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预案(学校)_第1页
地震应急预案(学校)_第2页
地震应急预案(学校)_第3页
地震应急预案(学校)_第4页
地震应急预案(学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应急预案(学校)TOC\o"1-2"\h\u25820第1章总则 4245651.1编制目的 4194961.2编制依据 4304051.3适用范围 4210551.4应急预案体系 429459第2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4264352.1组织机构 4300472.2职责划分 5325012.3协作关系 510914第3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5250243.1风险评估 550283.1.1地震灾害风险识别 5100283.1.2风险分析 692593.1.3风险评估结果运用 6114813.2预警级别 6247013.2.1红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达到或超过8度,学校面临极高地震风险。 6139433.2.2橙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为78度,学校面临较高地震风险。 651273.2.3黄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为67度,学校面临一般地震风险。 616193.2.4蓝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小于6度,学校面临较低地震风险。 6210313.3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 6316003.3.1预警信息发布 6149623.3.2预警信息接收 726952第4章应急响应启动 79964.1响应级别 7160354.1.1一级响应(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量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一级响应。 7120014.1.2二级响应(重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部分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二级响应。 7317864.1.3三级响应(较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个别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较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三级响应。 7317294.1.4四级响应(一般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般地震灾害时,启动四级响应。 7165514.2启动条件 7301024.2.1地震发生,且震感明显。 781974.2.2接到地震预警信息或地震部门发布的地震灾情通报。 735114.2.3校内建筑物、设施设备受到地震影响,出现安全隐患。 7254864.2.4师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749774.3启动程序 712844.3.1一旦触发启动条件,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7113334.3.2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根据地震灾害的级别,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78964.3.3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全校发布应急响应启动通知,明确响应级别、启动时间和应急措施。 751294.3.4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8266794.3.5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8166384.3.6各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学校各部门、单位应密切协作,保证应急响应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8170584.3.7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发展和应急响应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响应级别和应急措施。 813819第五章应急处置措施 8242115.1师生疏散 8231835.1.1疏散原则 8195165.1.2疏散路线 8126745.1.3疏散组织 8207955.1.4疏散方式 8184695.1.5集合地点 8212765.2紧急救援 8197845.2.1救援原则 838385.2.2救援队伍 8299165.2.3救援设备 9202775.2.4救援程序 9136925.3医疗救护 959205.3.1医疗救护原则 960105.3.2医疗救护人员 9160125.3.3医疗救护设备 9187255.3.4救治程序 93495.4消防安全 926535.4.1消防安全原则 9279895.4.2消防安全检查 9209185.4.3消防设备 9100275.4.4消防安全措施 924498第6章通信与信息报告 1023926.1通信保障 10227546.1.1通信网络保障 10292486.1.2通信设施维护 1015126.1.3通信队伍建设 1011786.2信息报告程序 1042736.2.1信息收集 10297806.2.2信息上报 1041966.2.3信息传递 1028746.3信息报告内容 104686.3.1受灾情况报告 10113046.3.2人员伤亡报告 10308396.3.3救援进展报告 1042496.3.4需求与困难报告 11297506.3.5其他重要信息 117111第7章应急物资与装备 11272777.1应急物资储备 11142697.1.1物资储备原则 11178757.1.2物资储备种类 1151317.1.3物资储备数量 11296077.1.4物资储备地点 1169047.2应急装备配置 1191657.2.1装备配置原则 11228847.2.2装备配置种类 1189717.2.3装备配置数量 12140207.2.4装备配置地点 12229727.3物资装备管理与维护 1214937.3.1物资装备管理 12297537.3.2物资装备维护 12317307.3.3物资装备使用培训 12110787.3.4物资装备更新与补充 1219519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254108.1宣传教育 12197168.1.1制定宣传教育计划 12276338.1.2宣传教育内容 122268.1.3宣传教育方式 13237018.2培训演练 13273518.2.1培训对象 13187408.2.2培训内容 1328498.2.3培训方式 1312748.2.4演练组织 1352538.3培训档案管理 13314448.3.1建立培训档案 1393498.3.2档案内容 13325788.3.3档案管理 1424201第9章监督与考核 14198229.1监督检查 1423099.1.1定期检查 14292149.1.2专项检查 1413169.1.3应急演练检查 14151839.2考核评价 14318779.2.1考核内容 14147039.2.2考核方法 14158729.2.3考核程序 1419329.3考核结果运用 15188449.3.1反馈与整改 15312309.3.2表彰与奖励 15197329.3.3持续改进 153920第10章附则 15757810.1名词解释 15753410.2预案解释权 152477510.3预案实施时间与修订程序 15第1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证学校师生生命安全,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提高学校应急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旨在指导学校在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救援行动、人员疏散、震后恢复等各项工作,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高效进行。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学校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内容涵盖地震预警、应急响应、人员疏散、震后救援、恢复重建等环节。1.4应急预案体系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级:(1)总体预案:对本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明确各部门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2)专项预案:针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特定场所和关键环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3)现场预案:针对具体场所、建筑物和设施,明确应急疏散路线、避险地点、救援措施等。(4)应急处置卡:为师生提供简明扼要的应急操作指南,包括自救互救方法、避险地点、紧急联系电话等。第2章组织机构及职责2.1组织机构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学校成立地震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部由校长(或校长指派的副校长)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校园安全保卫处,负责日常协调和应急响应时的具体工作。2.2职责划分(1)指挥部:负责制定和修订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地震发生时,启动和指挥地震应急响应,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2)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收集、整理和上报地震相关信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地震发生时,协助指挥长做好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工作。(3)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地震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地震发生时的学生疏散、教师值班安排及教学活动调整。学生工作处:负责组织地震发生时的学生心理疏导、家庭联系及临时安置。校园安全保卫处:负责地震发生时的现场安全警戒、秩序维护及协助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后勤保障处:负责地震发生时的基础设施抢修、应急物资供应及生活保障。宣传部:负责地震应急宣传、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协助开展地震应急相关工作。2.3协作关系学校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同救援的工作机制。在地震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要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地震部门、救援队伍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外部支持和帮助。第3章风险评估与预警3.1风险评估3.1.1地震灾害风险识别(1)地理位置:根据我国地震活动特点,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等因素,识别学校面临的地震灾害风险。(2)建筑物风险:评估学校建筑物抗震能力,识别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3)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对学校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风险评估。(4)生命线工程风险:评估学校生命线工程,如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的地震风险。3.1.2风险分析(1)分析学校所在地的地震活动规律、历史地震数据和潜在地震风险。(2)结合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结果,分析学校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可能受损情况。(3)分析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能力,评估地震发生时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4)分析生命线工程在地震中的受损情况,评估其对学校正常运行的影响。3.1.3风险评估结果运用(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地震应急预案。(2)加强地震风险防范,提高学校建筑物抗震能力,消除安全隐患。(3)优化人员疏散路线,提高疏散效率,降低地震发生时的人员伤亡风险。(4)加强生命线工程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地震发生时学校的正常运行。3.2预警级别根据地震预警信息,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具体如下:3.2.1红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达到或超过8度,学校面临极高地震风险。3.2.2橙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为78度,学校面临较高地震风险。3.2.3黄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为67度,学校面临一般地震风险。3.2.4蓝色预警:预计地震烈度小于6度,学校面临较低地震风险。3.3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3.3.1预警信息发布(1)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2)预警信息应包括地震烈度、预警级别、预计影响范围、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内容。(3)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学校官方网站、公众号、短信平台、广播等。3.3.2预警信息接收(1)学校各部门、班级应指定专人负责接收预警信息。(2)建立预警信息接收登记制度,保证预警信息传达到位。(3)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全体师生,保证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第4章应急响应启动4.1响应级别根据地震的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四个级别:4.1.1一级响应(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量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一级响应。4.1.2二级响应(重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部分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二级响应。4.1.3三级响应(较大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个别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较大地震灾害时,启动三级响应。4.1.4四级响应(一般地震灾害):当发生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般地震灾害时,启动四级响应。4.2启动条件4.2.1地震发生,且震感明显。4.2.2接到地震预警信息或地震部门发布的地震灾情通报。4.2.3校内建筑物、设施设备受到地震影响,出现安全隐患。4.2.4师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4.3启动程序4.3.1一旦触发启动条件,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4.3.2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根据地震灾害的级别,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4.3.3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全校发布应急响应启动通知,明确响应级别、启动时间和应急措施。4.3.4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4.3.5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力量,开展救援工作。4.3.6各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学校各部门、单位应密切协作,保证应急响应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3.7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发展和应急响应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响应级别和应急措施。第五章应急处置措施5.1师生疏散5.1.1疏散原则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启动师生疏散程序。疏散原则为“安全第一,快速有序”,保证师生生命安全。5.1.2疏散路线制定明确的疏散路线,保证疏散过程中不发生拥堵、踩踏等安全。在各个楼道、出口、集合地点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5.1.3疏散组织明确各班级、各部门的疏散责任人,组织师生有序疏散。责任人要对本班级、本部门人员进行清点,保证不漏一人。5.1.4疏散方式采用步行、跑步等方式,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对于行动不便的师生,应提前安排专人负责协助疏散。5.1.5集合地点设立临时集合地点,便于清点人数和进行下一步行动。集合地点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存放地等潜在风险区域。5.2紧急救援5.2.1救援原则紧急救援遵循“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优先救助被困、受伤严重的师生。5.2.2救援队伍成立紧急救援队伍,成员包括学校教职工、学生志愿者等。救援队伍应具备基本的救援知识和技能。5.2.3救援设备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担架、急救包、手电筒等,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2.4救援程序发觉被困或受伤师生,立即报告救援队伍。救援队伍迅速展开救援工作,保证被困师生尽快脱险。5.3医疗救护5.3.1医疗救护原则医疗救护遵循“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为受伤师生提供救治。5.3.2医疗救护人员设立医疗救护组,成员为具备医疗救护资质的教职工及校医院工作人员。5.3.3医疗救护设备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备,如急救包、医疗器械等,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5.3.4救治程序对受伤师生进行初步诊断,根据伤情进行分类救治。对于重伤员,及时拨打120,送往附近医院。5.4消防安全5.4.1消防安全原则消防安全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保证地震发生后不发生次生火灾。5.4.2消防安全检查定期对学校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保证设施完好、有效。5.4.3消防设备配置足量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对师生进行消防设备使用培训。5.4.4消防安全措施发生地震后,立即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排查,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同时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火灾发生。第6章通信与信息报告6.1通信保障6.1.1通信网络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通信网络,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各部门、班级之间通信畅通。应配置应急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卫星电话、对讲机等,以备不时之需。6.1.2通信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学校内的通信设施,包括电话、网络、广播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通信设施,保障救援指挥和各部门间的通信需求。6.1.3通信队伍建设建立专门的应急通信队伍,负责在地震发生时,快速响应,保障通信畅通。通信队伍成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应急通信设备的操作。6.2信息报告程序6.2.1信息收集地震发生后,各部门、班级应立即收集受灾情况、人员伤亡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给学校应急指挥部。6.2.2信息上报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各部门、班级报告的信息后,应及时汇总,按照规定程序上报上级和教育主管部门。6.2.3信息传递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话、短信、广播等,及时向全体师生发布地震相关信息,保证信息传递迅速、准确。6.3信息报告内容6.3.1受灾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受灾地区、受灾程度、受灾人数、建筑设施损毁情况等。6.3.2人员伤亡报告报告应包括伤亡人数、伤亡人员名单、伤情分类等。6.3.3救援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已采取的救援措施、救援队伍到位情况、救援物资分配情况等。6.3.4需求与困难报告报告应包括学校在地震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和困难,如救援物资、医疗救护、心理援助等。6.3.5其他重要信息报告应包括地震引发的其他重要情况,如次生灾害、社会秩序等。第7章应急物资与装备7.1应急物资储备7.1.1物资储备原则学校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需求,遵循“合理布局、重点保障、适量储备、及时更新”的原则,进行应急物资储备。7.1.2物资储备种类(1)生命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急救包、药品、帐篷、毛毯等;(2)照明设备:包括手电筒、应急灯、备用电池等;(3)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手机、充电宝等;(4)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雨衣、雨靴等;(5)其他必备物资:如铁锹、消防器材、逃生绳等。7.1.3物资储备数量学校应根据师生人数、应急预案需求及储备能力,合理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7.1.4物资储备地点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物资安全、便于管理和使用。7.2应急装备配置7.2.1装备配置原则学校应根据地震应急需求,遵循“实用、先进、可靠、易于操作”的原则,配置应急装备。7.2.2装备配置种类(1)救援装备:如破拆工具、千斤顶、救援绳索等;(2)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无线电台、广播设备等;(3)监测设备:如地震预警系统、生命探测仪等;(4)运输工具:如救护车、校车、摩托车等;(5)其他应急装备:如无人机、摄像机等。7.2.3装备配置数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类应急装备的配置数量。7.2.4装备配置地点应急装备应放置在便于操作、易于管理的地点,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投入使用。7.3物资装备管理与维护7.3.1物资装备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定期检查、清点、更新应急物资装备。7.3.2物资装备维护学校应定期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7.3.3物资装备使用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应急物资装备使用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7.3.4物资装备更新与补充学校应根据应急物资装备的消耗和损坏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8.1.1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根据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教育内容、方式、时间及责任人。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持续开展。8.1.2宣传教育内容(1)地震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成因、震级、震中距等;(2)地震预警信号识别及应急响应;(3)地震逃生自救互救知识;(4)地震次生灾害预防及应对;(5)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8.1.3宣传教育方式(1)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地震知识;(3)开展地震应急演练;(4)制作地震知识宣传册,发放给师生及家长;(5)加强与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地震宣传教育活动。8.2培训演练8.2.1培训对象全校师生及职工。8.2.2培训内容(1)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程序;(2)地震逃生自救互救技能;(3)地震次生灾害预防及应对措施;(4)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8.2.3培训方式(1)组织专题培训课程,邀请地震专家进行授课;(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地讲解。8.2.4演练组织(1)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2)组织师生参加地震应急演练,保证演练效果;(3)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8.3培训档案管理8.3.1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过程及演练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8.3.2档案内容(1)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2)培训课程资料;(3)培训人员名单及签到表;(4)演练方案、评估报告及整改措施;(5)培训及演练照片、视频等资料。8.3.3档案管理(1)指定专人负责培训档案的管理;(2)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3)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便于查阅和利用。第9章监督与考核9.1监督检查9.1.1定期检查学校应定期对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检查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