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

域开发的新成就。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原因、表现。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隋唐的盛世衰亡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历史时空观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起源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形成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繁荣时期:隋唐(581年~907年)继续发展时期:宋元(960~1368年)辉煌迟滞时期:明清(1368~1840年)晚清时期:1840—1912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期:1978—春战时期(公元前5C-公元前4C):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明清时期(17C-18C):从古代向近代、封建转入双半社会五年高频考点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一卷25-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三卷47-唐宪宗平定藩镇2019上海13·贞观之治2020上海04·贞观之治浙江28·唐太宗治国理念北京0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2021二卷47-历史人物评价——冯道(五代十国)湖南04·安史之乱河北16·唐世家大族山东03·经济重心南移广东03·史料使用;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022海南16·长安城湖南03·隋唐世家大族没落北京16·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2023浙江03·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山东03·隋京畿区的东移时空坐标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开皇之治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统一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国总体特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

术全面繁盛。一、隋朝兴亡1.隋朝兴亡:建立统一建设灭亡原因标志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杨广灭陈,结束南北分裂-有利统一、安定、发展、打击氏族、为唐奠基①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

和备水旱赈济;②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

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①炀帝暴政:大兴土木,修建驰道,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徭役+刑罚②各地起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强化训练:为什么相对弱势的北周(隋)实现统一?材料:割据关陇一隅的西魏(北周),兵力财力上不及东魏(北齐),文化

上不如南朝……政治上用儒家经典《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经济上积

极劝课农桑,恢复均田制;军事上推行府兵制,胡汉一体,寓兵于农;

同时赐予一些汉族军将鲜卑姓氏,推动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以达

成杂糅胡汉的目的。这样,一个胡汉势力相结合的政治同盟——关陇

集团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中国通史》576年周灭齐581年-隋589年隋灭陈1.制度创新,内政修明;2.发展经济,国力强盛;3.胡汉杂糅,民族交融。关陇集团:魏晋以来,世家大族不断发展壮大,关陇集团

是关中、陇西地区鲜卑贵族和关陇地方豪族组

成的政治军事集团。与江南门阀士族相比,关陇

集团具有更加明显的军事性和民族性。关陇集

团孕育出隋唐帝国,但也在隋唐时期逐渐衰落。2.开皇之治:思考:根据材料与所学,思考隋文帝“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1)政治:2)经济:3)个人:“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据《隋书》等改革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与地方行政区划(州县二级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检括户口(大索貌阅),轻徭薄赋,重新推行北魏均田制与租调制,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隋文帝结束分裂战乱,再造统一,励精图治、政局稳定。3.兴建东都洛阳:思考:结合材料以及所学,说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的原因?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唯洛阳三善咸备。—丁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1)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农业条件;长安位置偏西,不利控制东方。洛阳地处中原,政治经济中心,多个朝代都城,物资交通发达,减少关陇力量。2)是政治军事形势的客观需要;3)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东经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开发)为适应长期分裂到统一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营建东都,采取长安、洛阳两京制,是具有长远战略考虑的重要措置。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

秦汉两代都城继续沿黄河一线作东西向运动,隋唐至五代北宋虽仍立国于黄河流域,但两宋政治中心开始离开黄河流域沿运河作南北向运动,完成了中国都城发展史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疆域扩大和国家统一 B.部落征服与民族融合C.政治经济的调整变动 D.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

(2017·辽宁锦州·二模)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CB(2019·江西·二模)下表为隋唐时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谁确的是(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业元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C4.广设仓库: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1)类别:供应朝廷粮食物资的仓库;备灾赈济设置于乡间的义仓2)目的:满足京城供给、军事供需、灾荒赈济。巡行突厥和河右控制突厥、西域等地三征高丽安定东北边疆三游江都向新统一的南方进行政治和军事示威5.开凿大运河:思考1:大运河有何特点?1)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2)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运河。思考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何意义?1)便利对江南的控制,促进国家统一;2)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3)促进沿河城市发展,洛阳成为经济文化中心;4)解决京都给养问题,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收入。6)过度徭役,激化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5)便于征伐高句丽、运送军事物资。

(2021·山东高考·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关中面积有限,当关东的田野被逐渐开垦出来、江南鱼米之乡渐成模样后,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在全国的重要性便开始日益下降。洛阳的经济条件比长安优越,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更发达,又临近山东、河北与江南等产粮地区。——丁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高考链接:思考主要产粮区与运河路线之间的关系(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C核心突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杨侗追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周书·谥法》:“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日炀。肆行劳神曰炀。"1.评价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尊重规律。2.评价原则:1)消除英雄史观。2)把历史人物放到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3)评价标准:历史潮流;人民和国家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进步。4)辩证看待,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阶级性和时代性。功参与灭陈,统一有功广设仓库,救济有功修建运河,功在千秋过大兴土木,好大喜功;营建东都,穷奢极欲修筑运河,劳工者众;三征高丽,穷兵黩武矛盾尖锐,起义频发;隋虽富裕,二世而亡隋朝虽然短暂,但对唐大统一、大繁荣、大交融作出突出贡献。课堂梳理: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4.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秦朝加强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5.都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世而亡。6.都为以后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政策;唐朝吸取隋亡教训,出现繁荣局面)强化知识:隋和秦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纲要上P16:

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

姓不堪重负……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秦二世继位。

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

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纲要上P32:

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共同原因: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滥用民力;

生产破坏,民不聊生;遍地起义,身死国灭。汉以秦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减少支出唐以隋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政治:唐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建立贞观之治原因

标志武周发展建立发展开元盛世原因标志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尊重儒学;重视科举;打击门阀;开明的民族政策。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武则天当权期间,继续劝课农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府兵制——募兵制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思维拓展:辨识“盛世”及其原因与历史启示1.盛世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个人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十分重要。2.盛世不是绝对而是相对动乱而言。人民生活艰辛,负担沉重,矛盾缓和,未完全消除。原因:启示:1.政治:励精图治,改革吏治,善于用人纳谏,勤政,廉洁奉公,清明。2.经济:吸取教训,调整政策措施,注重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制度。3.文化:大兴文治,兴学重教;4.军事:对外用兵有度;5.其它:人民渴望统一;开明的政策;农手发展;隋朝制度与经济奠基;1.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作出贡献。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4.盛世建立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基础上。2.经济:1)农业:①犁的改进:曲辕犁(江东犁)成型;②新型灌溉工具:筒车;③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体系2)手工:3)商业:坊市制度、开元通宝、邸店、柜坊、飞钱、契约\夜市、草市在个别地方出现。经济作物:茶叶--茶叶生活化;政府开始征收茶税。4)交通:海陆并举、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①丝织:定州、益州、扬州都以绫锦闻名。②陶瓷:邢州白瓷,越州青瓷,还有唐三彩(最名贵的陶)。③造纸: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三彩(陶)、支钉、(2017·全国·高考真题)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2·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3)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农作图生动地反映了敦煌地区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场景。图1为壁画中唯一的唐朝曲辕犁耕作图,其他壁画中出现的都是直辕犁,也没有安装犁壁。据此可知,该地区()A.地理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

B.畜牧业经济占据了优势地位C.生产力发展水平趋向衰退

D.生产方式深受江南地区影响AA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唐代官员经商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有效统治。因而,唐朝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官员经商问题。其具体举措有:禁止官员与市场、商人接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禁止官吏家属或其部人经商》下列对此认识符合史实的是()A.唐代官员地位低下B.唐代商品经济发达C.唐代缺乏经商意识D.唐代吏治渐趋腐败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BB

(2022·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检测·26)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的近60%。这表明唐后期()A.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D.北方社会经济日益衰退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3月联考·3)唐中期以后,工匠由直接在官府服役变为在较大范围内可以纳资代役。政府通过征收工匠上缴的部分绢或钱之类,来作为雇佣工匠的开支。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农民赋税负担增加BB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在西安隋唐墓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藏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城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能够反映隋唐时期()A.丝绸之路的繁盛 B.中华文明的奠基C.朝贡贸易的发达 D.民族交融的深入骆驼胡人俑

阿拉伯人俑AA

(2022·浙江省温州市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5)唐前期明文规定:“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唐后期规定:“应属诸军、诸使、诸司人等,于城市及畿内村乡店铺经纪,自今已后,宜与百姓一例差科。”这表明()A.商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B.政府放宽了官员经商的限制C.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

D.唐代“草市”作用日益显著B3.民族关系: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李鸿宾《论唐朝的民族观念》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

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材料三: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

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

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摘自《新唐书·地理志》思考:据材料与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并分析其原因与效果?指导思想:华夷一体、平等。武力怀柔,羁縻政策,开明民族政策。形成原因:民族政策的开明;民族交融的加强;唐朝国力的强盛。形成效果:和平相处交流,开发,巩固与发展,封建化,提供借鉴。求同一家:唐朝的民族交融处理民族关系的途径唐太宗灭东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本人被尊奉“天可汗”唐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长庆会盟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回纥人牵引图唐玄宗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⑤会盟通好;④政治和亲;③册封首领;②设立机构;①军事打击;民族政策特点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恩威并施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BD(2023·江苏·统考一模)如图为隋代敦煌壁画《天宫伎乐飞天》,其中的飞天伎乐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髻,有的披袈裟,有的着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亚欧民族的迁徙历程 B.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C.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D.佛教本土化程度加深C核心考点突破:地方行政制度-二级制到三级制1.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2.隋炀帝,实行郡县二级制。3.唐前期,州县二级制。4.唐后期,道、州、县三级制。

(2022·河北省邯郸市一模·3)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定期巡察,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于是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C核心考点突破:汉至唐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启示例一:汉代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例二: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例三: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例四:吐蕃、南诏、流求等地区没有出现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等。例五:州与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演变成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①政治腐败:玄宗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②边疆危机:任命边地节度使,赋权过重;1)原因:③军事失当:募兵制导致外强中干、将兵相随。唐初:府兵制兵农合一中央拨款只管军事唐中叶:募兵制经济基础均田制破坏导致无兵可征兵农分离拥兵自重大权总揽职业军人制知识拓展:军事制度的改革----从府兵制到募兵制1.府兵制源于西魏:实行胡汉分治、军(鲜卑人)民(汉人)异籍。2.隋朝沿用并改革:1)内容:废除军民异籍,实行兵农合一;与均田制结合。2)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3.太宗健全府兵制:

1)增加军府数量,三分之一驻守关中,有利加强中央集权;2)兵将分离,防止了将帅拥兵自重;3)府兵免征赋役,但出征要负担军费,加重农民负担。4.武则天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地位不断下降,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5.玄宗实行募兵制:1)内容: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衣食,免赋役。2)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封建国家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但是兵将

隶属易导致军阀割据(唐末藩镇割据局面)。高考链接:限时完成以下主观题,并思考盛唐的危机?

(2015·海南高考·29)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

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宰相张说(yue)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6分)1.原因:2.内容:3.影响:①均田制遭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招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①积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②消极:加重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藩镇埋下隐患。强化易错知识点:土地制度变革:均田制、占田制、屯田制(土地国有为前提)

(2021年湖南卷)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2021·重庆高考真题)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 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AD2)过程:3)影响:①政治:中央集权被削弱,引发藩镇割据,唐朝由

盛转衰的转折点。②民族:边防空虚,少数民族趁机袭扰边疆。③经济:严重破坏北方经济,北人南迁,促进江南地

区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④社会:统治阶级剥削加重,引发农民大起义。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核心考点突破:经济重心南移(历程)1.从魏晋时期开始,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2.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南方。4.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唐朝(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D核心考点突破: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1.对交通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条件

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3.对人口分布:北方人口的南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

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方人

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总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使各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对风俗习惯:如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2021·广东高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D(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种类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数减少B(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2.藩镇割据:1)特征:①政治:自主权,自行任免官吏,职位传子或部将;②经济:拥有财权;③军事: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2)影响:①削弱集权,但延续唐统治,破坏经济,灾难。②藩镇重视自身工商业,一定上促进经济发展。(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关于唐朝的藩镇,有这样的说法: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D残唐虽残弱而不亡(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