空题1【填空】中国古代的《中庸》一书用“格物致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概念。2【填空】“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客观规律的精神活动及其智力结果的体现形式。3【填空】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和思维。4【填空】20世纪后,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大科学时期。5【填空】科学是能够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这是科学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6【填空】交叉学科或综合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群。7【填空】交叉学科或综合学科兴起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8【填空】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可将技术分为两类:生产性技术和非生产性技术。9【填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有机体,社会在冲突中得到发展与进步。10【填空】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所导致的量子论和相对论这两大理论的诞生。四、名词解释题1【名词解释】“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客观规律的精神活动及其智力结果的体现形式。2【名词解释】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3【名词解释】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活为基础、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3【名词解释】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和社会团体等。4【名词解释】社会组织(狭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和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5【名词解释】虚拟社区:是指网络上一些专门为网民提供的可建立免费个人主页的电子空间。五、简答题1【简答】科学的本质属性。(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深层知识的社会活动;(3)科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建制。(4)科学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力;(5)科学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2【简答】科学结构的演化(1)近代自然科学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产生的;(2)19世纪发生的第二次科学革命;(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第三次科学革命;3【简答】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2)技术是直接生产力。(3)技术是人们改造、控制、利用和保护自然的一种动态过程。总之,技术是主体与客体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的统一。4【简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什么?(1)目的与任务不同;(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3)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4)发展进程有差异;(5)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5【简答】社会的基本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六、论述题1【论述】结合实际,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目的与任务不同;(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3)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4)发展进程有差异;(5)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根本目标的一致性;(2)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连成一体;(3)二者相辅相成。第二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含义一、单选题1【单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英文缩写:STS。2【单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是基础,技术是核心,社会是方向。3【单选】美国的STS内容结构:理论--应用模式。4【单选】日本的STS内容结构:研究--教育模式。5【单选】中国的STS内容结构:复合三元模式。(殷登祥提出)二、多选题1【多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新理念:新的科学观、新的价值观、新的发展观、新的教育观。三、名词解释题1【名词解释】综合科学素养,不仅指能理解基本科学技术的术语概念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更能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使不同的社会成员面对不同的社会需要,能够胜任其角色职能,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素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三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结构与方法一、单选题1【单选】STS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诞生的。2【单选】殷登祥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提出了“复合三元模式”的STS框架。3【单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体系是一个层次网络结构,其中“科学和技术”属于第二层次。4【单选】STS学科形成时包容的、多维的特点是开放性特点。5【单选】STS学科形成时固有的特点是交叉性特点。6【单选】STS学科形成时必有的特点是综合性特点。二、多选题1【多选】复合三元模式包括STS史、理论STS和应用STS。2【多选】STS层次网络模式的特点:层次性、多样性、多元性、纵深性、超序性。3【多选】作为跨学科研究,STS方法由于其视角的不同可以概要地分为: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4【多选】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