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云南申论162_第1页
地方公务员云南申论162_第2页
地方公务员云南申论162_第3页
地方公务员云南申论162_第4页
地方公务员云南申论16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申论162申论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2.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二、给定资料

1.“风光里119号某室今天有3名新的租客。”日前,社工小王熟练地操作着手机,录入了这条信息。几乎同时,市公安局Q分局H派出所社区民警就收到了信息提示,开始通过公安平台上门核查。民警发现,这3人中竟有1人与前两天在南通海安某网吧实施盗窃的在逃人员信息吻合。民警迅速出动,将嫌疑人抓获。这名嫌疑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被抓与一个叫“Q区e员”的平台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Q区老旧小区多、楼栋密集、人员流动性强的问题,对警方的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经过长时间摸索,去年Q区公安分局创新推出网格化的“Q区e员”管理模式,线下将全区的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按照每100户一名网格信息员的标准,整合社区内的社工、楼栋长、治安积极分子等人力资源,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矛盾隐患排查和跟踪管理工作。线上则打造“Q区e员”信息采集平台,网格员只需轻点手机就可以在线实时发送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各类违法犯罪线索等鲜活信息。而对应分管网格的民警只要查看后台就可以直接核查,极大提升了信息采集和处置反馈的效率。

社工小王正是Q区2771名“Q区e员”网格信息员中的一分子。每天,这些网格信息员根据社区民警从信息采集平台发布的工作指令,深入自己的网格之中开展走访调查工作,并将第一手的网格信息通过“Q区e员”信息采集平台,实时发送给自己的网格长即社区民警,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的全新格局。

“Q区e员”信息采集平台只是全市公安机关等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们和相关部门持续建设打造‘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满足网格、社区、街道、区、市五级应用,实现了‘信息采集、网格巡查、重点监管、队伍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党建’等6大类56个业务模块。”昨天,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已在本市其他5个区开展试点应用,涉及10个街道99个社区,试点成效显著。同时,在X村街道开展示范应用。今年4月,已完成全市11个区的“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广培训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此外,结合“二维码门牌”发放工作,警方等利用标准地址对社区网格进行划分,确保网格信息关联应用。目前,全市已发放近150万块二维码门牌,完成3000多个网格编码,实现139万条标准地址的关联整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联标准地址,科学划分网格。在全市各区、街道全面完成标准地址维护以及二维码门牌上墙工作。

J社区位于里水镇北部,常住人口近1.2万人,将近一半是流动人口,J社区一直面临着“三多三难”的治理难题:居民多、小区多、密切联系难;商铺多、流动人口多、精细管理难;任务多、人手少、资源统筹难。

2014年,J社区率先启动了网格化管理——将行政区域分为若干个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将社区的“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每个网格派驻专门人员巡查管理专门事项,实现管理从“线治”到“综治”。

在此基础上,J社区积极探索“直联+网格化”互融,创新基层治理。在“XX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APP上可以看到,移动直联板块分设巡查模块、走访模块、意见模块等。驻点团队和网格员可以利用手机APP开展群众走访、意见建议搜集、协助巡查等工作。

“我们根据巡查清单去巡查,如果发现问题就拍照上传。”社区巡查员小仪说,巡查员通过“XX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APP上传问题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派单或由指挥平台派单给社区或职能部门,由受单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回复系统。

“原来‘线管’巡查比较粗放,巡查率约84%,现在实行‘综治’可以达到100%全覆盖巡查,解决了精细管理难的问题。”H说,在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基础上,通过增加直联巡查任务清单的方式,将直联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将基层治理网格化、全覆盖。

2.据报道,日前,一段上海某地民警执法视频走红网络。视频内容显示,警方在检查一辆无牌照汽车时遇当事人不配合,进而分步骤采取强制措施将涉事人员制服,执法人员在现场的一系列操作被网民评价为“教科书式执法”。

所谓“教科书式执法”,网友所表达的朴素见解就是这次执法堪为教材,可作典范。这不是溢美之词,梳理当事民警的执法言行,便觉获得盛赞实属实至名归。

“请你马上把驾驶证、行驶证出示一下”“请你跟我们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把驾驶证拿出来”……执法民警每一次发问都合情合理、合规合法。当一再遭遇抗拒时,民警决定使用警械,并表示:“无关人员闪开!警方将使用警械!”提醒现场无关人员远离现场,避免不必要伤害。这些言行也有理有据有节。

整体看,执法民警极为克制,在依法执法的同时,一步步实施了相关程序,既不退让也不冒进,既呵护了程序正义又维护了执法尊严。故此,当视频一经传到网上,便大受好砰,赢得一片赞誉。

“教科书式执法”带来双重启示。其一,只要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既不纵容违法者也不迷恋暴力,就能在确保执法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公众对执法部门的赞同。这就提醒所有的执法者,在执法时不能软弱,也不能不文明,走向哪一极端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都不利于塑造法治精神。其二,每一次依法执法都是一次生动的普法课。在执法现场,不仅当事人会受到震慑,当事人的同行者以及围观群众也会受到触动。在大众视野中,人们见过了执法者的退让,也领教过执法者的不文明,像这样秉承法治理念的执法,自然让人们耳目一新,并从中醒悟,进而更有动力守法。

有个值得一提的细节:视频中出声警告、使用警械的民警是一名警用战术教官。原来,教科书式的执法来自教官,明乎此便知,这次执法成为典范并不偶然。由此,也提醒相关部门,这样的执法方式多多益善,应该成为常态化,定格为制度化。

更为关键的是,执法者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在人人都有摄像机的当下,镜头起着随时记录的功能,既记录执法者的言行,也记录执法对象的言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执法者还是执法对象都应该敬畏法律。由此可言,如果“镜头”开启常态化,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文明执法也起到推动作用。

3.既不是党代表,也没有专门为开会做准备。C先生觉得自己能列席2018年1月16日召开的镇党代会,是一份荣誉和责任。这位T市D镇的老村支书,能列席党代会,在于他的新身份——乡贤代表。

2017年下半年,在T市市委的倡导下,市内各镇、村的“乡贤参事会”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组织陆续诞生,并参与村内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乡贤代表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当地的“能人”以及从当地走到城市的精英。

T市市委书记表示,推广“乡贤参事会”是T市进行“自治”试验的手段之一。2013年,T市就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为手段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C先生所在的R村乡贤参事会,于2017年11月30日注册成立,由该村的“能人”W先生牵头发起。W先生是T市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是明星企业,吸纳了三百多位村民就业,占全村劳动人口的六分之一。近年来,W先生先后出资为R村村民安装了自来水、修筑公路桥梁,在村里“颇具威望”。

这让R村党支部书记J在物色乡贤参事会会长时,第一个就想到了他。2017年年中,J书记找到W先生,说市里想推广“乡贤参事会”,并计划先在D镇试点。

W先生立马应了下来:“自己也想为家乡做点事。”

乡贤参事会的筹备工作启动后,W先生被确定为会长人选,另设两位副会长。理事和成员的确定,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由村民小组长广泛搜集村民意见,每个村民小组推举一两名乡贤。再由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投票,选举产生9名理事和30名成员。最终产生了一支由退休村支书、当地企业家、走出去的社会精英等人组成的乡贤队伍。

很快,乡贤参事会就第一次“派上了用场”。去年下半年,村委会鼓励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为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但由于村民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淡薄,既嫌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分类。

工作迟迟难以推进。J书记找到了W先生,请他“做个表率”。W先生当天就在员工微信群里发消息:务必要配合村委会推行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他的员工大多数是本村村民。

而另一位乡贤、后来列席了镇党代会的老支书C先生,每天都戴着乡贤参事会的会徽游走于村里的各个角落巡逻,看到谁扔垃圾时没有分类,就上前说道说道。

“乡贤的话比我们(村委会)的话管用,我们说像指挥,他们说就是引导。”J书记说,下一步将由村委会和乡贤参事会一起给村民们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T市民政局副局长Y给“乡贤参事会”下的定义是:“在村委会引导下,群防群治的队伍”。“推行自治后,我们现在全面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T市民政局副局长Y,还有一个身份是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在T市鼓励四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分别为行业类、高新科技类、公益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乡贤参事会”属于城乡社区服务类组织。

民政局的鼓励政策主要体现在降低了注册资金门槛,按照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规定,“乡贤参事会”的注册资金原本要3万元,现在只需要1000元。另外,民政局还给社会组织提供咨询代办登记注册、备案等业务。

4.2017年3月,F离开了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定居250公里之外的某小镇。她举家搬迁,是因为被该小镇的邻里关系所吸引:“完全没有都市人之间的陌生。”

之前在城市的生活经验是,“邻里之间见面顶多点个头”。到了该小镇后,F发现左邻右舍间还会经常串门。

刚搬到该小镇时,遇到陌生邻居请她到家中做客,F会感到很意外。融入之后,她又发现一些想不到的事,不少业主出远门时,会把钥匙寄存在邻居家中,委托邻居方便时帮他们打开窗户通通风,或是给家中的植物浇浇水。天气变凉了,“邻居还去学校给我闺女送了衣服,请她吃了顿饭。”F觉得“这样的邻里关系有点不现实”。

如果说“不现实”的小镇像个“乌托邦”,义工就是“乌托邦”里的另一道风景,他们自发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义工社”。

2016年12月,义工社在社区做起了爱心简餐,没有定价,业主和路人就餐后可随意交纳餐费,运行一年来,餐费收入和业主的捐赠,倒也能维持简餐成本。

数一数,义工社共有150多人,分成了环保组、关爱组等多个小组,关爱组的主要任务是探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小镇业主中有大量外来人口,不少老人远离子女独自居住在此,“他们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义工X说,他们去年通过物业公司摸底,发现有一百多名老人在社区独居。义工社登记造册后,安排关爱组的义工经常去他们家中探望,了解有什么需求,这被他们称为“互助式养老”。

义工X经常探望的老人T,丈夫已去世多年,子女们都没到退休年龄,没法作陪。为让孩子们放心,她学会了使用微信,每天和大儿子通过视频聊天,并在屋内装了摄像头,让儿子时刻都能看到她的一举一动。

每天练习书法成了老人T最大的乐趣,老人T说,她虽然身在异乡,但有义工们的关照,“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接触老人T之后,义工X决定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所有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让他们有困难随时找他,别人都笑称63岁的他是“小老人”照顾“老老人”。

看到小区的义工组织如此活跃,今年刚入住的F也加入了义工社,成为关爱组的一员。她还加入了社区爱心顺风车队,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发布自己的出行信息,免费捎带顺路邻居。

“该小镇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学博士C女士说,那里既有“乡绅”自治的意味,也有社区内部的文化治理和人情功效。文化学者Y觉得该小镇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样本,承载了创建者、参与者和无数在其中安居乐业者的梦想。

生活在该小镇的业主,现在最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业主意识”。2016年6月,小区内面积近300亩的聚龙湖受到污染,蓝藻泛滥,根治的办法就是抽水清淤。物业公司本来计划花钱请工程队进行湖底清淤,出人意料的是,抽水的告示发出后,小镇居民竟自发前来清淤,持续了二十多天,物业没花一分钱。

当时正在休假的业主C,坚持每天都到湖底清淤8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在现代小区中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

对于发生在该小镇的一切,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G的评价是,从社区自我管理的角度来说,该小镇自发秩序形成的扩展过程,为社会管理提供了参照。

5.“小Z,辛苦你了!又来发东西啦!”

2017年11月27日,在全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X市M社区党委书记Z与社区工作者,又一次站在小区发放普法宣传单,老王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并顺手接过宣传单及资料袋。

这和一年前的老王差别甚大。2016年10月的一天,老王突然接到电话,“你女儿在我们手上,快点到银行给我们汇款10万元,否则就撕票了。”70多岁的老王来不及多想,连忙准备去银行汇款。Z知道后,及时进行妥善处置,才保住了老先生的10万元养老钱。

至此,老王对Z等社区“娃娃”有了新看法:“这帮娃娃讲的东西,有时候还蛮有道理,发的彩色单页、红本本还是有点用的。”老王说的红本本,正是M社区申请经费购买的普法手册。每逢重大普法活动日,他们会免费向社区重点人群发放及宣讲法律知识。

从发放宣传册、电子屏,到微信等新媒体,社区普法形式开始多样化。“社区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法律服务与有法律诉求群众之间、政府执法部门与被执法者之间、法律宣传与普法对象之间的快车道。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成为法制宣传的‘播种机’。”Z说,上传下达是社区的重要职责,他们要力争成为除民怨的“消声器”。

据Z介绍,为了不断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知晓率,M社区坚持“四结合、三面向”要求,即广度和深度结合,分散和集中结合,一般和重点结合,对外和对内结合,面向机关干部、社区单位、广大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形象化、具体化的法制宣传活动。

“干啥都得有钱,普法工作电一样。”Z说,近年来,X市、新城区司法局对社区普法给予大力支持,先后为其配备了电视机、音响、文件柜、摄像机等办公器材。每年,M社区投资近万元购买订阅普法教材、书籍、报刊、杂志,进行普法调研、学习、表彰等。

“每逢重要节点,我们都会走上街头,在新城广场、革命公园、集贸市场等繁华地带设立宣传站,开展大型宣传咨询。”Z称,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5·18助残日、安全宣传月、禁毒宣传月、12·4全国宪法日等节点,都是他们宣传法律知识的重点时间段。

据粗略统计,今年,M社区已重点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条例》《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宪法》等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0多条,悬挂横幅22条,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

除此之外,M社区还坚持利用春节、“五一劳动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文艺宣传队用小品、独唱、舞蹈、电影等文艺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截至目前,今年已演出5次。平时,他们在辖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用海报、电子屏及微信等普及法律知识。

2016年12月4日,全国第三个宪法纪念日,Z积极申请经费,购买了100余本《宪法》手册,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发送给驻地单位、物业公司、家委会等。

“看似简单,但基层普法很有必要。”Z说,他们与X市司法局经过调研、商议,最终将老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业主及驻地商户等,确立为M社区普法重点人群,并坚持积极学习《宪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

Z还成立了以政务公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民主管理小组为主体的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小组,社区工作人员每年都要组织统一的各类法律讲座和法律知识考试,还制作了普法工作人员姓名和照片公布栏,设立了普法宣传公开意见箱等,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定期普法。

目前,M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站既为社区居民普法,又参与邻里纠纷的调解,形成了“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良好格局。工作室通过固定办公场所、制度上墙、专人负责等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和咨询工作。

据Z介绍,近年来,M社区把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与群众防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的派出所、社区、司法、亲属、小区“五位一体”法制宣传机制,有效遏制民间纠纷及犯罪活动。截至目前,今年排查调处纠纷53件,调解成功53件,成功率达100%。

6.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7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该草案规定,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网信、民政、工商等部门在监管中有保护英烈名誉荣誉职责;网络运营者发现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的网络信息时,负有及时处置义务。建立对侵害英烈名誉荣誉案件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

草案还规定,侵占、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专家L教授看来,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尽快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出台,对提高国民崇敬、缅怀、捍卫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意识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公众在内心形成明确的法律预警认知、后果认知,有助于有关部门明确监管职责,有助于形成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法律威慑力,有助于形成对英雄烈士遗属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没有英雄烈士遗属情况下的国家介入机制”。

“按照英烈保护法草案的规定,教育部门应将英雄烈士事迹、精神教育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教育事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英雄烈士事迹纳人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让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常驻后代心中。”L教授说。

“英雄烈士名誉保护的底线是法律,底线之上是社会舆论、道德、文化的引导。学校教育、媒体、全社会都应认识到英雄烈士保护的重大意义,都有责任参与践行英雄烈士名誉的保护,这应是全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共识。”L教授说。

“刚性就是法律,法律是底线。尊重崇尚英烈,不能只靠法来解决。我们制定法的目的不是惩治,而是用这个底线激励公众往哪儿走,是换一种引领方式。这样而言,无论是引导公众崇尚英烈,还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是以法治为底线。不过,我们推崇的,还是依靠价值观念、价值系统来树立以英烈精神为主的信仰信念。”G教授对记者说,除了教育,还要营造一种比较优良的环境,“因为优良的环境会在不自觉中渗入人的灵魂。所以,从长效机制而言,要靠法的规范,但法不是目的,惩治不是目的,还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进入内心深处”。

7.F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把中国广大农村基层社会的特点概括为“乡土性”,基层社会也就成为了“乡土社会”。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人口的“低流动性”和社会关系的“熟人性”决定了人们主要依靠长老、士绅等乡土精英内生性权威,通过乡规民约来平息纷争、治理社会,从而整合和维系了乡土社会的秩序。然而,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冲击了乡土社会的秩序,动摇了长老、士绅的统治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使得乡土精英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渐趋式微。换言之,法治建设过程就是国家在乡村社会治理合法化重建的过程和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强大的外生力量(公共权威)逐渐取代乡土精英社会治理功能的过程。虽然这种法律运作作为制度具有法治的合理性,但现代法治在农村地区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秋菊的困惑”“被告山杠爷的悲剧”以及诸多的法律规避现象,这说明国家通过法律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不是完美的和唯一的。那么,基层社会治理何以可能?乡土社会秩序何以维系?

三、作答要求第1题、

“给定资料1”中介绍了两个社区在基层治理中运用的“网格化管理”方法,请概括基层治理中实施“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原因。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1.一些区域内老旧小区多、楼栋密集、居民多、人员流动性强,社区管理工作不好开展。2.互联网优势能够使网格化管理人员提升工作效率。3.网格化管理可以整合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有专门人员巡查管理专门事项,可以使管理实现“综治”,将基层治理全覆盖。答案解析:任务说明:从题目中得知本题是一道概括题,概括“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申论中的原因指的是导致客观事实产生的过往性因素,因此只需要在“给定资料1”中找到基层治理中为什么要实施“网格化管理”。要求说明:“准确”指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资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全面”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要点的提炼要准确到位,语言表述要周延。“有条理”要点整理要区分类别,条目清晰,层次分明。第2题、

“给定资料2”中介绍了广受网友称赞的“教科书式执法”,请谈谈你对“教科书式执法”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字数不超过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教科书式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分步骤采取措施的执法行为。“教科书式执法”呵护了程序正义、维护了执法尊严,保证了执法质量,提升了执法公信力,且能够带动群众更有动力守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因此应将“教科书式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执法人员应秉承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事,而无论是执法者还是执法对象,都应该敬畏法律。答案解析:任务说明:本题是谈对“教科书式执法”的理解。理解是对申论资料中特定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表面含义的解释或深入阐释。就本题而言,“教科书式执法”的表面含义很简单,资料中直接给出了,但还要注意它的深层含义,也就是意义或对策,将这些要素找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出来,便形成答案。要求说明:“准确”是指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资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全面”要求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要点的提炼要准确到位,语言表述要周延。“有逻辑性”要求表述观点或者事实时能理清观点或者事实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关系,一般而言其关系有并列、递进、包含、转折等。第3题、

“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两种基层自治方式,请结合“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分析这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字数不超过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这两种方式均是基层治理中“自治”的优秀典型,都能适用于自身的环境。1.发起方式不同:“乡贤参事会”由政府提出,“能人”或精英牵头发起;“义工社”则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成立。2.加入方式不同:“乡贤参事会”的加入方式是由村民投票选举;“义工社”则是可以自愿加入。3.工作内容不同:“乡贤参事会”主要配合村委会的工作;而“义工社”则分工明确,有不同的专项部门。答案解析:任务说明:本题的任务要求分析“乡贤参事会”和“义工社”的不同之处。在对比类的分析题中,不仅仅要罗列出两个对象的特点,还要总结出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从资料中可以分析出,两种方式都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发展的,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要求说明:“准确”指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资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全面”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要点的提炼要准确到位,语言表述要周延。“有逻辑性”表述观点或者事实时能理清观点或事实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关系,一般而言其关系有并列、递进、包含、转折等。第4题、

“给定资料5”中提到了M社区党委书记Z在社区内向居民进行法制宣传的事迹,现在M社区所属Y区党委要对Z同志进行通报表扬,号召全区各级党委向其学习。假如你是区二党委工作人员,请写一篇通报。

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范文]关于表彰奖励Z同志的通报各级党委:我区M社区党委书记z同志和他的同事们是基层工作战线上一支优秀的队伍,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在“力争成为消除民怨的‘消声器’”想法的指导下,在社区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尤其在节假日期间,Z同志和他的同事们,仍然坚持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称赞。今年以来,Z同志带动社区重点宣传与群众紧密相关的法律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张贴标语100多条,并建立了“五位一体”法制宣传机制,有效遏制了民间纠纷及犯罪活动,并形成了“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良好格局。为此,区党委决定对Z同志给予表彰并予奖励。区内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Z同志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振奋精神、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Y区党委20××年×月×日答案解析:任务说明: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等。本题是一个表彰性通报,其正文内容一般包含三部分:1.介绍被表扬单位或个人的主要事迹经过;2.通过分析评论,指出事件的意义,并写明给予的相应地表彰办法;3.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学习。要求说明:“内容全面”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要点的提炼要准确到位,语言表述要周延。“逻辑清晰”阐述观点或事实的进程符合一般的认识逻辑,清楚明了的呈现。“语言准确”紧扣作答任务,精准反映资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第5题、

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7”画线句子“这说明国家通过法律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并不是完美和唯一的”,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之间。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范文]从乡村法治到乡村善治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之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阶层深度分化的加剧,我国农村面临着深刻的社会转型,村民自治也出现主体缺失、资源匮乏、结构不合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深化、拓展村民自治。其中,完善村民自治,必须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对乡村基层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深化村民自治,急需挖掘新型乡村治理主体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格局。拓展村民自治,需要强化利益联结与合作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丰富村民自治的内涵。法治是乡村治理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