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403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36761.1物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 3254101.2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 431420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466502.1设计原则与目标 4211682.1.1设计原则 4202102.1.2设计目标 5271192.2系统架构设计 584112.2.1感知层 5324772.2.2传输层 5197682.2.3平台层 558732.2.4应用层 645092.3技术路线 630591第3章物联网感知层设计 6276073.1传感器选型 6260563.1.1土壤传感器 6225893.1.2气象传感器 7287863.1.3植株生长状态传感器 7265683.2数据采集与传输 7219763.2.1硬件设计 750223.2.2软件设计 7301693.3数据处理与分析 887523.3.1数据预处理 8294473.3.2数据融合 8210253.3.3数据分析方法 816373.3.4模型建立与优化 824976第4章网络层设计与实现 8251184.1网络通信技术 8318624.1.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889164.1.24G/5G通信技术 8131154.1.3VPN技术 931864.2网络架构设计 9252664.2.1层次化设计 9303914.2.2模块化设计 92704.3数据存储与安全 9119734.3.1数据存储 980974.3.2数据安全 932377第5章应用层功能模块设计 10121235.1土壤监测模块 10203275.1.1土壤湿度监测 10180135.1.2土壤温度监测 10201255.1.3土壤养分监测 10223105.2气象监测模块 10244805.2.1温湿度监测 1036155.2.2光照强度监测 10246475.2.3风速风向监测 11288205.2.4降雨量监测 1131555.3水肥一体化模块 11287585.3.1智能灌溉 1117905.3.2精准施肥 114165.4病虫害防治模块 114755.4.1病虫害监测 11278945.4.2病虫害预警 11296165.4.3智能防治 119488第6章智能控制策略与算法 11100416.1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 11268996.1.1数据预处理 11268706.1.2数据分析方法 11321676.1.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 1252336.2智能控制策略 12234706.2.1环境参数控制策略 1211786.2.2水肥一体化控制策略 12270376.2.3病虫害防治策略 12184816.3模型预测与优化 12155676.3.1生长模型预测 12169836.3.2产量预测与优化 1226366.3.3能耗优化 12247566.3.4系统自适应优化 1227348第7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71357.1系统集成方案 12297407.1.1系统架构概述 13235267.1.2集成方案设计 13312407.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13271717.2.1测试方法 1369137.2.2测试步骤 1389057.3测试结果与分析 148823第8章系统应用与推广 14275988.1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4200518.1.1种植环境监测 14256238.1.2智能调控设备 14163858.1.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453948.2农业产业链的拓展 14230718.2.1产后处理与仓储物流 145538.2.2农产品溯源与品牌建设 1563188.2.3农业金融服务 1532408.3市场推广与政策支持 1581408.3.1市场推广 1561678.3.2政策支持 15238738.3.3社会参与 15312508.3.4跨界合作 1515200第9章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分析 15230739.1经济效益分析 1561609.1.1投资回报分析 1623409.1.2成本分析 1622929.1.3市场前景分析 16218379.2环保效益分析 16322749.2.1节能减排 16181149.2.2生态环境保护 1677829.2.3生物多样性保护 16210749.3社会效益分析 16220749.3.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6150839.3.2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734059.3.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7245019.3.4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1727395第10章项目实施与风险防控 172559110.1项目实施策略与计划 1730610.2技术风险防控 171822610.3市场风险防控 181492510.4政策法规风险防控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物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通过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以及人与人相互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在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深入到农业领域,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改造。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2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创新性应用,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管理手段。当前,我国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肥、药等资源的精准调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5)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有助于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附加值。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开发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2.1设计原则与目标2.1.1设计原则本物联网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保证系统功能全面、操作简便、易于维护。(2)开放性原则:系统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便于与其他系统或设备进行集成和扩展。(3)稳定性原则:系统选用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4)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考虑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于后续升级和功能扩展。(5)安全性原则:系统遵循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保证数据安全、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2.1.2设计目标本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实现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精准调控。(3)促进农业信息化: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4)降低农业环境污染:通过智能化控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2.2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自下而上分为四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2.2.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摄像头等设备组成,负责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数据,如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并执行平台层下发的控制指令。2.2.2传输层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同时将平台层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感知层。2.2.3平台层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平台层包括以下模块:(1)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更新。(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换,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数据。(3)数据分析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4)控制策略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相应的控制策略,指导农业生产。2.2.4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包括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展示农业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如土壤湿度、气温等。(2)历史数据查询:查询历史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3)设备控制:通过应用层向平台层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农业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4)预警通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用户。2.3技术路线本系统采用以下技术:(1)传感器技术:利用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环境参数。(2)物联网通信技术: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3)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4)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5)Web前端技术:采用Web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开发。(6)系统安全技术:遵循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3章物联网感知层设计3.1传感器选型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传感器作为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选型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节将针对农业种植环境的特点,进行传感器选型。3.1.1土壤传感器土壤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电导率等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可选用以下传感器:(1)土壤湿度传感器:采用频率域反射技术,实现对土壤水分的快速、准确测量。(2)土壤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传感器,测量土壤温度。(3)土壤电导率传感器:采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土壤盐分含量。3.1.2气象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可选用以下传感器:(1)空气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实现高精度测量。(2)光照强度传感器:采用光敏电阻或硅光电池传感器,测量光照强度。(3)风速传感器:采用风速计或超声波风速传感器,测量风速。3.1.3植株生长状态传感器植株生长状态传感器用于监测植株的生长高度、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等参数。可选用以下传感器:(1)激光测距传感器:采用激光测距技术,测量植株高度。(2)光学传感器:采用光学传感器,测量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3.2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与传输是实现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设计。3.2.1硬件设计数据采集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卡、通信模块等。具体设计如下:(1)传感器模块:根据3.1节选型的传感器,进行集成设计,实现对农业环境的实时监测。(2)数据采集卡:采用高功能、低功耗的数据采集卡,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转换。(3)通信模块:采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3.2.2软件设计数据采集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存储与管理等。具体设计如下:(1)数据采集程序: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对传感器的数据读取、处理和。(2)数据传输协议:制定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3)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数据库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3.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3.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预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3.2数据融合将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分析。3.3.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农业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3.3.4模型建立与优化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农业生长模型,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的预测和优化。同时结合实际生长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预测精度。第4章网络层设计与实现4.1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关键在于稳定高效的网络通信技术。本节将重点讨论适用于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4.1.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有部署灵活、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农田环境监测。本系统采用基于ZigBee、LoRa等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4.1.24G/5G通信技术为满足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对高速、大带宽的需求,本系统采用4G/5G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等功能。4.1.3VPN技术为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本系统采用VPN技术,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4.2网络架构设计针对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特点,本节提出一种层次化、模块化的网络架构设计。4.2.1层次化设计网络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农田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2)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采用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技术。(3)应用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提供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4.2.2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农田环境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2)数据传输模块:负责数据的传输、路由和转发。(3)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4)业务应用模块:负责系统业务逻辑的实现,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支持。4.3数据存储与安全数据存储与安全是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节将重点讨论数据存储与安全的实现。4.3.1数据存储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和边缘节点。云端数据库负责存储大量历史数据,边缘节点数据库负责存储实时数据。采用数据压缩和索引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4.3.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本系统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数据安全:(1)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2)权限管理:设置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防止内部数据泄露。(3)安全审计: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当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通过以上设计,本系统实现了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层功能,为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第5章应用层功能模块设计5.1土壤监测模块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模块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进行实时监测,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5.1.1土壤湿度监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水分数据,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土壤湿度阈值,实现自动灌溉与排水。5.1.2土壤温度监测实时监测土壤温度,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因温度不适导致的生长受限。5.1.3土壤养分监测通过土壤养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为精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5.2气象监测模块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具有较大影响,本模块通过实时监测气象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5.2.1温湿度监测实时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气候环境。5.2.2光照强度监测监测光照强度,为补光系统提供依据,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5.2.3风速风向监测实时监测风速和风向,为抗风作物种植及防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5.2.4降雨量监测监测降雨量,为农田排水及灌溉提供参考。5.3水肥一体化模块本模块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3.1智能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及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5.3.2精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监测数据,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自动调节施肥量。5.4病虫害防治模块本模块通过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发生,实现病虫害的及时防治。5.4.1病虫害监测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作物叶片上的病虫害症状,提高监测准确率。5.4.2病虫害预警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采取防治措施。5.4.3智能防治根据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结果,自动调节防治设备,实现精准防治。第6章智能控制策略与算法6.1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6.1.1数据预处理针对农业智能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首先进行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规范化的预处理操作,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6.1.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关联性,为智能控制策略提供依据。6.1.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对农业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提高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预测精度。6.2智能控制策略6.2.1环境参数控制策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制定相应的环境参数控制策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调控。6.2.2水肥一体化控制策略结合土壤湿度、电导率等数据,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等方法,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6.2.3病虫害防治策略基于病虫害监测数据,运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技术,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6.3模型预测与优化6.3.1生长模型预测结合作物生长特性,构建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预测,为种植管理提供参考。6.3.2产量预测与优化利用历史产量数据和实时环境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预测作物产量,并通过优化种植策略,提高产量。6.3.3能耗优化基于能耗数据分析,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6.3.4系统自适应优化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系统自适应优化,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第7章系统集成与测试7.1系统集成方案7.1.1系统架构概述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系统集成工作主要是将各层次模块有效整合,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稳定,信息流畅。7.1.2集成方案设计(1)感知层集成:将各类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与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集成,实现对农业种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2)网络层集成: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感知层与平台层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实时性和稳定性。(3)平台层集成:将数据存储、处理、分析与决策模块进行集成,实现对农业种植环境的远程监控、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4)应用层集成:将平台层的数据与农业种植管理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便捷的农业种植管理服务。7.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7.2.1测试方法(1)单元测试:对系统各模块进行独立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功能及接口的正确性。(2)集成测试: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测试模块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保证系统整体功能。(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验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4)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并发、高压力环境下的功能,包括响应时间、数据处理能力等。7.2.2测试步骤(1)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测试周期。(2)搭建测试环境:根据实际需求,搭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3)编写测试用例:针对系统功能、功能等,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4)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5)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6)回归测试:对修改后的系统进行回归测试,保证修改后的系统无新的问题。7.3测试结果与分析经过系统测试,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具体测试结果如下:(1)感知层:传感器数据采集准确,实时性良好。(2)网络层:数据传输稳定,丢包率低。(3)平台层: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能力满足需求,响应速度快。(4)应用层:用户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满足农业种植管理需求。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具备良好的功能、功能和稳定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第8章系统应用与推广8.1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1.1种植环境监测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在农业生产中,首先应用于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实时反馈作物生长环境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8.1.2智能调控设备系统可根据监测到的环境数据,自动调节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同时通过智能灌溉、施肥等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8.1.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对收集到的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农民提供种植决策支持,如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8.2农业产业链的拓展8.2.1产后处理与仓储物流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在产后处理环节,可实现对农产品的实时监测和品质分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系统对仓储物流环节的管理,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物流效率。8.2.2农产品溯源与品牌建设系统可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追溯,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助力农业品牌建设。8.2.3农业金融服务基于系统收集的农业生产数据,金融机构可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信贷支持,降低农业融资难度,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8.3市场推广与政策支持8.3.1市场推广(1)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合作,推广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2)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智能化种植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3)结合实际案例,展示系统在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8.3.2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采用智能化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推广;(3)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为采用智能化种植技术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8.3.3社会参与(1)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推动技术进步;(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智能化领域,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8.3.4跨界合作摸索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将先进技术引入农业,为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9章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分析9.1经济效益分析9.1.1投资回报分析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9.1.2成本分析系统开发初期,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经费。但是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例如,通过智能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减少农业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资源消耗。9.1.3市场前景分析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具有高度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不同用户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潜力。9.2环保效益分析9.2.1节能减排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水、肥、药的精准施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据统计,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药使用量降低30%,化肥使用量降低2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50%。9.2.2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通过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