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阳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阳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阳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阳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阳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模拟试题(1~5单元)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a-40。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天宫课堂播种科学梦想。下列天宫课堂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工业生产过程,随意排放污水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答案】A【解析】A、工业生产过程随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做法不符合要求,符合题意;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做法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C、加强植树造林,能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粉尘,释放氧气等,改善空气质量,做法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做法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3.稀土激光钕玻璃是高功率激光装置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高能激光器,我国的钕玻璃多级激光放大器已被成功地应用在激光核聚变装置上。下列关于钕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钕属于金属元素 B.钕的元素符号为NdC.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D.钕原子的质子数为60【答案】C【解析】A、钕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且元素符号书写时,应“一大二小”,则钕的元素符号为Nd,该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钕原子的质子数为60,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橡胶塞 B.加热试管C.滴加液体 D.取用固体【答案】B【解析】A、塞橡胶塞时,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A不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先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C不正确;D、取用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5.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氢分子、3个氧原子B.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D.过氧乙酸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A、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则过氧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散发出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成熟的菠萝散发出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不符合题意。故选B。7.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和记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答案】D【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描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D。8.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CH3O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正确;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CH3OH(或CH4O),选项错误;C、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9.下列对一些实验现象原因的描述分析有误的是A.用白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可能是白磷偏少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是伸入集气瓶过快造成的D.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预热温度不够高【答案】A【解析】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用白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与白磷的质量无关,可能是装置没密闭,导致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随气流逸出装置或反应后外部空气进入装置补充了消耗氧气的质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水中溶解更多的氧气,导致氧气体积偏小,则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是伸入集气瓶过快造成,上部氧气受热逸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预热温度不够高导致铁丝未被引燃或者氧气不纯等原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表示正确的是A.物质分类模型B.原子的构成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D.自来水净化模型【答案】A【解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故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模型正确;B、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两部分组成,原子核中含有质子与中子,故选项模型错误;C、地壳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依次是:O、Si、Al、Fe,故选项模型错误;D、自来水净水分为静置沉淀一吸附沉淀一过滤一活性炭吸附一消毒杀菌,但不包含蒸馏,故选项模型错误。故选A。11.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或评价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C.验证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装置现象或评价红磷换为蜡烛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气球变大,说明MnO2的催化作用a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管气体能燃烧40℃的烧杯中品红扩散更快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不能用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正确;B、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气球变大,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该实验缺少对比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且要想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则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管中的气体为氢气,氢气能燃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D、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该实验温度和液体种类均不同,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1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纵坐标可以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②纵坐标可以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③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④、、三点对应的固体物质种类关系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未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错误;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正确;③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由一定时间内质量未变化,说明横坐标t表示加热时间,高锰酸钾加热后会很快反应,但不是一加热就立即反应,故错误;④a点所示高锰酸钾还未分解,所以a点对应的物质中只有高锰酸钾;b点对应的是高锰酸钾部分分解,所以该点所示物质是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点对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正确;正确的有2个,故选B。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呈半透明、淡蓝色,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又叫“冻住的烟”或“蓝烟”。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气凝胶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气凝胶的种类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等。如图1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结构示意图。这种新材料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此外它的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研究人员制备了不同密度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并使用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得三种不同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不同温度时的导热系数,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导热系数越小,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越好)。(1)纳米气凝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写一条)。(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化合价_______。(3)纳米气凝胶可使用在火星车上的原因是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微粒之间没有空隙B.当温度相同时,密度为38kg/m3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最差(5)结合短文,写出气凝胶的一种其他用途_______。【答案】(1)半透明、淡蓝色##密度最小的固体(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4(3)能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具有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4)AB(5)制作宇航服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由题干可知,纳米气凝胶呈半透明淡蓝色,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故填写:半透明、淡蓝色或密度最小的固体(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小问2】在二氧化硅(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假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故填写:+4。【小问3】由题干可知,气凝胶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因此,纳米气凝胶可使用在火星车上,故填写:能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具有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小问4】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可知,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当温度相同时,密度为38kg/m3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导热系数最小,说明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最好,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填写:AB。【小问5】凝胶层,可帮助宇航员保持身体恒温,故填写:制作宇航服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一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玲自制了图三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答一点)。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图三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_______(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答案】(1)酒精灯(2)①.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②.2KMnO4K2MnO4+MnO2+O2↑(3)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a【解析】【小问1】由图可知仪器a是酒精灯;小问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导管口没放棉花团,造成固体粉末沿导管进入水槽,形成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时,反应发生;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时,反应停止,同时,可以方便地回收二氧化锰,因此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方便回收二氧化锰;②氧气不易溶于水,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图三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a端导管伸入水面下,产生的氧气通过水,会观察到气泡,气泡的速率可以反映氧气的气流速度。15.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1)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烧杯B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起来,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_______。(2)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2)。在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有关,改进实验中用到了注射器,它的作用是_______。(3)图2实验明显优于图1实验,请写出一条优点:_______。(4)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_______。A. B.C. D.【答案】(1)烧杯A中无色液体变成红色(2)①.乙②.温度③.平衡气压、可以形成封闭体系(3)节约药品/减少污染(4)D【解析】【小问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小问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可观察到乙中酚酞溶液先变红色;该实验能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注射器能将装置形成封闭体系,且注射器能平衡气压;【小问3】注射器能将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更环保,且加入的药品更少,节约药品;【小问4】A、图中是护目镜标志,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图标与本实验有关,故不符合题意;B、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图中是通风标志,图标与本实验有关,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后需洗手,图中是洗手标志,通图标与本实验有关,不符合题意;D、图中是防止烫伤标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故符合题意。故选D。16.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催化剂(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催化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大C.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2)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会迅速产生气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任务二】定量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时用上图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序号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120

a220淀粉0.5gb320二氧化锰0.5gc(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b_______(填“<”“>”或“=”)c。(4)实验前检查上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任务三】数字化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分别取20mL浓度为5%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0.5g淀粉,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5)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6)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A(2)2H2O22H2O+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