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互通有无、繁荣发展的时代活动1:阅读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梳理宋元经济发展情况。(1)耕作技术: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2)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开始种植和推广;(3)人口迅速增长;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造纸业迅速发展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探究1:农业的发展与商业,人口发展之间的关联(1)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2)农业发展推动人口的增长(1)市场:①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形成晓市、夜市、草市,市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②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开始出现纸币——交子;(3)城市:东京、临安以繁华著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活动1:阅读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梳理宋元经济发展情况。(1)耕作技术: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2)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开始种植和推广;(3)人口迅速增长;纺织业、制瓷业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造纸业迅速发展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探究1:少数民族政权的经济发展与榷场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1)各政权经济发展的特点?(2)榷场的作用?探究3:海外贸易的发展A(1)市场:①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形成晓市、夜市、草市,市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②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开始出现纸币——交子;(3)城市:东京、临安以繁华著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活动1:阅读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梳理宋元经济发展情况。(1)耕作技术: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2)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开始种植和推广;(3)人口迅速增长;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造纸业迅速发展;大量使用瓷器,东京居民使用煤做燃料。一、经济新变化:(4)外贸: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活动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表现。

时期:过程:表现:经济格局之变——经济重心南移:

取直隋唐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活动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理财,放宽了对“抑商”的限制;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人口的增加;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水陆运输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2、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这反映出()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CD3、宋代以前,尤其是唐代,中国城市的市场推行市坊制,即居民区和市场分开,市场的开市和闭市受到严格的控制。进入宋代后,城市中市场深入到街区,更出现了夜市。据南宋《梦粱录》载“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以上现象反映()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B.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C.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4、(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考点:经济作物的发展考点:宋代商业的发展的新特点考点:宋代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发达5、“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A.政治中心的东移B.经济重心的南移C.长途贩运的兴盛D.商品经济的繁荣6、“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到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商品经济的发展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中央集权的加强CB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到文化重心的南移考点: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门第观念淡化活动4: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1.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2.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3.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4.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5.社会生活丰富♦娱乐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发展。活动4: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理学(新儒学)活动5: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二、理学、文学艺术与科技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2: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任务:重塑社会伦理道德秩序(一)理学(新儒学)(1)理学复兴的背景问题2:何为“往圣”?“往圣”之学指什么?“往圣”: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创立者。“往圣”之学:儒学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一)理学(新儒学)(1)复兴儒学目的、口号、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理学(新儒学)(2)程朱理学的内容(3)程朱理学的地位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①具有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因循守旧等封建观念;②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4)如何评价程朱理学的影响:(1)积极:(2)消极:①儒学的哲理化和思辨化,促进了儒学的复兴,使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受到官方尊崇,对后世影响深远。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D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上述名言反映了他()A.提倡个性自由B.致力于阐释经书字句C.反对君主专制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散曲元杂剧(一)文学艺术:二、理学、文学艺术与科技

活动6: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何成就?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1)宋词:长短句,豪放派与婉约派

材料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摘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材料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摘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代特征:政治与军事变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二)文学艺术:(1)宋词:长短句,豪放派与婉约派时代特征:政治与军事变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活动6: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何成就?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2)元曲散曲:灵活通俗的配乐诗歌。杂剧:综合性表演形式,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时代特征:

(3)话本:说书底本,早期白话小说

(4)书法与绘画:注重个性,突出写意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社会矛盾,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时代特征:政治变动,崇文抑武,理学兴起,注重精神生活。二、理学、文学艺术与科技三、文化的繁荣活动6: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何成就?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句子长短不等,不同的词牌;散曲更灵活通俗的长短句元杂剧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角色,表达完整故事情节。宋元城市中,

说书演出非常盛行;演变成(早期)元朝的白话文小说。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宋元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

意境和笔墨情趣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元杂剧标志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碾玉观音》《西湖三塔记》行书—“宋四家”宋徽宗《芙蓉锦鸡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情感抒发。(二)文学艺术:政治与军事变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社会矛盾,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政治变动,崇文抑武,理学兴起,注重精神生活。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最终共同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二)文学艺术:补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三)发达的科技:(1)三大发明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欧洲封建社会衰落。广泛应用于航海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二)发达的科技:(1)三大发明(2)沈括、郭守敬和王祯三大科学家为首的其他成就《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制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为一体,农业工具记载尤为丰富。《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所撰笔记体著作,科技内容占五分之二强。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指南针应用等,均借助《梦溪笔谈》一书的记述得以流传后世。《农书》:元代王桢所著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农器图谱》20集,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活动7: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7:《授时历》的编纂

元朝灭南宋前后,为适应统一的需要,开始编修新的历法,由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其事。郭守敬在制历之前,先从事改制和创造天文仪器的工作,共造出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至元十六年(1279),郭守敬筹划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在元朝版图内,从北纬15度到65度,共设立27处观测台,测得各地纬度值、夏至日影长度和昼夜长短,并对一系列天文常数进行了精密测定。……次年,新历修成,元世祖赐名《授时历》,颁行天下。……在日、月、星辰运动的测算中,它采用了“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等先进数学手段。加上广泛而精确的实测数据,以及对前代历法成就的系统吸收总结,使得《授时历》成为中国古历的集大成之作。后人评价“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用书》二、理学、文学艺术与科技(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交融、国家政策、对外交流、阶级等方面思考)9、北宋画家李成的山水画《寒林骑驴图》描绘了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的景象。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该作品()

A.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B.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C.体现了市民阶层风俗旨趣D.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形态BB10、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体现的体裁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这种文学主流形式形成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1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据此可知,制约中国科技推广和服务于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是A.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B.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C.缺乏政府财力的支持D.自然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