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_第1页
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_第2页
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_第3页
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_第4页
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TOC\o"1-2"\h\u6909第1章:总则 469761.1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的目的 4166551.2适用范围与法律法规依据 492911.2.1适用范围 4254181.2.2法律法规依据 4307581.3危险品分类及特性 424631第2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580722.1组织架构 5309052.1.1预案领导组 5283262.1.2预案执行组 5295812.1.3预案协调组 6120982.1.4预案专家组 6249832.2预案执行职责分配 631172.2.1预案领导组 6127642.2.2预案执行组 6209692.2.3预案协调组 6312642.2.4预案专家组 6300322.3培训与宣传教育 6167552.3.1培训 662422.3.2宣传教育 717466第3章危险品储存 7180993.1储存设施要求 795933.1.1储存场所应选择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距离的规定。 7117843.1.2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防雷、防爆、防毒、防腐蚀等条件,保证危险品的安全储存。 7244203.1.3储存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设施应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7320413.1.4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设备完好,防止发生。 755053.2危险品分类储存规定 786893.2.1危险品应按照其性质、类别、等级进行分类储存,严禁混存。 7155933.2.2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单独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高温的区域。 7105243.2.3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特殊危险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储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7295343.2.4危险品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7218743.3储存安全管理 7256893.3.1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品储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操作规程。 7289763.3.2对危险品储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掌握危险品知识和操作技能。 7213053.3.3定期对危险品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储存安全。 8132853.3.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降低损失。 8236093.3.5储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爆、防护等安全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8102753.3.6加强对储存场所的监控,保证危险品储存安全。 8189133.3.7储存场所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保证危险品的合法、合规使用。 86057第4章运输车辆与设备 828104.1运输车辆选型与要求 8312244.1.1车辆类型选择 8300494.1.2车辆功能要求 81074.1.3车辆安全设施 892564.2运输设备配置与检查 8297804.2.1设备配置 8296564.2.2设备检查 9324204.3车辆与设备维护保养 9301804.3.1车辆维护保养 9282004.3.2设备维护保养 915493第5章危险品装载与卸载 9308195.1装载作业要求 9109005.1.1装载前的准备 947525.1.2装载作业流程 1038745.1.3装载作业注意事项 10110855.2卸载作业要求 10212095.2.1卸载前的准备 1048595.2.2卸载作业流程 10280195.2.3卸载作业注意事项 1040665.3临时存放与紧急处理 10193945.3.1临时存放要求 10175495.3.2紧急处理措施 1121278第6章运输路线与时间安排 115146.1运输路线规划 11218236.1.1路线选择原则 11114576.1.2路线设计 1181256.1.3运输路线报批 11211676.2路线风险评估 11278646.2.1风险识别 11167236.2.2风险评估 11264186.2.3风险应对措施 11100046.3运输时间安排与调整 11165426.3.1运输时间安排 12244136.3.2运输时间调整 1272266.3.3信息沟通与协调 1218630第7章预防与应急响应 12200667.1预防措施 12158087.1.1危险品储存 12187587.1.2危险品运输 12192757.2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128067.2.1制定应急预案 12242617.2.2演练与培训 13193347.3应急响应程序与资源保障 13109697.3.1应急响应程序 13283697.3.2资源保障 1317668第8章报告与调查处理 13174788.1报告程序 13185278.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进行初步判断,确认的性质和等级,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3246158.1.2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同时按照企业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13285498.1.3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已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13134378.1.4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实,并根据等级,决定是否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13263148.1.5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并根据要求提供调查处理的相关资料。 13319918.2调查与分析 14248708.2.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成立调查组,对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 14303718.2.2调查组应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434578.2.3调查内容包括: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等,并对发生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 14109028.2.4调查组应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类似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14141408.3处理与整改措施 1427568.3.1企业应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14297458.3.2企业应针对原因,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的再次发生。 14231818.3.3整改措施应包括:加强安全管理、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加强员工培训等。 1449898.3.4企业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根据要求向社会公开。 14268358.3.5企业应定期对处理和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423504第9章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439839.1环境保护措施 14238389.1.1防止泄露和污染 14197769.1.2应急处理 14309409.1.3风险评估与预防 15119509.2废弃物处理方法与要求 1574809.2.1废弃物分类 15132609.2.2废弃物处理方法 15212209.2.3废弃物处理要求 15288789.3环保设施与监测 15313449.3.1环保设施建设 15298539.3.2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15156909.3.3环境监测 1521379.3.4监测数据管理与公开 156103第10章预案评估与持续改进 151422110.1预案评估与修订 151978310.1.1预案评估 152027610.1.2预案修订 162331110.2持续改进措施 161274410.2.1组织管理 162897510.2.2技术手段 16433810.2.3培训演练 162398410.3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162498210.3.1信息化管理 16331910.3.2应用 17第1章:总则1.1危险品储存与运输预案的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化工行业危险品的储存与运输作业,保证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降低造成的损失。通过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流程,使危险品在整个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1.2适用范围与法律法规依据1.2.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化工行业内涉及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的企业、单位及个人。1.2.2法律法规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制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5)《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1.3危险品分类及特性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危险品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受到撞击、摩擦、静电等可能导致爆炸危险的物质。(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经压缩后呈液态或固态的危险品;液化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遇热容易挥发的危险品。(3)易燃液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遇火容易燃烧的物质。(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遇火容易燃烧的物质;自燃物品指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自发燃烧的物质;遇湿易燃物品指与水接触后容易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物质。(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指能提供氧,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易燃、易爆。(6)有毒物品:具有毒害性,对人体或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的物质。(7)放射性物品:含有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对人体、动物、植物等生物造成辐射危害的物质。(8)腐蚀品:具有腐蚀性,对人体、动植物、金属等造成损害的物质。(9)其他危险品:除以上类别外,具有其他危险特性的物质。第2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组织架构为保证化工行业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的安全,本预案设立以下组织架构:2.1.1预案领导组(1)组长:公司总经理(或相关部门负责人)(2)副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物流管理部门负责人(3)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2.1.2预案执行组(1)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2)副组长: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物流管理部门负责人(3)成员:各部门相关人员2.1.3预案协调组(1)组长:公司副总经理(或相关部门负责人)(2)成员:各部门相关人员2.1.4预案专家组(1)组长:公司总工程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2)成员:具有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2.2预案执行职责分配2.2.1预案领导组(1)负责制定和审查预案,保证预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2)指导、协调和监督预案的执行;(3)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2.2.2预案执行组(1)负责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的具体实施工作;(2)定期检查危险品储存设施和运输工具,保证其安全功能;(3)制定和落实危险品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4)及时向预案领导组汇报工作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2.2.3预案协调组(1)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预案执行的顺利进行;(2)与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外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和配合;(3)及时了解和掌握预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向预案领导组报告。2.2.4预案专家组(1)为预案制定和执行提供技术支持;(2)参与危险品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3)参与危险品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4)为预案执行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2.3培训与宣传教育2.3.1培训(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相关知识的培训;(2)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危险品储存与运输操作规程的培训;(3)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2.3.2宣传教育(1)通过宣传栏、内部网站、培训等形式,普及危险品储存与运输安全知识;(2)加强危险品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定期组织安全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第3章危险品储存3.1储存设施要求3.1.1储存场所应选择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距离的规定。3.1.2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防雷、防爆、防毒、防腐蚀等条件,保证危险品的安全储存。3.1.3储存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设施应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3.1.4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设备完好,防止发生。3.2危险品分类储存规定3.2.1危险品应按照其性质、类别、等级进行分类储存,严禁混存。3.2.2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单独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高温的区域。3.2.3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特殊危险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储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3.2.4危险品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3.3储存安全管理3.3.1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品储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操作规程。3.3.2对危险品储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掌握危险品知识和操作技能。3.3.3定期对危险品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储存安全。3.3.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降低损失。3.3.5储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爆、防护等安全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3.3.6加强对储存场所的监控,保证危险品储存安全。3.3.7储存场所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保证危险品的合法、合规使用。第4章运输车辆与设备4.1运输车辆选型与要求4.1.1车辆类型选择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类别和运输距离,合理选择相应的运输车辆。车辆类型应满足国家关于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相关规定,保证运输安全。4.1.2车辆功能要求运输车辆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1)良好的动力功能和制动功能;(2)稳定的操控功能和行驶功能;(3)足够的载重能力和容积;(4)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4.1.3车辆安全设施运输车辆应配备以下安全设施:(1)安全防护装置,如防翻车架、防撞梁等;(2)警示标志和灯具,如危险品标志、警示灯等;(3)灭火器、消防铲等消防设备;(4)紧急切断装置,如紧急停车按钮、紧急切断阀等。4.2运输设备配置与检查4.2.1设备配置根据危险品的特性,合理配置运输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1)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2)搬运工具,如叉车、手动或电动葫芦等;(3)固定装置,如绑带、卡扣等;(4)温度、压力等监测设备;(5)通讯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4.2.2设备检查在运输前,对车辆及设备进行以下检查:(1)检查车辆及设备是否齐全、完好;(2)检查车辆及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完好,保证其正常使用;(4)检查监测设备是否准确可靠。4.3车辆与设备维护保养4.3.1车辆维护保养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以下维护保养:(1)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检查与维修;(2)定期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3)定期检查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4)保证车辆外观整洁,标识清晰。4.3.2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以下维护保养:(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破损、变形等;(2)检查设备连接部位,保证连接牢固;(3)检查设备功能,保证其正常使用;(4)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防锈等保养措施。第5章危险品装载与卸载5.1装载作业要求5.1.1装载前的准备装载前应对运输车辆、容器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装载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并接受专业培训。装载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1.2装载作业流程按照危险品的性质和类别,采取相应的装载方法和顺序。严格执行货物配载计划,保证货物稳定、平衡,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跌落等。装载过程中,严禁混装不同性质的危险品。5.1.3装载作业注意事项装载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碰撞、摩擦等可能导致危险品泄漏的行为。装载完成后,应对车辆、容器进行密封处理,保证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5.2卸载作业要求5.2.1卸载前的准备卸载人员应了解所卸载危险品的性质、类别和危害程度,并接受专业培训。卸载区域应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泄漏池、消防设施等。保证卸载设备、工具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危险品泄漏。5.2.2卸载作业流程按照卸载计划,有序进行卸载作业,避免混装、错卸现象。卸载过程中,严禁使用锐器、摔打等可能导致危险品泄漏的行为。卸载完成后,应对卸载区域进行清理,保证无危险品残留。5.2.3卸载作业注意事项卸载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危险品包装状况,如发觉泄漏、破损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卸载作业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的行为。5.3临时存放与紧急处理5.3.1临时存放要求危险品临时存放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临时存放区域应根据危险品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防爆、防泄漏等。临时存放的危险品应分类、分区存放,严禁混存。5.3.2紧急处理措施制定紧急处理预案,明确责任人、应急措施和流程。发生危险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保证紧急处理过程中,人员安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第6章运输路线与时间安排6.1运输路线规划6.1.1路线选择原则在选择危险品运输路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时效性。保证运输路线避开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和敏感环境,降低运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6.1.2路线设计根据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和运输方式,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综合考虑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气象条件等因素,保证运输路线的安全和畅通。6.1.3运输路线报批将设计的运输路线报批至相关部门,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许可,保证运输路线的合法性。6.2路线风险评估6.2.1风险识别对运输路线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泄漏、火灾、爆炸等。6.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及影响范围,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6.2.3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运输车辆及设备检查、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设置紧急停车带、配备应急物资等。6.3运输时间安排与调整6.3.1运输时间安排根据生产计划、货物需求、路况信息等因素,合理安排危险品运输时间,保证货物按时送达。6.3.2运输时间调整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如恶劣天气、交通等),应及时调整运输时间,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6.3.3信息沟通与协调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各相关部门在运输时间调整过程中协同工作,提高运输效率。第7章预防与应急响应7.1预防措施7.1.1危险品储存(1)储存设施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按照危险品的分类、性质及储存要求进行分区、分类储存,保证危险品之间的相容性。(3)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施安全可靠。(4)对储存区域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包括准入制度、消防设施配备、警示标识设置等。7.1.2危险品运输(1)运输车辆、容器及其它运输工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隔离、固定、防震、防晒等措施,保证危险品安全运输。(3)运输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应对措施。(4)运输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区、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地带,减少发生的风险。7.2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7.2.1制定应急预案(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应包括预警、报告、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3)应急预案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7.2.2演练与培训(1)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处置能力。(2)对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完善应急预案。(3)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员工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和技能。7.3应急响应程序与资源保障7.3.1应急响应程序(1)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2)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保证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3)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情况,必要时请求外部支援。7.3.2资源保障(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有效。(2)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工具,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加强与部门、专业救援机构、周边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应急联动机制。第8章报告与调查处理8.1报告程序8.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进行初步判断,确认的性质和等级,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1.2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同时按照企业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8.1.3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已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影响范围等。8.1.4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实,并根据等级,决定是否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8.1.5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并根据要求提供调查处理的相关资料。8.2调查与分析8.2.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成立调查组,对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8.2.2调查组应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8.2.3调查内容包括: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等,并对发生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8.2.4调查组应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类似发生的措施和建议。8.3处理与整改措施8.3.1企业应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8.3.2企业应针对原因,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的再次发生。8.3.3整改措施应包括:加强安全管理、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加强员工培训等。8.3.4企业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根据要求向社会公开。8.3.5企业应定期对处理和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9章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9.1环境保护措施9.1.1防止泄露和污染本预案要求在危险品的储存与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品泄露,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运输工具,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9.1.2应急处理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制定应急处理程序,保证在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9.1.3风险评估与预防对化工企业的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环节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潜在环境风险制定预防措施。9.2废弃物处理方法与要求9.2.1废弃物分类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合理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9.2.2废弃物处理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废弃物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回收利用等。9.2.3废弃物处理要求保证废弃物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防止对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