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间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纯合子的后代一定是纯合子C.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也相同D.狗长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2.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B.T2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酶来自大肠杆菌CT2噬菌体DNA复制所需模板来自大肠杆菌D.T2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3.在外界致癌因子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可发生癌变。正常结肠上皮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序列不变B.DNA碱基种类发生改变C.DNA中嘌呤总数可能发生变化D.细胞表面蛋白质不变4.下图表示是大肠杆菌DNA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与密码子及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B.图中以DNA为模板合成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C.②是单链RNA,因此其内部不存在氢键D.携带酪氨酸的tRNA上存在密码子AUG5.研究表明野生型果蝇幼虫体内lint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如下图所示),进而导致果蝇体型变小等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提高幼虫lint基因表达可能使其体型变小C.上述结果表明果蝇体型的大小与相关基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D.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的表达产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6.从同一只鸡的红细胞(A)和胰岛细胞(B)中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AmRNA和B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AcDNA和BcD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在鸡的红细胞和胰岛细胞中均表达B.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不是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C.AmRNA与BcDNA碱基序列都完全互补D.能与AcDNA互补的BmRNA中含有编码核糖体蛋白的mRNA7.柳穿鱼花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柳穿鱼甲和乙,二者Lc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柳穿鱼甲Lcyc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柳穿鱼乙Lcyc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C.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甲基化修饰导致的性状改变不可遗传8.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转变为7乙基鸟嘌呤,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最终使DNA序列中GC碱基对替换成AT碱基对。育种专家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多种性状变异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C.经处理后发现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若一个双链DNA的一个鸟嘌呤转变为7乙基鸟嘌呤,该DNA复制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均发生改变9.下图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2B.图中染色体行为是卵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唯一原因C.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图中B和b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10.玉米(2n=20)为雌雄同株植物,现有一种三体玉米植株,该玉米体细胞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位于6号染色体上(如图所示),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A.该三体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1∶2∶2B.以该三体抗病植株为父本,以染色体数正常的感病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后代抗病∶感病=1∶2C.让该三体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感病=2∶1D.该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1条,而染色体形态有11种1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雄性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存在X染色体C.雌鸡的一个染色体组由39条染色体构成,这39条染色体上所含DNA各不相同D.雄性蜜蜂的体细胞中可能有两个染色体组12.在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时,人体的野生型EPASI基因被激活,触发生成更多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以增加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在高海拔地区,野生型EPASI基因的持续高表达会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过度增多,增高血液粘稠度,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发作。由于藏族人体内存在EPASI突变基因,使得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只会适度提高,避免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过度增多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PAS1突变基因可能是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关键基因B.推测EPASI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C.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持续选择,可使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高海拔低氧环境诱发人体EPAS1基因产生相应的适应性突变13.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种多样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动物的骨骼化石可以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B.蝙蝠的翼和鲸的鳍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它们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和有尾的阶段,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差异的大小可以反映亲缘关系的远近14.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探究刚毛和截毛的遗传规律,用纯合果蝇为亲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亲本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实验一刚毛(♀)×截毛(♂)刚毛♀刚毛∶♂刚毛∶♂截毛=2∶1∶1实验二刚毛(♂)×截毛(♀)刚毛♂刚毛∶♀刚毛∶♀截毛=2∶1∶1A.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B.若仅考虑实验一,可排除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可能C.若仅考虑实验二,可排除D(d)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D.让实验一中F1雌果蝇与实验二中F1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雄果蝇全为截毛15.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及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彩球的总数必须相同,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彩球的大小和形状必须相同B.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践活动中,宜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所有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均加倍,而其它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加倍D.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大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将DNA的两条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移到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大肠杆菌都带15N标记B.部分大肠杆菌DNA的两条链都含15NC.部分大肠杆菌DNA的两条链都含14ND.提取所有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2条带17.玉米果穗有秃尖现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为揭示秃尖现象的遗传规律,育种工作者将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为255株,不秃尖为17株;用F1与不秃尖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秃尖为153株,不秃尖为51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果穗的不尖秃对尖秃为显性B.控制玉米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的基因均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2秃尖植株中应该存在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D.F2秃尖植株中杂合子约占到2/318.生物体内普遍存在dsRNA介导的RNA干扰现象,其部分原理如下图所示。细胞中的dsRNA基因转录而成的PrimRNA分子内部存在局部双链。细胞内Dicer酶能特异性识别PrimRNA,并将PrimRNA切割成小分子双链RNA片段(简称dsRNA),随后dsRNA解开变为单链(siRNA)。siRNA和某些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简称RISC),RISC能结合到细胞内与siRNA互补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使其被降解,从而阻断相关基因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sRNA介导的RNA干扰主要抑制了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B.dsRNA介导的RNA干扰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C.Dicer酶和RISC均可对RNA进行切割,Dicer酶对RNA的切割具有特异性,而RISC不具有特异性D.PrimiRNA分子内部存在局部双链,据此推测dsRNA基因转录过程的模板链内部存在互补的碱基序列19.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进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草鱼的初级精母或初级卵母细胞中有六套非同源染色体B.推测三倍体草鱼高度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C.若二倍体草鱼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进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也有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D.某条二倍体草鱼的基因型为AaBb,若该草鱼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不考虑突变,最终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卵细胞20.野骆驼是世界上仅存的骆驼科真驼属野生种,属于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野骆驼和家骆驼的基因库存在2%~3%的差异,但二者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相较于家骆驼,野骆驼更耐严寒酷暑、饥渴、风沙,能饮用高矿化度苦咸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野骆驼的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B.导致野骆驼和家骆驼基因库差异的原因有自然选择和可遗传变异等C.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可能较多(如狗的变异比狼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D.野骆驼和家骆驼能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直接将野骆驼和家骆驼的杂交后代放归到野外野骆驼群体中,就可以恢复野骆驼数量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阅读下列有关桦尺蛾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然条件下桦尺蛾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黑的也有浅色的。材料二:杂交实验表明,黑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蛾,而浅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其后代都是浅色的桦尺蛾。材料三:英国某地有一种桦尺蛾,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栖息地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的。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黑色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类型。(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在一个种群中______,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______多样性。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根据材料二判断,黑色对浅色为______性。根据材料三判断,树干变黑后,浅色桦尺蛾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存活并留下后代的几率降低,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______(填“基因型”或“表型”)(3)调查不同地区桦尺蛾黑色表型的频率,检测并计算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甲地区乙地区黑色表型频率0.950.5A基因频率0.70.3若体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推测______地区的煤烟污染可能更严重;甲地区桦尺蛾种群中杂合子频率为______。22.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细胞核中以DNA的______(填图中序号)链为模板合成③,③进入细胞质后与______(填图中序号)结合,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______的结合位点。(2)mRNA链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为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称为3'端,图中③的左端为______端。核糖体沿③移动,直到遇到③的______,肽链的合成结束。(3)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4)基因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3.DNA复制时偶尔发生的错误及辐射等外界环境因素都能使DNA出现损伤。在细胞周期的G1期(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出现损伤的DNA时,p53基因表达增加,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受损DNA被修复后可继续分裂并产生正常子细胞;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带有基因损伤、有癌变倾向细胞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开始时,______酶将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在______酶等的作用下,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______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2)若某双链DNA片段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单链上A+T占40%,则该双链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个,复制而成的每个子代双链DNA片段中(A+C)/(T+G)=______。(3)据题干信息可知,p53基因属于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______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的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就有可能引起细胞癌变。2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宽叶和窄叶为一对相对性状,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对基因型为Bb的杂合植株(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位置如图甲)进行诱变处理,得到图乙、丙、丁所示的突变体,据图回答问题:(1)图乙和图丁所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图乙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图丁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一般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的改变。(2)上述诱变处理也有可能引起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颠倒片段的长度会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下图所示变异属于该种类型(倒位)的是______。(3)另一杂合植株(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位置如图丙)表现为宽叶。若该植株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配子活力相同,受精卵中同时缺少B和b基因时不能存活,则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有______种,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窄叶植株理论上约占______。(4)纯合宽叶植株与纯合窄叶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一株窄叶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_。A.亲代宽叶植株在产生配子过程中,B基因突变成b基因B.亲代宽叶植株在产生配子过程中,载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C.后代植株在个体发育的早期,有丝分裂时B基因突变成b基因D.亲代宽叶植株的叶片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B基因突变成b基因25.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灰体与黑檀体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一只翻翅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翻翅黑檀体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2∶2∶1∶1,不考虑互换,各种基因型雌雄配子均可育且存活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果蝇的翻翅对正常翅为______性。F1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若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亲代翻翅灰体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2)根据上述杂交组合的结果判断,A(a)和B(b)基因位于填______(“一对”或“两对”)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3)已知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星状眼基因(T)与正常眼基因(t)也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且T纯合致死。某兴趣小组通过杂交实验得到翻翅、星状眼新品系,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将该品系果蝇的A(a)和T(t)基因标注在下图中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______(绘制在答题卡图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间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纯合子的后代一定是纯合子C.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也相同D.狗的长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等。【详解】A、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间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B、纯合子的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子代是Aa,是杂合子,B错误;C、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错误;D、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黑毛不属于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B.T2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酶来自大肠杆菌C.T2噬菌体DNA复制所需模板来自大肠杆菌D.T2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详解】T2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模板,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由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场所和能量等,子代噬菌体DNA复制时,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两条链为模板,由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场所和能量等,C错误,ABD正确。故选C。3.在外界致癌因子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可发生癌变。正常结肠上皮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序列不变B.DNA碱基种类发生改变C.DNA中嘌呤总数可能发生变化D.细胞表面蛋白质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结肠上皮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后,DNA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改变DNA碱基种类,但DNA中嘌呤总数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C正确;D、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D错误。故选C。4.下图表示的是大肠杆菌DNA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与密码子及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B.图中以DNA为模板合成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C.②是单链RNA,因此其内部不存在氢键D.携带酪氨酸的tRNA上存在密码子AUG【答案】A【解析】【分析】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详解】A、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A正确;B、①代表R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图中以DNA为模板合成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B错误;C、tRNA中存氢键,C错误;D、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携带酪氨酸的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AUG,D错误。故选A。5.研究表明野生型果蝇幼虫体内lint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如下图所示),进而导致果蝇体型变小等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提高幼虫lint基因表达可能使其体型变小C.上述结果表明果蝇体型的大小与相关基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D.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的表达产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野生型果蝇幼虫inr的相对表达量较低,降低了lint基因表达后的果蝇幼虫,i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说明lint基因能抑制int基因的表达;又当int表达量增加时,果蝇体型变小,可知lint基因表达量增加果蝇体型较大。【详解】AC、AC正确;D、果蝇体型大小与lint基因和inr基因都有关,说明果蝇体型大小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B。【详解】A、对比野生型果蝇幼虫的inr的表达量可知,降低lint基因表达后,幼虫体内的in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降低lint基因表达,inr的表达量增加后,会导致果蝇体型变小,可推测提高幼虫lint基因表达,inr的表达量下降,进而可能使果蝇体型变大,B错误;C、根据题意,野生型果蝇幼虫体内lint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如下图所示),进而导致果蝇体型变小等异常,因此果蝇体型的大小与相关基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C正确;D、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的表达产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D正确;故选B。6.从同一只鸡的红细胞(A)和胰岛细胞(B)中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AmRNA和B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AcDNA和BcD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在鸡的红细胞和胰岛细胞中均表达B.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不是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C.AmRNA与BcDNA碱基序列都完全互补D.能与AcDNA互补的BmRNA中含有编码核糖体蛋白的mRNA【答案】D【解析】【分析】在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不同类型的细胞会根据自身的功能和需求,选择性地表达特定的基因。例如,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会表达与血红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胰岛细胞主要负责分泌胰岛素,会表达与胰岛素合成相关的基因。逆转录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详解】A、血红蛋白基因在红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而不是在鸡的红细胞和胰岛细胞中均表达,A错误;B、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mRNA与BcDNA碱基序列不会都完全互补,C错误;D、所有细胞都需要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所以能与AcDNA互补的BmRNA中含有编码核糖体蛋白的mRNA,D正确。故选D。7.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柳穿鱼甲和乙,二者Lc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柳穿鱼甲Lcyc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柳穿鱼乙Lcyc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C.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甲基化修饰导致的性状改变不可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其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错误;B、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不能完成转录,不能编码相应蛋白质,B错误;C、基因的甲基化、乙酰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所以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D、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所以甲基化修饰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D错误。故选C。8.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转变为7乙基鸟嘌呤,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最终使DNA序列中GC碱基对替换成AT碱基对。育种专家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多种性状变异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C.经处理后发现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若一个双链DNA的一个鸟嘌呤转变为7乙基鸟嘌呤,该DNA复制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均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普遍性和不定向性。【详解】A、EMS属于诱变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B、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可能是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某一性状经处理后会出现多种变异类型,C正确;D、若一个双链DNA的一个鸟嘌呤转变为7乙基鸟嘌呤,该DNA复制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只有一个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9.下图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2B.图中染色体行为是卵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唯一原因C.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图中B和b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还会发生交叉互换等现象,导致配子的多样性。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4,A错误;B、卵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图中染色体行为不是唯一原因,B错误;C、一般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如果发生互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D、图中B和b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这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形式,D正确。故选D。10.玉米(2n=20)为雌雄同株植物,现有一种三体玉米植株,该玉米体细胞的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位于6号染色体上(如图所示),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A.该三体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1∶2∶2B.以该三体抗病植株为父本,以染色体数正常的感病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后代抗病∶感病=1∶2C.让该三体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感病=2∶1D.该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1条,而染色体形态有11种【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位置颠倒、移接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A正确;B、以该三体抗病植株作父本,产生2种可育雄配子:1/3A、2/3a,以染色体数正常的感病植株为母本(aa)产生含a的配子,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出子代中抗病植株占1/3,感病植株占2/3,B正确;C、三体抗病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有4种:比例为1/6A、2/6Aa、2/6a、1/6aa,可育雄配子有2种1/3A、2/3a,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子代感病植株(aa+aaa)约占2/3×2/6+2/3×1/6=1/3,抗病植株占1-1/3=2/3,C正确;D、该玉米为三体植株,所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1条,而染色体形态有10种,D错误。故选D。1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雄性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存在X染色体C.雌鸡的一个染色体组由39条染色体构成,这39条染色体上所含DNA各不相同D.雄性蜜蜂的体细胞中可能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共24条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A错误;B、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因此雄性蝗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导致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存在X染色体,B正确;C、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76+ZW,共78条染色体,所以雌鸡的一个染色体组由39条染色体构成,这39条染色体的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其上所含DNA各不相同,C正确;D、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是单倍体,但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体细胞中可能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A。12.在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时,人体的野生型EPASI基因被激活,触发生成更多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以增加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在高海拔地区,野生型EPASI基因的持续高表达会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过度增多,增高血液粘稠度,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发作。由于藏族人体内存在EPASI突变基因,使得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只会适度提高,避免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过度增多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PAS1突变基因可能是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关键基因B.推测EPASI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C.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持续选择,可使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高海拔低氧环境诱发人体EPAS1基因产生相应的适应性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等。【详解】A、根据信息“藏族人体内存在EPASI突变基因,使得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只会适度提高,避免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过度增多引起的一些副作用”判断EPAS1突变基因可能是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关键基因,A正确;B、不具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很难在青藏高原地区生存,所以EPASI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B正确;C、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持续选择,使得EPAS1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EPAS1基因产生突变不是高海拔低氧环境诱发的,D错误。故选D。13.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种多样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动物的骨骼化石可以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B.蝙蝠的翼和鲸的鳍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它们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和有尾的阶段,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差异的大小可以反映亲缘关系的远近【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利用动物牙齿化石能够推测动物取食情况,通过动物骨骼化石能够推测动物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根据植物化石能够推测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详解】A、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证据,通过动物的骨骼化石可以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A正确;B、蝙蝠的翼和鲸的鳍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B错误;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说明人和鱼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具有统一性,这个证据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C正确;D、不同生物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其差异可揭示物种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D正确。故选B。14.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探究刚毛和截毛的遗传规律,用纯合果蝇为亲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亲本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实验一刚毛(♀)×截毛(♂)刚毛♀刚毛∶♂刚毛∶♂截毛=2∶1∶1实验二刚毛(♂)×截毛(♀)刚毛♂刚毛∶♀刚毛∶♀截毛=2∶1∶1A.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B.若仅考虑实验一,可排除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可能C.若仅考虑实验二,可排除D(d)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D.让实验一中F1雌果蝇与实验二中F1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雄果蝇全为截毛【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一刚毛和截毛果蝇交配,F1全为刚毛,F2刚毛:截毛=3:1,说明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从实验二的结果来看,F1代都是全为刚毛,这说明刚毛是显性性状,如果D(d)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F1中雌雄表现型应不同。现在二者表现型相同,排除了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而且F2代中刚毛和截毛在雌雄表现型不同,F2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1:1,推测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详解】A、实验一刚毛和截毛果蝇交配,F1全为刚毛,F2刚毛:截毛=3:1,说明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A正确;B、在实验一中,如果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F2代中刚毛和截毛在雌雄中的的比例应该全是3:1,现在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刚毛:截毛=1:1,排除了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可能,B正确;C、从实验二的结果来看,F1代都是全为刚毛,这说明刚毛是显性性状,如果D(d)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F1中雌雄表现型应不同。现在二者表现型相同,排除了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而且F2代中刚毛和截毛在雌雄表现型不同,F2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1:1,推测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C正确;D、由以上信息可知,实验一中F1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DXd,实验二中F1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dYD。它们交配后代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DYD、XdYD,因此全为刚毛,D错误。故选D。15.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及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彩球的总数必须相同,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彩球的大小和形状必须相同B.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践活动中,宜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所有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均加倍,而其它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加倍D.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中的小球分别表示的是雌配子和雄配子,而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要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目,故两个小桶内彩球的总数不一定相同,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彩球的大小和形状必须相同,A错误;B、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践活动中,宜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使得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可靠性。红绿色盲、白化病、以及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都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它们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是调查时的优选对象,B正确;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并不是所有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加倍,而是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加倍,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为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由于抗生素是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在抑菌圈边缘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说明生长在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故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D错误。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将DNA的两条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移到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大肠杆菌都带15N标记B.部分大肠杆菌DNA的两条链都含15NC.部分大肠杆菌DNA的两条链都含14ND.提取所有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2条带【答案】ABD【解析】【分析】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将DNA的两条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获得2个含14N/15N的DNA分子和2个14N/14N的DNA分子,再转移到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可获得6个含14N/15N的DNA分子和2个含15N/15N的DNA分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在试管中出现2条带(重带和中带),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17.玉米果穗有秃尖现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为揭示秃尖现象的遗传规律,育种工作者将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为255株,不秃尖为17株;用F1与不秃尖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秃尖为153株,不秃尖为51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果穗的不尖秃对尖秃为显性B.控制玉米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的基因均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2秃尖植株中应该存在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D.F2秃尖植株中杂合子约占到2/3【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将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不秃尖=255:17=15:1,是9:3:3:1的变形;F1与不秃尖植株测交,子代植株秃尖与不秃尖的比例=153:51=3:1,因此控制玉米秃尖和不秃尖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F1自交后代出现秃尖和不秃尖,可得出秃尖为显性性状,不秃尖为隐性性状,A错误;B、分析题干信息,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不秃尖=255:17=15:1,是9:3:3:1的变形,因此控制玉米秃尖和不秃尖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因为F2中秃尖:不秃尖=15:1,即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秃尖性状,不含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不秃尖性状,假设控制该对性状基因为A、a和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2秃尖植株中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因此F2秃尖植株中应该存在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C正确;D、F1的基因型为AaBb,F2秃尖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占3/15,因此秃尖植株中杂合子占12/15,即4/5,D错误。故选ABD。18.生物体内普遍存在dsRNA介导的RNA干扰现象,其部分原理如下图所示。细胞中的dsRNA基因转录而成的PrimRNA分子内部存在局部双链。细胞内Dicer酶能特异性识别PrimRNA,并将PrimRNA切割成小分子双链RNA片段(简称dsRNA),随后dsRNA解开变为单链(siRNA)。siRNA和某些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简称RISC),RISC能结合到细胞内与siRNA互补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使其被降解,从而阻断相关基因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sRNA介导的RNA干扰主要抑制了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B.dsRNA介导的RNA干扰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C.Dicer酶和RISC均可对RNA进行切割,Dicer酶对RNA的切割具有特异性,而RISC不具有特异性D.PrimiRNA分子内部存在局部双链,据此推测dsRNA基因转录过程的模板链内部存在互补的碱基序列【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详解】AB、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可知,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而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RNA干扰的实质是使遗传信息传递中的翻译过程受阻,无法合成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A错误,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内Dicer酶能特异性识别PrimRNA,并将PrimRNA切割成小分子双链RNA片段(简称dsRNA),随后dsRNA解开变为单链(siRNA)”可知,Dicer酶对RNA的切割具有特异性,而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也具有特异性,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内Dicer酶能特异性识别PrimRNA,并将PrimRNA切割成小分子双链RNA片段(简称dsRNA),随后dsRNA解开变为单链(siRNA)”可知,dsRNA基因是双链RNA片段,由此可推测dsRNA基因转录过程的模板链内部存在互补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BD。19.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进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草鱼的初级精母或初级卵母细胞中有六套非同源染色体B.推测三倍体草鱼高度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C.若二倍体草鱼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进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也有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D.某条二倍体草鱼的基因型为AaBb,若该草鱼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不考虑突变,最终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卵细胞【答案】BC【解析】【分析】1、用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染色体组是指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详解】A、该三倍体草鱼体细胞中含有两套卵细胞的非同源染色体和一套精子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B、三倍体草鱼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低。据此推测三倍体草鱼高度不育,B正确;C、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进行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加倍,C正确;D、若该草鱼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不考虑突变,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Bb,D错误。故选BC。20.野骆驼是世界上仅存的骆驼科真驼属野生种,属于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野骆驼和家骆驼的基因库存在2%~3%的差异,但二者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相较于家骆驼,野骆驼更耐严寒酷暑、饥渴、风沙,能饮用高矿化度苦咸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野骆驼的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B.导致野骆驼和家骆驼基因库差异的原因有自然选择和可遗传变异等C.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可能较多(如狗的变异比狼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D.野骆驼和家骆驼能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直接将野骆驼和家骆驼的杂交后代放归到野外野骆驼群体中,就可以恢复野骆驼数量【答案】ABC【解析】【分析】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详解】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野骆驼的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自然选择和可遗传变异都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造成野骆驼和家骆驼基因库的差异,B正确;C、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对家养动物进行杂交育种等措施,增加了选择压力,使得家养动物的变异可能较多,C正确;D、野骆驼和家骆驼能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但直接将杂交后代放归到野外野骆驼群体中,并不能简单地恢复野骆驼数量,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生存竞争等多种因素,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阅读下列有关桦尺蛾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然条件下桦尺蛾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黑的也有浅色的。材料二:杂交实验表明,黑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蛾,而浅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其后代都是浅色的桦尺蛾。材料三:英国某地有一种桦尺蛾,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栖息地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的。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黑色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类型。(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在一个种群中______,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______多样性。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根据材料二判断,黑色对浅色为______性。根据材料三判断,树干变黑后,浅色桦尺蛾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存活并留下后代的几率降低,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______(填“基因型”或“表型”)(3)调查不同地区桦尺蛾黑色表型的频率,检测并计算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甲地区乙地区黑色表型频率0.950.5A基因频率0.70.3若体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推测______地区的煤烟污染可能更严重;甲地区桦尺蛾种群中杂合子频率为______。【答案】(1)①.种群②.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①.遗传(或基因)②.显③.表型(3)①.甲②.0.5(或50%)【解析】【分析】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1)自然选择的对象:①直接对象:生物的变异性状(即表型)。②间接对象:与性状表现相关的基因型。③根本对象: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3)自然选择的结果:①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小问1详解】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小问2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材料一主要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材料二,黑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蛾,浅色的桦尺蛾之间杂交其后代都是浅色的桦尺蛾,据此可判断黑色对浅色为显性。根据材料三判断,浅色桦尺蛾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存活并留下后代的几率降低,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小问3详解】若体色与环境差异大则容易被天敌捕食,则煤烟污染严重的地区,浅色桦尺蛾被捕食的概率增加,存活并留下后代的几率降低,所以黑色桦尺蛾占的比例高,由此结合表格可知,甲地区的煤烟污染更严重。由表格可知,A基因的频率的0.9,则a基因的频率=0.3,黑色表型频率=0.95,即AA+Aa的频率为0.95,则aa的频率=0.05,因为a基因的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可以求出Aa的基因型频率=0.5。22.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细胞核中以DNA的______(填图中序号)链为模板合成③,③进入细胞质后与______(填图中序号)结合,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______的结合位点。(2)mRNA链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为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称为3'端,图中③的左端为______端。核糖体沿③移动,直到遇到③的______,肽链的合成结束。(3)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4)基因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答案】(1)①.①②.⑤③.tRNA(2)①.5’②.终止密码子(或“UAA”或“UAG”或“UGA”)(3)一个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4)①.DNA和RNA②.DNA→RNA→蛋白质,RNA→DNA(或“DNA⇄RNA→蛋白质”)【解析】【分析】图示为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①②表示DNA链,③表示mRNA,④表示tRNA,⑤表示核糖体,⑥表示多肽链。【小问1详解】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链为模板合成③mRNA,由于DNA模板链与mRNA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①是模板链。③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⑤核糖体结合,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小问2详解】③为mRNA,翻译过程沿着mRNA的5'端到3'端进行,由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因此,③的左端为5'端。核糖体沿③移动,直到遇到③的终止密码子,肽链的合成结束。【小问3详解】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小问4详解】基因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和RNA的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转录、翻译和逆转录可表示为:DNA→RNA→蛋白质,RNA→DNA(或“DNA⇄RNA→蛋白质”)。23.DNA复制时偶尔发生的错误及辐射等外界环境因素都能使DNA出现损伤。在细胞周期的G1期(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出现损伤的DNA时,p53基因表达增加,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受损DNA被修复后可继续分裂并产生正常子细胞;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带有基因损伤、有癌变倾向细胞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开始时,______酶将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在______酶等的作用下,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______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2)若某双链DNA片段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单链上A+T占40%,则该双链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个,复制而成的每个子代双链DNA片段中(A+C)/(T+G)=______。(3)据题干信息可知,p53基因属于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______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的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就有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答案】(1)①.解旋②.DNA聚合③.碱基互补配对(2)①.900②.1(3)①.抑癌②.抑制③.减弱【解析】【分析】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测,A与T配对,C与G配对,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小问1详解】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开始时,解旋酶将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小问2详解】若某双链DNA片段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单链上A+T占40%,则该双链DNA片段中A+T也占40%,C+G占60%,C=G=1/2×500×2×60%=300个,该双链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21)×300=900个,在DNA双链中,A=T,C=G,所以,复制而成的每个子代双链DNA片段中(A+C)/(T+G)=1。【小问3详解】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正常增殖,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细胞周期的G1期(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出现损伤的DNA时,p53基因表达增加,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受损DNA被修复后可继续分裂并产生正常子细胞;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带有基因损伤、有癌变倾向细胞的产生,所以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的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就有可能引起细胞癌变。2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宽叶和窄叶为一对相对性状,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对基因型为Bb的杂合植株(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位置如图甲)进行诱变处理,得到图乙、丙、丁所示的突变体,据图回答问题:(1)图乙和图丁所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图乙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图丁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一般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的改变。(2)上述诱变处理也有可能引起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颠倒片段的长度会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下图所示变异属于该种类型(倒位)的是______。(3)另一杂合植株(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位置如图丙)表现为宽叶。若该植株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配子活力相同,受精卵中同时缺少B和b基因时不能存活,则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有______种,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窄叶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受资助学生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4篇)
- 《天体物理学时间》课件
- 文物数字化与5G技术应用-洞察分析
- 微笑线与年龄相关性-洞察分析
- 栓子催化技术进展-洞察分析
- 勤俭节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8篇)
- 网络拓扑演化分析-洞察分析
- 消费者价值共创研究-洞察分析
- 营销组合策略在批发零售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医疗保险个人工作总结(5篇)
-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穿越220kV线路施工方案
- 2011辛卯年风水布局概述
- 养殖户粪污污染情况整改报告2篇
- Q-FT B039-2006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 截流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 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项目设计
- 干式变压器检修维护手册.
- 环境化学致癌物
- PWM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 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