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课题:《草船借箭》课时:2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会读“妒

忌、委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

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

落。

5.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

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

兴趣。

【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1)问题交流:歌曲里唱“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

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三国人物形象图。

(3)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

箭)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简介《三国演义》。(出示多媒体)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

明初罗贯中撰。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溶平吴,

生动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的社会动乱及几个统治、军

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

曹操等一系列各具内涵和特点的人物形象。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

了解。

3.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

散人,山西太原人。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其“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

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所撰长篇小说《三

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

演义》尚传于世,一说《水浒传》也经其“编次”。又撰杂剧《风

云会》《连环谏》《蜚虎子》三种,后两种已佚。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

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

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介绍《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出示多媒体)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

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

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

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中你能了解到

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

导。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你

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当时,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

器吗?(周瑜知道,他明知故问)周瑜为什么这样问?(这是周瑜设

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4)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出示多媒体)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

造不好,甘受重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①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诸葛

亮为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②你从中了解到诸葛亮是怎样的人?(才智非凡,顾全大局)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表现出人物不同

的性格特点。如周瑜表面客气,实际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

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4.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

步步紧逼,把诸葛亮逼入了他设好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了。(板书:起

因一一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

难、陷害诸葛亮)

5.过渡: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诸葛亮借箭成功,周

瑜自叹不如)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周瑜是怎么''叹"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

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

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并

在旁边作批注。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请他帮

忙做借箭前的准备?(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2.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从“果然不提

借船的事”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对诸葛

亮赞赏并默默支持他)

3.诸葛亮请鲁肃帮忙。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

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

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

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

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诸葛亮知人善用,草船借箭计划

周密)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L指名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出示多媒体)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

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

乐,雾散了就回去。”

①从"大雾漫天”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情况

----到处都是大雾)

②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

预测准确)

③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镇定自若,因

为他知道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

易出动)

④诸葛亮吩咐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

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增大受箭面

积)

⑤诸葛亮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虚张

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

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⑥你对诸葛亮有了什么新的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

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前去借箭)

⑦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

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①“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

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能保持船体平衡,还便于顺风顺水

地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②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来,船头朝

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进一步说明了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

掌)

4.自由读课文第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板书: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说说你从哪些地

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天气一一第三天有大雾;算好受

箭方法一一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鲁肃一一忠实守信;算

好周瑜一一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算好曹操一一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出

示多媒体)

(1)周瑜不如诸葛亮机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

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

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

理知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读课文第10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结构严

谨。

2.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

章节。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

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教学反思

课题:《景阳冈》课时:2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

饥”等15个生字,会读“半夜三更、寻思”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

3.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

勇敢无畏的性格,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武松打虎的部分。能对武松作出简单

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4.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

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L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请同学们欣赏。

2.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水浒传》)你们

看过《水浒传》吗?(看过)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

4.简介《水浒传》。(出示多媒体)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长篇小说。作者有三说,

一作罗贯中,一作施耐庵,一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施、罗皆为元末明初人,近人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撰。是在《大宋

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全书以北

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描写了各阶层人士在奸臣当道的背景

下被逼上梁山,从聚义、壮大到因受招安而失败的过程,塑造出李

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一系列各具个性特征而虎虎有

生气的人物形象。相对于《三国演义》而言,该书的虚构成分大

为增强,语言纯用白话,人物描写初步个性化,结构如百川汇海,

既与题材内容相适应,又独具特色,成为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经

典之作。

5.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世以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施氏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

差。

6.导入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景阳冈》。(板书:景阳

冈)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理解的词语,

可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

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武松打虎

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

冈。(板书:喝酒)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武松见到榜文,仍决定上冈。(板

书:上冈)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板书:

打虎)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板书: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L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人物对话,着重标

记武松的话,看看从这部分课文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

劝告,执意过冈;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的?(是通过语言

描写来表现的)

(3)教师小结:这一部分主要是写武松进店饮酒及饮完酒后

与店家说的一些话,表现了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

心劝阻他不要独自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两

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

格为下文写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板书:豪放倔强)

(4)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3.过渡: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

冈。过冈后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

的顺序来叙述的,弄清了课文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通过对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武松进店饮

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2.谈话导入:店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冈上真的有虎

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他会不会有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

文,寻找答案。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武松见

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倔强、固

执和无畏)(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通过心理描写来表

现武松的性格特点)

4.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

5.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无畏与固执。

三、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反复阅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

分。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3.讲解第6、7自然段。

(1)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中

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一掀,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

山冈也动。”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

什么?(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这一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虎尾”的有

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虎的凶猛?(出示多媒体)

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撵将下

来。

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欣将起来。

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闪、躲、闪)

⑥武松的“闪”是因为胆怯吗?(不是。武松是在消耗老虎的

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⑦从对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武松机智灵敏、有勇有谋)(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⑧指导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⑨教师小结:这是写老虎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

“闪、躲、闪”。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

勇有谋。

(3)“两只手就势”中的“势”指什么?(那大虫却好把两只

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

里你了解到什么?(武松有勇有谋)

(4)课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打”是重中之重。这两个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揪、按、踢、提、打)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

(5)教师小结:这里的“揪、按、踢、提、打"几个字,字字

千钧,生动地表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

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机智。

四'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齐读课文,小组交流读后感受。

2.教师指导。

(1)这一自然段中,哪个字用得很准确?(挨)为什么?(“挨”

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

(2)“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

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这句话表现了武松的什

么特点?(思虑周全)(板书:思虑周全)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全文叙述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了多种

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很好地

表现了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为文章大大增色。

2,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还有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有表

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等。请

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

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一一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一一机敏

教学反思

课题:《猴王出世》课时:1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会读“灵通、迸

裂”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

猜测大致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感

受其形象。

2.了解课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的区别。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的片段。

2.学生交流自己对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谈话导入: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里面有许多不同的

人物形象。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简单说说你喜欢他的

理由吗?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

初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

出世)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了解《西游记》。(出示多媒体)

《西游记》,长篇小说。明无名氏撰,一说

明吴承恩撰。二十卷,一百回。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

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前七回叙述孙悟

空出世、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后,转而写他被迫皈依佛门,在八戒

和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经过。成

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5.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嘉靖贡生,曾任长兴县丞、荆府

纪善。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诗文清雅流丽,有《射阳先生存

稿》传世。另有小说集《禹鼎志》,已佚。又明末《淮安府志•艺

文志》、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皆著录其撰

有《西游记》,故后世多以其为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但也

有学者表示怀疑,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

著作。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理解的词语,

可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

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弄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猴王出世

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石猴和众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

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石猴将所见之景告诉众猴,并

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猴按照约定拜石猴为王。

四'精读课文,读懂文意

1.学习“石猴出世”。(板书:石猴出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组交

流,教师相机引导。(出示多媒体)

①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

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因见风,化作一个石

猴。

a.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了石猴的出世的经过及他的生

活环境)

b.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

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c.播放“仙石迸裂”的视频片段。结合视频和课文,你感受

到了什么?(石猴与众猴不一样,他是由一块饱受日精月华的仙石

迸裂而生的)

②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

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物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a.石猴日常生活的情形是怎样的?(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

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猱猿为亲;夜宿石崖之

下,朝游峰洞之中)

b.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自由自在、

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c.指导朗读: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2)过渡:课文中还有哪些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

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习“发现水帘洞”。(板书: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石猴动作的句子。

①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动作中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示多媒体)

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左右观看,只见正

当中有一石碣。

从“暝、蹲、纵、跳”等动词可以感受到石猴敏捷灵巧、本

领高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从“再看”可以感受到石猴观察

细致、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

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3.学习“石猴成王”。(板书:石猴成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众猴和石猴

语言、动作的句子。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小结。

①从众猴的动作中你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顽劣)作者

为什么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得这么传神?(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

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②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聪明、机敏、

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之材)

③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的意思。(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④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赢得了众猴的敬仰、崇拜,

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⑤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的意思。(石猴将所见之景告

诉众猴,并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石猴被拜为猴王)

(3)指导朗读:读出石猴的聪明、坦率、有心计。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石猴

与众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而被众猴拜为猴王,表

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板书:活泼可爱、敢作敢

为)

2.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同学们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

的一两个章节,然后在班内讲述,最后评选出“故事大王”。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发现水帘洞卜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石猴成王」

教学反思

课题:《红楼春趣》课时:1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会读“恰似、嫣

红”等词语。

2.默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3.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2.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红楼梦》插曲。

2.谈话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去了解宝玉、

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板书:红楼春趣)学生齐读

课文题目。

3.简介《红楼梦》。(出示多媒体)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长篇小说。书成于清乾隆间。

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翳所续。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

玉、薛宝钗的恋爱经历以及其他红楼女子的生活经历为中心线

索,真实而深入地描写了日益丰富的人性与生存环境(由社会制

度、家族结构和礼教等构成)的冲突、人性被压抑的痛苦以及要

求人性解放而进行的挣扎或反抗,生动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

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晴雯等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小说家。名霆,字梦阮,号雪

芹、芹圃、芹溪。曹雪芹生于南京,早年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

生活,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北迁后家道衰落,趋于贫困。工

诗善画,尤长于小说。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

的创作。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乃高鹑所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和同桌交流。

2.指名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并在旁

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四、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1.自由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交流,教师引导。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4,了解故事内容。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叙述众人因拾到了一个风

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板书:捡到风筝,引发放风筝的兴趣)(出

示多媒体)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

人吓了一跳……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

的,断了线。咱们拿下他来。”

众丫鬟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

自然地引出后面的故事)从“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

断了线。咱们拿下他来”一句中你了解到什么?(挂在竹梢上的风

筝很漂亮)

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

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

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

来。”

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宝玉认得这风筝,说明他很细

心)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探春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是拾人走了

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

也放放晦气。”

从探春、黛玉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放风筝、放放晦气是一

种风俗)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读出恰当

的语气。

(2)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叙述贾宝玉和众姐妹、丫

头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板书:放风筝的欢乐情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感

受到什么。

②小组交流,整理记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出示多媒体)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

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

一面拨起赛子来。

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很

欢乐。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

好。”宝钗回头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

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现了和谐、欢乐的气氛,我们

从中可以感受到众人兴致盎然。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

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

便叫:“放起来!”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的率直、纯真,探

春的善解人意。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

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从对宝玉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众人都高兴

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宝玉因受人嘲笑

而生气的心情。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复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

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

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从对黛玉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对众

人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黛玉的祝福。

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较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

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

不见了。

a.“飘飘飘飘”是什么意思?(“飘飘飘飘”在文中指风筝在

风中随风飘动。这个词语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风筝

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

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一变小、变模糊)

b.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一时”“一展眼”“一会

儿”)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风筝随风

飞去后很快消失了)

5.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

叫:“放起来!”

从对贾宝玉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贾宝玉是个

率直、纯真的人。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

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

一面拨起鳖子来。

从对丫头们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

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

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

方法。(板书: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从《红楼梦》中选取你最喜欢的部分来阅读,体会《红楼

梦》中灿烂的文化,感受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板书设计

宝玉姿态:飘飘飘飘

林黛玉-----放风筝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丫头们、、形状:鸡蛋、黑星儿

教学反思

课题:《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课时:1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本剧的主要特点。

2.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加深对故事中

人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分组选好剧本,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加深对故事中

人物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加深对故事中人

物的理解。

【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一、情境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视频:课本剧《滥竽充数》。

2.学生认真观看,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表演,为什么?

(2)你认为演出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课本剧中很多人物的对

话、表情、动作等都是由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而来的,

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3.谈话揭题:漫长悠久的岁月,大千世界的风景,性格迥异的

人物,都可以浓缩在小小的课本剧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分组开展

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在舞台上,大家可以尽情展现自己,重现课

文中精彩的情节和难忘的对话。(板书:口语交际一一怎么表演课

本剧)

二'明确交际要求

1.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1)读课本第35页“口语交际”的内容,分小组讨论怎么表

演课本剧。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多媒

体)

准备活动。

①选课文:学过的课文中,哪一篇适合演课本剧。

②分角色: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③怎么演: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可以从角色的台词、

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如,怎么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为

人物的对话,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需要准备哪些服

装和道具。

2.小组讨论,完成活动步骤。

(1)选文。

①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剧本素材,你会选择哪一篇?

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③指名总结适宜改编为剧本的课文的特点。

a.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

b.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

c.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

d.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

(板书:选文一一故事性强人物鲜明时空集中对话丰

富)

(2)改编。

①确定剧本结构。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写成简单的提纲,小组

交流,选出较突出的方案在班级展示。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a.定场景:把主要事件发生地作为戏剧场景,把次要事件推

到幕后,使时空集中。

b.定脉络:通盘考虑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

整个剧本中应如何布局。

c.定人物:根据剧本的情节和结构确定全剧的人物及每场戏

的出场人物。

[板书:改编(结构)一一时空集中层次分明人物有序]

②编写人物台词。小组交流:在编写剧本时,把课文中的人物

语言抄入剧本,是否就完成了编写台词的任务?为什么?教师小

结。(出示多媒体)

a.人物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人物台词要以课文中

的人物语言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要表现人物的

性格、身份及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适当口语化,

适合舞台表演。

b.人物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以及幕后发生的情节,一般也

应通过人物的台词自然地显示出来。

c.必要时,可以使用独白和旁白。独白可

用作人物的自我介绍或抒发情感,旁白可以串联情节或点明

含义。

[板书:改编(台词)--语言通俗突出心理独白旁白]

③设计舞台说明。小组交流:什么是舞台说明?它有什么作

用?你的剧本中将用到哪些舞台说明?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一些说明性的语言,如剧

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

上下场等。这部分语言要简练、扼要、明确。一般出现在每一场

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在剧本中常用括号括起来。常用的舞

台提示有三种,起着不同的作用:

a.舞台场景说明,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b.服装、道具提示,可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爱好等。

c.情绪、动作提示,可辅助台词刻画人物,推动情节。

[板书:改编(舞台说明)一一时间地点服装道具情绪动

作]

(3)小组交流:怎样设计排练步骤?派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①根据剧本的编排选演员。主要演员的表演实力相差无几,

可分为A、B角,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和演出的质量。

②根据演出需要,准备舞台道具。如布景的设计、演员的服

装等。

③安排好排练场所,制订好规章制度,挖掘学生的特长,赋予

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精诚合作的精神。所有角色各尽其能、各

显其长、各得其乐。

④各个角色需要紧密联系故事背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

界,真实地再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轨迹,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力求

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⑤不断排练,不断改进细节。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对人物角

色的理解和感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

意识。

(板书:排练一一精选演员布景设计安排场所塑造形

象改进细节)

三、自选编写,表演评价

1.选择适合改编的课文,小组讨论,确定剧本内容。

2.深入课文,编写剧本。

(1)再次细读所选课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

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戏剧的画面。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剧本。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小组分配好角色试演,组内共同商议修改剧本。

4.展示成果。

(1)分组表演。

(2)师生评议各组剧本,重点指出其创新和成功之处。

①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

②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入手,

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

(3)选出“最佳编剧”“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L课文中的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倾情演

绎,生动逼真地再现在我们面前。这不仅说明了大家对人物理解

得到位,而且体现了相互交流、沟通的价值,这也正是口语交际的

魅力所在。(板书:倾情演绎生动逼真)

2.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

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如《三国演

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尝试,同学

们可以听取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自己当一回编导。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一一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文-一故事性强人物鲜明时空集中对话风趣

’结构一一时空集中层次分明人物有序

改编(台词一一语言通俗突出心理独白旁白

、舞台说明一时间地点服装道具情绪动作

排练一一精选演员布景设计安排场次塑造形象改进细节

教学反思

课题:《习作:写读后感》课时:1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读后感

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感情要真实、具体,在习作中增强学生写作的自

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增长见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读后感

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感情要真实、具体,在习作中增强学生写作的自

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一、交流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你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文章?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评议,也可以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潸然泪下;有人读《红楼梦》喟然长叹;有人读《武松打虎》对英

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学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

露。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

后感。(板书:习作----写读后感)

4.小组交流:读后感是什么?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

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有

时文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

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出示读后感范文。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里讲的是108位英

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光彩照人。书里的鲁智

深、武松、林冲、宋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众多英雄人物

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松。

武松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他有超凡的力气和勇气,在景阳冈

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靠的全是拳脚功夫,经过与猛虎的一番恶斗,

终于将其打死。我非常佩服武松的气魄。

武松还是一个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人。当他知道哥哥被西

门庆欺负而死的时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状,他相信官府会主持公

道。可是官官相护,告状行不通,他便亲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

然后去官府自首。这说明他是个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人。

《水浒传》这本书非常精彩,作者把每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

如生,把每个打斗场面都写得生动逼真。比如景阳冈打虎中,把武

松、老虎的动作刻画得十分详尽,让读者好像身临其境。

《水浒传》还反映了北宋王朝的腐败和黑暗。它不愧为中国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很喜欢这本书。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思考

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读后感的大致

思路。

3.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1)写读后感的大致思路。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感受。(板书:介绍篇目,

点明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板书:紧

扣感受,概括内容)

③详写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板书: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结合社会现象来谈感悟。(板书:联系生

活,再谈感受)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强调、总结感受。(板书:首尾呼应,

总结感受)

(2)具体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重复原文。

②要围绕书或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

2.命题指导: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

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

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好的一篇

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集体评议,提出修改意

见。

4.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

真誉抄在作文本上。

六'教师小名吉,鼓励积累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书或

文章让我们明白道理、深受启发,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籍或文章来阅读。读书时要经常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板书设计

写读后感

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二》课时:1课时

备课日期:2022年2月22日使用日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

象。

3.理解并积累古诗《鸟鸣涧》。

【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古诗《鸟鸣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个性化补案

主备人方案

一'学习"交流平台”

L读一读,找规律。

(1)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不

好理解。同学们如果能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