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_第4页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

节。本节课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相关学

问亲密相关。一起看看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欢迎查阅!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1

一、课程标准要求: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同学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

素化合物学问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力量的递变

规律,使同学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她族元素

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同学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让同学了解元素周期律,熟悉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

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学问的学习

方法;对化学1和学校学过的元素化合物学问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

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团A、回A族元素为例,使同学把握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1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

期表;

3、通过“试验探究〃、“观看思索〃,培育同学试验力量以及对试

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力量;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问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

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

学问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熟悉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把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依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

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

子模型,把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讨论中的重

要意义。

教学重点:熟悉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

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气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

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

发觉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氨酸筱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

泄物一一尿素的试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

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一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

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

性。讨论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

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熟悉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构成有机物分子

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3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归纳

3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教材的第一章着重讨论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本章则着重讨论

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均属于热力学讨论的范畴。通过以前章节的学

习,同学已经把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

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学问,为本节

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学问预备。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

的具有很强的有用性,和宽阔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本节的教学是

理论学问在实践中的延长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

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关心同学进一步的深化熟悉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进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

层出不穷。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

次电池(碱性锌镒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将来有着美妙应

用前景燃料电池。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

围,引出了“活性物质〃,比能量,比功率自放电率,记忆效应,等概

念。同时向同学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同学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电池,对他们的性能有肯定

的感性熟悉并且具备了肯定的理论学问。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实行由同

学分组进行课前预备,各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就某一类电

池的结构,性能,反应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归纳,并指

派一位同学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期望通过这种方

式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信息搜集处理力量及团队合作精神。老

4

师做好引导,协调,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乐观性,激发他们的爱好

鼓舞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仆人和主体。

教学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

其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二.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

同学预习本节教材内容,并组成学习小组分别搜集有关一次电池、

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材料。将各类电池的结构特点、反应原理、性

能、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信

息收集处理力量和合作精神。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的学问。

我们知道化学能可以直接的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其他的能量形式,在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的"原电池〃就是将化学物质的化学能直接转化

为电能的装置,下面我们一起回顾有关原电池的学问。

【复习回顾】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构成前提:有一个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条件: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

有电解质溶液

构成了闭合回路

5

2.原电池的原理(以Cu-Zn原电池为例)

负极: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发生还原反应

【过渡】

原电池装置尽管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但是能量转化效

率太低,而且缺乏有用性。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化学电池都是科技人

员在原电池这一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在不断的实践中应用各种不同

的材料和技术设计出的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供能稳定牢靠、电

容量大、工作寿命长、使用维护便利的各种有用电池。各种化学电池

的性能也不尽相同,如何推断一种电池性能是否优劣下面我们请各组

发言同学上台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各类电池。同学们留意对比不同电池

的结构、性能、反应原理、和使用范围。

【同学活动】

1同学代表上台介绍一种一次电池(碱性锌镒电池)的基本构造、

反应原理、以及主要的性能、使用范围,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学问。

2其他同学就其发言进行评价、沟通、提出问题,发言同学及其

合作小组成员负责解答。老师进行引导

【老师小结】老师就一次电池(碱性锌锌电池)进行小结

碱性锌镒电池比酸性碱性锌镒电池存放时间较长,电压稳定。

电极反应:

负极:Zn(s)+2OH-(aq)-2e-=Zn(OH)2(S)

正极:2MnO2(s)+2H2O(l)+2e-=2MnOOH(s)+2OH-(aq)

6

总反应:Zn(s)+2MnO2(s)+2H2O(l)=2MnOOH(s)+Zn(OH)2(S)

【同学活动】

1同学代表上台介绍一到两种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的基本构造、反应原理、以及主要的性能、使用范围,应用前景等方

面的学问。

2其他同学就其发言进行评价、沟通、提出问题,发言同学及其

合作小组成员负责解答。老师进行引导

【老师小结】老师就二次电池(铅蓄电池)进行小结

铅蓄电池在全部二次电池中可充电次数最多,电压稳定,使用便

利,平安牢靠,价格低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铅蓄电池的主

要缺点是“比能量〃低,笨重,废弃后会污染环境。

电极反应:(放电时)可以自发进行

负极:Pb(s)+SO42-(aq)-2e-=PbSO4(s)

正极:PbO2(s)+4H+(aq)+SO42-(aq)+2e-=PbSO4(s)+2H2O(l)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极反应:(充电时)不能自发进行

阴极:PbSO4(s)+2e-=Pb(s)+SO42-(aq)

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42-(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同学活动】

1同学代表上台介绍一到两种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

电池)的基本构造、反应原理、以及主要的性能、使用范围,应用前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