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2.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3.垂直向下生长的拟南芥幼根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生长,避开障碍物之后又恢复向下生长,这种生长特性被称为“避障生长”。科学实验发现,避障生长过程中,根细胞中生长素出现不均匀分布,如图所示,箭头所指为弯曲部位内侧,阴影显示生长素含量较高的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a中,未遇到障碍物时,根细胞中生长素均匀分布且浓度较低B.图b中,根的弯曲是根尖感受到障碍物之后做出的主动弯曲C.图c中,根尖避开障碍物之后发生的二次弯曲是由重力刺激引起的D.两次弯曲生长过程中,弯曲部位内侧细胞的生长素都促进了根的伸长生长4.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体a、叶绿体bB.胡萝卜素、叶绿体a、叶绿体b、叶黄素C.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体a、叶绿体bD.叶绿体a、叶绿体b、胡萝卜素、叶黄素5.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出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下列不利于实现这一理想的是()A.围湖造田 B.退牧还草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6.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提供的“复生”野驴个体的方法中能够成功的是()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一个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长颈鹿的长颈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作用一样,都是控制颈长度的,每一对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却较小,是微效的,但多个基因加起来,就可形成明显的累加效应,使长颈鹿表现为长颈。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进化之初,其控制颈长度的基因为等多对短效基因,因而长颈鹿的颈较短,与一般动物无异;但现今长颈鹿的颈很长,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短效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长期进化产生了今天的长颈鹿。(2)某历史时期,基因型为的长颈鹿与个体的长颈鹿杂交(R与r为显性,10对基因独立遗传),问后代理论上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中最易被当时环境选择下来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易被沟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长颈鹿原产于非洲,现各大洲都已经引入。若澳洲引入长颈鹿后,假设之后上千万年澳洲的草原环境没有变化,也无高大树木,则千万年之后,澳洲长颈鹿的颈将_________________(填“变短”、“更长”或“不变”)。8.(10分)现代考古证实,水稻起源于1万多年前中国的一种野生稻,这种野生稻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水稻,使水稻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稻和现有水稻分属于两个物种,原因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2)培育过程中,在水稻种群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的后代既有“大果穗”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____________。(3)现有甲、乙两个不育系水稻,当温度超过23.3℃时,甲表现为雄性不育;温度低于23.3℃则恢复育性并可以自交产生籽粒。乙不育系水稻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26℃,其育性与甲相同。育种工作者用上述不育系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若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不育系水稻,原因是____________。9.(10分)生态果园是当下悄然兴起的一种养殖模式,该系统包括果园、家禽、家畜、蚯蚓、蚯蚓养殖床。果园为家禽、家畜提供食物和生活空间;家禽、家畜散养,它们的粪便分别为蚯蚓、果园提供食物、肥料;蚯蚓在蚯蚓养殖床养殖,为家禽提供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_____,其分解有机物对其自身的意义是:_____。(2)为满足家禽、家畜的营养,人们还需为其提供饲料,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果园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3KJ,则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蚂蚓最多为_____kJ。(3)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是提高了能量的_____。(4)从害虫治理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从未使用农药、但害虫数量一直较少,没有泛滥成灾,请分析原因:_____。(5)该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一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10.(10分)Ⅰ如图1为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1回答:(1)图中A、B代表不同的器官,则代表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e浓度的生长素对B器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侧光照射会引起茎向光弯曲生长,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应在____________之间。该现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4)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Ⅱ如图2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直立生长,_________向右生长,__________既不生长也不弯曲。11.(15分)图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图中细胞C称为_____。其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是细胞_______________。(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细胞______,其细胞名称是_________,可以分泌产生_________。(3)据左图所示,细胞D可由细胞_____增殖分化形成。免疫学研究证明,如果细胞D产生了针对核蛋白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在免疫学中属于____。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油漆等引起的,这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反应。(4)右图表示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图中①表示_____,②与①相比作用后抗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可通过血液运输,若该器官是胰腺,②不可能是胰液,因为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不到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不作用于肌糖原;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都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只供肌肉细胞利用,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B、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B错误;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C正确;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若该器官为垂体,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故选C。2、A【解析】据图分析: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使受刺激点不能兴奋,保持静息电位。【详解】A、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但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A正确;B、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C、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D、突触后膜c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故选A。3、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拟南芥幼根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避障生长”,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使得根细胞中生长素出现不均匀分布。再结合图b可知,弯曲部位内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伸长生长。【详解】A、结合题干可知,避障生长过程中,根细胞中生长素出现不均匀分布,而图a中根细胞未遇到障碍物,根细胞中生长素均匀分布且浓度较低,起到促进生长作用,A正确;B、根据题干“垂直向下生长的拟南芥幼根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生长,避开障碍物之后又恢复向下生长”可知,根的弯曲是根尖感受到障碍物之后做出的主动弯曲,B正确;C、由图c可知,根细胞在避开障碍物后又发生了弯曲,这是因为在重力刺激下,生长素往下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箭头出生长素浓度较高)且根细胞的下侧生长受到抑制,出现弯曲生长,C正确;D、两次弯曲生长过程中,弯曲部位内侧生长更慢,内侧细胞的生长素都抑制了根的伸长生长,D错误。故选D。4、A【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了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详解】由分析可知,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A正确。故选A。5、A【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详解】A、人类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A符合题意;BCD、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人类改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详解】A、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细胞还不能培养成动物个体,A错误;B、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还不能产生生物体,B错误;C、将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可以克隆形成野驴,C正确;D、将野驴的一个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只能培育出转基因驴,不能让野驴“复生”,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基因突变(2).自然选择(3).16(4).(5).(6).变短【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详解】(1)从没有控制长颈的基因中出现了控制长颈的基因,说明短效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了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0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杂交后代理论上有2×2×2×2=16种基因型。脖子更长的长颈鹿更适应当时的环境,即基因型为R1r1R2r2R3r3R4r4r5r5Lr10r10,脖子最短的长颈鹿最容易被淘汰,其基因型为r1r1r2r2Lr10r10。(3)在草原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也无高大树木的选择性,脖子长的长颈鹿不易生存,因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澳洲的长颈鹿的颈将变短。【点睛】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8、①.生殖隔离②.杂合子③.甲④.不育起点温度越低,授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越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解析】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2、不育系水稻在温度不同时育性不同,故可利用该特性进行高产植株的选择及培育。【详解】(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野生稻和现有水稻分属于两个物种,原因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由于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小果穗的植株,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获得的突变性状属显性性状,同样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3)因不育起点温度越低,授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越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故应选择雄性不育的起点较低的温度23.3℃的甲不育系水稻。【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新物种形成标志、性状分离的概念以及杂交育种的原理,通过分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1)①.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②.为其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2)①.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能量②.0(3)利用效率(4)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5)信息传递【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小问1详解】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性动物,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其自身的意义是:为其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小问2详解】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入的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家畜的粪便流向分解者,而家畜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家畜的同化量,故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蚓最多为0KJ。【小问3详解】该果园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能量,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小问4详解】天敌与作物害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即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即使不使用农药,该农业生产模式害虫数量也一直较少。【小问5详解】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振动或声音,从而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10、(1).A(2).既不促进,也不抑制(3).bd(4).不能(5).c(6).甲、丙(7).乙、戊(8).丁【解析】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叶片的年龄有关,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芽其次,茎再次。2、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详解】I(1)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图中A、B代表不同的器官,则代表根的是A。(2)看图可知:e浓度的生长素对B器官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3)单侧光照射会引起茎向光弯曲生长,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促进生长的效果高于b,故生长素的范围应在bd之间,该现象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因为无论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还是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生长。(4)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既要促进茎的生长,又要抑制根的生长,故浓度最好是c点对应的浓度。II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也不能弯曲;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11、(1).体液免疫(2).B淋巴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