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2025届四川德阳一模)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然后要求人们依据时令合理支配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斗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题干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然后要求人们依据时令合理支配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B项正确;争霸斗争出现在春秋时期,而题干中的先秦范围还包括夏、商、西周,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且题干未提及,故D项错误。2.(2025届湖北黄冈质检)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许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扩展D.各地经济技术缺乏互动沟通解析:选A西汉出土的铁犁铧宽窄大小不一是依据实际生产须要,这是因地制宜发展铁犁技术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一些地区铁农具种类各异,没有提到政府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技术在沟通基础上的差异性发展,而非文明的扩展,故C项错误;各地都有铲、锄等铁质农具,说明有技术的沟通,故D项错误。3.(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刚好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刚好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整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生产资料投入许多解析:选A材料表明注意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耕作技术,故B、D两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前代的耕作技术水平,故无法体现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C项错误。4.(2025届山东滨州二模)宋代圩田开拓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这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峻破坏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解析:选C材料强调宋代南方圩田开拓增多,未涉及经济重心转移的问题,故A项错误;圩田开拓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没有必定关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拓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C项正确;圩田开拓与商品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5.(2025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质量监测)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运用。黄河名称的改变()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加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解析:选A黄河名称经验了由先秦时期“河”“河水”到汉代出现“黄河”概念,再到唐宋时期“黄河”名称的普及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程中黄河之水由清到浊,这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发展以及水土流失的表现,故A项正确;黄河之水由清到浊,恰恰是缺乏环保意识的表现,故B项错误;汉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伴随着中原人口南迁,到南宋,古代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材料不涉及这层意思,故C项错误;水利观念主要指水利工程的兴修、水利浇灌实施、水患的治理等方面的观点或理念,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6.(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已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明中叶后,“遍及江北与中州”,种植面积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这一改变表明,明中叶后()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民众对粮食需求削减C.一般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选D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当时棉花需求增加,棉纺织业发展,这体现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D项正确。7.(2025届山东济宁一模)《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肯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解析:选B题干没有述及冶铁业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述及了三个人物通过冶铁发财致富,这说明在战国时期,冶铁业成为有肯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故B项正确;题干虽然谈及三个人物通过冶铁发财致富,但没有述及其出身及地位,也没有论及冶铁业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8.(2025届安徽黄山二模)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起先出现解析:选B中国古代农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农业地位没有下降,且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肯定规模,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发达”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农业专业化现象起先出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据考古发掘,已发觉的东晋南朝时的青瓷品类繁多,既有各种生活用品,也有随葬品。这反映出当时()A.青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B.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C.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D.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解析:选D材料提到的是青瓷器的品类,没有强调技术的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到青瓷,没有提到白瓷,且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到青瓷的品类多,不能说明整个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且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青瓷“既有各种生活用品,也有随葬品”可知,当时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故D项正确。10.(2025届福建福州二模)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状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冲突解析:选C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题干论及的是限制官营手工业者的现象,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没有出现官营手工业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现象,故B项错误;唐中后期,在雇佣制现象比较普遍的状况下,仍旧规定官营手工业者不能用交纳钱财的方式来免除徭役,是为了保证官营手工业内的技术人手,即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地位,故C项正确;题干与社会冲突无关,故D项错误。11.(2025届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夫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解析:选C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发达,故A项错误;由材料“家家纺织”可知,这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故B项错误;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夫重要生活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纺织”,没有涉及分工是否明确,故D项错误。12.(2025届四川绵阳三模)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绢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缘由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峻后果B.农耕文明的旺盛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解析:选D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施的,明朝实施的是“海禁”,故A项错误;农耕文明的旺盛、农作物产量提高只是绢价下降的次要缘由而非主因,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材料价格下降只是绢价下降的次要缘由,故C项错误;与白银价格、米价相比较,明朝绢价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削减,结合当时棉布成为一般人的衣料这一史实可知,其缘由主要是棉纺织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浇灌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特长,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运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安排得宜。小农制的特长,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数一数二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缘由。(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材料一“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水旱灾难频发,严峻影响农业生产,水利浇灌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距今五千年之前了”得出,起源较早;据材料二“自粗耕进于精耕”“小农制的特长,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得出,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其次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得出,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据材料一“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据材料二“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数一数二了”并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答案:(1)缘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难频发,严峻影响农业生产,水利浇灌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牛耕。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14.(2025届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西汉末东汉初东汉早中期东汉后期合计统计墓葬数量(座)121141151128280出土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座)37271821175所占比例25%63.2%61.7%72.7%75%62.5%随葬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及随葬的陶明器件数灶3座4件64座65件57座59件8座10件17座18件146座156件仓033座58件43座64件1座1件072座123件井040座41件29座29件5座5件14座15件88座90件——摘编自丁利娜《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探讨》依据所学学问,从表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中主要记录了出土的汉代陶明器的数据,因此首先可以从陶明器的分布规律本身进行探讨,其次可以从汉代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探讨,然后对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说明即可。如从陶明器的分布规律来看,陶明器的分布体现出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经验了拓展、收缩、复原的过程,然后通过材料中的数据和政治、经济政策的关系来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陶明器的分布体现出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经验了拓展、收缩、复原的过程。阐述:表格显示西汉中期河套地区出现极少数陶明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东汉早中期数量起先急速衰减,东汉后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河套地区在中国西北部,西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