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_第1页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_第2页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_第3页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_第4页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1MZ/Z001—2022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的基本要求以及照料服务类机构服务要求、康复训

练类机构服务要求、公益支持类机构服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市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的设置、运营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1/T503—2010残疾人养护机构服务规范

建标145—2010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

MZ010—2013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

指孤弃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注: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

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

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参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

3.2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Socialserviceinstitutionforexceptionalchildren

依法登记的专门为特殊儿童提供集中托养、照料、康复、陪伴、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

社会融合和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照料服务类、康复训练类、公益支持类三种机

构。

3.3

照料服务类Careservice

根据特殊儿童的情况,为特殊儿童提供进食照料、卫生照料、晨/晚间照料、睡眠照料等全日制日

常生活照料服务。

3.4

康复训练类Rehabilitationtraining

针对特殊儿童康复需要,通过合理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与计划,为特殊儿童提供身心能力康复、训

练,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语言沟通、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水平,促进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独

立生活能力。

3.5

公益支持类Publicwelfaresupport

根据特殊儿童成长阶段与不同儿童的个别化特点,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为特殊儿童提供

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监护支持、社会发展、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及支持。

4基本要求

1

DB31MZ/Z001—2022

4.1基本原则

4.1.1儿童优先原则。特殊儿童机构的所有活动应从适应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优先考

虑儿童利益。

4.1.2儿童保护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保护儿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帮助儿童实

现自我保护和健康发展。

4.1.3儿童参与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平等对待儿童,处理涉及儿童事项时听取儿童意见,保障儿童

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4.1.4尊重儿童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尊重儿童人格尊严,不因儿童性别、年龄、民族、家庭背景和

身体状况等歧视或差异对待儿童。

4.2名称使用要求

4.2.1特殊儿童机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者业务领域(服务方向)、组织形式等

部分组成。

4.2.2照料服务类、康复训练类儿童服务机构根据行业或者业务领域(经营特点),宜含有“儿童托

养”“儿童康复”“儿童关爱”“儿童保护”“早期康复”“早期教育”等字样。

4.3内部管理要求

4.3.1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其中应包括儿童服务部门。

4.3.2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中应包含特殊儿童保护制度,并明确工作中发现儿童身心健康

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4.3.3特殊儿童机构应与接受服务的儿童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一般应注明下列事项:

——特殊儿童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

——特殊儿童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服务收费标准和费用支付方式;

——服务期限和地点;

——服务期间儿童享有的权利和监护人义务;

——协议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

——违约责任;

——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其他内容。

4.3.4特殊儿童机构应为儿童建立基本信息档案,一人一档;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门

人员负责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并妥善保存相关原始资料;提供服务过程中掌握的儿童个人信息应予以保

密,不得私自对外发布。

4.3.5特殊儿童机构应严格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要求,定期消毒及清洗,创造干净环境。

4.3.6特殊儿童机构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与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处置突发事件。

4.4机构设施要求

4.4.1场地设施按建标145—2010描述的,宜为低层或多层建筑,其层高宜为3.0m~3.3m,二层以上

的儿童用房宜设置电梯或无障碍专用坡道。

4.4.2儿童活动区域按建标145—2010描述的,走廊外侧窗和房间采光窗应设置安全护栏,栏杆净距

离应小于0.11m;楼梯、台阶、通道和坡道两侧应设置两层扶手,下层扶手的高度宜为0.65m。

4.4.3儿童功能用房应安装空气调节设备,保证室内温度在25℃左右。

4.4.4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医疗保障、运动保护、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设置紧急出口、消防通道、备有充足及合规格的消防设备,确保公共空间紧急通道始终畅通;

——配备急救设施,定期检查维护;

——设置儿童安全警示牌、紧急疏散等标识;

2

DB31MZ/Z001—2022

——应在公共区域安装实时监控装置。

4.4.5提供餐饮、医疗、教育等服务活动,应取得相关部门行政许可。

4.4.6特殊儿童机构内部设施设置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配置,具有相应的儿童友好元素,如

儿童喜爱的图示、颜色等。

4.5人员要求

4.5.1应配备与服务和运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并依法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明确工作人

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

4.5.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招聘工作人员时,必须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

不得录用;对于涉嫌违法犯罪,但尚未被作出生效处理决定的人员,必须暂缓录用。同时,每年定期对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工作人员具有上述行为

的,必须及时解聘。

4.5.3可通过公益上海等平台招募符合服务要求的志愿者参与服务,招募志愿者应符合4.5.2的要求。

4.5.4志愿者宜具备服务儿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定期接受儿童安全保护等培训。

4.5.5男性工作人员为女童提供服务时,至少有一名女性工作人员陪同。

5照料服务类机构服务要求

5.1场地设施要求

5.1.1场地与设施宜根据特殊儿童需求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房屋综合建筑面积至少18㎡/床;

——方柱和内墙的阳角应做成圆角;

——场地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

——儿童用房内装修应符合温馨、实用、安全、环保、易清洁的要求;

——儿童餐厅和工作人员餐厅宜分开设置。

5.1.2应配置方便特殊儿童使用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

——儿童生活用房按建标145—2010描述的,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和盥洗室,残障儿童居室宜内设

卫生间;

——洗衣房内部设施按建标145—2010描述的,应符合消毒、洗涤、烘干、存放等流程和污洁分

流的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室内晾晒场地。

5.1.3特殊儿童出入通道、卫生间和浴室地面按建标145—2010描述的,应采用防滑材料。

5.2人员配备要求

5.2.1特殊儿童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人员

应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教育学、康复学、营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专业证书或具备相应

专业背景。

5.2.2应配备与其开展服务相适应的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师、保育员等专业技术

人员。其中,对于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残疾儿童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服务。

5.2.3工作人员与特殊儿童配比按DB31/T503—2010描述的,一般不低于1:3.5。

5.2.4工作人员每年应经过当地卫生部门体格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

5.2.5护理人员及照料人员等应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培训。

5.2.6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5.3照料服务要求

5.3.1基本服务

基本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3

DB31MZ/Z001—2022

——应为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除重度残疾儿童外,全日制照料服务机构应为6周岁以上儿童按照性别区分生活区域;

——对患有传染病的儿童按MZ010-2013描述的,要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对其隔离治疗。

5.3.2进食照料

进食照料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配餐应营养均衡,进食定时、保量;

——餐具应1人1碗1勺1筷,定期消毒;

——进食前后应提醒或协助儿童洗手,餐后应清洁口腔。

5.3.3卫生照料

卫生照料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为儿童提供沐浴服务,冬季应每周至少1次、春秋季应每周至少2次、夏季应每日至少1次,

污染后应及时沐浴;

——口腔应每日清洁;

——理发宜每月1次;

——指(趾)甲应每周修剪1次;

——服装应适季、合体、舒适、整洁、无破损。

5.3.4晨/晚间照料

晨/晚间照料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应督促或协助儿童穿衣、叠被、大小便、洗手、刷牙、洗脸和梳头;

——应督促或协助儿童睡前清洁、铺被、脱衣和整理衣物;

——应在儿童入睡前关上门窗、拉好窗帘、调整室内温度、照明;

——应为特殊身体功能障碍的儿童准备辅具;

——应为特殊身体功能障碍儿童整理收拾辅具。

5.3.5睡眠照料

睡眠照料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就寝前应有人陪护;

——应为有需要的儿童做好保护性措施;

——夜间值班人员宜至少3人,儿童卧室应安排工作人员;

——应定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6康复训练类机构服务要求

6.1场地设施要求

6.1.1场地建筑面积宜不低于200m2,郊区可以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其中直接用于儿童康复和活动的

用房面积宜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0%。

6.1.2设置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功能室。如康复评估室(或康复咨询室)、个别训练室、游戏活动室、

儿童图书室、家长培训室、家长/儿童休息室、教师办公室(可兼图书室、档案室)等。

6.1.3康复和技能培训等用房宜设置单面可视玻璃观察窗。

6.1.4配备完善的康复训练器材,比如各种规格球类、积木类、图片类、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等。

6.1.5配备与康复训练相关的必要教学设备。

6.2人员配备要求

6.2.1应根据规模配备一定比例具有专业素质的康复教育教师、保育员、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志愿

者、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等,有条件的配备儿童心理评估员、儿童保健医生等。专业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

4

DB31MZ/Z001—2022

与在训儿童至少1:4的比例配备,专业康复工作人员宜至少4人。

6.2.2康复训练人员应持有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师范类、医学类、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大专或

以上学历,优先招聘取得教师资格证或医疗执业资格证从业人员。

6.2.3工作人员每年应经过当地卫生部门体格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

6.2.4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6.3康复训练服务要求

6.3.1康复训练类服务机构应具有提供开展以下项目的能力:

——康复教育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与语言能力评估、认知能力评估、运动能力评估、生活

自理能力评估、社会适应能力评估、情绪行为评估、学业能力评估;

——康复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言语治疗、音乐治疗等;

——社区家庭康复指导,包括但不限于: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家长培训指导班,课程表、教材和家

长信息等档案齐全。

6.3.2每名特殊儿童应独立建档,标识明确,以纸质形式备案,有条件机构应建立电子档案并收入影

像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特殊儿童基本信息;

——评估记录(包括基础评估和专项评估);

——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定期康复实施报告(至少3个月一次),定期补充儿童康复干预过程中康复干预课程评估记

录表、授课计划表及课程记录表等资料;

——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干预结案记录;

——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后续转介评估记录等;

——家长培训记录;

——家校活动记录。

6.3.3应开展康复训练服务质量评估,达到以下的指标要求:

——特殊儿童康复评估率=100%;

——特殊儿童康复档案建立率=100%;

——康复档案记录书写合格率≧90%;

——各项康复教育活动有效率≧80%;

——家长对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率≧80%;

——家长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80%。

6.3.4定期举办家长交流活动和康复咨询、培训。

6.3.5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与所在社区及有关医疗、康复机构合作(转介、宣传、培训、咨询等)。

7公益支持类机构服务要求

7.1场地设施要求

7.1.1应根据儿童的生长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儿童友好设施。场地和设施要求包括但不限

于:

——应具有稳定的办公场所,有条件的机构宜设置室内儿童活动空间与设施;

——宜依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使用图案类、高低合适的儿童安全标识;

——儿童使用物品的摆放确保安全性,桌椅周边的安全围护和电源保护设备等应定期检查;

——空间布局适合儿童活动,设置无障碍设施,避免使用阶梯和门槛。

7.1.2开展服务活动前,工作人员应了解室内/室外的服务场地和附近环境,并应当提前实地考察,确

保场地与设施本身没有危害儿童安全的风险因素。

7.2人员配备要求

5

DB31MZ/Z001—2022

7.2.1按一定比例配备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其中提供专业社会工作干预与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应配

备至少3名社会工作师;提供一般公益支持服务的机构应配备至少1名社会工作师与1名助理社会工作

师。

7.2.2应配备专职儿童业务主管,主管应具备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并有从事儿童服务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7.2.3应配备儿童督导,督导应持有社会工作师等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并具有5年以上的儿童服务经

验。

7.3公益支持服务要求

7.3.1服务方法

服务方法包括直接服务方法与间接服务方法:

——直接服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面对面的方式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个案服务和咨询;

以小组工作的方式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

关注特殊儿童与环境间的互动、安排协调特殊儿童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等。

——间接服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整合现有的家庭、社区、学校和其他部门的资源,为特

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通过动员、拓展的方式,为特殊儿童争取新资源等。

7.3.2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家庭、特殊儿童社区等。

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儿童评估、特殊儿童辅导、特殊儿童家庭支持、特殊儿童社区支持、

特殊儿童保护、特殊儿童社会融合与支持服务等。

7.3.3服务流程

——服务开展前。应与特殊儿童监护人签署服务承诺书,保证服务安全,并承诺服务过程中不透

露与特殊儿童相关的信息;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服务方案应设

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且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衡量、可达成、可评估、有时限;服务方

案应明确特殊儿童介入措施、行动步骤及进度安排。

——服务进程中。应运用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及时发现和识别特殊儿童的问题与

需求,挖掘儿童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源、优势;积极链接资源,帮助特殊儿童及家属学会运用

现有资源;实际服务过程宜与服务目标保持一致。

——服务结束后。应做好服务记录及档案资料留存,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儿童需求评估表、个案

服务记录表、小组工作记录表、服务问题处置表、个案服务结案表、服务满意率问卷等;应

对服务进行系统评估,宜重点分析与体现特殊儿童在服务前后的变化。

7.3.4服务质量评估

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服务质量评估:

——特殊儿童服务参与率=100%;

——特殊儿童需求评估率=100%;

——服务目标完成率=100%;

——服务过程记录书写合格率≧90%;

——家长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80%;

——五年内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

6

DB31MZ/Z001—202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3]《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

[4]《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民发〔2018〕31号)

[5]《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民发〔2019〕34号)

[6]《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民发〔2019〕63号)

[7]《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7〕32号)

[8]《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沪府规〔2018〕22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沪民规〔2020〕

8号)

[10]《上海市民政局关于促进和规范特殊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沪民儿福发〔2019〕

7号)

[11]建标145—2010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

[12]MZ/T010—2013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13]MZ/T058—2014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14]MZ/T059—2014《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15]MZ/T167—2021《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规范》

[16]DB31/T503—2010残疾人养护机构服务规范

[17]《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7

ICS03.080

CCSA16

DB31

上海市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31MZ/Z001—2022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

Servicestandardsonsocialserviceinstitutionforexpectionalchildren

2022-01-19发布2022-02-19实施

上海市民政局发布

DB31MZ/Z001—2022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的基本要求以及照料服务类机构服务要求、康复训

练类机构服务要求、公益支持类机构服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市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的设置、运营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1/T503—2010残疾人养护机构服务规范

建标145—2010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

MZ010—2013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

指孤弃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注: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

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

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参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

3.2

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Socialserviceinstitutionforexceptionalchildren

依法登记的专门为特殊儿童提供集中托养、照料、康复、陪伴、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

社会融合和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照料服务类、康复训练类、公益支持类三种机

构。

3.3

照料服务类Careservice

根据特殊儿童的情况,为特殊儿童提供进食照料、卫生照料、晨/晚间照料、睡眠照料等全日制日

常生活照料服务。

3.4

康复训练类Rehabilitationtraining

针对特殊儿童康复需要,通过合理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与计划,为特殊儿童提供身心能力康复、训

练,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语言沟通、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水平,促进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独

立生活能力。

3.5

公益支持类Publicwelfaresupport

根据特殊儿童成长阶段与不同儿童的个别化特点,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为特殊儿童提供

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监护支持、社会发展、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及支持。

4基本要求

1

DB31MZ/Z001—2022

4.1基本原则

4.1.1儿童优先原则。特殊儿童机构的所有活动应从适应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优先考

虑儿童利益。

4.1.2儿童保护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保护儿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帮助儿童实

现自我保护和健康发展。

4.1.3儿童参与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平等对待儿童,处理涉及儿童事项时听取儿童意见,保障儿童

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4.1.4尊重儿童原则。特殊儿童机构应尊重儿童人格尊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