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重点难点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
时期变法运动的原因。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重点:大动荡、大变革的表现:1、政治动荡: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
产生华夏认同观念。2、经济发展:铁农具、牛耕
井田制小农经济产生,确立
土地私有制。3、思想争鸣:老子、孔子
百家争鸣,第一一次思想解
放。对接高考1、2023.全国甲卷.孔子编撰《春秋》坚持称楚王为“楚子”的目的。2、2023.浙江卷.出土的战国铁犁铧。3、2023.海南卷.周朝到战国晚期军队人数的变化。4、2023.全国乙卷.孟子有关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论述。5、2023.新课标卷.荀子、韩非、李斯三人治国方略的共同主张。6、2023.北京卷.中国传统音乐五声音阶与道德的关系。主干梳理(一)列国纷争——政治大动荡:1、从西周到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
①背景:
1)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
2)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
②概况: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
③争霸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实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2)战国纷争:
①背景: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
②概况:1)三家分晋: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3)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
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
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3、华夏认同:(1)原因:
①诸侯争霸②民族斗争③中原各国经济文化先进④戎狄蛮夷与中原交流频繁。
⑤礼乐制度的教化。(2)表现:
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含义:华指服章之美;夏。意为礼仪之大。)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②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春秋战国的经济——经济大发展:表现:1、农业:①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②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①原因: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②表现:1)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2)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3)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②(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1、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1)孔子:①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②思想内容:1)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3)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实行一定的改良。③教育成就:
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
学的发展。④文化成就:
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
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中。(2)老子:①地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②思想:1)思想核心:唯物史观。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2)哲学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
一的矛盾。3)政治主张: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③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老子》一书。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背景: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
的士阶层崛起。③国家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重要派别:①儒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民贵君轻”。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仁义”“王道”“君舟民水”。②道家:道家的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③阴阳家:
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生”理论。④墨家:
墨家的代表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⑤法家:
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理想。3、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
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二、变法运动:1、背景: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思想活跃。2、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方面进行改革。4、影响: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5、代表: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旧的奴隶制度。②兼并战争迫使各国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3)主要内容:①经济上: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废除井田,授田百姓,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政治上: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志、县,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④社会习俗:1)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2)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4)评价:①积极:1)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②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3)也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探究主题社会转型——从王国到帝国的过渡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①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②在此之前是王国林立的时代,在此之后是帝国一统的时代;③在此之前是公有的井田制时代,在此之后是土地私有化时代;④在此之前中华民族尚未形成共同的文化,在此之后共同的中华文化形成了;⑤在此之前中华民族尚未形成,在此之后中华民族形成了。归纳总结1、诸侯变法运动的背景:(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2)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2、百家争鸣的背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具体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并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④思想文化上:教育和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3、百家争鸣的影响:(1)地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当时: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3)后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影响十分深远。4、商鞅变法的评价:(1)积极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消极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产生消极影响,导致秦朝的暴政。
③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④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风俗划清界限。
⑤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史料研习[视角1]史家探史——“华夏认同”与列国纷争史料至战国时,则北方诸侯,亦不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先后称王。二三等国,已全然无足重轻,日益削弱,而终至于夷灭,诸一等国间,遂无复缓冲之国。而其土地又日广,人民又日多,兵甲亦益盛,战争遂更烈。始而要凌驾于诸王之上而称帝,再进一步,就要径图并吞、实现统一的欲望了。 ——摘编自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列国纷争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
争的影响。背景:影响:王室衰微,周朝传统政治秩序瓦解。①大国兼并小国,造成局部统一,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②激烈的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变法改革。③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④战争造成了社会经济的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苦难。[视角2]史料证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史料
[思考]指出图二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一下它的史料价值。材料中的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这一新现象对当时的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的影响。类型:史料价值:新现象:影响:实物史料可以和文献史料互相支撑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领域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阶级关系:出现封建生产关系,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上层建筑:出现了变革的风潮[视角3]史料证史——诸子百家的理念 史料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儒、法、墨三家的思想主张。主张:法家的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真题集训1.(2023·江苏卷)[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
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
明当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评估-洞察分析
-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洞察分析
- 新材料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研究-洞察分析
- 异常行为检测与分析-洞察分析
- 碳中和战略与能源转型-洞察分析
-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洞察分析
- 碳酸饮料行业品牌营销策略-洞察分析
- 土地开发与政策引导-洞察分析
- 文物保存技术发展趋势-洞察分析
- 关于重阳节的广播稿(8篇)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改变世界的材料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文英语4写作
- 设备移交清单模板 (2)
-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建议
- (完整版)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及制度
- 校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