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21019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金融服务管理等专业开课系部:会计金融学院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XXX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前言《经济学基础》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1.1课程性质与地位《经济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经济学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基础》的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矫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1.2课程理念1.2.1开展“案例教学”,突出实践应用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理念。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1.2.2尊重个体差异,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激励学生学习欲望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占30%),终结性评价突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占70%)。1.2.3优化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1.3课程设计思路1.3.1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分别论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考核评价、课程资源的完善和利用等。1.3.2设计依据与原则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岗位任务的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将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转变为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3.3设计方向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主要内衣包括:经济学概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1.3.4突出技能课程内容标准中对各单元的学习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建议,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习欲望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2.课程目标2.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现象,初步具备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2.2课程子目标2.2.1知识与技能(1)了解资源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与经济制度;熟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机会成本和选择;熟练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工具、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2)了解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要求掌握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并能较熟练地运用需求定理、供给定理;要求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3)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4)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概念、计算方法、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的因素,失业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工具。2.2.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开展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经济实际生活、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经济问题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2.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渗透素质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为:培养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较强的成本核算意识;培养学生较强的遵守契约和诚实守信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制度的自信。3.课程教学内容标准本课程为金融服务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为《经济数学》,后续课程为《统计学》《基础会计》《金融学基础》等。课程内容分为: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课时54。具体的内容标准如下。3.1经济学基础概论最少课时:43.1.1学习目标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1.2学习内容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起源,包括稀缺性: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经济学与资源利用;经济学与经济制度;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工具。3.1.3实践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到网上及图书馆搜集资料,了解稀缺性: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经济学与资源利用,熟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工具。3.2微观经济学部分最少课时:323.2.1学习目标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了解围绕垄断的争论;重点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市场失灵。3.2.2学习内容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第一节需求理论,包括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理论,包括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均衡价格,包括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第四节价格理论的应用,包括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对价格的干预的市场结果;对价格的干预的市场结果,包括价格上限;价格下限;放开价格的意义与局限性。第三章

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弹性的分类;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二节其他弹性,包括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第三节弹性理论的运用,包括需求弹性与总收益;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包括欲望;偏好;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第二节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包括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包括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第五章

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包括生产和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与公式;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包括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包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阶段;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产量分析;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最适的等产量曲线分析;第四节生产扩展线与规模报酬,包括生产扩展线;规模报酬。第六章

成本理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包括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短期与长期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包括短期成本的分类;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第三节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第四节利润最大化原则,包括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包括市场结构的概念;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简单评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包括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对完全垄断市场的简要评价;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包括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对垄断竞争市场的简要评价;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包括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寡头垄断厂商产量与价格的决定。第八章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第二节工资理论,包括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工资的决定;第三节利息理论,包括资本的需求与供给;利息的决定;第四节地租理论,包括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地租的决定;第五节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状况,包括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衡量标准;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的主要原因;对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全面认识——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第一节市场失灵概述,包括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二节自然垄断,包括自然垄断的含义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政府为纠正市场失灵所采取的措施;第三节外部性,包括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负外部性的非效率及其对策;正外部性的非效率及其对策;第四节公共物品,包括公共物品的含义及其特征;“搭便车”和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解决;第五节政府的职能和对策。3.3宏观经济学部分最少课时:183.3.1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了解宏观经济学中两派之争;重点掌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自然失业,掌握货币数量论,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重点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掌握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与原因,了解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3.3.2学习内容第十章

宏观经济概论第一节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失业率。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消费与储蓄,包括消费;储蓄;消费函数曲线与储蓄函数曲线;第二节投资,包括投资及其组成;投资函数;第三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乘数理论,包括乘数理论的概念;乘数理论的推导与简单应用。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包括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总需求曲线与利率效应;总需求与汇率效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包括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价格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错觉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包括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包括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案例运用。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概述,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的内容;自动稳定器;赤字和盈余;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包括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包括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失业的类型;失业对经济的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第三节菲利普斯曲线,包括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包括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的源泉;哈罗德—多马模型;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经济周期的成因。第十六章开放经济及其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包括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率。3.3.3实践活动建议为配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现场教学,或观看网上资源素材等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识别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课程实施4.1教学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培养,采取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等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习效果。4.2考核评价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终期考试成绩。4.2.1终结性考核方式:闭卷(90分钟),终期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4.2.2平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讨论、作业等。作业5次。各项成绩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按照下述原则评定:(1)课堂考勤:不定期点名不少于9次,占平时成绩的30%。(2)课堂考核:占平时成绩的20%。(3)课程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4.3教案编写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方法,编写适合轻松掌握基本技能的教案,教案的编写必须与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相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等方面要一致。教案在内容上随时更新、补充和完善,充分反映专业要求和课程特点。5.附件: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表章名节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课时分配讲授习题讨论小计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的起源;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2.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了解经济学的发展简史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4第二章:需求、供给与价格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均衡价格;4.弹性理论的应用1.掌握需求定律,理解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供给定律,理解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市场价格的决定1.需求与需求曲线;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定律;4.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5.供给与供给曲线;6.影响供给的因素;7.供给定律;8.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9.均衡价格的定义与形成1.需求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3.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5.均衡价格的定义与形成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均衡价格的定义与形成30.50.54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2.其他弹性3.弹性理论的应用1.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和应用;2.了解其他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供给价格弹性4.弹性理论的应用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2.弹性理论的应用1.需求价格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供给价格弹性;4.弹性理论的应用30.50.54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理论;2.序数效用理论;3.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1.了解效用的概念;2.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3.掌握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1.欲望与效用;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消费者均衡;5.无差异曲线;6.预算线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应用;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公式;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5.消费可能线的含义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2.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应用;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40.50.55第五章:生产理论1.生产函数2.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3.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4.生产扩展线与规模报酬1.了解厂商生产的目标;2.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3.理解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边际收益的递减规律;4.掌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5.了解规模经济在生产中的意义1.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目标;2.生产与生产要素;3.生产函数;4.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5.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7.规模经济;8.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9.等产量线;10.等成本线;1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1.生产要素2.生产函数3.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5.规模经济1.生产函数;2.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4.等产量线;5.等成本线;6.边际技术替代率30.50.54第六章:成本理论1.成本的概念;2.短期成本;3.长期成本;4.利润最大化原则1.理解成本的含义及分类;2掌握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分析;3.掌握收益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1.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与隐成本;2.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3.长期成本;4.收益;5.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机会成本2.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3.盈亏平衡点与停止营业点;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2.盈亏平衡点与停止营业点;3.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3.50.54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1.市场结构2.完全竞争市场;3.完全垄断市场;4.垄断竞争市场;5.寡头垄断市场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的含义和条件;2.理解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3.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以及厂商的目标选择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和条件、需求和收益曲线、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优越性与缺陷;2.完全垄断市场:含义与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评价;3.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评价;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评价、合作与竞争的寡头模型;5.博弈论基础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和条件、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和条件;3.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4.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和条件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2.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3.博弈论基础30.50.54第八章:分配理论1.生产要素市场;2.工资理论;3.利息理论;4.地租理论;5.利润理论;6.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状况1.理解和掌握生产要素的含义;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掌握要素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4.理解和掌握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1.生产要素含义及需求特点;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要素需求;3.生产要素的供给;4.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理论、利率理论、地租理论与利润理论;5.洛伦兹曲线;6.基尼系数;7.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1.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要素需求;2.生产要素的供给30.50.54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市场失灵概述;2.自然垄断;3.外部性;4.公共物品;5.政府的职能及其限制1.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表现及微观经济政策;2.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3.掌握政府的作用1.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原因;2.垄断的原因及治理;3.公共物品理论;4.外部性及解决方式1.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原因;2.政府对垄断的管制;3.公共物品理论;4.外部性的定义、类型及解决方式1.公共物品理论;2.外部性的定义、类型及解决方式2.50.53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及其核算方法;2.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了解GDP的含义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2.掌握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及国民收入恒等式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收入核算基本方法:支出法与收入法;4.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恒等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收入核算基本方法:支出法与收入法1.国民收入核算基本方法:支出法与收入法;2.各种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相互关系2002第十一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消费与储蓄;2.投资;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4.乘数理论1.了解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内容;2.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1.消费、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曲线;2.储蓄、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曲线;3.投资及其组成、投资函数;4.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5.乘数理论1.消费函数曲线;2.储蓄函数曲线;3.投资函数;4.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消费函数;2.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3.储蓄函数;4.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原理2002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2.总供给曲线;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1.理解总需求曲线的含义、移动;2.理解总供给曲线的含义、形式、移动;3.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