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0/24/wKhkGWcoCHOAKXZuAAKYGpu0RnI597.jpg)
![《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0/24/wKhkGWcoCHOAKXZuAAKYGpu0RnI5972.jpg)
![《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0/24/wKhkGWcoCHOAKXZuAAKYGpu0RnI5973.jpg)
![《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0/24/wKhkGWcoCHOAKXZuAAKYGpu0RnI5974.jpg)
![《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0/24/wKhkGWcoCHOAKXZuAAKYGpu0RnI5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活(节选)》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节选)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主旨。
3.赏析小说的表达特色和语言特色。
自主学习过程:
导读——掌握必备知识
一、认识作者知人论世
作者生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_____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1851—1854年在高加索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来到圣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则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一位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甚至有些蒙昧阴沉,但依靠一双锐利异常的眼睛,揭示了文坛宇宙的广袤无垠,丝毫不留恋曾经拥有的荣华,那灵魂之光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
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学说“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托尔斯泰参加了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到了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的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具有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突出。
列宁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三、创作过程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真实的案件。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他的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四、相关知识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的《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10年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是托尔斯泰创作的巅峰,代表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小说开始采用的是倒叙手法,从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法庭上认出被告玛丝洛娃开始。
玛丝洛娃沦落成为妓女,聂赫留朵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0年前,还在上学的聂赫留朵夫爱上了姑母的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最初的爱情是纯洁的,但聂赫留朵夫经历了4年的军队生涯之后,思想和行为上发生了变化。他占有了玛丝洛娃,并抛弃了她。玛丝洛娃因为怀孕被赶出家门,为了生计沦为妓女。
10年后,玛丝洛娃被冤枉谋财害命,被判4年苦役和流放。聂赫留朵夫因为这件事决心悔过,他要为玛丝洛娃申冤。在上诉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看清了监狱、法庭、官场的种种黑暗和下层人民生活上的苦难,这使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跟玛丝洛娃同去西伯利亚流放地,并且希望同她结婚。
玛丝洛娃被感动了,又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也逐渐摆脱了以前生活上的阴影,恢复了人的尊严。为了不连累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拒绝了求婚,同流放犯中的革命者西蒙松走了,她得到了新生。而聂赫留朵夫也在《圣经》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复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出发点,反映了城市、乡村、衙门、监狱、流放地等俄国社会各方面的黑暗以及人民生活的苦难。
托尔斯泰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极度的真实”。他善于观察生活并从自己的观察中抓住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如实地描写现实,揭露现实的矛盾。因此,列宁认为托尔斯泰创作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他像一个威严正义的法官,无情地撕下一切假面具。
他,为理想,舍弃富贵,众叛亲离。此后生命变得一片荒芜。但他并未放弃与国民同呼吸共命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期盼黎明的出现。洞察世事的眼睛,成功地将文字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为文学世界再次创造奇迹!
导学——知识积累,语言构建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阅读文本,概括出在不同的情节中的人物表现和人物心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导学——知识积累,语言构建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阅读文本,概括出在不同的情节中的人物表现和人物心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主要内容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描写手法
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玛丝洛娃:_
开端隔栏相见祈求宽恕认出身份忐忑激动①
发展②探问旧事③④愤怒悲伤
高潮⑤⑥讨要卢布意外吃惊⑦
结局结束会面⑧⑨⑩心凉意冷
2.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二、基础梳理
1.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释义
①_形容女子甜美的微笑。
②_行走;脚步。
③_斜着眼睛看。
④_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⑤_受窘时的神态。
⑥_表示轻视,看不起。
2.近义词语辨析
(1)衣冠楚楚·道貌岸然
衣冠楚楚相同点:都与人的外表有关。不同点:“衣冠楚楚”是中性词,“道貌岸然"一般用作贬义。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应用】①那些在厚厚的地毯上来回走动的_的客人们,把他带回到过去的日子里。②许多_者,若揭开他们的伪装,实在是龌龊不堪。
(2)径自·径直·竟自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不与别人商量便自作主张去做某事,多含贬义。
径直:a.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b.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
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应用】
①主管部门在无专家评估影响、无公听会的情况下_修改标准,暴露出无专业、无良知的低水平。
②刚结束女子4×100米接力比赛的秦梦丽来不及休息和调整,_跑向下一个比赛场地。
③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_学会了画画。
(3)温顺·温和
温顺:温和顺从。
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温顺”指温和顺从,按别人意见不违抗,常形容小姑娘、小孩等。“温和"意义范围比“温顺”广。常形容性格、态度、说话口气等的和气、平和,使人感到亲切,如温和的脸;它还指气候的不冷不热,如厦门气候温和。
【应用】
①每个人都希望被_对待,孩子也一样。不过,道理谁都懂,能做到的父母,却不多。
②鹿是腿长尾短、性情_、惹人喜爱的动物,毛色黄褐,杂有白斑,有的头上还有树枝一样的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主旨。
3.赏析小说的表达特色和语言特色。
导思——披文入情,思维提升
导思——披文入情,思维提升
一、深入文本,分析人物
1.梳理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心理过程,细读文本,完成下表。
典型描写(例句)艺术手法心理特征
“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人称的选择犹豫
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语言描写鼓起勇气
“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①_②_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语言描写庄重
“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神态描写害臊
立刻想到“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于是又高声地说:“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③_④_
“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神态描写又激荡
望着玛丝洛娃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一阵惶惑,不知该怎么办全知视角,心理描写惶惑
当问起玛丝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⑤_⑥_
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窘态毕露”,特别是看到“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盯着他“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不由得想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动作描写,心理详述动摇
“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全知视角,心理描写⑦_
“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这次聂赫留朵夫“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这种情况不仅没能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⑧_⑨_
2.托尔斯泰善于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外形特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中共写了玛丝洛娃的几次笑?通过这几次笑的神态描写,托尔斯泰要塑造出玛丝洛娃怎样的精神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丝洛娃这一形象有何特点?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有何意义?请联系整部小说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你认为聂赫留朵夫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实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描写,分析特色
5.小说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精妙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对下列语句进行赏析。
人物描写表达特色
(1)“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即全知视角。这种视角有何特点和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练——学练结合,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纯真美好的、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_)的上流社会中流连;①,在长达七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但当两人在玛丝洛娃的审判案中相遇时,聂赫留朵夫再也不能(_)地面对玛丝洛娃的眼神。他深感自己才是玛丝洛娃堕落的原因所在,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_)。他决定帮助玛丝洛娃重获自由。在一次次的探监过程中,他(_)了太多的社会不公。当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农民的时候,他得到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当他想要以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但聂赫留朵夫也看到了希望,②,足以让他抛弃官场的地位,拒绝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最后,玛丝洛娃为了不连累聂赫留朵夫,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心醉神迷问心无愧羞耻感见证
B.心醉神迷心安理得罪恶感亲历
C.醉生梦死心安理得罪恶感见证
D.醉生梦死问心无愧羞耻感亲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练——学练结合,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纯真美好的、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_)的上流社会中流连;①,在长达七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但当两人在玛丝洛娃的审判案中相遇时,聂赫留朵夫再也不能(_)地面对玛丝洛娃的眼神。他深感自己才是玛丝洛娃堕落的原因所在,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_)。他决定帮助玛丝洛娃重获自由。在一次次的探监过程中,他(_)了太多的社会不公。当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农民的时候,他得到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当他想要以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但聂赫留朵夫也看到了希望,②,足以让他抛弃官场的地位,拒绝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最后,玛丝洛娃为了不连累聂赫留朵夫,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心醉神迷问心无愧羞耻感见证
B.心醉神迷心安理得罪恶感亲历
C.醉生梦死心安理得罪恶感见证
D.醉生梦死问心无愧羞耻感亲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他想要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得到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
B.当他想要以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
C.当他想要以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得到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
D.当他想要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导学——知识积累,语言构建
一、
1.答案:①意外震惊②长凳交谈③回避躲闪④羞愧悔恨⑤卢布插曲⑥动摇犹豫⑦讨好利用⑧决心救赎⑨拒之千里⑩同情自省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答案:①失望、动摇②理解、爱怜③痛苦、逃避
二、
1.答案:①嫣然一笑②步履(lǚ)③斜睨(nì)④衣冠楚楚⑤窘(jiǒnɡ)态⑥鄙夷不屑(xiè)
2.答案:(1)①衣冠楚楚②道貌岸然(2)①径自②径直③竟自(3)①温和②温顺
研学任务单
导思——披文入情,思维提升
1.答案:①动作描写②激动③心理、语言描写④又鼓起勇气⑤神态描写⑥不安、内疚、羞耻⑦挣扎⑧细节、心理描写⑨觉醒
2.答案:①四次。②这四次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种是对他的鄙夷。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她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骨子里的鄙薄,这是她觉醒的前提条件。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丰富性。
3.答案: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经历了由天真烂漫逐步走向堕落,又从天昏地暗中觉醒,最终实现精神复活的曲折历程。
作品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揭露了当时俄国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复活》以玛丝洛娃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沉浮为主线索,深入探讨了其精神复活的必然性,不仅凸显了其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这一形象对俄国底层人民实现精神复活的重大意义。
4.答案:观点一:不是真实的。聂赫留朵夫“不敢开口了”,是在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为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渥的贵族生活。同时,玛丝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爱过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了。
观点二:是真实的。他之所以不敢开口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恼她。再者,在探望的时间结束,玛丝洛娃站起来要走时,他告诉她,“我还要来的”“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他已把玛丝洛娃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些都表明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实的。
5.答案:(1)借助心理、神态、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如今的悲惨境遇,其内心的深深愧疚与负罪感。
(2)此句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听评课记录3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次根式课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8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用字母表示数》听评课记录1
-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应用题
-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口算、应用题总汇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听评课记录 9.1.2 第1课时《不等式的性质》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听评课记录3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监察部部长岗位职责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3-2024学年度上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法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