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4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2/28/wKhkGWcpWmyAT-oTAAPFYaHeHhg282.jp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4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2/28/wKhkGWcpWmyAT-oTAAPFYaHeHhg2822.jp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4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2/28/wKhkGWcpWmyAT-oTAAPFYaHeHhg2823.jp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4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2/28/wKhkGWcpWmyAT-oTAAPFYaHeHhg2824.jp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4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2/28/wKhkGWcpWmyAT-oTAAPFYaHeHhg28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
2.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例如图(I)所示:AHi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II)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A—FAH=-AH6B.A—DAH=AHI+AH2+AH3
C.AHi+AH?+AH3+AH4+AH5+AH6=0
D.AHi+AHe=AH2+AH3+AH4+A//e
解析:选D。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在热值上相等,符号上相反,故A项正确;根据
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
3.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F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o现有9mol的甲烷和氢气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放出热量7408.2kJ,则该混合气体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A.1:8B.8:1C.4:17D.17:4
解析:选C。要求C、H原子个数比,就必须求CH4、泾的分子个数比即物质的量之比。题目给出
了CH4、泾的总物质的量和它们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故可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求解。
x+y=9
设混合气体中含CH4物质的量为x,H2的物质的量为》则有:,_^
8on9n0Q.十2oo5c.ooy-740n8o.n2
解之得:x=8,y=lo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H原子个数比为8:(4x8+2xl)=4:17,所以答案应选C。
4.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g)+
1
O2(g)=SO2(g)A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S(g)+O2(g)=SO2(l)IAH]>297.23kJ-moF
1
B.S(g)+O2(g)=SO2(l)IAH|<297.23kJ-moF
C.1molSO2的键能总和等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之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之和
解析:选A。该热化学方程式可理解为:1mol硫蒸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硫气体,
放出297.23kJ的热量。显然若生成液态SO2时,放出的热大于297.23kJ,因此|AH|>297.23kJ-moPi,A
选项正确;因为反应放热,则说明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C、D都不
正确。
5.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
反应的反应热。功,化学反应的A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
之和的差。
化学键A—AB—BA—B
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436kJ-mol-1243kJ-mol1431kJ-mol-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1
A.l/2A2(g)+l/2B2(g)=AB(g)AH=-91.5kJ-mol
B.A?(g)+B2(g)=2AB(g)AH=—183kJ-mol-1
1
C.l/2A2(g)+l/2B2(g)==AB(g)AH=+91.5kJ-mol
D.2AB(g)=Ai(g)+B2(g)AH=+183kJ-mol1
解析:选C。B选项,EE(反应物)一EE(生成物)=(436+243)—2x431=—183(kJ-mo:Ti),说明
A2(g)和B2(g)反应生成AB(g)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C选项热化学反应错误。
6.已知2H2(g)+O2(g)=2H2O(l)AH=-571.6kJ-mol1
1
CO(g)+1o2(g)==CO2(g)AH=-282.9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的
th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B.1:2C.1:1D.2:3
解析:选Co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及标准燃烧热为571.6kJ-moF^2=285.8kJ.mol1,生成
■g:岛1=02molH2(XD,参加反应的H2为0.211101,11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0.2]110汉285.8口1110「=57.16
kJo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3.74kJ-57.16kJ=56.58kJ
CO的标准燃烧热为282.9kJ-mol-1,故〃(CO)=1=0.2mob故H和CO的物质的量之
丁282.普9kJ:-m⑪ol2
比为0.2mol:0.2mol=l:1-
7.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mol/LCuSO4溶液,当c(Cu2+)为0.5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
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态()
A.CuSO4B.CuOC.CU(OH)2D.CUSO4-5H2O
解析:选B。电解过程中的反应为:
阳极:4OJT—4e-=2H2O+ChT,阴极:2c+41=201。
总反应为:2CuSO4+2H2O型鳗2H2s04+2Cu+O2h
由以上反应可知,电解使2moicuS04和2mO1H2。变成了2moiH2so4,同时析出铜,放出。2,溶
液中每生成2moicu,则放出lmolC)2,故需补充CuO。
8.如图甲为锌铜原电池装置,乙为电解熔融氯化钠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ZnS04—:
A.甲装置中锌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铜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装置盐桥的作用是使反应过程中ZnS04溶液和CuS04溶液保持电中性
C.乙装置中铁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a—>2Na++21
D.乙装置中B是氯气出口,A是钠出口
解析:选B。A项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从图中知铁应为阴极,
否则生成的氯气要和铁发生反应;因此,铁极反应为:2Na++2e-一>2Na;D项A是CI2出口,B是钠
出口。
9.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表示()
0电子的物质的量/mol
AgNO3溶液
2b(Ag+)②c(AgN03)③a棒的质量④b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pH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
解析:选Do该电解池中随着电解的进行c(Ag+)不变,c(AgNCh)不变,溶液的pH不变,因为阳极
为Ag—1=Ag+;阴极为Ag++b=Ag。
10.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
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区酸性增强B.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e-==H2T
C.diluent和concentrated的中文含义为浓缩的、稀释的
D.该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为H2SO4
解析:选Co阴极区消耗氢离子,剩下亚硫酸根离子;阳极区消耗亚硫酸根离子剩下氢离子,并且
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阳极区会放出浓度更大的硫酸,阴极区会放出浓度变小的亚硫酸钠溶液。
11.
H2SO,落标
如图用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在铁棒上电镀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在原电池中作负极,在电镀池中作阳极
B.原电池溶液增加的质量比电镀池阴极增加的质量大
C.锌棒每减少0.65g,导线上转移的电子就为0.02mol
D.电镀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可用ZnSO4溶液
解析:选C。由图可判断,左边为原电池,活泼金属Zn作负极,则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发生
还原反应,应该为镀件铁棒,目的为电镀铜,所以右边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为铜盐。左边烧杯中负极
反应为Zn-2e-=Zn2+,右边烧杯中的阴极反应为Cu2++2e^===Cuo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2H++2e-
===H2f,所以锌棒每减少0.65g,导线上转移的电子就为0.02mol,原电池溶液质量增加0.65g—0.02g
=0.63g,而阴极质量增加0.64g。
12.如图所示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某电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中某电极上析出
0.24g某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bcldl
PtIIPtPtIIPt
甲乙
A.甲池是b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c极上析出某金属
B.甲池是a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d极上析出某金属
C.某盐溶液可能是CuSO4溶液D.某盐溶液可能是Mg(NO3)2溶液
解析:选C。甲池a极是阴极,析出金属银,乙池c极是阴极,析出某金属。某盐溶液如果是Mg(NO3)2
溶液,不可能析出金属。
13.常温时,将500mLpH=a的CuSO4和K2s04的混合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测得溶液的
pH变为仅假设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在整个电解过程中始终发现只有一个电极有气体产生。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若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可以向溶液中加20(10”—10一。)gCuCO3
B.b<a<lC.阳极电极反应:2H20—4e-=O2T+4H+
D.整个过程中是阳极产生氧气,阴极析出铜单质
解析:选Ao本题的关键是看在整个电解过程中始终发现只有一个电极有气体产生,马上就知道整
个过程中是阳极产生氧气,阴极析出铜单质,要恢复电解前的溶液就要将氧气和铜的质量转化成CuO或
CuCO3,需要20(10^—1。-与gCuO。考虑水解a<7,电解转变成酸则
14.已知(l)H2(g)+l/2O2(g)=H2O(g)AH^akJ-mol1
1
(2)2H2(g)+O2(g)=2H2O(g)AH2=Z?kJ-moF
1
(3)H2(g)+l/2O2(g)=H2O(l)AH3=ckJ-mol
(4)2H2(g)+O2(g)=2H2O(l)A84=dkJ.moPi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0B.b>d>0C.2a=b<0D.2c=d>0
解析:选C。依题可知:(1)、(2)、(3)、(4)都是H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b、c、d都小
于0;(1)与(2)相比较可知6=2a;(1)与(3)比较可知c<a;(2)与(4)比较可知(3)与(4)比较可知d=
2c,故只有C正确。
15.甲醇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可用天然气来合成,已知:
①2cH4(g)+O2(g)=2CO(g)+4H2(g)AH=~71kJ/mol
②CO(g)+2H2(g)===CH30H⑴AH=-90.5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l)AH=-890kJ/mol
下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反应②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B.CO(g)4-2H2(g)==CH3OH(g)AH>-90.5kJ/mol
C.甲醇的燃烧热AH=-764kJ/mol
D.若CO的燃烧热AH=-283.0kJ/mol,则H2的燃烧热AH=-285.8kJ/mol
解析:选A。A项,反应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B项,CH30H由液态变为气态
需要吸收热量,所以CO(g)+2H2(g)==CH30H(g)AH>-90.5kJ/mol;C项,③x2一①一②x2得
2CH3OH(1)+3O2(g)=2CO2(g)+4H2O(1)AH=-1528kJ/mol,所以甲醇的燃烧热AH=~764
(§)x2一①一④
kJ/mol;D项,由条件可知④2co(g)+O2(g)=2CO2(g)AH=-566.0kJ/moL------5-----得2H2(g)
+O2(g)=2H2O(l)AH=-571.5kJ/mob所以H2的燃烧热AH=-285.8kJ/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1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Xl)=H2(g)+1c)2(g)AH=+285.8kJ/mol
②H2(g)+#)2(g)=H2O(g)AH=-241.8kJ/mol
③NaOH(aq)+HCl(aq)=NaCl(aq)+H2O(l)AH=-57.3kJ/mol
@C(s)+|o2(g)==CO(g)AH=-110.5kJ/mol
⑤C(s)+O2(g)==CO2(g)AH=-393.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O
(2)C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o
(4)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制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0
解析:(1)吸热反应AH>0,故①是吸热反应。
(2)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故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3)〃(H2)=5molQ=5molx285.8kJ/mol=1429kJ
(4)⑤一④得:CO(g)+1o2(g)==CO2(g)AH=-283kJ/mol
④一②得:C(s)+H2O(g)===CO(g)+H2(g)AH=+131.3kJ/mol
答案:⑴①(2)393.5kJ/mol(3)1429kJ
(4)C0(g)+jo2(g)==CO2(g)AH=-283kJ/mol
C(s)+H2O(g)==CO(g)+H2(g)AH=+131.3kJ/mol
17.(12分)请从图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要求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
25mL),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K1-淀粉溶液水100mL量筒25mL量筒
(1)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2)电源、电流表与A、B两极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L-()—()—>()—>()-M。
(3)设计上述气体实验装置时,各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接、接a、b接
、接。
一砥验中,在盛有通溶液的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本题为电解应用题。
(1)电解池中,A为铁棒,要求电解饱和NaCl溶液,A一定要为阴极,反应式2H++21==H2f,B
极:2c「一2e-=C12T。
(2)连接电解装置时,要注意顺序,A为阴极,应最终与电源负极相连,B则最终与电源正极相连。
(3)既然a、b已在中间给出,所以左边应是测H2体积的装置,右边应是验证C12性质并最后吸收C12
的装置。特别提醒:H、F、G构成排水量气装置与D、E、C向某溶液中通气体装置中进气管的差别。
(4)Cb氧化厂,即C12+2-=2Cr+l2。
答案:(1)2H++21=H2T2c「-21===C12f(2)JKAB(或KJAB)
(3)HFGDEC(4)C12+2F=2Cr+l2
18.(10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1回答①②:
A极B极
(Zn)(Cu)
富纽"CuSO,溶液
图1
①断开K2,合并K1。
A电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B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断开Ki,合并K2。
A电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B极的电极反应为;
硫酸铜溶液
图2
⑵根据图2回答③④:
③将较纯净的CuSO4溶液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电解,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实验完成后,铜电极增重ag,石墨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Lo
解析:(1)①此时为原电池,锌为负极,不断溶解,B极为正极,反应为CU2++21===CU。
②此时为电解池,A极为阴极,反应为Cu2++2e-=Cu,故A极上镀上一层红色的铜,B极为阳极,
反应为Cu—2e-===Cu2+o
(2)此时为惰性电极电解CuSO4,石墨极上反应为4OfT—4b=2H2O+O2T,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2++2H2(3型鲤2Cu+O2T+4H+,V(O2)=含点22.4L=岑登L。
答案:(1)①锌不断溶解Cu2++2e-===Cu②A镀上一层红色的铜Cu—21===(2/+
2++
(2)③40IT—41==2压0+。212CU+2H2O^^2CU+O2T+4H(4)^|^
19.(12分)按照如图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所提供的电能可以保证电解反
应的顺利进行):
瓦通溶液KI-淀粉KC1-酚KI-淀粉
溶液献溶液溶液
(1)U形管内发生什么现象?o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
(3)在a、b两烧杯中发生的现象:o
(4)如果小烧杯中有0.508g碘析出,大烧杯中负极减轻go
解析:由图知,左边的装置为原电池,Zn为负极,Pt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总反应方程
式为:Zn+H2SO4=ZnSO4+H2f,因此,右边的装置为电解池。根据装置的连接方式,电解池的左边为
阳极,右边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为KC1溶液,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a烧杯中KI-淀粉溶液变蓝,
反应方程式为:2KI+C12==2KC1+I2,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因此KC1-酚醐
溶液变红,b烧杯中有无色气泡生成,电解的总方程式为:2KC1+2H20&^H2T+Cl2T+2K0H。根据电
子转移守恒,Zn〜12,再根据生成的碘单质的质量,可求出锌消耗的质量。
答案:(1)左侧管内有黄绿色气体逸出,右侧管内有无色气体逸出,右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甬由
(2)Zn+H2SO4=ZnSO4+H2t,2Kl+Cl2=2KCl+l2,2KC1+2H2T+2K0H
(3)a烧杯中溶液变蓝;b烧杯中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无明显变化
(4)0.13
20.(10分)(2010年北京西城区抽样)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
石燃料。
(1)在25℃、101kPa时,16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kJ,则CH4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是。
1
(2)已知:C(s)+O2(g)=CO2(g)AH=-437.3kJ-moF
1
H2(g)+|o2(g)=H2O(g)AH=-285.8kJ-mol-
-1
CO(g)+|o2(g)===CO2(g)AH=-283.0kJ-mol
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H2O(g)==CO(g)+H2(g)AH=_________kJ-mol^o
解析:(1)根据提供信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890.31kJ的热量,因此其热化学方程
-1
式为:CH4(g)+2O2(g)=CO2(g)+2H2O(1)AH=-890.31kJ-molO
(2)设提供的三个反应分别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C(s)+H2O(g)===CO(g)+H2(g)可以通过①
一②一③得到,因此该反应的AH=-437.3kJ-mor'-(-285.8kJ-mori)一(—283.0^.001-1)=+131.5
kJ-mol-1o
1
答案:(1)CH4(g)+2O2(g)===CO2(g)+2H2O(1)AH=-890.31kJ-mol"(2)+131.5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6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mL2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
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v(Fe)=0.5mol/(L-min)B.v(H2so4)=1mol/(L-min)
C.v(H2so4)=0.5mol/(L-min)D.v(FeS04)=1mol/(L-min)
解析:选Co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铁
粉是0.1mol,参加反应的H2s04为0.1moL所以v(H2SO4)=lmol/L-2min=0.5mol/(L-min),v(FeSO4)
=0.5mol/(L-min),B、D项错。
2.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生成2molNH3放出92.4kJ热量。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
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ikJ,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molN2、
1.511101112和111101?«1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2Q=Qi=92.4B.Q2<QI<92.4C.Qi<Q<92.4D.Q=Qi<92.4
解析:选Bo对于反应N2(g)+3H2(g)::、2NH3(g),AH=-92.4kJ/moL而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iH2时,实际过程Nz和H2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NH3)<2mol,放出的热量Qi<92.4,而另
一容器中通入0.5molN2、1.5molH2和1molNH3,是从中间过程建立的平衡体系,达平衡时虽然与上述
平衡相同,但生成的NH3比上述平衡体系还要少,故所以Q2<QI<92.4。
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ML-s),
C.反应方程式中的x=l,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20〜40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解析:选D。从图中看出,x=l,3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下降,但平衡没有移动,说明是降低
压强,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是升高温度,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
C选项错误;8min前Ac(A)=0.64mol-L_1,则v(A)=0.08mol-(L-min)'1,B选项单位错误。
4.反应A(g)+3B(g)、:、2C(g)+2D(g),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0.4mol/(L-s)B.v(C)=0.5mol/(L-s)C.v(B)=0.6mol/(L-s)D.v(A)=0.15mol/(L-s)
解析:选B。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原则是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若用A物质表示,
则:
A中v(A)=|v(D)=0.2mol/(L-s)B中v(A)=1v(C)=0.25mol/(L-s)
C中v(A)=1v(B)=0.2mol/(L-s)D中v(A)=0.15mol/(L-s),故选B。
5.一定温度下,lmolX和〃mol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Z(g)
+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a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1mol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1tz)mol-(L-min)1
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选D。由于M为固体,所以达平衡后,加入固体物质是不能影响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反
a
一2
应速率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生成amolZ,则反应掉amolX,所以v(X)=^=0.1a
mol-(L-min)-1;加入反应物,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但随后将增大;反应中由于有固
体的生成,故如果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反应将达平衡。
6.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
+3Y(g)、:、2Z(g)AH<0o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
衡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变小
B增大压强X的浓度变小
C充入一定量YY的转化率增大
D使用适当催化剂X的体积分数变小
解析:选Ao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将变小,A项正确;增
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体积的减小,实际各组
分的浓度均比原平衡大,故B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
本身的转化率将降低,故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状态,故各物质的体积分
数不变,D项错误。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
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选B。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正)=v(逆)和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而此反
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的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
故A、D错,C项根据化学方程式〃(。:<0)=1:1始终不变,故C错。
8.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解析:选C。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理论研究的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即最大转化率。故A、B、D正确,C错误。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2(g)+Y2(g)、:、2Z(g)AHo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
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乙的温度较高,则AH>0
B.图H表示m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n表示to时刻通入氢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ni表示to时刻增大x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选B。由乙到甲,降低温度,Z的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H<0,A错;催化剂
不能使平衡移动,能同时同倍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该反应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氨气,正逆反
应速率不变,C错;增大X2(g)浓度,正反应速率急增,逆反应速率从原平衡基础上逐渐增大,D错。
10.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AH>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mol.L-i降到
0.06mol.171需20s,那么由0.06moLLf降到0.036moLLf所需反应时间应为()
A.10sB.12sC.大于12sD.小于12s
一~1
解析:选C。由题意知,前20s内的反应速率为V(H2)=----------------------------=0.002mol-
0.06mol-L-1-0.036mol-L-1
假设反应物浓度由0.06moLL-i降至U0.036mol-L-1时反应速率不变,则t=
0.002mol-L-1-s-1
12so但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实际所用时间大于12s,故选C。
11.已知NCh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AH<0o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
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X与Y两条曲
线中,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mohL-1
A.如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点
C.25〜30min内用NCh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0.08mol-Lmin
D.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N2O4浓度
解析:选D。反应2NO2(g):飞20通)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如压强不变,则各气体的物
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因此A项正确;由图知只有b点处于平衡状态,B项正确;对C项可先计算出V(N2O4)
0.6mol-L-1—0.4mol-L1
1再据)())可知项正确;对项由图知
5min=0.04mol-V-min^,v(NO2=v(N24x2CD
25min时是增加NO2的浓度。
k
12.实验室用4moiSO2与2moiCh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AH
=-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Ch的转化率为()
A.40%B.50%C.80%D.90%
解析:选Co由题意得2molSO2反应时,放热196.64kJ;则放热314.624kJ时,反应的SO2为:n(SO2)
2G1
2molx314.624kJ故a(S02)=4£x100%=80%。
196.64kJ=3.2mob
13.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0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容
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为尸%,则乙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
A.等于P%B.大于尸%C.小于尸%D.无法判断
解析:选C。甲中压强不变,随反应的进行,体积减小,此时SO2的转化率为P%,乙中体积不变,
相对甲来说,压强减小了,平衡向左移动,SO2的转化率小于P%,故选C。
k
14.298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7-2NH3(g)AH=-92.2kJ/molAS=-198.2
J/(mol-K),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B.合成氨反应是改商减小的反应
C.合成氨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自发进行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都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解析:选C。因为AH<0,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对N2(g)+3H23(g)正反应
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AS<0为燧减小的反应,故B正确;对于C项,AG=AH-TAS,AH<0,AS<0,
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受温度影响,故C错;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
催化剂.
15.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2-2SO3达到平衡时,”(SO2)"(Ch)"(SO3)=2:3:4。缩
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molB.0.6molC.0.8molD.1.2mol
解析:选A。设原平衡体系中S02、。2、S0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x、3x和4x,缩小体积时,平衡向
右移动。设。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如则:
2sO2+O2、:'2SO3
起始量2x3x4x
变化量2mm2m
3x—m=0.8molm=0.1mol
平衡量2x-2m3x-m4x+2m由题意得<解得,
4x+2m=1.4mol、龙=0.3mol
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n(SO2)=2x0.3mol-2x0.1mol=0.4moL
二、非选择(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8分)在N?+3H2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当改变下列条件时,按要求将变
化情况填入下表:
改变条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方向
(1)增大压强
(2)升高温度
(3)加入铁粉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欲提高氨的产率应采取和等措施。但压强越大,则
,温度越低,则o因此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为:。
解析:合成氨反应是一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又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的铁粉作催化剂,
它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它不改变平衡。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欲提
高氨的产率应采取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的措施;但是压强越大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
温度越低虽然能促进平衡的正向移动,但是反应速率太慢,合成氨的产率太低。因此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是:700K,20MPa〜50MPa,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氮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2.8。
答案:
改变条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方向
(1)增大压强增大增大正向
(2)升高温度增大增大逆向
(3)加入铁粉增大增大不移动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反应进行得越慢700K,20MPa〜
50MPa,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氮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2.8
17.(9分)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现增大压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后测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人
(1)①若原平衡是以C(s)和H2O(g)为起始反应物建立的,则。与匕关系为;②若原平衡是以
CO(g)和H2(g)为起始反应物建立的,则。与方关系为0
A.a>bB.a<b
C.a=b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若原平衡是以CO(g)和H2(g)为起始反应物建立的,且a=b,则起始时CO与H2的体积比为
解析:设原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ro
(1)①若原平衡是以C(s)和H2O(g)为反应物建立的,则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二者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为15,则平衡混合气体的前满足:15<访<18,增大压强使平衡向左移动后而一定会增大,
选B。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理解:因原平衡时15<而<18,若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由极端假
设法知而一定增大。
②若原平衡是以CO和H2为反应物建立的,则平衡时有:2<访<28,因而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2
无法确定,所以选D。
(2)这种情况下,起始时CO与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为12,易求得其体积比为5:8
答案:(1)BD(2)5:8
18.(12分)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
应物A的浓度(moLL-i)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实验
浓度0102030405060
序号
温度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反应在10min〜20min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mol-(L-min)-1o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mol-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
隐含的条件是o
(3)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4)在800℃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将温度升高到820℃,K将
(5)在实验1中,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
0.80mol-L1—0.67mol-L1
解析:
(l)v(A)=10min=0.013mol-Lmin
(2)对比实验2和1可知,反应温度相同,达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说明是同一平衡状态,即C2=L0
mol.Lh又因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达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3)对比实验4和1
可知,两实验的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温度不同,达平衡时实验4中A浓度小,说明进行的程度大;即温
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4)2A(g)、:、B(g)+D(g)
起始量1.0mol-L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文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二(1)说课稿 苏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带司机租赁合同信息安全协议
- 智慧牧场合作协议书
- 2024年 第4讲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电磁波与相对论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3-4
- 投资结构合作协议书(2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2节 城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江苏省环保产业项目融资渠道探索
- 2025年度品牌区域独家经营权许可合同
-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
- 腔镜器械的清洁消毒与保养课件
- 骨科手术的术后饮食和营养指导
- 旅游定制师入行培训方案
- 奥数培训班课件
- 2024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赏析小说语言(二)
- 【立高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9000字)】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