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直接动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乡村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生产空间,将直接影响()A.人口空间分布 B.城乡户籍制度 C.土地产权制度 D.乡村文化传承2.目前影响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主导产业包括()①加工贸易型产业②数字化转型产业③旅游导向型产业④现代化特色农业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C〖解析〗1.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将吸引人口回流,直接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A正确。对城乡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没有影响,BC错;人口回流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故〖答案〗为A。2.目前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主导产业有加工贸易型产业,旅游导向型产业,现代化特色农业,①③④正确。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数字化转型产业,但还没有大规模发展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②错。故〖答案〗为C。2020年11月17—20日,吉林省出现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天气,其中出现的冻雨主要形成于冬季冷暖锋云系中,高空的雪花从锋面云系的上层落入暖层融化为雨滴,再下落至0℃以下的冷冻层时不冻结并保持过冷却状态,下图为2020年11月17-19日长春站温度场高度—时间剖面.此次冻雨对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树种的危害具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冻雨主要出现在()A.17日B.18日 C.19日 D.20日4.东北地区少有冻雨的出现,此次冻雨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层中()A.平均气温较往年高 B.有厚厚的冻结层 C.有明显的下沉气流 D.平均风速比较大5.此次吉林冻雨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树种危害较大的可能是()A.绿地草坪 B.低矮灌木 C.针叶松树 D.阔叶白桦〖答案〗3.B4.A5.D〖解析〗3.由材料信息可知,冻雨的形成要满足冷—暖—冷的大气结构,符合此结构在18日8时左右出现,19日凌晨消失。故选B。4.中国东北地区地处中高纬度,较少受到冻雨灾害影响,材料中应该是东北地区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为此次冻雨提供了较暖的背景场。暖锋北上与北部冷锋相遇,暖空气沿着冷垫爬升,形成冷一暖一冷的逆温大气层结,暖层中存在大量液态水,液态水再经底层冷层时呈过冷却状态下落,地面出现冻雨,A正确,C错误。下层冷层要较薄才能保证下落过程中不会冻结,B错误。材料无风速信息,且风速不是形成冻雨的关键,D错误。故选A。5.附着在树木上的冰层,凝结越久,冰量越重,当重量超过树木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轻者会造成树枝的折断和弯曲,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树木倒伏或腰折,失去存在的价值。阔叶树种,抗冻雨结冰重力和风力能力弱,故树枝折断和弯曲较多。故选D。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微旅游作为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适应消费业态变化、激活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图为基于城乡协同发展的微旅游杭州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6.符合图中需求(消费)侧模式要求的是()A.产品规模较大 B.较短的出行距离 C.开发度假产品 D.充足的度假时间7.目前乡村微旅游供给侧改革策略是()A.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新型微旅游产品 B.开发顶尖项目,带动多元化旅游活力C.推动微旅游由“普遍化”向“小众化”发展 D.以科技发展为推动力提升微旅游吸引力〖答案〗6.B7.A〖解析〗6.微旅游模式中需求侧应满足的要求是行车距离短,出行频次高,产品规模不大,产品质量需高,出游规划较灵活,出游体验需深度,A错误,B正确;游客的出行时间以短期为主,D错误;度假产品的开发是对供给侧的要求,C错误。故选B。7.以周边休闲度假为主的‘微度假’是旅游消费的一个长期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业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之一,D错误;微旅游之下,发挥生态优势,宅酒店、营地露营、乡村旅居、户外运动都成为新的发展热点,A正确;顶尖多元化、以科技为引领的旅游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城市旅游发展方向,B错误;随着微旅游的推进,将由“小众化”向“普遍化”转变,C错误。故选A。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造者们为它在国内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到了南极现场拼装。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秦岭站的现场拼装,主要是为了()①减少施工人员 ②提高施工效率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提高工程质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和中国其他四个科考站相比,秦岭站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冰盖冰芯 B.接待国内游客 C.开展国际合作 D.填补观测空白〖答案〗8.C9.D〖解析〗8.秦岭站的建设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体系,可以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可以减少南极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可以降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等,②③正确;拼装施工量仍然较大,不会减少施工人员,①错误;现场拼装只是更换建造模式,工程质量相差不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和太平洋扇区,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D正确;其他科考站也可以获取冰盖冰芯、开展国际合作,不是额外建造秦岭站的目的,AC错误;科考站用于科考,并非旅游接待,B错误。故选D。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0.根据①②③的湖泊附近河流的流向,MN一线北侧的地势为()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11.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其形成的原因是()A.湖泊堆积 B.海浪堆积 C.冰川堆积 D.河流堆积12.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附近可能出现了()A.断层 B.褶皱 C.地震 D.火山〖答案〗10.C11.D12.A〖解析〗10.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①②③附近河流由北向南流,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选C。11.根据材料“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并且湖泊④形成了完整的水系,判断高地上的卵石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选D。12.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造成湖泊南部河道改向,形成干谷。故选A。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气温上升,其中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就是北极放大效应。该放大效应使得北极地区增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气热传导增强 C.大气环流增强 D.冰雪的反射率增大14.北极地区明显增温出现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3.B14.D〖解析〗13.北极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本身并没有增多,而是吸收的热量变多了,A错误;海水吸收和储存的热量增多,进而加热近地面及低层大气,使近地面升温,同时低层大气也会对地表有反加热作用,B正确;温度升高导致北极地区的大气压力差异减小,破坏了极地和中纬度地区的环流系统,C错误;海冰的融化导致冰面的冰雪反射率降低,D错误。故选B。14.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入秋,海冰开始凝结释放潜热,入冬更为明显,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D正确,ABC错误。故选D。靠近我国沿海附近的A地与内陆的B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A地120°12'E36°16'N约14时40分约15时20分B地114°20'E30°31'N约14时20分约14时40分15.B地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时40分 B.2时00分 C.2时20分 D.2时40分16.A地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B地,原因是A地()A.海拔低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热岛效应明显〖答案〗15.C16.B〖解析〗15.根据B地的经度可知,B地地方时距北京时间晚约20分钟,即图中B地7月北京时间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在14时40分,此时B地地方时约为14时20分,题中指出当地正午,即滞后当地正午12时约2小时20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对比发现两地与我国的烟台与武汉较接近,1月和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和海拔差异较小。两地中A地(靠近山东省烟台市)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海洋性明显,升温慢降温慢,B正确;海拔低、风力强、热岛效应不会使气温升温时刻月均值滞后,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1998年以前,秋香江上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均处于较低水平,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已梯级建成水电站21座。2023年3月,多部门联动对秋香江流域开展专项调查,以实际行动推进秋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秋香江上小水电站分布图。(1)分析秋香江流域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2)说出“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之后,秋香江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3)针对当前秋香江流域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该流域开发治理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秋香江地处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降雨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势能大。(2)水库蓄水期下游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径流量季节差异减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稳定:洪水期下游河道洪峰减小;含沙量减少。(3)多部门联动,对流域内开发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协调流域内用水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植树造林、疏浚河道);设置生态保护区;加大防污治污管理力度(废水管理、污水治理)。〖解析〗(1)主要从流量、流速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秋香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根据材料信息“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可知,秋香江流域内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河流势能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2)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大量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水库的调蓄功能增强,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变小,水位变化趋于稳定:河流汛期可以拦蓄洪峰,能够使得下游河段洪水期水位降低:水库可以拦蓄泥沙,减小下游含沙量。(3)可从管理、开发、治理等角度展开分析。多部门和多地区联动,建立统一的开发和保护管理部门,对流域内的开发和保护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统一的用水量规划体系,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流域内生态修复,实施植树造林和疏浚河道等工程,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恢复;在生态脆弱地区或水源涵养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该区也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1)分析西南地区采取轮作休耕制度的原因。(2)指出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石漠化地区耕地实行轮作休耕的治理模式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土地长期高强度利用可能会导致肥力下降/耕地生产力下降;耕作层变浅: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土壤酸化;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重金属污染等问题。(2)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且不连续;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环境敏感度高、脆弱性强、稳定性低;季节性干旱频发;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比重大、机械作业难。(3)贵州石漠化地区耕地实行轮作休耕可结合多种治理模式进行:坡度大的石漠化耕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坡度小的石漠化较严重的耕地,实行耕地多年休耕,也可发展畜牧业,实现农牧结合;石漠化程度相对较轻的耕地,实行轮作和季节性休耕相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少耕、轮耕、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加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合理搭配或种植农业经济作物、开展乡村旅游等)。〖解析〗(1)轮作休耕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故本小题主要分析当地土壤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西南地区为生态脆弱区,长时间高强度的垦殖,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导致耕地生产力降低:该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壤酸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故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西南地区采取了轮作休耕制度。(2)主要从光热水土肥等农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该地岩层较厚,地势起伏较大,土壤侵蚀严重,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且岩层裸露、土层不连续;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性较高,对于干扰的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差,难以恢复;该地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地表水难以贮存,季节性干旱频发:该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地势起伏较大,耕地中坡耕地的占比较高,耕地破碎,机械化程度较低等。(3)不同石漠化地区耕地实行轮作休耕的治理模式可以与石漠化防治措施相结合进行;对于坡度较大的耕地,应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实施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坡度较小且石漠化较轻的耕地,采用轮作休耕的治理方式,采用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方式,促进地力的恢复,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坡度较小且石漠化严重的耕地,应该实施多年休耕,或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减少石漠化的发生;促进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技术,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益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下图示意英国泥炭地分布。(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2)英国政府从排水和农垦等人为干扰因素入手,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答案〗(1)泥炭地由于农业开垦、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排水,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地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2)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保护泥炭地有利于改善水资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泥炭地可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解析〗(1)由材料可知,“碳汇”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是干燥、被氧化。结合英国对泥炭地的开发利用可知,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排水后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变得干燥、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碳源”;由材料“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可知,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大量CO2气体,成为“碳源”。(2)国家安全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故与泥炭有关的资源安全主要指的是水资源安全。从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从环境安全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直接动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乡村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生产空间,将直接影响()A.人口空间分布 B.城乡户籍制度 C.土地产权制度 D.乡村文化传承2.目前影响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主导产业包括()①加工贸易型产业②数字化转型产业③旅游导向型产业④现代化特色农业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C〖解析〗1.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将吸引人口回流,直接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A正确。对城乡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没有影响,BC错;人口回流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故〖答案〗为A。2.目前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主导产业有加工贸易型产业,旅游导向型产业,现代化特色农业,①③④正确。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数字化转型产业,但还没有大规模发展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②错。故〖答案〗为C。2020年11月17—20日,吉林省出现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天气,其中出现的冻雨主要形成于冬季冷暖锋云系中,高空的雪花从锋面云系的上层落入暖层融化为雨滴,再下落至0℃以下的冷冻层时不冻结并保持过冷却状态,下图为2020年11月17-19日长春站温度场高度—时间剖面.此次冻雨对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树种的危害具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冻雨主要出现在()A.17日B.18日 C.19日 D.20日4.东北地区少有冻雨的出现,此次冻雨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层中()A.平均气温较往年高 B.有厚厚的冻结层 C.有明显的下沉气流 D.平均风速比较大5.此次吉林冻雨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树种危害较大的可能是()A.绿地草坪 B.低矮灌木 C.针叶松树 D.阔叶白桦〖答案〗3.B4.A5.D〖解析〗3.由材料信息可知,冻雨的形成要满足冷—暖—冷的大气结构,符合此结构在18日8时左右出现,19日凌晨消失。故选B。4.中国东北地区地处中高纬度,较少受到冻雨灾害影响,材料中应该是东北地区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为此次冻雨提供了较暖的背景场。暖锋北上与北部冷锋相遇,暖空气沿着冷垫爬升,形成冷一暖一冷的逆温大气层结,暖层中存在大量液态水,液态水再经底层冷层时呈过冷却状态下落,地面出现冻雨,A正确,C错误。下层冷层要较薄才能保证下落过程中不会冻结,B错误。材料无风速信息,且风速不是形成冻雨的关键,D错误。故选A。5.附着在树木上的冰层,凝结越久,冰量越重,当重量超过树木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轻者会造成树枝的折断和弯曲,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树木倒伏或腰折,失去存在的价值。阔叶树种,抗冻雨结冰重力和风力能力弱,故树枝折断和弯曲较多。故选D。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微旅游作为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适应消费业态变化、激活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图为基于城乡协同发展的微旅游杭州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6.符合图中需求(消费)侧模式要求的是()A.产品规模较大 B.较短的出行距离 C.开发度假产品 D.充足的度假时间7.目前乡村微旅游供给侧改革策略是()A.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新型微旅游产品 B.开发顶尖项目,带动多元化旅游活力C.推动微旅游由“普遍化”向“小众化”发展 D.以科技发展为推动力提升微旅游吸引力〖答案〗6.B7.A〖解析〗6.微旅游模式中需求侧应满足的要求是行车距离短,出行频次高,产品规模不大,产品质量需高,出游规划较灵活,出游体验需深度,A错误,B正确;游客的出行时间以短期为主,D错误;度假产品的开发是对供给侧的要求,C错误。故选B。7.以周边休闲度假为主的‘微度假’是旅游消费的一个长期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业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之一,D错误;微旅游之下,发挥生态优势,宅酒店、营地露营、乡村旅居、户外运动都成为新的发展热点,A正确;顶尖多元化、以科技为引领的旅游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城市旅游发展方向,B错误;随着微旅游的推进,将由“小众化”向“普遍化”转变,C错误。故选A。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造者们为它在国内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到了南极现场拼装。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秦岭站的现场拼装,主要是为了()①减少施工人员 ②提高施工效率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提高工程质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和中国其他四个科考站相比,秦岭站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冰盖冰芯 B.接待国内游客 C.开展国际合作 D.填补观测空白〖答案〗8.C9.D〖解析〗8.秦岭站的建设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体系,可以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可以减少南极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可以降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等,②③正确;拼装施工量仍然较大,不会减少施工人员,①错误;现场拼装只是更换建造模式,工程质量相差不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和太平洋扇区,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D正确;其他科考站也可以获取冰盖冰芯、开展国际合作,不是额外建造秦岭站的目的,AC错误;科考站用于科考,并非旅游接待,B错误。故选D。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0.根据①②③的湖泊附近河流的流向,MN一线北侧的地势为()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11.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其形成的原因是()A.湖泊堆积 B.海浪堆积 C.冰川堆积 D.河流堆积12.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附近可能出现了()A.断层 B.褶皱 C.地震 D.火山〖答案〗10.C11.D12.A〖解析〗10.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①②③附近河流由北向南流,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选C。11.根据材料“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并且湖泊④形成了完整的水系,判断高地上的卵石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选D。12.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造成湖泊南部河道改向,形成干谷。故选A。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气温上升,其中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就是北极放大效应。该放大效应使得北极地区增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气热传导增强 C.大气环流增强 D.冰雪的反射率增大14.北极地区明显增温出现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3.B14.D〖解析〗13.北极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本身并没有增多,而是吸收的热量变多了,A错误;海水吸收和储存的热量增多,进而加热近地面及低层大气,使近地面升温,同时低层大气也会对地表有反加热作用,B正确;温度升高导致北极地区的大气压力差异减小,破坏了极地和中纬度地区的环流系统,C错误;海冰的融化导致冰面的冰雪反射率降低,D错误。故选B。14.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入秋,海冰开始凝结释放潜热,入冬更为明显,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D正确,ABC错误。故选D。靠近我国沿海附近的A地与内陆的B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A地120°12'E36°16'N约14时40分约15时20分B地114°20'E30°31'N约14时20分约14时40分15.B地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时40分 B.2时00分 C.2时20分 D.2时40分16.A地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B地,原因是A地()A.海拔低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热岛效应明显〖答案〗15.C16.B〖解析〗15.根据B地的经度可知,B地地方时距北京时间晚约20分钟,即图中B地7月北京时间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在14时40分,此时B地地方时约为14时20分,题中指出当地正午,即滞后当地正午12时约2小时20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对比发现两地与我国的烟台与武汉较接近,1月和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和海拔差异较小。两地中A地(靠近山东省烟台市)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海洋性明显,升温慢降温慢,B正确;海拔低、风力强、热岛效应不会使气温升温时刻月均值滞后,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1998年以前,秋香江上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均处于较低水平,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已梯级建成水电站21座。2023年3月,多部门联动对秋香江流域开展专项调查,以实际行动推进秋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秋香江上小水电站分布图。(1)分析秋香江流域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2)说出“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之后,秋香江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3)针对当前秋香江流域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该流域开发治理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秋香江地处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降雨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势能大。(2)水库蓄水期下游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径流量季节差异减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稳定:洪水期下游河道洪峰减小;含沙量减少。(3)多部门联动,对流域内开发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协调流域内用水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植树造林、疏浚河道);设置生态保护区;加大防污治污管理力度(废水管理、污水治理)。〖解析〗(1)主要从流量、流速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秋香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根据材料信息“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可知,秋香江流域内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河流势能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2)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大量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水库的调蓄功能增强,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变小,水位变化趋于稳定:河流汛期可以拦蓄洪峰,能够使得下游河段洪水期水位降低:水库可以拦蓄泥沙,减小下游含沙量。(3)可从管理、开发、治理等角度展开分析。多部门和多地区联动,建立统一的开发和保护管理部门,对流域内的开发和保护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统一的用水量规划体系,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流域内生态修复,实施植树造林和疏浚河道等工程,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恢复;在生态脆弱地区或水源涵养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该区也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1)分析西南地区采取轮作休耕制度的原因。(2)指出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石漠化地区耕地实行轮作休耕的治理模式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土地长期高强度利用可能会导致肥力下降/耕地生产力下降;耕作层变浅: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土壤酸化;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重金属污染等问题。(2)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且不连续;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环境敏感度高、脆弱性强、稳定性低;季节性干旱频发;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比重大、机械作业难。(3)贵州石漠化地区耕地实行轮作休耕可结合多种治理模式进行:坡度大的石漠化耕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坡度小的石漠化较严重的耕地,实行耕地多年休耕,也可发展畜牧业,实现农牧结合;石漠化程度相对较轻的耕地,实行轮作和季节性休耕相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少耕、轮耕、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加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合理搭配或种植农业经济作物、开展乡村旅游等)。〖解析〗(1)轮作休耕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故本小题主要分析当地土壤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西南地区为生态脆弱区,长时间高强度的垦殖,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导致耕地生产力降低:该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壤酸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故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西南地区采取了轮作休耕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