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倩(qiàn)影媛(yuán)女鹢(yì)首袅娜(nuó)B.煤屑(xiè)路曲(qǔ)折脉脉(mò)婆娑(shuō)C.坍圮(pǐ)瞥(piē)见肋(lèi)骨潭柘(zhé)寺D.宛(wǎn)然窸窣(sū)氛(fēn)围创(chuāng)伤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丰姿风姿绰约幽辟苍凉 B.蝉蜕婉转动听敛裾涸辙C.斑驳窸窸窣窣嬉戏掂记 D.弥望没精打彩船棹淡褪3.下列各句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B.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民主主义战士。他的长诗《毁灭》引起文坛的轰动,他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B.史铁生,作家、散文家。史铁生的作品呈现出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C.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但常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D.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直中绳(合乎)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迅速.快速)酾酒临江(斟酒)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借助、利用)倚歌而和之(循,依)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冯虚御风(驾)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孔子师郯子B.以光先帝遗德C.先天下之忧而忧D.吾从而师之8.下列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今之众人C.小学而大遗D.古之学者必有师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2分)A.君子生非异也B.吾尝跂而望矣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须臾成五采10.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而今安在哉?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B.韩愈,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杰出散文家,其散文内容深刻,语言质朴,风格刚健,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D.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三十。二、课外阅读(共9小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15题。(共3小题,14分)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1\*GB3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2\*GB3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3\*GB3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4\*GB3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5\*GB3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6\*GB3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7\*GB3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8\*GB3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9\*GB3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10\*GB3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11)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流露了作者思想情感。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C.作者认为从纯自然的角度,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14.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从第6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6分)15.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6分)东方朔字曼倩。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贤良之士。朔曰:“臣朔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诏拜为郎,俸禄薄。朔绐驺①侏儒,曰:“上以若曹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亦无益于国,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易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稍得亲近。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莫能穷者,左右大惊。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足下修先王之术,自以为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东方朔曰:“今圣帝在上,德流天下。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为小吏,安敢望常侍侍郎乎!《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节选自《史记》《汉书》,有删改)【注】①驺(zōu):古代养马的官。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B.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C.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D.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顿首即叩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B.博士,古代学官名,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C.足下,敬词,是对对方的尊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都可以用足下。D.《诗》是儒家“五经”之一,“五经”即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东方朔善于自荐。他向汉武帝夸耀自己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被授予侍郎的职位。B.东方朔机智敏捷。因俸禄微薄,他故意吓唬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想要得到汉武帝的关注,借机表达自己的诉求。C.东方朔神机妙算。他猜中了放在器物下的东西,后来皇帝继续让他猜,东方朔都能应对自如,周围的人非常吃惊。D.东方朔能言善辩。在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议事时,面对大家的诘难,东方朔应答自如,使他们难以应对。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以若曹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亦无益于国,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5分)(2)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为小吏,安敢望常侍侍郎乎!(5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0-21小题。(共2小题,共8分)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21.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8个小题,每个空1分,共16分)22.(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与《琵琶行》中“,”表意相近。(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表现吹洞箫者的技艺高超,音乐感人。(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6)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7)《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小题,共12分)23、语境填空。(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很多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因此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更是在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因此,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曼延重复层出不穷责无旁贷B.蔓延重复屡见不鲜责无旁贷C.曼延反复屡见不鲜义不容辞D.蔓延反复层出不穷义不容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很多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C.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很多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24.逻辑填空(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对于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说,树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街道的颜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①_______________:越发狭窄的生存空间、贫瘠的土地,以及各种腐蚀性的化学制剂。但你要记住的是,②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在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树木十分有效地吸收烟尘颗粒,帮助人们远离哮喘;树木的阻挡也有效减少了致癌紫外线的辐射量。稠密的城市正在不断放大每一棵树的价值:一棵麻栗树或一棵成熟的枫树,③_______________,享受一片阴凉。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岁末,一场冬雪后学校停课,让正在读高二的小明不用早起上学,在舒适的家中享受温暖的空调。对此,小明家里的长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爷爷认为,下雪就放假,孩子不能接受风雪的磨砺,这是被惯坏的一代;妈妈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保护学生安全,属暖心之举;爸爸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须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小明把家中长辈们的争论发到班级群里,引发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语文试题1.D(A“媛”应读yuàn;B。曲qū;娑suōC柘zhè)2.B(A.幽僻C.惦记D.没精打采)3.D(D不是通感,其余三项都是通感)4.答案C.《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小说。5.B.疾,劲疾6.C(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7.答案:B。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A、C、D项均为意动用法。8.A9.答案:BA项“生”通“性”C项“冯”通“凭”D项“采”通“彩”10.B宾前,其他为定语后置11.D都是状语后置12.A.(B“古文运动”,C.诗、书、礼、易、乐、春秋D.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1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作者为此感到欣喜”是错误的。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14.(1)表明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是这些石头保住了原始林。(分析本身的作用)(2)为了引出下文乱石间争荣竞秀、生机勃勃的蕨类、苔藓、树木。(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3)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分析与主旨的关系)15.(1)使文章形成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方式)(2)形象生动地展现原始林特点的同时,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更能突出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内容主题)(3)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艺术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能力。文章第5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的议论,第10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这些在写景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议论,使表达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并且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16.A17.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没有《左传》)18.C(后来让东方朔猜的是郭舍人,不是皇帝。)19.(1)译文:皇上认为你们耕田劳作本来比不上别人,也对国家没有用处,只是索取衣服食物,现在要全都杀掉你们。(采分点:“以”译为“认为”1分,“若曹”译为“你们”,1分;“固”译为“本来”1分;“徒”译为“只是”1分,句意1分。)(2)译文: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的时代,(他们)连一个小官吏都做不了,怎么敢奢望做常侍侍郎呢!(“使”译为“假使”,1分;“曾”译为“竟然、却、连……都”1分;“安”译为“怎么”,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刚刚登基,征召天下贤良的人才。东方朔说:“我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勇猛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东方朔言辞不谦逊,高度赞美自己,汉武帝认为他奇伟,下诏授予他侍郎之职,(但)俸禄微薄。东方朔欺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耕田劳作本来比不上别人,也对国家没有用处,只是索取衣服食物,现在要把你们全都杀掉。”侏儒们很害怕,哭哭啼啼。东方朔告诉他们说:“皇上就要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泣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米,钱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就罢免我,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粮”。武帝听后大笑,(东方朔)渐渐能够亲近皇帝。屡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时候。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我介绍说:“我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蓍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猜得对!”赏赐给他十匹帛。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我希望让他再猜。”郭舍人所问问题,东方朔应声对答,没有能难住他的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旦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延及后世。您研究先王治国的方法,自以为天下无双。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累积长达数十年,官衔不超过侍郎,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现在圣明的皇帝在上,恩泽遍及天下,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的时代,(他们)连一个小官吏都做不了,怎么敢奢望做常侍侍郎呢?《诗经》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以传到外面。鹤在遥远的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如果能够修养自身,为什么担忧不能获得荣耀呢!”于是这些先生们沉默着无法回应。20.解析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21.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烽火”“秋雁”均使人愁。颈联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22.(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3(1)B.(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根据语境,“蔓延”正确。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做一次。语境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正确。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象很常见,“屡见不鲜”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项目的EPC总承包方案
- 城市规划无人机航拍数据收集方案
- 2024年度成都二手房买卖合同
- KTV财务安全管理制度方案
- 燃气管道防火防爆保护方案
- 郑州大学《合唱指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少年夏令营充气膜结构设计方案
- 2024年度面料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范本(详细版)
- 2021-2022学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 假如地球毁灭了
- 《中药不良反应》PPT课件.ppt
- 混凝土搅拌站应急预案 (2)
- 中医医院综合治疗区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 一些关于SMT的专业术语
- DGTJ08-2024-20xx《用户高压电气装置规范》
- 液压系统的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劳务单价表
- 《滚动轴承 》ppt课件
- 恙虫病-PPT课件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