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手册(上)_第1页
高一化学知识手册(上)_第2页
高一化学知识手册(上)_第3页
高一化学知识手册(上)_第4页
高一化学知识手册(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到化

化实验基本方法......................................................6

化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9

第二章化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15

离子反应...........................................................18

氧化还原反应.......................................................22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性质.......................................................27

钠及其化合物.......................................................33

铝及其化合物.......................................................38

铁及其化合物.......................................................40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4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硅及其化合物.......................................................48

氯及其化合物.......................................................49

硫、氮及其化合物...................................................50

第一章从实验化

☆知识体系:

i化字实蛉方法分鬼逞也基H建年

能满VCECI粒的西奈

。化学计量在卖给中的应用

目炊如缗罗云建及其推企

物朝量法爱

溶液的正型

配智―包啧的星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章节概述:

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实验安全性的基础

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

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第二节“化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实验中的

计量呈现。

这一章的教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的习起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

冒知识清单:

化实验基本方法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

1.定义:

⑴分离: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去掉,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3)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3.方法:

⑴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偏,萃取,分液。

⑵化方法:沉淀法,气体法,洗气法,热分解法。

二、分离提纯的基本操作

1.过滤

(1)适用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

⑵仪器使用: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⑶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与漏斗应紧贴无气泡;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颈紧靠

烧杯内壁。

2.蒸发

⑴适用条件:分离互溶的固体和液体。

⑵仪器使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3)注意事项

①有大量晶体析出,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②水溶液一般可选用,需要回收溶剂或溶剂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时需要用蒸

3.蒸噂

⑴适用条件: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液互溶体系或要回收溶剂、溶剂有毒不能直接

排放的体系。

⑵仪器使用: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能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

管、锥形瓶。

⑶注意事项:加热蒸偏烧瓶需要垫石棉;蒸僧烧瓶内部需要加沸石;温度计的

位置为温度计的水银球上沿刚好与支管口的下管口相齐平。冷凝水的通入方向

是下进上出;收集时要弃去初始镭分。

4.萃取和分液

⑴适用条件:萃取: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二者在另一种溶剂中有明显的溶解

性差异。

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

⑵仪器使用:带铁圈的铁架台、梨形分液漏斗、烧杯。

⑶注意事项:分液漏斗使用之前需要检漏;振荡过程中需要及时放气,下口向

上倾斜,左手开活塞放气,若气体较多,应多次放气;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萃取剂的选择: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

相溶;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

常见萃取剂:CC14、苯、汽油。

三、粗盐提纯

1.粗盐中杂质以及除杂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反应的化方程式

2

Na2SO4(SO4)BaCh溶液Na2sCU+BaCb=BaSC)4j+2NaCl

2+

MgCh(Mg)NaOH溶液MgCh+2NaOH=Mg(OH)2l+2NaCl

CaCh(Ca2+)

Na2c。3溶液CaCL+Na2cO3=CaCO3l+2NaCl

2.粗盐提纯步骤

沉淀

厂丁1盐酸一一发结晶.匚3

3.确定除杂试剂添加顺序:

⑴三种除杂试剂的添加顺序:Na2co3必须要加在BaCL后面。

⑵沉淀完全之后,再过滤出沉淀。

(3)过滤后,添加盐酸。

冒知识清单:

化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

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2注意:

⑴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拆分,不可拆成"物质量''或者"质量''等。

(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表达微观粒子的集合体,微观粒子包含分子、原子、离

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

(3)用摩尔描述微粒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种类,可以用“名称"、"符号''或者"化

式”。

(4)用物质的量表达微粒个数之间的关系时,要先清楚单个分子中所含原子、质

子、中子、电子个数,在对应去计算微粒总数。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

1.定义:国际上规定,I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

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x1()23,把i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

常数。符号为NA。

2.公式:微粒总数=物质的量x阿伏加德罗常数N=nxNA

三、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

单位为g/mol(或g-mor')o

2.取值:任何微粒的摩尔质量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数

值上相等。

3.公式:物质总质量=物质的量x摩尔质量m=nxM

四、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

1.影响物质体积三因素:粒子大小、粒子数目、粒子间距。

2.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为:粒子大小、粒子数目。

3.对于气体,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粒子数目、粒子间距。

五、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或L.mol"。

2.适用对象: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混合气体)

3.特殊情况:标准状况(0℃,lOlkPa)时,Vm=22.4L/mol

4.公式:气体总体积=物质的量x气体摩尔体积V=nxVm

六、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

常数。所有的推论都可以根据"PV=nRT”进行推导。

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

⑴同温同压下,拦=也

V2九2

⑵同温同体积时,T=-=^

P2n2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号=等

V2

(4)同温同压时,”=答

P2

七、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L或

mobL-1o

2.表达式:CB=带。如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

ImolL^o

八、溶液的配制

1.计算:计算所需溶质质量。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

3.溶解:将称量好的药品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容量瓶。

溶解过程是在烧杯中进行的,烧杯无法确定溶液体积,故需要转移到容量瓶确

定溶液体积。

5.洗涤:用少量蒸储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

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转移的时候必须确保称量的溶质必须

进入容量瓶中,故需要洗涤。

6.定容:将蒸僧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

管,滴加蒸储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是

要确定物质的物质的量,二是要确定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就是由定容瓶确

定的(不能通过量筒确定体积),容量瓶定容的体积更加精密。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贴标签

九、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因变量

步骤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C

nV

需要使用游码且物质、磋码位置颠倒偏小——偏低

称量

称量NaOH时使用滤纸偏小——偏低

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偏大——偏高

量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俯视偏小——偏低

将量取浓溶液所用量简洗涤,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偏大——偏高

溶解不慎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偏小——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偏小偏高

冷却

转移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储水————无影响

转移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外偏小——偏低

洗涤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次烧杯和玻璃棒偏小——偏低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偏大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小偏高

定容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用吸管吸出偏小——偏低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用水至刻度线——偏大偏低

第二章化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体系:

物质分类方法

氧化还跖应的SS会却本质

氧化与三片基本

氧化还原反应的将制两产

氧化还浜反应的表示方法

氧化酝平

。章节概述: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两个大的分类,从化物质的分类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

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进一步系统化。分散系和胶体及其主要性

质是高中化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

分的角度进行习,主要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反应的分类看,涉及到化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即为在初中已经习过的四大基

本反应,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

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

应在高中化习中将大量涉及,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冒知识清单:

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概念: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

2.交叉分类法概念:将被分类的对象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3.树状分类法:根据被分对象的整体与分支的类型之间的关系,以陈列式的形

状(树)定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

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

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溶液)」(胶体)」(浊液)

01nm100nm分散质

粒子直径

三、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3.Fe(OH)3胶体的制备:

⑴原理:FeCl3+3H2OqFe(0H)3(胶体)+3HC1

(2)实验装置和操作: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l-2mLFeCb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

热,即制得Fe(0H)3胶体(红褐色透明的液体)。

4.胶体的性质

⑴溶液是稳定体系,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

溶剂分离;浊液是不稳定体系,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与分散剂相互分

离(形成沉淀或溶液分层);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2)丁达尔效应

①概念: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

“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作丁

达尔效应。

②应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与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这种现象叫作电泳。例如Fe(0H)3胶体粒子带正电,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的

红褐色的Fe(0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再如冶金厂的大量烟尘可用高压电除

去,就是利用了气溶胶的电泳。

(4)聚沉

一定条件下,中和或减弱了胶粒的电荷,胶粒就会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析出,这

种性质叫胶体的聚沉。通常聚沉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方法1加热

方法2加电解质

方法3加含异电性胶粒的胶体

5.胶体的应用

⑴长江入海口的三角洲就是泥沙胶体遇到海水(食盐电解质)后,由于食盐中和

了胶粒的电荷,减弱了胶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使胶粒聚集成更大的颗粒而聚

沉,逐渐形成的岛屿。

(2)在制Fe(OH)3胶体时,不向FeCb溶液中滴加NaOH是因为FeCb与NaOH

溶液反应容易生成较大的Fe(OH)3颗粒,且加入的NaOH是电解质,容易中和

Fe(OH)3胶粒的电荷,使其聚沉。

⑶俗语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就是指在豆浆(蛋白质胶体)中加入卤

22-

水(主要成分是Ca2+、Mg\C「、SO4),使胶体聚沉,成为豆腐。

(4)FeCb溶液可用于伤口止血,就是由于电解质FeCb使血液胶体凝聚。

(5)明矶[KA1(SO4)2-12H2O]之所以有净水作用,就是因为明矶中的AF+形成的

A1(OH)3胶粒(带正电)与泥沙胶粒(带负电)互相中和,使胶粒都不带电,共同聚

沉,达到了净水的目的。

(6)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就是因为不同的墨水,其胶粒所带电荷可能不

同,若混用,就可能出现聚沉现象,堵塞笔的下水小孔,写不出字。

冒知识清单: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比

项目电解质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

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不导电的化合物

酸:H2so4、HCLH2co3、CH3COOH

非金属氧化物:SO2、S03、

碱:NaOH、NH3H2O,Fe(0H)3、CU(0H)2

所含物co2

盐:NaCkKNO3、NaHS04、CaCO3

质类型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金属氧化物:NazO、AbO3(熔融状

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态下导电)

相同点均为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

都不导电。不导电的原因是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能导

不同点物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

电的原因是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生电离,没有自由移动的离

本质

自身能发生电离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区别

2.电解质的电离

⑴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分类电离特征实例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JT的化音物:H2s。4、HNO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T的化合物NaOH、Ba(OH)2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

盐NaCkNH4C1

的化合物

注意:酸都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o

3.电离方程式

(1)定义:表示物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2)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连接;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w”连接。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应当分步书写而不能“一步到位

(4)弱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既有完全电离又有部分电离,强酸的酸式盐在受热

熔化时只能电离成金属阳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3

种离子。

+

例:NaHSCU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NaHSO4=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

++2

离:NaHSO4=Na+H+SO4'

⑸溶液的导电能力

自由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对比

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强酸:HCLH2so4、HNO3等①弱酸:H2c03、

②强碱:NaOH、KOH、Ca(0H)2、CH3coOH、HC10等

所含Ba(OH)2等②弱碱:NH3H2O、Mg(OH)2

物质③大多数盐:NaCl、BaS04、等

类型NaHCCh、KNO3、(NH4)2CO3等③少数盐:醋酸铅

④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NazO、AI2O3(CH3co0)2Pb等

等④少数氧化物:如H2O等

相同

都能电离,都属于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电离程度不同,溶质存在形式不同;强电解质溶液中只有电离出的阴、

不同

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电离

用"=''表示,如:用“w”表示,如:

方程

KN03=K++NO3CH3coOHwCH3COO+H+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方程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⑴写:写化方程式,必须根据客观事实;

(2)拆:反应物和生成物,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3)删:删等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⑷查:

①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为最简式;

②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原子个数和电荷守恒、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

符号等。

四、离子共存

1.定义: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即为共存。

2.常见反应的类型:

⑴复分解反应

2+2

①生成沉淀:Ba+SO4=BaSO4

②生成气态:2H++CO32-=H2O+CO2

③生成弱电解质:CH3coeT+H+wCH3COOH

(2)氧化还原反应:2Fe3++S2-=2Fe2++S

三、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

1.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

2.酸性溶液不能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3.碱性溶液不能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4.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不能存在同时会与H+和OH反应的离子。

冒知识清单: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1.概念

定义: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判断的依据)。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两剂两产

1.概念: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我们称之为还原剂,相应得到的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相应得到的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2.分析

⑴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物质;

(2)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得到氧化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一失电子(升价)一被氧化一发生氧化反应一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一得电子(降价)T被还原一发生还原反应一还原产物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L双线桥

(1)定义: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

⑵书写步骤:标变价、连双线、注得失。

①标变价: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②连双线:箭头由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变价元素;

③注得失:箭头上面要标出“得或失”+电子数。

=CO、+2Cu

得2X2e

(3)注意事项:

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②箭头上必须注明“得”或“失”,用"axbe-表示电子转移数。

(a表示得或失电子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或b

为1时,可省略。)

③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④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情况。

2.单线桥

⑴定义: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

(2)书写步骤:标变价、连单线、标电子。

①标变价: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②连单线:箭头由反应物中的失电子元素指向反应物中得电子元素;

③标电子:箭头上面只标转移电子数。

例:

2e~~

MnO+4HCl=MnCL+CLt+2H2(:)

(3)注意事项:

①箭头表示反应物中变价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强调是反应物)。

②箭头上不需注明“得”或“失”,只标电子转移数目。

③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从还原剂到氧化剂)。

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还原配平五步法

(1)标变价

(2)列升降

需要寻找基准物。寻找基准物的两个要求:完全参与氧还反应;角标最大。

(3)求总数

求总数时,注意变价原子在物质中的角标要乘上。

(4)配系数(配两剂两产的系数,使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配变价物质的系数。

(5)观察法(配其他物质的系数,使原子守恒)

观察法配平时,注意配平顺序:先变后定,调氢氧平。

2.缺项配平

(1)如果是化后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酸、碱。

如果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般为:水、H+、0H-»

⑵在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其缺项时如有两种可能如(a0、H+)或32。、0H),

还应考虑离子共存的问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体系:

。章节概述:

本章主要分为五节,按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在第

一章从实验化和第二章化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

知识。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两部分理解。第一部分是钠、镁等

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除

了金属通性,也强调物质的一些特性反应。如钠与水的反应、铝的两性、三价

铁和二价铁的氧化还原性等。

每年的化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

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

冒知识清单:

金属的化性质

一、金属的存在及其通性

1.金属的存在

(1)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多数金属的化性

质比较活泼,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

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金属的物理通性

状态外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固态(除汞是液体)不透明良好良好良好

有金属光泽

(1)钠的物理性质

导电、导

颜色光泽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热性

有金比水

银白

属光固体97.81口(低)882.9Q很软(小)小,比良好

泽煤油大

(2)钠的保存和取用:钠易与氧气和水反应,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以隔绝空

气和水;取用那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有镶子、小刀、玻璃片、滤纸等。切割后剩下

钠要迅速放回试剂瓶中。

二、金属的化性质

通常情况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

较强的还原性。

1.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K、Ca、NaMg、AlFe>CuPt、Au

反应在干燥的空气中不

极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不反应

情况易被氧化

2.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Zn+H2so4=ZnSC)4+H2T

Mg+2HCl=MgCb+H2T

3.与盐溶液的反应

Cu+2AgN0?=CU(NO3)2+2Ag

2A1+3CUSO4=A12(SC)4)3+3Cu

注意:由于K、Ca、Na的活动性很强,易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与盐溶液直接

发生反应。

4.金属与氧气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婚期

泥三角

操作煤油三脚架

钠钠

用镇子从煤油中

在滤纸上用小刀切去

实验取出一下块金属

一端的外皮,观察金把那放在玲埸中加热

步踝钠,用滤纸吸干

属钠表面的变化

表面的煤油

露出银白色切面,具钠先受热融化为小球,然

实验

钠块表面呈灰色有金属光泽;银白色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的

现象

表面变暗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钠质软,能被小刀切

钠的熔点低,受热易融

割;常温下极易与氧

化;受热时与氧气剧烈反

实验钠的性质活泼,气反应。化反应方程

应。化反应方程式:

结论需隔绝空气保存式:

2Na+O22Na2O2(淡黄色固

4Na+O2=2Na2O(白色

体)

固体)

(2)镁、铝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镁、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覆盖在

常温金属表面,组织内部的金属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金属被进一部氧

化。这就是铝、镁具有抗腐蚀性且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

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2Mg+Ch点燃2MgO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滴落。

力口热

原理:铝表面的氧化膜若用砂纸或酸液除去后加热,则又生成的氧

化膜。氧化膜(AI2O3)熔点很高(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是液态铝

不能滴落)。

(3)铁与氧气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3Fe+2O2点燃Fe3O4

5.金属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钠浮在表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的熔点低,该反应放

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

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球运动

发出,,嘶嘶,,响声,且钠很

钠与水反应剧烈

快消失

反应后溶液颜色变红有碱性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

①钠和水反应的现象可以简记为5个字:浮、熔、游、响、红。

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反映钠的五个特点:颜色(银白色)、硬度小(可用小刀切

割)、密度小(浮在水面上)、熔点低(熔化成小球)、还原性强(与冷水剧烈反应)。

(2)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点

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了爆鸣

操作及现象燃,听见"噗'’声,产生淡蓝色

声,证明生成了H2

火焰,证明生成了H2

高温时,铁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3Fe+4H2O(g)=Fe3O4+4H2

①湿棉花的作用是在受热时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水蒸气;

实验说明②酒精灯的火焰用罩套住,可以使加热效果更好;

③肥皂水在该实验中可以起到收集氢气的作用

6.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

与氢气,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

换反应。

(1)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n

+

实验操作一u

一0

一NaOH

4吕

)溶液干*铝片

快速反应放出气体;铝片逐渐溶解;将点燃的木条放入试管口,

实验现象

发出爆鸣声

化方程式2A1+6HC1=2Aleb+3H2T2Al+2NaOH+2H2O=2NaA102+3H2t

离子方程式2A1+6H+=2AP++3H2T2A1+2OH+2H2O=2NaA102+3H2T

实验结论铝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据此可区别铝与其他金属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析

铝跟强碱溶液反应可认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步,NaOH溶解铝表面的氧化膜:

AI2O3+2H2O=2NaA102+3H20

第二步,失去保护膜的铝跟水反应:

2A1+6H2。=2A1(OH)3+3H2T

第三步,NaOH溶解A1(OH)3:

2Al+2NaOH+2H2O=2NaA102+3H2T

由以上分析得知两点:一是铝并不直接与碱反应,不是NaOH将A1氧化的,强

碱只溶解氧化膜和氢氧化铝的作用;二是如果没有碱溶解A1(OH)3的作用,铝与

水几乎不反应。

因此,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中,还原剂是铝,氧化剂是水而不是NaOH,NaOH

没有氧化性。同时,Imol氏0只得到Imol电子。

冒知识清单:

钠及其化合物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LNazO与H2O、C02的反应

NazO是一种白色固体,易与水、C02等反应,其反应的化方程式分别为

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0

2.Na2O2与H20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现象解释实验结论

过氧化钠与水剧

有大量气泡产生

烈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复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

有氧气产生

燃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溶液

试管底部温度升化方程式为

反应放热

*么Ng。一g)高2Na2C)2+2H2O=

有碱生成,反应4NaOH+O2T

溶液先变红后褪

过程中有强氧化

性物质生成

Na2O2与水的反应是比较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Na2O2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

作氧化剂,且二者比例为1:1,切记H2O不是还原剂,该反应每产生1mol。2

就转移2mol电子。

3.Na2O2与CO2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2Na2O2+2CC)2=2Na2cO3+O2。

4.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氧化钠(NazO)过氧化钠(Na2()2)

由Na+与CP-构成,由Na+与022-构成,

组成结构

+2+2

n(Na)n(O)=21n(Na)n(O2-)=ll

氧元素化合价-2-1

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与反应

H2O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T

与C02反应Na2O+CO2=Na2CO32Na2C)2+2CO2=2Na2co3+O2

++++

与H+反应Na2O+2H=2Na+H2O2Na2O2+4H=4Na+H2O+O2t

转化2Na2O+C)2=2Na2O2

可作漂白剂(漂白织物等)、强氧化剂、供

用途用于制备氢氧化钠等

氧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产生氧气)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

化式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比NaHCCh的溶解度大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吸热)

(溶解放热)

物质Na2co3NaHCCh

Na2cO3、NaHCCh溶液均成碱性,且Na2cCh溶液的碱性比

碱性

NaHCCh溶液强(加酚酰,前者的红色明显比后者深)

热稳定性稳定,加热时不易分解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与NaOH溶NaHCO3+NaOH=Na2CO3+H2

出现白色沉淀:

与澄清石灰出现白色沉淀:

Ca(0H)2+NaHCCh(少量)

水Ca(OH)2+Na2CO3=CaCO31+2NaOH

=CaCO3l+NaOH+H2O

——

与CO2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T3

与盐酸=NaCl+H2O+CO2t

NaHCCh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强于Na2co3

2+2+2

与钙盐、领Ca(Ba)+CO3=CaCO31(BaCO3)无明显现象

-八CO+HO

转化22____KxTTT—

22^5\⑴酬喷,(2)加入NaOH溶液

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

用途

织等工业于治胃酸过多

2.注意事项

(1)定量关系

Na2cCh〜2HC1〜C02

NaHCO3~HCl~CO2

规律:相同质量的Na2c03和NaHCCh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酸多,产生

的气体少;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03和NaHCCh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酸

多,二者产生的气体的量相等。

(2)反应剧烈程度

将等质量的Na2c03、NaHCCh固体分别加入盐酸中,NaHCCh比Na2cCh反应剧

烈。

(3)滴加顺序不同则反应及现象均不同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开始无气泡产生,后开始产生

气泡:Na2CO3+HCl=NaCl+NaHCO3,NaHCCh+HCkNaCl+CChT+HzO。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一开始即有气泡产生:

Na2C03+2HCl=2NaCl+C02T+H20o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NaHCCh溶液与盐酸反

应,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同。相互滴加法可以鉴别Na2c。3溶液和盐酸(不

用其他任何试剂)。

三、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

上叫作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操作:洗烧一蘸烧一洗

(1)将粕丝用盐酸洗涤后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2)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钻玻璃观察);

(3)将粕丝再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3.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金属钠钾锂钙锯钢铜

紫色(透过蓝

颜色黄色紫红色砖红色洋红色黄绿色绿色

色钻玻璃)

(1)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2)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而不是单质或某种化合物的性质。

(3)焰色反应可用鉴别一些金属元素,这种鉴别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不是化

方法。

冒知识清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