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校标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研究CO2转化为淀粉的技术 B.加强CO2的捕集和再利用C.践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 D.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答案】D【解析】【详解】A.研究CO2转化为淀粉的技术,若技术成熟,就可以使CO2转化为有价值的淀粉,既降低了空气中CO2的浓度,也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为化工生产提供原理和原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B.加强CO2的捕集和再利用,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的原料,同时也降低了空气中CO2的浓度,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C.践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因而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D.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不仅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同时也会产生大量CO2,导致空气中CO2的浓度大大增大,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诗句中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态存在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D.“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中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金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即淘金淘到的是金单质,A正确;B.空气为胶体,能有利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B正确;C.爆竹爆炸过程中涉及燃烧,反应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C正确;D.烟花是某些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而焰色反应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D错误;故选D。3.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 B.C被还原C.、是还原产物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中N和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还原剂是C、氧化剂是S和KNO3,故A错误;B.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C.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三种,则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中,含个B.常温常压下,含有个Cl原子C.标准状况下,水所含分子数为D.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答案】B【解析】【详解】A.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得具体数目,故A错误;B.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的Cl原子,Cl原子的数目为,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是固液混合物,水远大于1mol,所含分子数远大于,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故D错误。答案选B。5.下列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或者操作正确的是A.甲装置制备氯气 B.乙装置除去中的气体C.丙装置干燥氯气 D.丁装置吸收多余的氯气【答案】C【解析】【详解】A.常温下,浓盐酸和MnO2不反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B.氯气、HCl都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且引进新的杂质,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氯气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C正确;D.石灰水中Ca(OH)2浓度很低,不能充分吸收Cl2,应该用NaOH浓溶液,故D错误。答案选C。6.常温下,能盛放在铝制容器里的物质是A.浓硝酸 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硫酸【答案】A【解析】【详解】A.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作用,可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A符合题意;B.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不能用铝制容器装硫酸铜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C.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化学反应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不能用铝制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不能用铝制容器装稀硫酸,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与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C.因为氯气有强氧化性,氯气可用于漂白纸张D.溶液呈碱性,故可用热的溶液除去某些物品上的油污【答案】D【解析】【详解】A.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明矾可以净水,但是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A错误;B.钠性质非常活泼,与盐溶液反应先于水反应,所以不能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故B错误;C.氯气具有氧化性,但是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利用碳酸钠热溶液水解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可除餐具上的油污,故D正确。答案选D。8.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Ca2+、NO、K+和M离子,经测定Ca2+、NO、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A.Na+ B.CO C.Mg2+ D.Cl-【答案】D【解析】【详解】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Ca2+、NO、K+和M离子,经测定Ca2+、NO、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由溶液为电中性可知,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的电荷总数,2×2+1×1>4×1,则M为阴离子,则可能为B或D,但Ca2+、CO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所以M离子可能为Cl-,故选D。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B.碳酸氢钠溶于盐酸: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次氯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氯气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为:Cl2+H2=H++Cl-+HClO,故A错误;B.硫酸氢根离子为强酸的酸式根离子,应拆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碳酸氢钠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为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D。10.下图为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氢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装置中可用代替B.b装置中的溶液最好是饱和食盐水,为了吸收中的作用C.制取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D.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提高了吸收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该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a装置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c中CO2与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后对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d吸收挥发的氨气,进行尾气处理。【详解】A.a装置采用了多孔隔板,需要难溶性的块状固体与盐酸反应,不能用碳酸钠,故A错误;B.吸收中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D.由于氨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极大,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吸收大量的CO2,提高了吸收效率,故D正确。答案选D。11.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配制溶液:固体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B.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配制溶液:称量固体配制溶液时,称量时间较长D.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答案】A【解析】【详解】A.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线,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A符合题意;B.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较长,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潮解而导致所称量溶质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D.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相应结论A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该溶液含,不含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D将绿豆大小的钠块投入水中,钠熔为小球,浮于水面钠的密度为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Na+,因为黄光会遮盖紫光,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看是否能观察到紫色,才能判断是否含K+,A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稀硝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错误;C.溶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也会产生相似的现象,C正确;D.将绿豆大小的钠块投入水中,钠熔为小球,浮于水面,能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但不能说明为0.97g/cm3,D错误;故选C。13.以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和]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氯化时控制温度在75℃左右进行,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的混合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过程中需提高的转化率,可加快通入的速率B.滤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C.氯化后过滤,测定滤液中、与的个数之比可能为D.转化过程可能是被氧化成【答案】C【解析】【分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加入水打浆,通入氯气,可生成Ca(ClO3)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KCl转化生成KClO3,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晶体KClO3,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氯化过程中需提高Cl2的转化率,可减小通入Cl2的速率,可增加氯化环节与氯气的接触面积,故A错误;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则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1∶5,还有副反应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液中CaCl2的量增加,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5,故B错误;C.若滤液中、与的个数之比可能为,则有电子守恒可知,,得到4个,失电子数目为4;,得到1个,失电子数目为5;,得到9个Cl-,得到9个电子,得失电子刚好守恒,故C正确;D.由于的溶解度不大,转化过程加入,与发生复分解生成,故D错误。答案选C。14.某无土栽培用营养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实验测得部分离子的浓度如图甲所示。取样品加水稀释,测得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的变化如图乙曲线表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X离子是B.图乙中C.营养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营养液中的浓度是【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乙可知,取200mL样品加水稀释至1L时,的浓度为1.6mol/L,则稀释前的浓度为=8mol/L,图甲中X的浓度为4mol/L,则X离子为,由Cl元素守恒可知,c(KCl)=9mol/L-8mol/L=1mol/L,据此分析。【详解】A.由分析可知,X离子为,故A正确;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8mol/L,则图乙中c1=8.0,故B正确;C.由N元素守恒可知,c(KCl)=9mol/L-8mol/L=1mol/L,K2SO4的浓度为4mol/L,则营养液中KCl与K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错误;D.由Cl元素守恒可知,c(KCl)=9mol/L-8mol/L=1mol/L,故D正确。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4题,合计58分)15.按要求填空。(1)现有以下物质:①溶液②固体③蔗糖④石墨⑤熔融⑥液态醋酸⑦氨水⑧液态氨上述状态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有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非电解质__________。(2)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该氯化物中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核素R原子符号为__________。(3)同温同压下,aL气体和bL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L气体Z,若,Z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用X、Y来表示)。(4)把和混合物溶于水制成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取上述等质量混合物加热灼烧后至质量不变,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克。(5)碘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途径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向含淀粉碘化钾溶液慢慢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⑥②.③⑧(2)(3)X3Y

或YX3(4)26.5g(5)①.②.溶液先变蓝,后褪色【解析】【小问1详解】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固体是电解质,但是没有自由离子,不能导电;③蔗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④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熔融是电解质,有自由离子,能导电;⑥液态醋酸是电解质,但是没有自由离子,不能导电;⑦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液态氨是非电解质;综上,上述状态不能导电电解质有②⑥;非电解质有③⑧;【小问2详解】化合物中R元素的微粒的质子数=z+x,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x+y,所以该同位素的符号是;【小问3详解】反应方程式表示为:aX2+bY2=cZ,若2a=6b=3c,则a:b:c=3:1:2,由原子守恒可知Z的化学式为X3Y

或YX3;【小问4详解】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5L×1mol/L=0.5mol;根据钠离子守恒,n(Na元素)=0.5mol,根据钠元素守恒:n(Na2CO3)=n(Na)=0.25mol,故m(Na2CO3)=0.25mol×106g/mol=26.5;【小问5详解】途径Ⅱ的反应为Cl2在碱性条件下将I2氧化为,化学方程式为:;向含淀粉碘化钾溶液慢慢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到现象是溶液先变蓝,后褪色。16.测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方案一: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①实验前先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应该装__________(盐酸或硫酸),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______(填“A、B、C或D”)装置前后质量的变化。③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2)方案二: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外还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②如何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__⑧如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干燥的沉淀质量为,则样品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保留整数值)。【答案】(1)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②.硫酸③.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其进入C中干扰试验④.C⑤.A、B中残留的CO2未全部被C吸收(2)①.漏斗、玻璃棒②.在试管中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③.1:1④.56%【解析】【分析】(1)方案一的实验过程为:先检验装置气密性,装入实验试剂,从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硫酸,样品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反应生成CO2和水,B中浓硫酸干燥气体,C中碱水灰吸收CO2,D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C影响测定结果,需要根据C装置的质量差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碳酸钠与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根据沉淀碳酸钡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钡的物质的量,如果改为氢氧化钡与样品反应,则先得出碳酸钡的量,然后设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根据碳酸钡的物质的量和样品质量列式计算。【小问1详解】①实验前,需要检查图示装置中的气密性是否良好;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影响测定结果,所以选用硫酸;为了避免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测定结果,所以用D装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硫酸;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管被吸收;②知道了样品的质量,还需要测量出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利用装置C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需要称量C装置的反应前后质量;③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存有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排出,导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被装置C完全吸收,影响了测定结果;【小问2详解】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外还用到漏斗、玻璃棒;②洗涤沉淀的目的是洗掉其表面的氯离子等可溶性离子,检验碳酸钡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为:在试管中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③如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反应生成BaCO3沉淀;样品19.0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39.4g,物质的量为=0.2mol,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106x+84y=19.0,x+y=0.2mol,解得:x=0.1mol,y=0.1mol,故样品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之比为1:1,碳酸钠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56%。17.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浓度较大时加热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制取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氨气易液化)已知:的熔点为℃,沸点为3.8℃,的沸点为℃;。根据题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②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装置③的作用__________。(2)过程中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目的是__________。(3)写出工业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工业上常以为原料制备“84”消毒液,现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消毒液的性质:根据实验现象,可得“84”消毒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溶液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说明)。【答案】(1)①.饱和食盐水②.干燥氯气(2)①.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减少实验危险程度②.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3)2NaCl+2H2O2NaOH+H2↑+Cl2↑(4)①.碱性②.加稀硫酸后,H+与ClO-反应生成HClO:H++ClO-=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解析】【分析】由制备装置可知,①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②为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干燥空气可将氯气排入④中,④中发生HgO+2Cl2=HgCl2+Cl2O,因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则④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由沸点可知⑤中冷却分离,最后出来的气体为空气及过量的Cl2,可以用碱液进行尾气吸收。小问1详解】装置②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装置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小问2详解】通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减少实验危险程度;装置④与⑤之间的装置为玻璃连接装置,而不是橡胶管,其原因是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则D和E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小问3详解】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2,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小问4详解】向“84”消毒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84”消毒液呈碱性,加稀硫酸后,H+与ClO-反应生成HClO:H++ClO-=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18.已知:①铜矿矿石中含有及含铁元素的杂质;②黄铵铁矾化学式为,其中铁为价,黄铵铁矾可完全溶于盐酸中;③受热易分解为。某兴趣小组利用该铜矿石制黄铵铁矾的流程如图:(1)与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2)黄铵铁矾化学式中x、y、m、n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