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备考之文化常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之文化常识的考点、内容及方法;

2.强化文言文之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辨析训练。

二、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文化常识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

①人物称谓——古代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

②科举制度。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的有关习惯说法。

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

⑤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二、真题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歔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选自《北史高睿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答案]D[解析]D项,“不可世袭”错,爵位可世袭,有时降等世袭。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母亲去世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文襄帝对他说:“我替你娶郑述祖的女儿,你嫌弃什么而不高兴呢?”高睿回答道:“我为自己丧父丧母感到悲痛,现在将要举行婚礼,我更加哀思痛切。"话没说完,他抽泣呜咽不能自已,文襄帝也因此而怜悯他。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高睿身高七尺,仪表堂堂,熟悉政事,知人善任。

于是朝廷认为高睿有才能,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

探究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唐时期与进士科成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B.延载,与文中的“证圣”“长安"景龙”皆为唐朝皇帝年号,古代皇帝在国家遇到一些大事要事时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是掌管全国矿冶、土地、赋税、财政收支的大臣。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详解:选C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掌管全国矿冶的是工部尚书。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谥号”“庙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答案:A解析:A项,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不是指皇帝登上皇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唐宋时期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官吏的方式,由吏部主持。

B.交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可以兑现,便于流通。

C.直秘阁,是宋代官名,简称直秘,以京朝官充任,掌秘阁事务。

D.致仕,指古代官员到一个地方就任新职,又可以称为“拜”“除"等。

答案:D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汉代后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中提到“尔卜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答案:A(明宗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畜养禽兽、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B.祖、宗:古代帝王世系,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

C.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经两次或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

D.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禅"。

答案:D(“封”“禅"的解释颠倒,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总结:

1.了解考查范围

虽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很多,但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天文地理、姓名称谓、礼仪制度、教育科举、官职沿革、文化典籍等。而且可以肯定考查的是这些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

2.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3.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理解即可。如例题可联系《红楼梦》,其中荣国公、宁国公的爵位便是世袭的。

4.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

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降低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5.加强针对训练

文化常识的识记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增强解题悟性等。

训练案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者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也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答案:D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表示任命官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C.内艰,古代常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答案:A乞归、乞骸骨和致仕都是请求回家或退休的意思,并没有表达奉养父母之意。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答案:A

2024高考备考之文化常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之文化常识的考点、内容及方法;

2.强化文言文之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辨析训练。

二、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文化常识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

①人物称谓——古代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

②科举制度。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的有关习惯说法。

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

⑤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二、真题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歔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选自《北史高睿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探究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唐时期与进士科成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B.延载,与文中的“证圣"长安”“景龙"皆为唐朝皇帝年号,古代皇帝在国家遇到一些大事要事时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是掌管全国矿冶、土地、赋税、财政收支的大臣。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谥号"庙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唐宋时期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官吏的方式,由吏部主持。

B.交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可以兑现,便于流通。

C.直秘阁,是宋代官名,简称直秘,以京朝官充任,掌秘阁事务。

D.致仕,指古代官员到一个地方就任新职,又可以称为“拜"除”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汉代后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中提到“尔卜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畜养禽兽、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B.祖、宗:古代帝王世系,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

C.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经两次或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

D.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禅”。

总结:

1.了解考查范围

虽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很多,但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天文地理、姓名称谓、礼仪制度、教育科举、官职沿革、文化典籍等。而且可以肯定考查的是这些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

2.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3.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理解即可。如例题可联系《红楼梦》,其中荣国公、宁国公的爵位便是世袭的。

4.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

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降低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5.加强针对训练

文化常识的识记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增强解题悟性等。

训练案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者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也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