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广西壮族无孔笛是一件稀有的嗓振气鸣乐器,有着独特的器乐特性。因乐器本身无孔、无膜而被称为“无孔笛”。无孔笛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邕宁,它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其制作、演奏的传承艺人已历经三代,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之一。由于无孔笛的制作方法、发声发法、演奏形式、音乐素材等有着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因此具有较高的的音乐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关键词:无孔笛;制作方法;改良方式;传承发展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各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文化、风俗、历史等密切相关。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乐器,无孔笛便是广西壮族人民在劳作之余创作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现主要分布于广西邕宁地区。近年来,我国大力挖掘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八音受到了民族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壮族乐器的发展和传承,使得更多喜爱少数民族乐器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了乐器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广西邕宁壮族八音由大小唢呐、无孔笛、锣、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无孔笛作为广西少数民族中比较特殊的嗓振气鸣乐器已成为了八音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低音乐器。随着壮族八音的不断发展,在广西邕宁地区也涌现出了女子八音、老年八音、少年八音等多种形式的团体,展现出了邕宁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了当地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作者将从无孔笛的发声原理、制作方法、改良方式、演奏形式及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一、壮族无孔笛的田野调查概况壮族无孔笛(图1)笛身较长,无按音孔与膜孔,所以不易吹奏。音高则取决于人的嗓子,曲调的艺术情感力表现也较弱,这就使得它很少有独特的器乐曲和独立的舞台演出机会,但作为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也有着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一)壮族无孔笛的由来关于无孔笛的传说,鲜见有文献记载,广西邕宁区前文体局局长口述了无孔笛在当地流传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壮族人民便喜用欢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所以传统歌圩和各种节庆日在当地很是兴盛,但是能为山歌伴奏的乐器却很少,于是人们便想到了用木瓜茎杆制作成乐器,将叶子去掉后,把其茎干掏空,这样在吹奏时便能产生共鸣,声音动听悠扬,但不利于长时间保存。后来,人们经过长时间无数次地改造,这才有了现在无孔笛的诞生,无孔笛其制作和演奏技巧都相对简单,它能独奏又能为山歌等曲调伴奏,此时“无孔笛”已然成为了壮家儿女在婚恋过程中传递感情的重要工具。(二)壮族无孔笛的发展概况根据现有的资料整理来看,无孔笛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传承人已有三代,唯一在世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人后继乏人。无孔笛传承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传统无孔笛的制作方法制作无孔笛,第一步,竹子是其主要的制作材料,所选用的竹子应老嫩适中,节长且两端带节隔的竹管,长约58厘米,直径1.5~2厘米。晒到八成干后将其绑直,然后用锋利的刀具将竹管从中间破开后再将其合拢成一体并用来作为主管,主管的任何一端都可作吹口。第二步,取两根长约55cm左右的竹管在其1/3处破开来制作副管,用橡皮筋将其固定,就像三根手指一样紧密贴在一起。固定的时候必须力度适中,不能挤压到发音竹,也不能松垮,否则吹奏时会直接影响到音色的好坏。2.无孔笛的演奏方式无孔笛又称“合欢箫”,是壮族的嗓振气鸣乐器,演奏者凭借丹田气息使其发音,声音低沉洪亮。虽然无孔笛在表面上跟吹管乐器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相差很大。一般的管子发音原理是由演奏者从“风门”吹出的气柱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无孔笛则是依靠演奏者的嗓子和丹田气息,它的管腔只是一个扩音器,起到传递声波的作用。吹奏无孔笛时,口含住发音主管的一端,将气流吹入管内,击发使其聚拢的竹片产生振动发出嗓鸣跟竹板混合的音响。其音高取决于演奏者,旋律也依靠演奏者的哼唱发出。因为没有孔,演奏时一般将右手放在发音管右边的二分之一处,左手置于笛管下端固定,用右手按住无孔笛的管身上下移动来控制振动的幅度以此改变其音量、音色。它的发声源仅仅是靠人的嗓子来完成,所以它和我国传统的吹奏乐器演奏方式并不相同。3.无孔笛的演奏曲目无孔笛是伴随一代代邕宁群众成长的乐器,无孔笛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在八音乐队中,其音域是do~si。八音队中共有30人,无孔笛的演奏者为6人左右。演奏曲目来自壮族本土曲调,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仙贺寿》《仙姬送子》等。由于演奏内容一般多为邕宁壮族的山歌调(图2),乐音起伏不大,多为大二度结合小三度蜿蜒进行,偶现纯四度。旋律进行与发音语调较为接近,所以给人以舒缓、柔和的感觉,曲目形式较为单一。二、壮族无孔笛的“鸣·动”传统壮族“无孔笛”由于在原材料、发音方式、演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缺漏与不足,使得乐器本身不易保存与学习,无孔笛的音乐传承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由覃国伟教授等几人对其传统无孔笛进行了创新研究之后,改变了原有的形制、形态,使得无孔笛发出了“新声音”。(一)当代壮族无孔笛制作方法覃国伟教授在无孔笛的选材和制作形制上加以研究与试验,最终得到了最佳材料及运用科学的手段,使得该乐器的发音达到了和谐统一,增强了它的音乐表现力及稳定性。1.新型壮族无孔笛材料的选择传统壮族无孔笛用竹子制作,而广西又所处我国西南,气候潮湿,乐器管体内时有虫蛀,吹奏时音质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材料上的原始性再加上制作时工艺的差异性,所以在演奏时很难达到音质、音色上的谐和统一。改良后的壮族无孔笛的制作材料更加注重品质上的选择(2-3年的青嫩竹)“单竹”作其主管,竹节的长度控制在68-70厘米左右,竹节表面要细腻光滑。原材料选好之后,利用科学的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清洗、烘干并进行最后主管的制作。而无孔笛的副管在选材与制作上与主管一致且直径小于主管即可。2.新型壮族无孔笛的形制改良后的壮族无孔笛(图3)形制上的制作与传统无孔笛有着较大区别,首先,主管和副管之间的连接是用了宽3毫米左右的透明胶带来粘合固定的,而不再使用橡皮筋来固定主管和副管。其次,改良后的无孔笛在制作完成后要对乐器的表面进行喷漆与抛光,不仅能防止虫驻,还可提升乐器整体的美观度,使乐器能更好地适应潮湿环境而不会出现音质、音色的改变。最后,我们现可以通过计算,在其原有的形制上创造出更多形态大小不一的无孔笛,不仅方便携带与演奏,也大大提升了此乐器的实用性。(二)新型壮族无孔笛演奏方式改良后的壮族无孔笛变成了以膜振动发音的方式。经过覃国伟教授等人的不断实验与研究,他们采用了有弹性的塑料膜为该乐器的发声膜,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塑料膜来进行音色的转变,而不再是传统地运用移动双手来进行音质、音量的改变。当塑料膜收紧时,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明亮、清脆的。而塑料膜松时,乐器的音色则是低沉、沙哑的。改良后的无孔笛由于在发音上与气鸣乐器更加相近,所以无孔笛也可以运用单吐、双吐等演奏技巧,进而丰富了该乐器的演奏方式和视听效果。传统壮族无孔笛演奏的大多是为山歌来进行伴奏的曲调。而改良后的壮族无孔笛不仅可以演奏简单的民歌曲调,还可以演奏其现代流行音乐,也能更好的融入到合唱、重唱、男女对唱、二声部等声乐作品之中,在壮族二声部声乐作品中由于它的器乐特性(低音)使得它不仅能更好地为其伴奏的同时,也能随时转变成独奏的乐器在为作品的感情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处理与升华,提供为之有效的乐器文本支撑。改良后的无孔笛在情歌对唱(图4)中也展现了它独特的伴奏音响效果,从舒缓的吹奏曲目的吹奏到加入倚音的吹奏形式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新“转变”与新“功能”。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改良后的无孔笛不仅能够满足演奏歌曲不同风格的要求,也能展现出其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力。改良后的无孔笛既保持了它的地方民族特色,又展现了该乐器独有的演奏特点。三、壮族无孔笛的传承发展邕宁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且高度重视当地民间文化的保护。近几年,在邕宁政府的带领下,壮族无孔笛的传承发展也迈向了新纪元。(一)本土音乐文化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事物的文化冲击,使得无孔笛存在一定的失传风险,加之无孔笛传承后继乏人等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但在调查中也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发现:(1)近几年无孔笛的传承艺人、爱好者们利用本土的传统民间旋律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曲调,使得无孔笛的演奏曲目与形式更为多样化,也让人们充分认识与了解到广西本土音乐;(2)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宣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政府、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不断得进行丰富和发展。在邕宁政府的助推下,选择了在辐射面较广的中小学进行试点,开展了无孔笛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习本民族乐器,用实践来引导他们体验、感受无孔笛的音乐文化,既有利于学生真正的享受音乐、接受音乐,也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邕宁文体局的挖掘与创新下,2014年改良后的无孔笛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现身于广西民族演奏会之中,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2015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该乐器在广西音乐厅进行了首演;2016年又受邀到台湾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大学进行展演,受到了热烈反响。(二)充分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1.建立无孔笛音乐文化实物陈列馆最大可能地从民间收集现存的传统无孔笛乐器、碟片以及与无孔笛生活相关的实物及图片资料作为保存对象。以邕宁壮族无孔笛乐器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由专业民族音乐学者收集、整理、记录的民间现存无孔笛器乐曲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民族音乐学著述为保存对象。2.举办传承培训班为促进邕宁壮族无孔笛的发展,邕宁政府组织了无孔笛培训班。培训班免费对群众开放,培训班的老师是一些精通无孔笛制作与演奏的民间艺人和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学者,以及精通器乐史的老师。学员是一些爱好无孔笛的群众,一部分是本来就会演奏的人,也有一部分是喜欢无孔笛但不会制作与演奏的人。培训班的老师先是向学员讲授无孔笛的历史、概况和特点,之后再教授如何制作、演奏无孔笛。(三)“互联网+”拓宽民族文化发展空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科学技术、互联网的不断壮大,为了壮族本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传承与发展,互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好的平台。邕宁政府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无孔笛从现代网络多媒体中传播出去,既填补了人们对广西无孔笛认识的不足,还探索了民族古乐器在未来传播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与相关网站、电视台合作,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博、抖音账号并上传相关视频。线下则与文化创意产业办、文化局、歌舞剧院等合作进行商业演出。互联网、媒体极大的推广了无孔笛的音乐文化价值,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发展状态决定着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音乐文化中蕴含大量的生活和人文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乐器是传播音乐的重要媒介之一,无孔笛作为壮族独有的乐器,它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邕宁壮族文化的研究。从乐器本身的发展特点上使我们不难发现,乐器的诞生与发展反应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风俗特征等都与壮族文化息息相关。对于无孔笛的保护与传承实际上也就是对邕宁壮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四、壮族无孔笛的重要价值(一)社会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在其新政策的鼓励与号召下,当地的民间艺人们将无孔笛推到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汇演舞台上,并用无孔笛吹奏当地的山歌曲调获得了热烈反响。至此,无孔笛便出现了在各类汇演的舞台上。它的频频亮相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对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二)音乐文本价值传统壮族无孔笛的音乐素材、发音原理、演奏形式都保留着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改良后的无孔笛从发音特点、演奏形式等都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使得该乐器获得了较高的音乐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及民族民俗学价值。(三)民族文化品牌价值近年来,邕宁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探索本土文化的开发、挖掘与传承工作实现了本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惠互赢。邕宁文体局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相继成立了民间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机电工程实务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2-2023年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申论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重庆三峡学院《逻辑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汉翻译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刑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重庆三峡学院《健康教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数据可视化说课 高中信息技术
- 2024年二季度灵活就业调查报告
- 注塑模具推广方案
- 6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 医院培训课件:《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 2.2.2-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
-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 私下借精合同范本
- 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2024年
-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 幼儿园大班社会主题活动《小小一粒米 我们要珍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