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39/wKhkGWcphSSAHyDbAAFka0KenzY527.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39/wKhkGWcphSSAHyDbAAFka0KenzY5272.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39/wKhkGWcphSSAHyDbAAFka0KenzY5273.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39/wKhkGWcphSSAHyDbAAFka0KenzY5274.jp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39/wKhkGWcphSSAHyDbAAFka0KenzY5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
表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领略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
2.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
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领略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
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领略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见过腰鼓吗?腰鼓看似小巧,但当一群鲜活的年轻人一齐舞动的时
候却能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安塞腰鼓中这粗犷的生命力更是淋漓尽致,
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视频资料感受这充满生命力的腰鼓表演,对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感知。
PPT播放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个感性认识,帮
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
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并给课
文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内容。
(1)字词正音
瞳仁(t6ng)恬静(tia
n)亢奋(kdng)
晦暗(hui)束缚(f
ii)羁绊(jiban)
闭塞(sQ)冗杂(r6
ng)严峻(jun)
震撼(hdn)磅礴(pdngb
6)辐射(fii)
渺远(miao)
(2)词语解释
大彻大悟:指彻底醒悟或领悟。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d)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2)概括各段内容
「4段: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5T7段:表演中激昂的腰鼓。
5-8:宏伟的场面
9-11:雄壮的鼓声
12-14:击鼓的后生
15-17:奇丽的舞姿
18-20段: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等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借助课文录音
扫除字词障碍,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梳理文章内容。
过渡: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课文原话说一说。
“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课文,我们仿佛整个人都融化在安塞腰鼓中了,处在忘我的境界中,
是谁造就了这样的一番视听盛宴呢?通过课文找一找这群人,总结他们有
什么特点。
2.探究过程
(1)各自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敲鼓人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
(2)组内交流,总结敲鼓人有什么共同特征。
(3)组内形成共识,选派1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
3.成果展示
预设: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他们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这样的生命,
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
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命的热情一旦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
搏击着。”
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他们的腰鼓表
现出西北高原土生土长的地域文化,给世人以新奇的感受,“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读者读到这里,也许会觉得已经直面感受到了生命的原始力量,甚至觉得
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
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
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
惊心动魄的搏击!”
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人“朴实”“沉稳”“安静”,还保存着生命的“元
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黄土高原蕴
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失了许多东
西。
4.教师点拨
中国西北相对地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
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可
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
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
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5.活动小结
作者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把这些“茂腾腾的后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也把他们蓬勃的生命力、不服输的精神、冲破一切阻碍的勇气、充满希望
的劲头一股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被这强悍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西北高原人的蓬
勃生命力。
过渡:本文可读性极强,这和本文的语言密不可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分析了西北汉子们的特点,从中感受到黄
土高原这方水土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希望。下节课我们将更加
全面地领略这群“茂腾腾的后生”带来的安塞腰鼓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黄土写意
刘成章
然而,那么一丁点黄土,怎么能够满足人们感情的需要呢?
这时候,你不妨到陕北走走吧。
一到陕北,你就知道天底下究竟有多少黄土了!连绵不断的、似乎永远走
不到头的,那是黄土的山,黄土的沟,黄土的坡洼。热月天还有点花红柳
绿的点缀,要是到了西北风刮起的季节,那黄土就全部赤裸裸地袒露出来
了。山野和村庄几乎没有什么界线;村庄也是黄土的,人就住在黄土挖成
的窑洞里边。当你驱车前行的时候,黑亮的柏油路永远在黄土的峡谷中蜿
蜒,黄土永远摩擦着你的目光。水是有的,可以说哪里有公路,哪里就有
水,水总是在公路一侧流淌;石头也是有的,石头就在水畔。但那水却是
细细的,浅浅的,石头却也比水多不了多少。如果把磅礴雄浑的陕北高原
分解一下,无须细估,那当是万分黄土,三分石头,一分流水。来到陕北,
你就是滚到黄土窝窝里了。这时候你不由得感到,时空的藩篱都不复存在,
你触摸到的,是你赖以孕育成人的衣胞了。
批注:作者似乎酷爱这片黄土地,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究竟有什么值得作
者魂牵梦萦呢?大家课下不妨继续阅读下去。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男女生对读第5T7段,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读出酣畅淋漓之感。
2.课后作业
阅读完整的《黄土写意》全文,结合本文,深入体会作者对黄土地的感情。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行情
感渗透,激发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喜爱之情,对祖国文化的自豪之感。
【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
《安塞腰鼓》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生命力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
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赏析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样修辞手法和短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生命力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
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赏析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样修辞手法和短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生命力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
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反复地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粗犷澎湃的生命力,这生命力
是通过一阵阵鼓声传递出来的,更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描摹出来的。那么,
本文的语言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
请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做赏析。
赏析角度提示:用词、句式、修辞等。
2.探究过程
(1)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几个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值得鉴赏的
语句,将自己的赏析内容批注在书上相应语句旁边。
(2)组内交流,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后形成小组共识。
(3)选派1位代表,展示至少2个句子的鉴赏结果。
3.成果展示
预设: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
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
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
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
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
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
成了茫茫一片……
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
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4.教师点拨:
本文之所以读来酣畅淋漓与以下写作方法密切相关。
(1)多样的修辞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
形象。比如灵活运用排比:
,句内部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
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
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能表达出
强烈的思想感情。
(2)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间接地表现了年轻生
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
可遏止的情景。
(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首先,课文对黄土高原的景物、人物和人的活动有非常生动的描写,包括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和想象描写。开篇是静态描写,文中多用
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即描写现实的人、景、物等,想象描写即写想象中的
景与物,这些景与物本不存在,但又是与现实相关的,虚写的景物通常更
美丽、奇特,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其次,课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揭示
了高原后生的精神、胸襟、激情,抒发了对高原后生和高原腰鼓的赞美之
情。当然,议论句中也包含感情,抒情句中也包含议论的成分,二者并无
截然的分别。
5.活动小结
通过对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章能够淋漓
尽致地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以及西北汉子们蓬勃的生命力与这片土地所蕴
含的无尽希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样修辞手法和短
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请速读全文,找出这
句话分别出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关注教材第17页旁批问题,探讨:“好
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重复多次,有什么作用?
2.探究方法
(1)自主朗读课文,反复朗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朗读中体会语义的
变化。
(2)小组成员结合“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方式的不同,理解这句话的
作用。
(3)选出一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3.成果展示
预设1:
第13段: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17段: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2段: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4段: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
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预设2: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重复多次,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间隔反复,强调安塞腰鼓的“好”,表达赞美之情。
③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使感情表达渐进,越来越浓烈。
④自然分层,结构清晰。
⑤作为议论抒情句,是点睛之笔。
4.教师点拨
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提示:豪放、壮阔、热烈
这些特点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能够切实体会到,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
你喜欢的段落,体会安塞腰鼓的这些特点。
5.活动小结
我们通过大声朗读,借助想象仿佛身临其境倾听到了那激越的声响,目睹
到了那击鼓后生们茂腾腾的风姿,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文眼,体会课文感情。
(三)合作探究三
1.探究任务
再读课文,结合知识链接,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民俗的意义和价值。
知识链接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
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起源于春秋以前,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归来
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2.探究过程
(1)自主阅读“知识链接”内容,从中提炼有用信息。
(2)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安塞腰鼓的民俗意义和价值。
(3)选派1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
3.成果展示
预设:
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安塞腰鼓的民俗意义和价值:
一、地域特点,即课文中所表现的场面来自西北高原,有高梁地,有四野
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
二、人物特点,即西北高原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有着沉稳而安静的
特点,更有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胳膊、腿、全身都有力地搏击着,元
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三、安塞腰鼓的特点,腰鼓在久远的战争年代用来报警、传递信息,在和
平年代则用于民众欢聚、求神祈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2006年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开发大西北成为国家
发展的一项战略政策,西北人民将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黄土高原
文化遗产的腰鼓将会获得新的意义。
4.教师点拨
结合安塞腰鼓的民俗意义和价值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比较贫穷,人们
生活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人
们认为幸福生活并不遥远,所以安塞人民居然能有那么奇伟磅碟的能量。
“鸡鸣”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生活的开始,新希望的象征,安塞的茂腾腾
的后生一阵疯狂擂鼓,震醒了安塞所有的人,黄土高原所有的人。
如此看来这篇散文的写作目的是: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了黄土高
原上的人们要冲破束缚,并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
5.活动小结
安塞腰鼓不仅是娱乐表演更是西北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其中蕴含了磅礴
的生命力量和西北人民冲破束缚坚强奋斗的决心,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可
以再次深入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安塞腰鼓的民俗意义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分析本文的语言,我们领会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作者在文中运用
多种表达方式、多样修辞手法和短句句式达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同
时,我们也理解了安塞腰鼓的民俗意义和价值,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西北人
民冲破束缚、追求幸福的宝贵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拓展延伸
厚重的黄土高原不仅孕育了勃发着生命力的安塞腰鼓,也孕育了悠长喔亮
的秦腔。
秦腔
贾平凹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
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
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
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
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
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
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
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
地,慧娘站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批发市场装修合同
- 买卖租房用品合同范本
- 中止劳动合同协议书模板
- 企业装卸搬运合同范本
- 农村农具展览馆合同范本
- plc程序编写合同范本
- 农户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书籍翻译合作合同范本
- 东明煤炭合同范本
- 中介人提成合同范本
- 易能变频器说明书
- 上虞市化工、印染企业名单-企业负责人信息及联系方式
- 【实用资料】隐匿阴茎业务学习PPT
- 西藏自治区建筑与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ge680ct用户学习aw4.6软件手册autobone xpress指南中文
- 钢结构厂房监理规划模板
- SB/T 10439-2007酱腌菜
- GB/T 5484-2000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 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和操作流程文件
- 竞聘岗位演讲评分表
-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欧洲西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