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15课(1)谏太宗十思疏

1.作者知识

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政治家。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后,他归降于唐朝。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被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自其手,还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贞观十七年(643)去世,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魏征先后上书二百余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亦泽被后世,后世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

2.背景知识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以“从谏如流"著称。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日渐骄奢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的五个月中,接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唐太宗看后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3.文体知识——奏议

奏议是古代臣子进呈君主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

“疏”的本义是“逐条陈述”,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在形式上,它可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内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

“奏”为秦代臣子上书的统称名,汉代成为文种名称之一。其程式为:首称“臣昧死言”,末云“稽首以闻”。“奏"至明代被称为奏本,其用途亦有变化。

“议”是百官会议疑难问题所形成的文书。汉代个别臣子有不同意见而向君主单独上书,称为驳议。驳议的程式为:首称“某官某臣以为如是,云云”,末书“臣某愚戆死罪”。自此以后,“议"作为文体的一种沿用到隋代。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对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彩。

“对策"指古代考试时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学生回答的文章叫作对策。

4.读准字音

(1)塞源(sè)_(2)载舟(zài)

(3)殷忧(yīn)(4)懈怠(xièdài)

(5)浚其泉源(jùn)(6)黜恶(chù)

(7)谗邪(chán)(8)戒奢以俭(shē)

(9)谬赏(miù)(10)壅蔽(yōng)

(11)垂拱(gǒng)

课时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文本内容。

活动一诵读理解,疏通文意

1.诵读文本,解释重点字词,并概括段意。

文本内容重点字词

(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①长:___________②固:③根本:_________④流:⑤浚:___________⑥德义:__________⑦理:___________⑧下愚:__________⑨明哲:___________⑩当:神器:___________崇:___________极天:___________休:胜:___________

请概括段意:

(第2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①凡百:________②元首:__________③景:__________④殷忧:__________⑤繁:__________⑥克:⑦盖:__________⑧下:⑨纵情:________⑩傲物:__________骨肉:_________行路:__________董:___________振:苟:___________奔车朽索:______忽:___________

请概括段意:

(第3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①诚:__________②可欲:__________③作:__________④安:⑤谦冲:________⑥牧:⑦下:__________⑧盘游:__________⑨三驱:________⑩敬:壅蔽:________谗邪:__________谬赏:_________弘:简:___________能:播:___________惠:豫游:_________垂拱:__________化:__________司:___________役:__________亏:

请概括段意:

2.再次诵读全文,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活动二语言文字理解探究

3.结合下列句子,简要说说“讽”“谏"谤”“讥"说”的词义差别。

①讽:“常以谈笑讽谏"(《史记·滑稽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谏:《谏逐客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厉王弭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④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称郑伯,讥失教也"(《左传·隐公元年》)

⑤说:《触龙说赵太后》、“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史记·淮阴侯列传》)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意在劝说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谓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文中有十余处使用了“则"字,主要用法是什么?对“劝说”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附表: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句子解析

振之以威怒同“震”,威吓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

根本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彻底。

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含贬义。今义:尽情。

行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聪明役聪明之耳目古义:听觉、视觉灵敏。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3.词类活用

词语例句解析

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能简能而任之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正、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

善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固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牢固

安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4.一词多义

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

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而今安在哉疑问代词,哪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奉养

安身立命动词,安置、安放

信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形容词,随意

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

诚能见可欲连词,如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的确、实在

5.特殊句式

句式例句解析

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状语后置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被动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被堵塞、蒙蔽

课时2固本浚源积德义,诤臣肺腑谏明君

学习目标明确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劝谏艺术。

某次联考成绩出来后,班长反映部分同学自暴自弃,出现了偷玩手机、偷看漫画、上课睡觉等不良现象,他们认为坚持下去没有意义。面对这种状况,请你给他们写一封劝谏书,规劝其不要“误入歧途”,要坚持努力学习。你不知道该如何劝谏,老师让你查阅资料,特别推荐魏征劝谏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让你学习魏征的劝谏艺术。

活动一速读文本知大意

唐代贞观中期,唐太宗日渐骄奢忘本,魏征在五个月里接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本文便是其中的第二疏,简称《十思疏》。唐太宗看后猛然警醒,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1.在本文中,作者进谏的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审读文本识说理

劝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魏征进谏唐太宗,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成就了一段“诤臣明君"的佳话。阅读文本,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苏洵在《谏论(上)》中曾言:“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讲了什么道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劝谏唐太宗的?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魏征不仅正直,更是一个非常智慧、机敏的沟通大师,因而将他对李世民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请结合文本,分析《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以致用写说辞

6.魏征以善谏著称,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其原因有唐太宗的英明,也有魏征的尽职尽责、谦恭诚挚和机智委婉等。学习了魏征的劝谏艺术,请你运用所学的劝谏策略给一些自暴自弃的同学写一段劝谏文,鼓励他们坚持梦想,勤学不怠。至少运用两种论证方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古人云“文以载道”,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穿透岁月的风云,流传至后世,是因为它承载着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些良好的规谏。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1)谏太宗十思疏

课时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第1段)①生长。这里指长得好②使……稳固,牢固③树根④作名词,泉流⑤疏通水道⑥德行和道义⑦治理得好,太平⑧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⑨明智的人⑩主持,掌握帝位推崇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的皇权喜庆,福禄克服

请概括段意: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2段)①所有的②帝王③大④深深忧虑⑤多⑥能够⑦表示推断⑧臣民

⑨放纵情感⑩看不起别人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路人督察同“震”,威吓苟且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轻视,怠慢

请概括段意: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①如果,果真②贪图的东西③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④使……安宁⑤谦虚⑥养⑦居于……之下⑧游乐。这里指田猎⑨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⑩慎被堵塞蒙蔽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不恰当地奖赏光大选拔贤能的人扩大仁爱,宽厚出游,游乐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教化管理役使,劳损毁坏,减损

请概括段意:提出“居安思危”的做法,即“十思"。

2.①戒奢以俭②克终者盖寡③垂拱而治

3.①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在古代汉语中,“讽”大都不含贬义。

②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诽谤,恶意攻击别人。

④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则是微言讽刺。

⑤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4.(1)主要用作连词,表示“就”的意思,翻译为“就会"就要”等。(2)“就会”,既有警示的作用,又有展示美好前景的作用;“十思”其实就是十个“就要”,语气恳切而又坚定。另外,十多个“则”,还凸显文章严密的逻辑,即“……就会(变坏)"……就要(怎么做)”“……就会(变好)"。

课时2固本浚源积德义,诤臣肺腑谏明君

情境任务

1.首先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人君当思"的问题,反复申述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接着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为什么“思”,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最后以具体做法“十思”作结,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2.(1)“十思"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②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③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④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2)这“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一段中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作者认为,国君若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会出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政治局面。到那时,“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就可以治理好天下,这样的境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这样说,无非是希望唐太宗采纳自己的意见,“居安思危”使唐朝能够长治久安。

3.(1)道理:人君当思,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也是仁君必须积的德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国家安定。

(2)论证方法:①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又生动形象。另外,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1、2段,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就被人们接受了。另外,第2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时,也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唐太宗的心,从而引以为戒。

4.①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君主。从树木、流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君主接受。

②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治就必须“德厚”,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5.①比喻、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