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算方法_第1页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算方法_第2页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算方法_第3页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算方法_第4页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的术语与定义、立木生物量模型、立木含碳系

数、立木含碳量计量方法及引用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量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2259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GB/T26424、LY/T2259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立木生物量

某一时刻存在于活立木中的有机物质总干重,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包括

树干(带皮)、树枝、树叶3个组分;地下生物量包括大根≥5cm、中根2-5cm和小根≤2cm,直径0.2cm

以下须根不计入根系生物量。

3.2生物量模型

林木生物量模型是利用林木易测因子来推算较难测定的立木生物量(特别是树根生物量),以减少

生物量测定的外业工作。目前,异速生长方程广泛被用于构建生物量模型。异速生长方程根据自变量的

多少,又可分为一元或多元模型,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是最常见的函数形式。

3.3含碳系数(CF)

林木生物量中有机碳占有机质总量的比值,也叫含碳因子或含碳率。依据该参数可由生物量推算碳

密度和碳储量。

3.5模型评价指标

2

主要包括调整后确定系数(Ra)、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预测误差

1

DB23/T××××-××××

百分比(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E%)和预测精度(P%)。具

体计算公式为:

N

(YYˆ)2

iiN1

2i1

Ra1N

2Np

(YiY)

i1……………(1)

N

ˆ2

(YiYi)

RMSEi1

Np……(2)

N

ˆ

YiYi,-i

MPEi1

N…………………(3)

NYYˆ

ii,-i

100

i1Y

MPE%

N……………(4)

N

ˆ

YiYi,-i

MAEi1

N…………………(5)

YiYi,-i

100

Y

i1i

MAE%

N……………(6)

ˆ2

YiYi,-i

t

αNp

P%1100

YN……………(7)

式中:

N——样本总数;

第个观测值;

Yi——i

ˆ全部数据拟合回归方程计算的的预测值;

Yi——Yi

Y——观测值的平均值;

ˆ原始数据中删除第个样本观测值后,按个参数模型拟合回归方程计算的预测值;

Yi,-i——ipYi

2

DB23/T××××-××××

t——置信水平(0.05)时的t值。

4立木生物量模型

4.1立木生物量模型

wcDb0/(1rDk2rDk3rDk4)

s0234

wcrDk2b0/(1rDk2rDk3rDk4)

b02234………(8)

k3b0k2k3k4

wlc0r3D/(1r2Dr3Dr4D)

k4b0k2k3k4

wrc0r4D/(1r2Dr3Dr4D)

式中:

WS、Wb、Wl、Wr——分别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c0、b0、r2、k2、r3、k3、r4、k4——模型参数;

D——立木胸径,单位为厘米(cm)。

4.2立木生物量模型参数估计值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见表1。

表1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

样本数

c0b0r2k2r3k3r4k4

810.1187672.3750180.0379580.4239710.49588-0.9064121.048459-0.392612

4.3模型评价指标

天然椴树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见表2。

表2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

检验样本MEMAEM%E(%)MA%E(%)精度(%)

2714.34314.370712.803412.923785.6743

5立木含碳系数

对天然椴树各器官进行取样,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其含碳系数,见表3。

表3天然椴树各器官含碳系数

3

DB23/T××××-××××

树干树叶树枝树根

0.44260.44840.42550.4325

6、立木含碳量计算

利用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式8)和含碳系数(表3)计算立木的含碳量。

=××××………(9)

式中:ss+bb+ll+rr

tWWWW

t——立木总含碳量,单位为(kg);

WS、Wb、Wl、Wr——分别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CFS、CFb、CFl、CFr——分别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含碳系数。

7、应用

7.1立木生物量模型

立木生物量模型应用时应与建模地域范围一致。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在局部范围应用时(如林场区

域范围),首先建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再以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为基础构建适用于该范围的一元立

木生物量模型。

7.2林分生物量、碳储量计算

计算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应进行标准地设置(一个林分至少3块0.06hm2的标准地),根据每木

检尺数据,结合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和立木碳储量算公式(式8和式9)进行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

计算。

8技术档案

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立木生物量模型、立木含碳系数、立木含碳量计算及应用情况。

4

ICS65.020.01

CCS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

××××-××-××发布××××-××-××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

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的术语与定义、立木生物量模型、立木含碳系

数、立木含碳量计量方法及引用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椴树立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量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2259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GB/T26424、LY/T2259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立木生物量

某一时刻存在于活立木中的有机物质总干重,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包括

树干(带皮)、树枝、树叶3个组分;地下生物量包括大根≥5cm、中根2-5cm和小根≤2cm,直径0.2cm

以下须根不计入根系生物量。

3.2生物量模型

林木生物量模型是利用林木易测因子来推算较难测定的立木生物量(特别是树根生物量),以减少

生物量测定的外业工作。目前,异速生长方程广泛被用于构建生物量模型。异速生长方程根据自变量的

多少,又可分为一元或多元模型,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是最常见的函数形式。

3.3含碳系数(CF)

林木生物量中有机碳占有机质总量的比值,也叫含碳因子或含碳率。依据该参数可由生物量推算碳

密度和碳储量。

3.5模型评价指标

2

主要包括调整后确定系数(Ra)、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预测误差

1

DB23/T××××-××××

百分比(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E%)和预测精度(P%)。具

体计算公式为:

N

(YYˆ)2

iiN1

2i1

Ra1N

2Np

(YiY)

i1……………(1)

N

ˆ2

(YiYi)

RMSEi1

Np……(2)

N

ˆ

YiYi,-i

MPEi1

N…………………(3)

NYYˆ

ii,-i

100

i1Y

MPE%

N……………(4)

N

ˆ

YiYi,-i

MAEi1

N…………………(5)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