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33/wKhkGWcoAsOAGzg8AAKyXmhTYWI706.jpg)
![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33/wKhkGWcoAsOAGzg8AAKyXmhTYWI7062.jpg)
![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33/wKhkGWcoAsOAGzg8AAKyXmhTYWI7063.jpg)
![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33/wKhkGWcoAsOAGzg8AAKyXmhTYWI7064.jpg)
![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33/wKhkGWcoAsOAGzg8AAKyXmhTYWI7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TOC\o"1-2"\h\u16337第1章概述 363291.1救治原则与目标 3136861.2转运预案制定依据 411918第2章人员组织与职责 4174832.1人员组成 4294992.2职责分配 5318452.3培训与考核 611173第3章急诊科救治设施与设备 6224273.1救治区域设置 663433.2设备配置要求 6285603.3设备维护与保养 78189第4章患者分诊与救治流程 795494.1分诊标准与流程 7293844.1.1分诊标准 7200974.1.2分诊流程 865344.2救治流程 8240274.2.1一级紧急救治流程 884214.2.2二级紧急救治流程 8263944.2.3三级和四级紧急救治流程 8266694.3优先级判定与调整 894224.3.1优先级判定 8160144.3.2优先级调整 95335第5章常见急性病症救治预案 9123025.1心血管急症 9107905.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999415.1.2心律失常 9177475.2呼吸系统急症 9276215.2.1哮喘急性发作 9294365.2.2气胸 9108805.3消化系统急症 1097425.3.1上消化道出血 10296385.3.2急性胰腺炎 1054785.4神经系统急症 10277405.4.1脑卒中 10244295.4.2癫痫持续状态 1023567第6章创伤患者救治预案 10275476.1骨折与关节脱位 10224846.1.1救治流程 102586.1.2转运要求 11165386.2软组织损伤 115996.2.1救治流程 11260496.2.2转运要求 117826.3烧伤与烫伤 11205356.3.1救治流程 11180496.3.2转运要求 1290926.4外科创伤 123246.4.1救治流程 12113536.4.2转运要求 1213836第7章儿童与特殊患者救治预案 12123717.1儿童患者救治 1248167.1.1接诊流程 12289437.1.2救治措施 1261717.1.3转运 1394247.2孕产妇救治 13254967.2.1接诊流程 13310307.2.2救治措施 131047.2.3转运 1363687.3老年患者救治 13293787.3.1接诊流程 13130387.3.2救治措施 1386787.3.3转运 14152907.4特殊患者救治 1467747.4.1接诊流程 1462187.4.2救治措施 14134777.4.3转运 1412862第8章患者转运流程与要求 14176378.1转运指征与禁忌症 1482688.1.1转运指征 14294308.1.2禁忌症 14121698.2转运前准备 15293228.2.1患者评估 15153768.2.2转运方案制定 15291378.2.3患者及家属告知 15316868.2.4转运前准备 15301278.3转运途中监测与救治 15133838.3.1监测 15226438.3.2救治 15238788.4转运后交接 1618448.4.1交接流程 16314638.4.2交接后工作 1615179第9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 1661009.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与应对 1662849.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及分类 16176979.1.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 1677039.2应急救治流程 16302749.2.1事件报告与评估 1618009.2.2启动应急预案 174049.2.3病情评估与分类救治 17249079.2.4救治措施 1746809.3资源调配与协调 1752089.3.1医疗资源调配 17324489.3.2人力资源调配 1778589.3.3跨部门协调 17201119.3.4社会资源协调 1718511第10章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72194910.1质量控制指标 171467910.1.1急诊科接诊响应时间:从患者到达急诊科至医护人员开始救治的时间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71408810.1.2救治成功率:对急诊科救治的患者进行救治成功率统计,以评估救治效果。 18816610.1.3转运成功率:对急诊科转运的患者进行转运成功率统计,以评估转运效果。 182794810.1.4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对急诊科救治与转运服务的满意度。 18938210.1.5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率:对医护人员在救治与转运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程度进行评估。 181523410.2救治与转运效果评价 181165210.2.1定期对急诊科救治与转运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救治与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81035110.2.2对救治与转运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分享经验,提高整体救治与转运水平。 18993510.2.3对救治与转运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183084410.3持续改进措施 18370810.3.1优化急诊科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18590910.3.2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与转运能力。 18676310.3.3完善急诊科设备设施,提高救治与转运质量。 1856710.3.4建立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对救治与转运工作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82299910.3.5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急诊科救治与转运的综合能力。 181448810.4教育培训与宣传推广 182953810.4.1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救治与转运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182612810.4.2通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广救治与转运的成功经验。 182773310.4.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181031510.4.4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急诊科救治与转运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认知度。 18第1章概述1.1救治原则与目标急诊科作为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抢救生命、缓解病情、稳定患者状态的重要任务。在急诊科患者救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与目标:(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救治措施及时、准确、有效。(2)迅速反应,分秒必争。急诊科医护人员要迅速识别患者病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间。(3)科学救治,规范操作。遵循医学科学原理,严格按照救治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救治,保证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4)团队协作,各司其职。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救治任务。(5)持续改进,提高质量。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急诊科患者救治成功率。1.2转运预案制定依据急诊科患者转运预案的制定,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相关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明确了急救医疗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患者转运提供了法律依据。(2)《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规范》:对急诊科的患者转运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转运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指导。(3)《医疗机构急诊科管理办法》:规定了急诊科的工作职责和患者转运的基本要求。(4)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急诊科患者转运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5)医院实际情况:结合医院急诊科的人员、设备、救治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院特点的患者转运预案。(6)国内外急诊科患者转运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同行的成功案例,为转运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7)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和需求,保证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第2章人员组织与职责2.1人员组成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工作涉及多个岗位和专业,以下为相关人员组成:(1)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2)急诊科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负责患者救治及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工作。(3)急诊科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负责患者救治及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4)医疗辅助人员:负责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运工作,如担架员、驾驶员等。(5)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放射科技师等,负责救治和转运过程中的相关专业工作。2.2职责分配(1)急诊科主任:1)组织制定和修订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预案;2)指挥、协调急诊科患者救治与转运工作;3)负责急诊科人员培训与考核;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急诊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急诊科医师:1)负责患者救治,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2)患者转运过程中,负责监护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突发状况;3)指导医疗辅助人员开展救治和转运工作;4)参加培训与考核,提高自身业务水平。(3)急诊科护士:1)负责患者护理,保证患者安全;2)配合医师完成救治工作,执行医嘱;3)患者转运过程中,负责监护患者病情,观察生命体征;4)参加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质量。(4)医疗辅助人员:1)负责担架搬运、车辆驾驶等非医疗性工作;2)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救治和转运任务;3)参加培训与考核,提高业务能力。(5)其他相关专业人员:1)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2)参与患者救治与转运,提供技术支持;3)参加培训与考核,提高业务水平。2.3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急诊科全体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2)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患者转运流程、应急预案等。(3)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等。(4)对培训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保证急诊科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5)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记录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为人员管理提供依据。第3章急诊科救治设施与设备3.1救治区域设置急诊科救治区域应按照功能明确、流程合理、便于急救的原则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区域:(1)分诊区:设置在急诊科入口处,用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保证危重患者得到优先救治。(2)抢救区:用于对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应配备充足的医疗设备,保证救治过程中所需物资的供应。(3)观察区:用于暂时留观病情不稳定或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患者,应设置充足的床位及医疗设备。(4)治疗区:用于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如输液、注射等,应保证治疗室内设备齐全,环境整洁。(5)急诊手术室:用于进行急诊手术,应具备相应的手术设备和器械。(6)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用于对重症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和治疗,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和抢救设备。3.2设备配置要求急诊科设备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基本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快速生化分析仪等。(2)抢救设备:包括心脏按压仪、气管插管设备、喉镜、呼吸囊、紧急气管切开包、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等。(3)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床、无影灯、高频电刀、腹腔镜、手术显微镜等。(4)监护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监护系统、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设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5)消毒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车等。(6)其他设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配备相应的设备,如负压吸引器、氧气吸入器、骨折固定器材等。3.3设备维护与保养为保证急诊科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救治效果,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1)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医院相关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3)设备校准:对监测类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设备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采取紧急措施,保证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5)备品备件管理:保证设备备品备件的充足,便于设备故障时的及时更换。(6)人员培训:加强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救治效果。第4章患者分诊与救治流程4.1分诊标准与流程4.1.1分诊标准急诊科患者分诊遵循“紧急度、严重度、预后”原则,依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快速评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分诊标准如下:(1)一级紧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抢救的患者。(2)二级紧急:病情较重,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需尽快治疗的患者。(3)三级紧急: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可等待治疗的患者。(4)四级紧急:非急性疾病,建议门诊就诊的患者。4.1.2分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主动迎接,了解患者病情。(2)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等。(3)根据分诊标准,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4)对一级紧急患者,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对二级紧急患者,优先安排救治;对三级和四级紧急患者,按照顺序安排救治。4.2救治流程4.2.1一级紧急救治流程(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小组。(2)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呼吸支持等。(3)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等。(4)确诊病因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4.2.2二级紧急救治流程(1)通知值班医生。(2)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了解病情、病史、过敏史等。(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4)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4.2.3三级和四级紧急救治流程(1)由值班医生评估患者病情。(2)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3)按照顺序安排治疗,关注患者病情变化。4.3优先级判定与调整4.3.1优先级判定(1)根据患者病情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确定救治优先级。(2)对于一级紧急患者,优先救治,保证生命安全。(3)对于二级紧急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救治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4)对于三级和四级紧急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治优先级。4.3.2优先级调整(1)分诊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立即调整优先级。(2)值班医生需根据患者救治情况,动态调整救治优先级。(3)对于特殊情况,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根据医院应急预案,统一调整救治优先级。第5章常见急性病症救治预案5.1心血管急症5.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2)确诊患者,迅速启动心梗救治流程,通知心内科会诊。(3)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4)评估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有条件的心血管病医院。5.1.2心律失常(1)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时起搏器治疗。(3)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立即进行电除颤。(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转运至心血管病医院。5.2呼吸系统急症5.2.1哮喘急性发作(1)立即给予吸氧、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2)严重患者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3)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4)稳定后转运至呼吸科或相关科室。5.2.2气胸(1)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2)严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呼吸支持。(4)病情稳定后转运至相关科室。5.3消化系统急症5.3.1上消化道出血(1)立即给予禁食、止血药物。(2)严重患者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必要时转运至消化科或相关科室。5.3.2急性胰腺炎(1)立即给予禁食、抗炎、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2)严重患者给予重症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3)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4)病情稳定后转运至消化科或相关科室。5.4神经系统急症5.4.1脑卒中(1)立即进行快速识别,给予心电图、颅脑CT等检查。(2)确诊患者,根据类型给予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4)病情稳定后转运至神经内科或相关科室。5.4.2癫痫持续状态(1)立即给予地西泮等抗癫痫药物治疗。(2)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4)稳定后转运至神经内科或相关科室。第6章创伤患者救治预案6.1骨折与关节脱位6.1.1救治流程伤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伤情评估,了解骨折与关节脱位的部位、程度及伴随损伤。根据伤情采取以下救治措施:(1)保持伤部稳定,避免二次损伤;(2)进行局部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3)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4)紧急情况下,进行手法复位或临时固定;(5)及时通知骨科医师会诊,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6.1.2转运要求(1)保证患者安全,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二次损伤;(2)保持伤部稳定,采用适当的固定器材;(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畅通;(4)迅速将患者转运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6.2软组织损伤6.2.1救治流程(1)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清创缝合;(2)根据伤情给予局部冷敷或热敷,减轻肿胀和疼痛;(3)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进行局部压迫止血;(4)评估损伤范围和深度,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5)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更换敷料。6.2.2转运要求(1)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2)保证患者舒适,减轻疼痛;(3)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4)根据伤情及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转运至相关科室。6.3烧伤与烫伤6.3.1救治流程(1)立即脱离热源,避免继续损伤;(2)对烧伤部位进行冷却处理,降低损伤程度;(3)评估烧伤深度和面积,判断烧伤程度;(4)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5)清创、消毒,必要时进行敷料覆盖;(6)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休克;(7)根据烧伤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6.3.2转运要求(1)保证患者安全,避免烧伤部位受到压迫;(2)保持烧伤部位的清洁和湿润,避免感染;(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畅通;(4)迅速将患者转运至烧伤科或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6.4外科创伤6.4.1救治流程(1)对外科创伤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清创缝合;(2)评估损伤范围和深度,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3)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4)针对不同创伤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休克;(6)及时通知相关外科医师会诊,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6.4.2转运要求(1)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2)保证患者舒适,减轻疼痛;(3)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4)根据伤情及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转运至相关科室。第7章儿童与特殊患者救治预案7.1儿童患者救治7.1.1接诊流程(1)接诊护士应立即对儿童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意识、呼吸、循环状况;(2)根据评估结果,紧急情况下立即启动儿童急救流程;(3)通知儿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到位,保证救治团队及时响应。7.1.2救治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氧疗;(2)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3)对严重创伤、烧伤、中毒等特殊病例,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7.1.3转运(1)评估患儿病情,确定转运目的地;(2)保证转运途中医疗设备、药品齐全,医护人员随行;(3)加强与接收医院沟通,提前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7.2孕产妇救治7.2.1接诊流程(1)接诊护士对孕产妇进行快速评估,了解孕期、分娩史、当前症状等;(2)紧急情况下,启动孕产妇急救流程,通知妇产科及相关人员;(3)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救治。7.2.2救治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氧疗;(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3)对产科急症如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立即采取紧急分娩措施;(4)密切观察孕产妇生命体征,保证母婴安全。7.2.3转运(1)评估孕产妇病情,确定转运目的地;(2)保证转运途中医疗设备、药品齐全,医护人员随行;(3)加强与接收医院沟通,提前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7.3老年患者救治7.3.1接诊流程(1)接诊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关注慢性病、并发症等情况;(2)紧急情况下,启动老年患者急救流程,通知相关科室;(3)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救治。7.3.2救治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氧疗;(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3)针对老年患者特点,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7.3.3转运(1)评估老年患者病情,确定转运目的地;(2)保证转运途中医疗设备、药品齐全,医护人员随行;(3)加强与接收医院沟通,提前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7.4特殊患者救治7.4.1接诊流程(1)接诊护士对特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过敏史等;(2)根据患者病情,启动相应急救流程;(3)通知相关科室及专家,保证救治团队到位。7.4.2救治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对特殊病情,如罕见病、传染病等,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7.4.3转运(1)评估特殊患者病情,确定转运目的地;(2)保证转运途中医疗设备、药品齐全,医护人员随行;(3)加强与接收医院沟通,提前告知病情、过敏史及救治情况。第8章患者转运流程与要求8.1转运指征与禁忌症8.1.1转运指征(1)患者病情恶化,需进一步诊断与治疗;(2)急诊科无法提供所需医疗资源,如手术、特殊检查等;(3)患者所在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4)患者病情稳定,但需转至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专科治疗。8.1.2禁忌症(1)病情极不稳定,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生命危险;(2)严重呼吸衰竭,需立即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治疗;(3)严重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4)患者及家属拒绝转运。8.2转运前准备8.2.1患者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2)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3)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8.2.2转运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转运方案,包括转运时间、路线、人员配置、所需设备等。8.2.3患者及家属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转运的必要性、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取得同意并签署转运同意书。8.2.4转运前准备(1)保证患者病情稳定,进行必要的预处理;(2)准备转运所需药品、设备、急救物品等;(3)通知接收医疗机构做好接收准备;(4)安排转运人员,进行职责分工。8.3转运途中监测与救治8.3.1监测(1)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出汗等情况;(3)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及救治措施。8.3.2救治(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吸痰等操作;(3)维持患者循环稳定,根据需要给予补液、药物治疗等;(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处理。8.4转运后交接8.4.1交接流程(1)到达接收医疗机构后,与接收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病情交接;(2)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救治经过、用药情况、特殊护理要求等;(3)双方签字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8.4.2交接后工作(1)转运人员向急诊科报告转运情况,及时更新患者信息;(2)接收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继续进行治疗与护理;(3)转运人员做好相关记录,为后续患者转运提供参考。第9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9.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与应对9.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及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需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1)传染病疫情;(2)食物和职业中毒;(3)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放射性、核辐射;(5)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9.1.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依法应对,科学处置;(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9.2应急救治流程9.2.1事件报告与评估(1)发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报告院领导、公共卫生部门及相关科室;(2)评估事件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发展趋势,为应急救治提供依据。9.2.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听课评课记录第6课《戊戌变法》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美术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1《情绪使生活更美》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听课评课记录2
-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第4单元和谐与梦想 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算测试题人教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试题全套
- 班组长个人工作计划书
- 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 工程设计方案定案表
- 第一章-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课件
- 虚位移原理PPT
- 暖气管道安装施工计划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QE工程师简历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 2021年酒店餐饮传菜员岗位职责与奖罚制度
- 最新船厂机舱综合布置及生产设计指南
- 可降解塑料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可修改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