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文导入素养任务驳论性文章往往都是“有所为而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作者先将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树立明确的“敌论”,然后通过直接批驳,确立自己的观点。《反对党八股》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党在当时存在的文风问题,由此在党的历史上拉开了整顿党的文风的序幕。1.了解政论文的论证特点,学习本文纲举目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2.学习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3.认识反对党内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风的重要意义。任务驱动一阅览资料·认识作者毛泽东倡导和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发生灰尘的,也应该打扫与洗涤。”1945年,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首次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明确地提了出来。长期以来,毛泽东一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坚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面对乡亲们,毛泽东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我们的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在面对上千人的重要演讲中,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一路走来,“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无数关键时刻发挥出重要作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良药”和“武器”,定期自省,及时纠偏,让这个大党始终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任务驱动二深思精析·走进时代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为严重的困难时期,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和更加巩固,这是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整风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首先在延安从党的高级干部开始的。《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至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在××市人代大会上,人大主任×××以韵脚统一的“五言诗”格式作了一份长达六千余字的报告,成为网络热点。有网友评价“文风新颖、难得一见”,也有专家表示,这种创作报告的精神值得鼓励,但五言诗体的报告并不值得提倡。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文字,发表观点。参考示例:在白话文时代,除了文学作品,特别是在大会上作报告,通篇以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表达,很可能会词不达意,难免落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如此看来,想用五言诗来改掉“老八股”,暴露出的是对改变文风的认识还停留在狭义的文章格式上。而如果把改变文风看成仅仅是改变文体,那么,本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一经“五言”“七律”,可能会比八股文更假大空。任务驱动一理解分析论证特点学习策略:理解分析论证特点要注意筛选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的关键信息点,注意梳理分析,理清论证思路。任务驱动一理解分析论证特点学习策略:理解分析论证特点要注意筛选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的关键信息点,注意梳理分析,理清论证思路。1.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参考答案:①比喻论证。在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时,作者用洗脸照镜子打比方。同一个比喻,使用两次。先从正面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像洗脸一样认真负责,再从反面说明偶然不洗脸危害不大,写文章做演说,如果不负责任,危害就会很大。用来自生活的、人们熟悉的比喻,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②引用论证。在揭露第二条罪状时,作者引用了鲁迅的话:“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另外,还引用了谚语、歇后语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③举例论证。如文中举了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的例子,这些典型事例的论证使论点更加令人信服。④对比论证。如把《资本论》和有些老爷的文章进行对比,使观点更加鲜明。2.《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结构紧密,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和句,使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本文在“破”与“立”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例如在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先从坏影响和根源两方面揭露长而空的罪状,接着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的问句过渡到对短而空的批判。紧接着又用“但是”这一词转到对当前任务的论述:“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文章最后再次提到反对“长而空”,与前文自然地呼应。任务驱动二赏析语言特点学习策略:注意理解因讲话的对象不同,语言表达风格特点的不同;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重要的字词;注意体会修辞艺术。任务驱动二赏析语言特点学习策略:注意理解因讲话的对象不同,语言表达风格特点的不同;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重要的字词;注意体会修辞艺术。3.党八股那么坏,况且还有八条罪状,我们为什么不说“禁止党八股”而说“反对党八股”呢?也就是说用“禁止”这个词好,还是用“反对”这个词好?参考答案:用“反对”一词好。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是很难用行政命令禁止的,实际上也是禁止不了的。可见用词要反复掂量,仔细斟酌。3.党八股那么坏,况且还有八条罪状,我们为什么不说“禁止党八股”而说“反对党八股”呢?也就是说用“禁止”这个词好,还是用“反对”这个词好?参考答案:用“反对”一词好。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是很难用行政命令禁止的,实际上也是禁止不了的。可见用词要反复掂量,仔细斟酌。4.课文在说明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有一句话是“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讲“空话”不也是思想意识问题吗?课文却用了比“禁止”分量更重的词——“禁绝”,这是为什么呢?参考答案:作者在文章中强调,在战争时期,不论前方后方,时间极其紧张,工作特别忙,文章长则无人看,报告长则无人听,因此,“禁绝一切空话”是十分必要的。再有,“禁绝一切空话”,也只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种从严的要求,并非真正从行政命令上或法律上规定予以“禁绝”。5.本文不但说理严谨、周密,而且语言也生动活泼,请摘录相关语句,具体说明生动活泼这一特点。参考答案:(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2)“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打了胜仗,回朝报功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切中肯綮而又风趣生动。(3)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令人掩鼻;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新颖别致,令人会心而笑。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参考答案:(1)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主要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2)学习内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没有限制条件。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它有生命力;是“生动活泼的”,它有表现力;是“表现实际生活的”,它有战斗力。反之,不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犯党八股的毛病,语言就像瘪三。“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这里强调学习的是“所需要的”,具体地说是“好东西”“适用的东西”和“进步道理”“新鲜用语”,不能“硬搬”和“滥用”。也就是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里规定内容是“有生命”的东西,亦即“有生气”的东西,学习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语中死的东西坚决不用。也就是说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破立结合,论证严谨破立结合是指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赏析:作者在分析第一条罪状时,首先摆出具体情况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讲其危害有二,这是破,接着正面提出主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这是立。破立结合,使文章更具说服力。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会使文章观点更有力量,论述更彻底。写这种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1.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本所立论点的对立面。以立论为主的立论、驳论相结合的议论文,要用适当的篇幅驳斥错误观点,驳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2.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文中立、驳两部分内容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要注意立论文与驳论文的区别。用破立结合的方法写立论文,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只要明确了破的目的,就不会把这种立论文章写成驳论文章。驳论文中也往往破立结合,但立是为了破,立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反驳错误观点,证明敌论的虚假与荒谬。根据下面的情境,运用破立结合的手法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不超过80字。白云掠过山尖。高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白云说:“

。所以我不羡慕你。”参考答案:我虽然长年漂泊,有些累,但我能阅尽人间世态,饱览天下风光,人生最宝贵的难道不是生活体验吗?[前立]你虽然生活稳定,但眼界有限,视野固定,更主要的是你没有自由[后破]一、语言基础巩固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早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有过深刻论述,他批评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文风,号召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B.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曾向“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宣战,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良好文风,认为这种文风“流毒全党”“祸国殃民”。C.有人写文章,通篇利用空洞辞藻和一堆不知所云的学术概念,却不涉及最起码的作品文本,是为不谙文艺本体之故。D.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讲话时应该善于使用“图画般的语句”,克服枯燥无味使人听了入睡的平淡叙述的语言。A

课内夯基固本练解析:B项,分句之间语序不当,此句各分句之间存在着破旧立新的内部逻辑关系,应先讲危害,即“认为这种文风‘流毒全党’‘祸国殃民’”,再讲“代之以新鲜活泼的……良好文风”。C项,“通篇利用空洞辞藻……”搭配不当,“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有“用得好”之意,句中显然是指责之意,应把“利用”改为“堆砌”。D项,赘余,去掉“使人听了入睡的平淡叙述的语言”句子中“的语言”。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解说,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引用)B.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引用)C.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引用)D.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排比)解析:A项也有比喻,将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A

3.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以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为其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为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4.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人们发表议论,都希望读者能理解自己的思想,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根据读者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法,就很有必要。毛泽东所说的党八股的罪状之一就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写作前可仔细思考:我的文章是为哪些读者写的?他们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如何?他们最关心哪些问题?设想讨论哪些问题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怎样表达更容易让读者信服,这样才能使议论达到预期效果。解析:由“人们发表议论,都希望读者能理解自己的思想,接受自己的观点”“根据读者的情况……”可知,第一句主要说发表议论要考虑到读者的情况;第二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从反面论证写议论文时要看对象(读者);第三至六句正面写具体做法,写作前要思考哪些与读者有关的情况。综上分析,该段文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句话是中心论点,后面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是总分的结构,所以可以提炼主要信息在第一句话。参考答案:写议论文要有读者意识。二、课内阅读理解练阅读课文《反对党八股》,完成5~8题。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写作方法和思路是“以毒攻毒”,即从八个方面来揭露党八股的罪状。B.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A

C.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作者先用中药铺药柜上的抽屉格子比喻党八股文章的结构形式,表明了它的孤立罗列;再列举党八股文章中层层叠叠的符号,指出它“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摆出了党八股文章“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现象。D.第9、10自然段强调指出党八股“使革命精神窒息”,抛弃党八股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从反正两个方面表明了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反对党八股。解析:应为“提出文章的中心论题”。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文字中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如“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B.毛泽东认为装腔作势,不但是幼稚,简直就是无赖行为,并引用了鲁迅的名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来阐明自己的观点。C.第4段文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表达肯定语气,使文章更有说服力。D.第4段文字注重使文字大众化,像“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等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解析:应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表达肯定语气”。C

7.文中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8.本文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有破有立,请结合文本分析。参考答案:本文纲举目张,中心鲜明,条理清楚,严谨完整。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大体上都体现着摆现象、论危害、析原因、提办法的层次;在批判错误中充分阐述正面主张的说理,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让读者不但能够看清党八股的现象,理解它的危害,而且能够认识它产生的原因,学到杜绝它的办法,有利于推动反对党八股的斗争。一、课外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课外拓展提升练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C

解析:C项是因果逻辑关系文句,阅读材料一第四段“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分析得知,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原文内容无选项中因果关系,故此项强加因果。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B

解析:

A项,原文是“浪漫主义手法”,非“现实主义手法”,故“写实手法”表述错误。B项,此项内容是对文中作者观点的高度概括,此项正确。C项,文中语意是毛主席的看法,说此话是为了佐证“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之结论,故此项表述错误。D项,原文表述是“评说”,但并不意味着“肯定”;另外“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的表述也与原文不符。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解析:D项,此句句意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诗中,“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表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诗人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D

12.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参考答案: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13.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参考答案:总—分—总的结构安排。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二、语言运用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普通民众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真知灼见,传播既速又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________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________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以求反应着眼于正本清源B.孜孜以求反映着眼于源头活水C.汲汲营营反应取决于源头活水D.汲汲营营反映取决于正本清源解析:孜孜以求:形容勤奋不懈地追求。汲汲营营: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语境是用来形容人们坚持追求“话语权”的,应选“孜孜以求”。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由横线后的“现实”可知,应选“反映”。着眼于:(从某方面)观察,考虑。取决于: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语境说的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和延安反对党八股都是从改变话风与文风方面考虑的,应选“着眼于”。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语境中说的是“民间”是语言变革发展的源头,应选“源头活水”。B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D.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解析:补写的语句中有两对词语:宣泄与分析,理性与偏激。此题的语境是“在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和“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因而,应填写“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D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C.既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D.如果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解析:画波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前后分句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二是“掌握”与“发展进程”搭配不当,可将“掌握”改为“左右”。B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掌握”与“发展进程”搭配不当;D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前后分句不是假设关系,且“掌握”与“发展进程”搭配不当。A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以求反应着眼于正本清源B.孜孜以求反映着眼于源头活水C.汲汲营营反应取决于源头活水D.汲汲营营反映取决于正本清源解析:孜孜以求:形容勤奋不懈地追求。汲汲营营: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语境是用来形容人们坚持追求“话语权”的,应选“孜孜以求”。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由横线后的“现实”可知,应选“反映”。着眼于:(从某方面)观察,考虑。取决于: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语境说的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和延安反对党八股都是从改变话风与文风方面考虑的,应选“着眼于”。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语境中说的是“民间”是语言变革发展的源头,应选“源头活水”。B

二、语言运用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普通民众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真知灼见,传播既速又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