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会计管制变迁是以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制定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准则。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管制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受各种客观环境和社会力量的影响。会计发展水平及会计基础决定了会计思想形态及会计规范的形成,会计管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持续,渐次回应,并最终形成会计管制的演进,即会计管制变迁。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会计管制变迁的外生变量,因而在客观环境不同的发展途径和轨道的约束下,会计管制的内容、方式和范围等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式,首先介绍会计管制变迁的背景及意义,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探讨会计管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确定会计管制变迁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然后以时间顺序叙述从改革开放到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四大阶段,并针对四个阶段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历程,分别介绍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五大特征,最后结合我国会计管制变迁规律,根据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并就中国现有经济形势分析我国会计管制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会计管制会计管制变迁演进Abstract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ineconomicreformand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asthebackground,suitablefor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andcapitaleconomydevelopmentrequirementsofaccountingstandards.Anyaccountingcontrolsacountryinacertainsocialeconomicenvironment,influencedbyallkindsofobjectiveenvironmentandthesocialforces.Accountingandaccountingbasisdecidesthedevelopmentlevelofthought-formandtheformationoftheaccountingstandard,accountingcontrolisthecontinued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progress,gradually,andfinallyformtheevolutionofaccountingregulation,namelytheaccountingregulatorychange.Economicdevelopmentandchangesofeconomicenvironmentchangeaccountingregulationistheexogenousvariables,thustheobjectiveenvironmentofdifferentdevelopmentwaysandundertheconstraintsoftheorbit,content,wayandscopeofaccountingregulationandsoonisalsodifferent.Combiningwithourcountryeconomicdevelopmentform,introducesthe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throughtheanalysisoftheresearchbackground,toexplore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accountingregulation,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theresearchcontentandresearchmethod,putforwardtheresearchdirectionofthisarticle.Thentonarrativetimeorderfromreformandopeninguptotheeconomicglobalizationthefourstagesofourcountryaccountingcontrolchange,andinviewofthefourstag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respectively,introducedthefivecharacteristicsofourcountryaccountingcontrolchange,finallythe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ruleinourcountry,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ourcountryaccountingcontrolchange,andanalysisonChina'scurrenteconomicsituationdevelopmentprospectsofaccountingregulationinourcountry.Keywords:accountingregulationaccountingregulationchangeevolu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1绪论 3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1.1.1理论意义 41.1.2实践意义 41.2国内外现状 51.2.1国内研究现状 51.2.2国外研究现状 5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61.3.1研究内容 61.3.2研究方法 72我国会计管制制度的变迁 72.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会计管制(1949年—1978年) 82.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会计管制(1978年—1992年) 82.3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会计管制(1992年—2006年) 92.3.1适应市场经济阶段的会计改革 92.3.2加入WTO靠拢国际企业会计准则 102.4现阶段的会计管制(2006年至今) 102.4.1引入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 102.4.2我国现行的会计管制系统 113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 123.1政府是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 133.2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 133.3会计制度变迁是渐进式 143.4会计制度变迁是被动地适应性变迁 143.5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的路径依赖特征 154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趋势 154.1会计管制主体多元化 164.2自我管制向联合管制转变 164.3引入非营利机构共同监管 17结束语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1绪论本章节总体上阐述了论文的前期工作。通过我国会计管制变迁背景引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再从国内外知名专家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近几年关于会计管制变迁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后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构架,为下一步写论文做好铺垫。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会计管制对会计实践和管理模式具有重大影响。一项具体的会计管制政策的出台是从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中做出的“最优”选择。会计管制通过会计规范与约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管制是必须的,我们应加强会计管制和市场的效率,提高会计管制的执行效率和效果。1.1.1理论意义会计管制不是与生俱有的,作为一种制度选择和安排,是人为设计和干预的结果,会计管制的变迁也不是自发、自动地实现,而是要靠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实践的推动,当然,也是政府规范会计实践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在经济转轨时期加强了对会计管制的研究,一方面大量介绍西方管制经济学理论的相关成果,另一方面也结合我国的会计管制实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在管制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会计管制已成为政府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工具,也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来自会计实务界的问题促使我们对会计管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迎合会计实务的需要。1.1.2实践意义会计管制的实践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1)遏制会计管制的日趋完善与会计舞弊日趋泛滥的共存的矛盾。会计管制滞后于公司治理的出现,会计管制伴随着应对公司治理问题而进行适应性演化。正是由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不断出现,才促进了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管制的逐步深化和细化。一方面,会计管制是政府为解决面临的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会计舞弊问题而出现的;另一方面,会计管制规范的出台,可以促进公司会计核算和披露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有助于营造规范的会计秩序和会计环境。公司治理是否规范运作决定了资本市场是否健康、有序运行,而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可以反哺公司治理。追溯会计管制的历史变迁,探讨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共生互动性并研究会计管制对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的影响。为政府管制部门的立法和监管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优化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为会计实务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希望公司管理层以及实务工作者正视会计管制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会计管制范围内从事会计活动,营造社会正常的会计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1.2国内外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王仲兵(2011)【1】认为:(1)我国会计制度没有经历西方国家的自然孕育过程,因而制度一开始就具有高度权威性与法规特征,并进而演变并呈现国家政策的特性。(2)约束条件中既有会计“政治化”与“协调化”的两难选择,又存在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主要体现为双方力量对比,且我国并存多种所有制,企业外部人信息谋求多元化)。(3)制度变迁存在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形式,区别是变迁主体不同。变迁方式的两个思路:其一是一步到位,其二是渐进。渐进式符合新制度思想。林毅夫(2009)【2】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种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1)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是行为主体为谋求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而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所引发的。会计管制变迁是自发性、渐进性的。会计变迁二阶段“实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会计制度,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以及三阶段“积极参加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都为诱发制变迁。(2)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崔学刚(2008)【3】认为:政府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具有监管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并且是有条件的。管制要把握一个度,管制太松不能影响被管制者的效用函数,管制太严又势必会严重影响其效用而引起被管制者的反感。最佳措施是在政府适度管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管制替代。1.2.2国外研究现状Lawrence(2006)【28】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学习发达国家的会计的过程中,尽管有考虑自身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的限制条件的需要。却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迫使它们忽视自身条件,加速采用发达国家的会计制度:(1)为了解决眼前问题。“危机”在眼前,没有时间去考虑长远的会计制度安排;(2)发展中国家的会计界人士许多来自发达国家,构成了压力集团来推动对发达国家会计制度的采用;(3)会计的训练和考试制度一般来自发达国家政府管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规定最低披露要求来缩小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保护不老练的投资者,以避免其可能的福利损失。Immordino,Giovanni(2008)【29】认为:管理当局具有信息优势,并且他们追逐个人利益,抵触公司的破产清算。这可能促使他们虚报信息,当被清算的风险增加时,甚至会贿赂审计师。由于市场经济秩序的不稳定以及政府管制存在的诸多缺陷,致使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甚至用钱贿赂政府监管官员,欺诈和瞒骗会计信息享用者。Horngren(2007)【30】认为:原则上讲,会计管制应是中立的,在谋求公众利益的概念下不应带有任何政治色彩。然而,会计管制规则制定的政治程序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因而会计管制具有协商的性质,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就我国而言,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的会计管制是很难做到的,即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变更和改革会计管制,无限的靠近公平、公正。不偏袒会计信息的披露者,也不偏袒政府等审计部门的管制者。所以会计管制变迁是一个由存在缺陷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渐行渐近的过程。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在前期研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框架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开展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会计管制的基本概念,会计管制变迁进程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该部分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讨会计管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通过基本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比较,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是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四个阶段。分四小节分别介绍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历程。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会计管制(1949年—1978年)。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会计管制(1978年—1992年)。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会计管制(1992年—2006年)。第四阶段:现阶段的会计管制(2006年至今)。第三章是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第三章主要是对第二章我国会计管制变迁四个阶段的进一步理解。分五小节结合实例分别阐述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五个主要特征。(1)政府是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2)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3)会计制度变迁是渐进式。(4)会计制度变迁是被动地适应性变迁。(5)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结合会计管制变迁四个阶段,运用实例全面说明会计管制为什么不断地变迁以及影响变迁的因素。第四章是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趋势。该部分主要是总结前文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分析,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研究对策与建议。本部分主要从我国会计管制变迁历程引出思考,展望我国现行会计管制制度。结合第二、三章,综合归纳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点以及内质,进而引出思考,从中得出启示,为我国现行会计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历史借鉴,并提出建议。1.3.2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没有设置子课题,主要将通过收集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用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开展本文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资料,首先,了解我国会计管制的背景以及目的,阐述会计管制变迁的历程。其次,运用经验总结法分析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最后,结合相关资料以及自己对课题的理解,综合总结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整理好的资料开始论文初稿,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定稿。2我国会计管制制度的变迁会计管制随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应性演进。因此,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将我国的会计管制变迁分为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会计管制、改革开放初期的会计管制、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会计管制和现阶段的会计管制。2.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会计管制(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由该处负责具体的会计工作以满足财经工作的需要,后于1950年将会计制度处改为会计制度司。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开始起步。其成立之初制订的会计规范主要是《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方法》,这也是我国会计管制的雏形。《预算决算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将所属企业机构的预算拨款、预算缴款部分,报经同级财政机关分别列入该级总预算和总决算。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下,企业的资金需要和盈亏缴补按收支两条线处理,要求会计制度由部门统一到全国统一,于是1952年财政部颁布《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以“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为会计等式,将企业资金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分别管理并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采用反映与财政发生上交下拨关系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会计管制(1978年—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我国在恢复和重建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一些列的配套改革。当时国营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行业、分部门、分所有制的统一会计制度。为了满足企业健全会计核算规章、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先后多次对《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我国第一部会计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于1985年颁布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会计法》对会计工作的地位、作用、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方法、程序,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改革后的会计模式仍然留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由于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因而会计制度是分所有制形式、分部门制定,这必然影响不同所有制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可比性和经济的横向联合。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后,外商纷纷到我国投资办企业,但外方人员并不适应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规范体系。为了加强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会计管理,财政部于1985年3月4日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2.3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会计管制(1992年—2006年)2.3.1适应市场经济阶段的会计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国加快经济转轨的步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开始转变,由以前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资本可以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随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出现,我国的股份制企业明显增多。为了适应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需要,实现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财政部于1992年5月制定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进行修订,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这是我国会计制度变革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变革的前奏,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规范开始步入了国内协调与国际协调的轨道。1992年前,我国会计制度虽然经过了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但传统的按所有制形式、按部门进行核算的体系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不同企业所有制形式及其所属部门的差异,导致经营业务相同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因此从根本上改革会计制度的呼声日高。1992年末,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第1号企业会计准,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模式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第一号准则属于基本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简称“两则”)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股份制企业之外的内资企业实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和管理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管理的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2.3.2加入WTO靠拢国际企业会计准则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会计法》进行了再次修订。新《会计法》扩大了《会计法》的适用范围,使《会计法》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完善企业会计核算规则;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要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增加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规定;加大了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这一要求,1998年财政部对《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实施,新修订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企业改制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发行A股、B股、H股对外筹资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第一次强调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缩小了旧制度与国际惯例关于这一原则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推进会计改革,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同时废除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并行使用,二者相辅相成并互相补充,对各类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彻底打破了行业限制,实现了会计制度的真正统一,并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改革的深度远远超过了1993年的会计改革。2.4现阶段的会计管制(2006年至今)2.4.1引入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上市和投融资活动日益增多,这也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最终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包括了关于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币折算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给出了会计处理的法定依据和规范。2006年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理念和会计实务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并兼顾了我国不成熟市场经济的国情,具有中国的特色,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二次革命”,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限制了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和盈余操纵行为,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制度的作用逐步弱化,会计准则的作用和地位日渐加强,会计规范体系长期以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的局面被打破,也必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2.4.2我国现行的会计管制系统会计管制体系是一个完整、开放的系统,其内部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并且与客观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我国的会计管制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具有超然的地位以及法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通过市场和政府的耦合可实现有效互补和相互促进。政府会计管制主要是借助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通过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市场秩序,并对违反法律规定和破坏会计秩序者进行处罚。我国的主要职能部门:(1)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管理本行行政区划的会计工作。实质上赋予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范围以及会计规范的制定、实施;对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和会计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处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检查的等。(2)证监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监督检查证券发行和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有权依法查询、复制当事人和配调查事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证券交易记录、登记过户记录、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等。(3)其他管制主体。例如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政府管制的目标细分为微观目标和宏观目标。宏观目标主要是维护会计秩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微观目标主要是防范会计风险,实现对投资或者利益的保护,从而维护会计市场的效率性和竞争性。因此,会计管制目标是以防范会计风险为着力点,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初级目标,最终实现会计市场秩序的安全和稳定的终极目标。3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会计管制变迁是强制性渐进式变迁,同时又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市场经济中,财务丑闻和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推动了会计管制的变迁。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的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为了打击财务报表的粉饰以及财务信息的虚假披露,强制性推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变迁。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政府是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任何国家的会计法律(包括专门的和非专门的)都是由国家制定的,因此都具有国家的性质。然而作为会计制度结构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会计准则,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供给主体却有很大的不同。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会计制度供给主体模式:一是由民间职业团体(或机构)制定,其代表是美国和英国;二是由政府制定,其代表是法国;三是由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制定。我国历来以政府作为会计制度的供给者,这也是历史的一项制度遗产。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制度供给必然由政府来实现。而且新《会计法》也已明确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考虑到会计准则会涉及多个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成立了国内外咨询专家组,并在正式颁布之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但实质上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仍然是政府。以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其最大的势是政府可以利用其行政权力,集中人员进行专门的研究,解决制度制定过程中涉及到的众多技术问题,保证会计制度的权威性;同时,还可以减少制度制定过程中的交易费用,缩短制定过程和实施推广过程,使其更具时效性;另外,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中,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占主体地位,这也是由政府提供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3.2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如前所述,制度变迁有两种基本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是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后者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由于我国快节奏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会计制度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变迁;又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供给者是政府,因此其会计制度变迁显然具有强制性特征。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能利用政府的强制力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但政府的有限理性、集团间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则可能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近年来,一些企业不按会计制度特别是不按具体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便是企业管理当局抵制新会计制度,导致制度效率降低的例证。3.3会计制度变迁是渐进式从80年代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和稳健的方式,即按照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的。与此相对应,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也基本上是一种渐进性的,即先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逐渐缩小旧制度的空间,然后达到整个会计改革的目标。事实上,纵观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程: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从1985年的《会计法》到以后的两次修订,所有这些制度性内容的变化都表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是通过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进行试点,特别是先在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及上市公司这些新的经济成份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积累经验,然后再推进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制度的变迁具有典型的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特征。直到现在,我国已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仍然分为“所有企业执行”和“上市公司执行”两部分。这也表明,我国的会计制度仍然处于渐进变迁过程中。渐进式制度变迁可以分步骤取得制度替代或转换所需要的信息,逐步积累变迁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非完备性,降低摩擦成本。但渐进式变迁也可能因为各项相关制度安排不同步而造成制度结构失衡,或出现制度供给时滞,从而降低制度效率。3.4会计制度变迁是被动地适应性变迁所谓被动地适应性变迁是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结构来看的。会计对经济的发展虽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深层次上看,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高度依存于其他制度安排,因此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制度适应性变迁,它是对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适应,会计制度的变迁远远落后于其他制度的变迁,是为了适应其他制度变迁而发生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过渡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资源配置转变继而又促使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再通过国家的法律加以确定和实施,因此,过渡是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而会计制度作为资源配置、产权制度中的一种信息产生和传导机制,理应适应整个社会经济过渡中的其他经济制度的变迁而变迁。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技术变迁可视为会计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新的知识被用于改变企业生产技术时,会使会计实务更为丰富,诱导会计制度的改变;而经济体制变迁则是促成会计制度改变的外生因素,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适应转轨经济时期的经济环境,就必须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仅仅只是作形式上的改变,并没有真正将制度运用于实际,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制度适应,因而对企业管理并没有起到规范和调节的作用,相反却提供了更多的利润操纵的机会。3.5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的路径依赖特征初始的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旧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顽强维持和向新制度的渗透,如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保留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的特点:1992年颁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前奏,虽然经过了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但传统的按所有制形式、按部门进行核算的体系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候,从传统制度中脱胎出来的会计主体,对旧制度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如有的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习惯使用旧方法,而对推荐采用的新方法不重视,以致严重影响了制度运用的深化。再者,在适应中国国情和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在旧会计准则下形成新会计准则,但又维持和依赖了旧会计准则。如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在1992年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由于路径依赖,每次变迁都只能在原有的文化传统和已有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会计规范,在经历了阶段性的适应之后,又成为推动新会计管制形成的指导因素和基础。4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而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会计管制同样面临这改革。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未来会计制度变迁要进一步的国际化。4.1会计管制主体多元化根据会计管制变迁特征的研究,政府是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会计制度的形成、实施、规范和控制都是由政府一手操揽的,所以政府管制具有强制性。管制要把握一个度,管制太松不能影响被管制者的效用函数,监管成本高昂,收效低微;管制太严,可能会引起被监管者的抵制,迅速缩减成本效益差,势必会严重影响其效用,最终走向会计市场失灵。完全靠政府管制很难使管制的力度一直维持在最佳点上。由于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日趋复杂,存在很多政府力不能及的地方,采用过程管制的\o"政府会计"政府会计管制往往成本大于收益,以政府管制为主体的会计管制不得不向多元监管主体转变。如会计行业管制,会计公司管制等。(1)会计行业管制,在政府与会计公司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确保会计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会计行业管制最重要的是确保整个行业会计环境的健康发展,每个会计从业人员有自我遵守会计管制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自律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从业道德。(2)会计公司管制是会计市场的中枢,是会计市场运行机制中的微观管理。会计公司管理侧重于公司内部管理,公司的财务部门,监管部门共同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在第一道关,公司就能够自我筛除掉公司财务的舞弊做假行为,同时又为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监管部门减轻了监管工作。4.2自我管制向联合管制转变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从变迁历程来看,是一种渐进性的变迁,即先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逐渐缩小旧制度的空间,然后达到整个会计改革的目标。不否认长期以来一系列渐进式改革的作用,但改革措施却屡屡遭受审计师职业界的违背。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我管制存在致命的缺陷。自律组织既是"守护神"又充当"监管者"角色。自我管制由于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刺激而被动地适应性变迁,所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自我管制遭到严重质疑。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独立会计委员会进行彻底改革,将准则的制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核查、准则的实施和处罚等监管体系的所有要素置于统一的框架,实施联合管制。联合管制指政府与企业等各种组织通过协商谈判达成一致,各方分工合作,共同制定与执行管制政策。联合管制将有利于职业界的自觉管理、企业的自主运作、市场的自发调节,弥补政府会计管制中存在的缺陷。最终形成政府、市场、企业和职业界之间的良性循环。共同发挥各自监管力量,共同打击企业舞弊作假行为。4.3引入非营利机构共同监管安然事件以后,美国成立了一个非盈利机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主要监督公众公司的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由于责任履行的广泛性,SEC结合了许多其它主体的协助以实现预期目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授权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会计准则,授权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发布针对非公众主体的审计准则并监管注册会计师(CPA)的资格考试,授权PCAOB监管和约束从事公开交易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三个组织尽管各司其职,但都被置于SEC的管辖和监督之下。这种由会计职业界、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共同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采纳。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体系类似于美国会计信息管制体系,只是在法律管制和行业规范管制之间还有制度管制与准则管制并行,准则和制度的制定权和最终决定权都归政府,因此行业规范管制的独立性不强,相对应的是其风险责任意识弱化。以政府为管制主体可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权威性和实施效率,但是行业规范管制的力量太弱会影响管制的效果,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因此要提高管制的效果,就必须成立新的独立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行业管制权利,实行共同管制,才更有利于发挥各个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层次的管制效力。结束语本文章主要是对我国的会计管制变迁的研究。简单介绍我国的会计管制变迁的背景以及意义;会计管制变迁的四个阶段;会计管制变迁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会计管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政府的强制性供给和推动下产生的;会计管制大多是发生在经济危机或重大公司治理失败事件之后,这些事件因此成为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加强会计管制的导火索;会计管制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会计管制的变迁具有纠错特征,经历了一个渐进式演进的过程,其内容渐趋于严格和详细。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各种会计管制的努力依然在摸索中前行。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形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路径、法制化程度以及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均有所不同,加上构成会计管制环境的各项因素既具有复杂性,又呈现多变的特殊性,因此我国的会计管制变迁既符合国际经验的规律,但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虽然本文对会计管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由于受篇幅、时间以及作者研究水平的种种限制,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管制的制度变迁历史的阐述有待深入、系统。虽然已有学者对会计管制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大多比较零散、不成体系,缺少系统性的文献资料。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会计管制变迁的联合管制。联合管制一方面可以实现政府机构与民间机构的协调合作,共同共同制定与执行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管制多元化、网路化,管制信息共享化,达到共同管制。本研究课题还可以深入研究我国会计管制变迁的发展趋势,提出更优化的会计管制体系。致谢经过四个月的努力,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此次毕业论文终于圆满完成。虽然自己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但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其他老师同学的大力帮助,我也是无法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特在此向在我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一并致谢。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从下达任务书,资料查阅、文章结构的安排、文字表述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虽然她平时的工作也很繁忙,但她还是挤出许多时间,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启发。她渊博的知识,前沿的理论研究,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都让我无比钦佩和无比感激,我也会以她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其次也要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克服各种困难,最后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最后,我也要感谢大学四年的所有老师,他们为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态度,也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