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课考点大通关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考点大通关第一单元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涨红(zhàng)窠巢(kē)

蓑衣(suō)抖擞(sǒu)卖弄(nòng)应和(hè)

【易错字词】

健壮嘹亮宛转稀疏烘托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理解词语

朗润(lǎng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lóng):泛指喉腔。

应和(yìng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liàng):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zhēng):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名句积累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主题识记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赞美了给人们带来活力、希望和力量的春天,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赏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张开了眼”与“刚睡醒"呼应,不光有具体形象的“眼”,还有“张开”的行为,非常形象;“红"富有动感,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三个“起来了”,读起来有一种连贯的气势。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倒装句,显出错落感,颇有趣味,也凸显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春天是新的、生长着的;春天是漂亮的、欢快的;春天是强盛的、有力的。另一方面显出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用以比喻春天动态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三、问题解疑

1.第一段是“盼春”,句中“盼望着"能否去掉一个?为什么?

不能去掉。

“盼望着,盼望着”反得复咏叹,将那种渴盼春天到来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这种心情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2.第二自然段共两句话,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总分关系。

第一句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朗润”写春山润泽、万物复苏;“涨"写冰雪融化、春水泱泱;“红”写春日融融、阳光明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分析句中的“偷偷地”“钻"两个词的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显得春草调皮、可爱,也流露出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萌发的喜悦之情。

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春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呢?

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富有生机的特点,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本段文字连用了几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处连用坐、躺、打、踢、跑、捉,六个动词,是儿童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也侧面写出了春草的可爱。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整一下次序?

不能,因为“红、粉、白"分别是按照由深入浅的颜色安排的,而且要对应上面的桃树、杏树、梨花,所以不能换。

7.“闹”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闹"字,不但写出了嗡嗡的声音,而且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劳动情景,既有声音,又有情态,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花多、艳、鲜的特点。

8.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

9.“斜织”“笼"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斜”含蓄地写出了柔和的春风吹着雨丝,“织"照应着春雨的“像细丝”的比喻,“笼"写出了雨雾淡淡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迷蒙的情状,勾勒出一幅轻风细雨交织、烟笼大地的美丽图景。

10.结尾三个比喻句各有什么含义?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在一起构成排比,“刚落地的娃娃”,因为春天是新的开始,突出它的勃勃生“小姑娘”,因为春天是娇美的,突出它的艳丽姿生动;“健壮的青年”,因为春天有无穷的的活力,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素养提升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济南的冬天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水澡(zǎo)着落(zhuó)贮蓄(zhù)澄清(chéng)一髻(jì)济南(jǐ)镶上(xiāng)宽敞(chǎng)奇迹(jì)幻想(huàn)

看护妇(kān)

【易错字词】

安适摇篮害羞空灵水墨画

理解词语: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宽敞:宽阔;宽大。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名句积累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老舍《济南的冬天》)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对济南冬天山与水的景色描写,表现其“温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赏析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拟人: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问题解疑

1.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

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4.作者主要运用什么顺序来写雪后的山景?这样写什么好处?

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即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有何好处?

两个“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6.“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在水里照个影儿"既说明垂柳爱美,也说明水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不忍得冻上”,这样,不仅写出了水清、柳美,还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7.最后一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②绿:作者极写绿萍之绿,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绿。

③清亮:作者通过写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以及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如同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来表现水的清亮。

四、素养提升

在《济南的冬天》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多处采用比拟手法,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雨的四季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刘湛秋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花苞(bāo)吝啬(sè)高邈(miǎo)池畦(qí)娇媚(mèi)屋檐(yán)棱镜(léng)静谧(mì)莅临(lì)粗犷(guǎng)

【易错字词】

凄冷化妆干涩绿茵咄咄逼人淅淅沥沥

理解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的描写,表现出雨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赏析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拟人、比喻:把整棵树以及它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也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春雨给树木带来的勃勃生机,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将夏雨比作交响曲,而且是和“蝉声"蛙鼓”一起奏响的,从听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雨的热烈。

三、问题解疑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段首句的“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纯净人的灵魂。

5.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6.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比喻,作者将雨中的静物比作木刻,形象地表现了冬雨的自然、干净。

7.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指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四、素养提升

《雨的四季》文章以作者对雨的爱恋(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为感情线索,用拟人手法,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朝代)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朝代)诗人,洛阳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抑郁不得志,困窘潦倒。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zhì)萧瑟(sè)夜郎西(láng)

【易错字词】

沧海天涯枯藤

诗歌翻译:

《观沧海》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

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次北固山下》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杨花: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天净沙·秋思》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名句积累

1.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集中抒写诗人对远行的朋友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王湾《次北固山下》)

6.作者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