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二、背景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三、字词释义确凿:确实。轻捷:轻快敏捷。菜畦:菜地。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桑椹:桑树的果实。椹,同“葚”。长吟:长声鸣叫。油蛉: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黑色,状如西瓜子,昼夜鸣叫。斑蝥:这里指的是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放屁虫”。缠络:缠绕相连。攒:凑在一块儿。纳凉:乘凉。敛:收拢。脑髓:指脑。鉴赏:欣赏。鉴,鉴别。赏,欣赏。觅食:寻找食物。觅,寻找。竹筛:蒙有许多小孔,用于筛选的竹器。秕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书塾:私塾。方正:正派。消释:溶解。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老的,久于其事的。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狗窦:狗洞。窦,孔,洞。倜傥:洒脱;不拘束。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喧闹。鼎,古代一种铜铸的锅。沸,水开。四、课文内容解析1.结构梳理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2.百草园部分乐园之“乐”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妙趣横生。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角度进行描写。乐闻: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乐事:捕鸟的乐趣。作者用“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写作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插入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3.三味书屋部分概括三味书屋苦中有乐。“苦”的体现要求严厉,不自由:先生严肃;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读书苦,难读,难懂。“乐”的体现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课间休息乐,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人物形象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此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写作手法通过对比手法,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通过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例如,他对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等细节的描写,都充满了童真与童趣,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五、中心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风貌。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窥见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同时,鲁迅在文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六、艺术特色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鲁迅在文中巧妙地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他通过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世界。同时,他又在叙述中穿插了对现实的议论,展示了自己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鲁迅在文中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他通过对生活中小细节的描绘,以小见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反讽手法:鲁迅在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采用了反讽手法,使得文章在叙述中暗含着巧妙的讽刺。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鲁迅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使得整篇文章读来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中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七、阅读感悟成长与变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经历了从自然到人文、从感性到理性的成长过程。他逐渐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是玩耍与游戏,更是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真理的探索。批判精神:鲁迅在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