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教师版)

课题:《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了解“疏"这种文体的特点,学习比喻的论证方法,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理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道理。

预习案

1.知识链接

a.创作背景

b.作者简介: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c.文学常识——疏

详见《金牌学案》P163-164

2、题解

谏:谏言,进谏。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3.读准字音

塞源(sè)载舟(zài)夫在殷忧(yīn)懈怠(xiè)(dài)

浚其泉源(jùn)黜恶(chù)谗邪(chán)戒奢以俭(shē)谬赏(miù)壅蔽(yōng)垂拱(gǒng)

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载舟覆舟: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5.课文重点字词解释

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动,使……稳固)其根本(树木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明智的人)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以傲物(看不起别人);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使动,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游乐)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名作状,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仁爱,宽厚),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出游,游乐)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探究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第1段证明了什么观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文章一开头运用了浅近的比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一通俗的现象中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并逐步归结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上,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本段在运用比喻论证的同时又采用了对比论证,固本-伐木,浚源-塞源,积德义-德不厚等都是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积德义"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3.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做法,即“十思"(十条建议)。请以表格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提出的“十思”,也可以概括为“五戒”)

“十思"内容“十思”含意“十思"实质

“见可欲”“将有作"①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戒奢侈

②念高危惧满溢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来加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③戒骄傲

“乐盘游”“忧懈怠"④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⑤戒纵欲

⑥虑壅蔽惧谗邪⑦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戒轻信

思恩赏思刑罚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戒不公

(2)作者认为,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会出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政治局面。到那时,“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这样的境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这样说,无非是希望唐太宗采纳自己的意见,“居安思危”,使唐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阅读延伸

魏征进谏有一套

马少华

提起古代的“谏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征。这位贞观名臣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共提了264条建议,被唐太宗全部采纳,魏征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

然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硬骨头,虽说历朝历代都有,但几千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像魏征这样受到推崇、重用,这除了唐太宗“善纳雅言"外,还得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

第一,奠定理论基础,即让唐太宗明白什么是明君和昏君,什么是良臣和忠臣。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什么又是昏君?魏征回答:“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昏君的共同特点则是闭塞言路,偏听偏信。即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后来,魏征又提起了良臣和忠臣的区别:“良臣既能使君主赢得明君的美名,又能使自己获益,福禄双全;而忠臣却只能以忠君为名,让君主背负昏君的恶名,自己也身首异处。所以,陛下一定要让我成为良臣,而不是忠臣。"

只要让唐太宗明白了这些理论,也就为以后的进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使双方出现了一些矛盾,唐太宗也不至于跟魏征完全闹翻。

第二,给唐太宗树立一个目标和榜样。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是无数人的偶像,但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曾多次说过:“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有了这句话就好办了,聪明的魏征在日后的进谏中就经常拿尧、舜来做比较,自然屡试不爽。

比如,有一次唐太宗实在被魏征惹烦了,就指责他说:“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老插嘴?有问题不能下来再说吗?我好歹也是个皇帝,当着大家的面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吗?"

魏征眨了眨眼,说:“当年圣君大舜曾对群臣说:‘你们有什么意见要当面说,不要开会的时候都不说,下来又乱说。’陛下您想做尧、舜那样的圣君,却不让我们做尧、舜的臣子,这也太自私了吧!”

听了这一番话,唐太宗的气自然也就消了。

这就是魏征的主要进谏方法之一。在古代,皇帝毕竟是皇帝,聪明的大臣绝不会跟皇帝针锋相对,让皇帝下不来台,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让皇帝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进谏。

第三,给唐太宗讲明利害。

贞观六年(632),大唐已开始步入盛世,唐太宗一膨胀,就想去泰山封禅。消息一出,群臣纷纷表示祝贺,头脑灵活的已经开始准备行装。当然也有几个头脑清醒的,想反对却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魏征。

这时,魏征咳嗽了一声,说:“陛下,先别这么兴奋,我觉得还不到封禅的时候。"

唐太宗早就料到魏征会反对,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你觉得还没到封禅的时候,是认为我功劳不够高、德行不够尊、中国还未安、四夷还未服、年谷还未丰、祥瑞还未至吗?”

这就是所谓的“六德"。这时,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有这‘六德’是天下共知的,去封禅完全没问题。不过,去泰山的沿途,因隋炀帝无道,连年兵火不断,千里无人烟,虽然这几年陛下治国有方,民生逐渐恢复,但仍然很萧条。陛下如果去封禅,周围很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者也都要跟随,要是让他们看到这沿途的萧条景象,他们会怎么想?我大唐的国际形象还怎么维持?”

这就是魏征的进谏智慧。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用“劳民伤财"这样的陈词滥调去劝唐太宗,作用几乎等于零,那就讲讲其中的关键利害,最急于展示的东西恰恰会成为最怕暴露的东西。别说是英明的唐太宗,就是一个昏君,也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谏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文史博览》)

【赏析】唐太宗曾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魏征在唐太宗时期受到推崇、重用,除了因太宗“善纳雅言"外,还得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学生版)

课题:《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了解“疏”这种文体的特点,学习比喻的论证方法,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理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道理。

预习案

1.知识链接

a.创作背景

b.作者简介: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c.文学常识——疏

2、题解

谏:谏言,进谏。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3.读准字音

塞源()载舟()夫在殷忧()懈怠()()

浚其泉源()黜恶()谗邪()戒奢以俭()谬赏()

壅蔽()垂拱()

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载舟覆舟: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5.课文重点字词解释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探究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1段证明了什么观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做法,即“十思”(十条建议),请以表格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提出的“十思”,也可以概括为“五戒")

“十思”内容“十思"含意“十思”实质

“见可欲"“将有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戒奢侈

②___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来加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③

“乐盘游"“忧懈怠”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⑥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戒小人

思恩赏思刑罚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戒不公

阅读延伸

魏征进谏有一套

马少华

提起古代的“谏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征。这位贞观名臣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共提了264条建议,被唐太宗全部采纳,魏征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

然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硬骨头,虽说历朝历代都有,但几千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像魏征这样受到推崇、重用,这除了唐太宗“善纳雅言”外,还得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

第一,奠定理论基础,即让唐太宗明白什么是明君和昏君,什么是良臣和忠臣。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什么又是昏君?魏征回答:“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昏君的共同特点则是闭塞言路,偏听偏信。即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后来,魏征又提起了良臣和忠臣的区别:“良臣既能使君主赢得明君的美名,又能使自己获益,福禄双全;而忠臣却只能以忠君为名,让君主背负昏君的恶名,自己也身首异处。所以,陛下一定要让我成为良臣,而不是忠臣。”

只要让唐太宗明白了这些理论,也就为以后的进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使双方出现了一些矛盾,唐太宗也不至于跟魏征完全闹翻。

第二,给唐太宗树立一个目标和榜样。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是无数人的偶像,但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曾多次说过:“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有了这句话就好办了,聪明的魏征在日后的进谏中就经常拿尧、舜来做比较,自然屡试不爽。

比如,有一次唐太宗实在被魏征惹烦了,就指责他说:“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老插嘴?有问题不能下来再说吗?我好歹也是个皇帝,当着大家的面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吗?”

魏征眨了眨眼,说:“当年圣君大舜曾对群臣说:‘你们有什么意见要当面说,不要开会的时候都不说,下来又乱说。’陛下您想做尧、舜那样的圣君,却不让我们做尧、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