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认识它们的特征。教材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发现石头(总体),观察并描述石头(个别)的特征,按照某一个特征给石头(总体)分类,进而讨论石头的用途。第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哪里有石头,交流玩石头的经历,发现在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石头,石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第二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地观察一块石头,借助气泡图,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表面等各个方面,比较完整地描述石头的特征。第三个活动,按照此前认识的特征中的一个,给一堆石头分类,在分类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图片,讨论石头的用途,意识到石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并不出现“岩石”这一概念,而是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落脚在儿童更能接受的“石头”。通过玩石头,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这些有益的经验,能够为孩子们在中、高年级学习岩石的概念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0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性观察和描述。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学生分组材料(1)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10~15块)。(2)托盘、放大镜(可选)。五、教学活动2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交流在哪里头,用石头玩过哪些游戏●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教学建议:●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玩石头的经历,哪怕只是捡起小石子扔进水塘里。●教学中,注意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描述逐步聚焦到石头的态上,如,你还记不记得你看到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教学建议:头,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对观察与描述的方法指导,主要借助气泡图进。教学中,可以按照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顺序行。先从具体的例子入手,看看别人是怎么描述石头的;再抽象到特征的层面:说“黄色”,其实就是说石头的“颜色”,以此类推;最后回到自己的石上,在多个特征上逐一观察并描述自己的石头,并记录在活●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由组长组织,将一块石头放在图中央的大圈中,向观察者提问:它是什十么颜色的?它有什么斑纹?…请观察者一一●可先组织学生在组内互相说,准备好了再进行全班交流。相关视频学生活动手册3●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他]观察到的石头特征描述出来。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较中进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面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教学建议: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堆石头,启发他们!思考:当我们研究堆石头的时候,首先●先问学生,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石头的特的,启发学生想到按石头的某一个特征来分类。类,说说你●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特征给石头分类,可以续鼓励学是怎么分的生选择另一个特征,再次给石头分类。●一个进阶学习的机会是,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果获得新的发现,如,你发现这一堆石头中什么颜色的最?什么形状的最多?等等。●要提醒学生一次只能按照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分类时,可以把一堆石头一分为二,学生也常常会分成三份、四份,不必限定学生怎么分,只要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即可。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讨论石头有哪些用途教学建议●启发学生想一想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哪里用到了石头?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电子教材中介绍石头用途的图片及视频4想的时候可以分衣、食、住、行等领域,也可以分家里、学校、想的时候可以分衣、食、住、行等领域,也可以分家里、学校、公园等●提示学生,石头本身的特征是利用石头时的首要考虑。如艺术家善于借助石头在形状、纹理上的特征来创作美丽的图案,把石头加工成艺术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字,带着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教材编写上,按照任务驱动的思路,从“玩泥巴”的需要出发,设计并安排活动,分别是:挖泥土的活动(取材),筛泥土的活动(选材),和泥、捏泥的活动(制作),泥塑烧制的资料学习或操作活动(再加工)。第一个活动,通过读图,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交流是怎么玩泥巴的;因为要在课堂上玩泥巴,所以需要学生提前在花圃、农田等处挖一些泥土备用。第二个活动,针对做泥塑这个任务,带着学生一步步地选出适合的泥土。首先要拣出不是泥土的东西,再把大的土块捻碎,接下来就是用筛子筛,得到细细的泥土。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泥土中混杂着许多东西,而组成泥土的物质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第三个活动,就是用此前筛得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随后通过阅读图片和观看视频,知道泥塑可以烧制出陶器。二、教学目标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0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三、重点与难点学生分组材料(1)用于采集泥土的小铲子和塑料盒。(2)泥土,培养皿,白色托盘(用于接取筛得的泥土)。(3)筛孔由大到小的三种规格的筛子。五、教学活动6活动一:小朋友们交流怎么玩泥筛泥土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交流自已是怎么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不仅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通过呈现一些玩泥巴的图片引出话题。●鼓励学生说自己玩泥巴的经历,分享玩泥巴的经验。●提前准备一些用泥巴捏成的泥塑作品,供学生观赏,激发学生也来捏一个泥塑作品的愿望。●课前布置学生在花圃、农田等处采集些泥土,带到课堂上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通过电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中上。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教学建议:●活动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筛泥土而筛泥土是为了得到适合做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做一个泥塑的话,直接取自花圃中的泥土还不符合的要求,因此要做一些加工。先做分拣泥土的活动,也就是拣出不是泥土的东西,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泥土中拣出了哪些东西。●在教学生筛选泥土前,可以先给学生看适合做泥塑的细细的泥土,讨论如何得到这些泥土,从而引出筛子。●将筛孔大小不同的三种筛子都呈现给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先用哪个筛子,后用哪个筛子,从而确定,先用筛孔大的筛子筛,再依可利用资源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电子教材中筛泥土的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7注意事项:●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泥土就可以得到细细的泥土,这里要提醒他们注意,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这里并不涉及这些颗粒的具体名称,而是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在经验层面建立土壤颗粒大小的概念。●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泥土,而不要只顾着动手操设计意图:●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会表现出与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点。关于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意义,而要让他们去做做看。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教学建议电子教材中相把筛把筛出的土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关视频作品,或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已。从顺序上看,首先是将筛得的细土加水和成泥;其次是用和成的泥来捏成型。学具箱里的配●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这可能是他们迄套学具今为止的第一次,这种真实的感受对学生成长很重要。●学生通过真实的活动,来体会“拣、筛、和、捏泥”这些词的意义,这也是科学学习与语文学习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实验,了解泥塑可以烧制成陶器。注意事项●提前准备一些比较细的泥土,掺到学生自己筛出的泥土中,用来做泥塑。●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这一点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用真的去烧8沙子、黏土与石头一样,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两种重要的物质,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教材编写上,延续《石头》一课的思路,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来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找到沙子和黏士(总体),观察并描述沙子和黏土(个别)的特征,再讨论沙子和黏土(总体)的用途。第一个活动,采集一些沙子和黏土。沙子比较好得到,黏土可以用筛选的方法得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识别沙子和黏土。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干沙子和干黏土,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知道可以从颗粒大小、细腻还是粗糙、沾不沾手等方面来描述和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点。第三个活动,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沙子和黏土颗粒大小的角度,描述并解释看到的现象。第四个活动,通过读图,讨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知道它们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二、教学目标●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学生分组材料9(2)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3)用于做渗水实验的器材:过滤杯、烧杯、水。五、教学活动活动一:识别沙子和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观察沙子和黏土,首先要教会学生识别这两种物质,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相比沙子而言,黏土并不常见,因此本活动介绍了一种通过“筛”来获得黏土的简易方法,让学生知道黏土教学建议:●教师提出话题:沙子和黏土也是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的东西,你认识电子教材中巧它们吗?取黏土的演示●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哪里见过沙子,是怎么玩沙子的。实验视频●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黏土,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一种获得黏土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上节课用到的“筛”的方法,把筛得细细的泥土再用极细的针扎的孔来筛,从这些细孔里筛出来的学具箱里的配●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做一做筛取黏土的实验给学生看,套学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直观经验。注意事项:●本课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建立沙子和黏土的概念,同样是说“什么是沙子”“f什么是黏土”,这里的重点在于识别让学生指出“这就是沙子”“这就是黏土”。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为学生提供数量相当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各一份,提问:干沙子和干黏土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要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用于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特点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不同点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词语,当然也可以用和干黏土的注意事项:●教材中提供的“词汇卡”可供学生在描述沙子和黏土时选用,但不能仅限于此,对学生造成束缚。应该鼓励学生用想出的新词来描述沙子和●提供的沙子要粗一些,避免与黏土差别不大。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描述的水平都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切勿操之过急。●提醒学生不可以尝沙子和黏土,也要注意不被迷住眼睛。●通过这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并不需要上升到对两种物质渗水性、保水慢慢往沙子性等性质的认识,而是基于此前对沙子和黏土外部特征的认识,描述现和黏土里倒象并猜想为什么会这样。水,观察会教学建议●鉴于一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建议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象提前组装好器材,学生只负责将两杯清水分别倒入沙子和黏士中。●实验前,教师要将做法交代清楚。特别要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要同时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电子教材中比较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向沙子和黏土中倒水,之后仔细观察,不能再动实验器材。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控制好变量。相同条件是同样大小的杯子,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沙子和黏土;不同条件是一个杯中装沙子,一个杯●通过图片,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活动手册我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电子教材中表现沙子和黏土猜猜它们是●结合图片、视频,介绍沙子和黏土的几种用途。用途的图片和用什么做的●启发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沙子和黏土。提示学生可以按照生活的领域来说,如衣、食、住、行,也可以按照场景的不同来视频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习的欲望。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水的特征)作出联想,有条理地记录他们已经观察到的或者了解到的内容。我们要重视这种表述方式,把学生对水的特征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方法的层次。二、教学目标●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寺征的认识。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五、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活动一:例举生活中哪里需要用用多种感官较,找一找哪一杯水水”视频教学建议:●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建议先请学生自己说充分表达生活中的经验,再利用教材上的或者教师补充的图片,扩充一些生活用水的类别。这仅仅是一个引入话题的活动,不要占用注意事项:●一年级学生容易受同伴影响面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表达,要启发学生想电子教材中相关视频●选择牛奶、糖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电子教材中相关视频●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归纳整理教学建议:●可以只出示一套装置,学生进行观察与描述,全班进行讨论;有条件的也可以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装置,小组内进行观察、对比、描述,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用排除的方法逐步将水找出来。●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清楚:找到水并不难但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进一步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0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解释气泡图,并示范填写第一个,他们就会模仿填写后面的圈圈。建议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将这个气泡图一直挂在教室里,帮助学生逐步、全面地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教师需要再次强调尝和闻的正确方法。●气味和味道的区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在描述时往往不关注这两个词的不同,教师需要进行具体的解释,并在学生发言中不断纠正、强调。透明、无色和白色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需要通过多例举的方●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本活动意在通过自己玩一玩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吗”演示实验视频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的,便于学生观察即可。●这个活动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如果是小组活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年级学生自己往瓶中倒水的能力欠缺,学具箱里的配要注意在教学时给予他们充足的倒水和观察的时间。套学具●引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看到的画下来,画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从几名学生的记录中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一特征。注意事项:●在选择瓶子时于,最好是塑料瓶,学生比较小,玻璃瓶存在危险因素。学生活动手册●做实验的水要略带一点颜色,便于学生观察清楚。●如果是分组实验,给每个小组配备抹布。电子教材中相通过用手接水和在手背上滴水的活动,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关视频处流,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教学建议:学具箱里的配●用手接水的活动,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手背套学具上滴水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会正确使用滴管的基础上,在手背上先一滴一滴地滴,再多滴一些,细致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学生活动手册注意事项: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做的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到研究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第一个活动,制作(组装)一个小水轮,并让它转起来。一个简单的动手制作,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并尝试用“吹”、“拨”等方法让小水轮转动。第二个活动,尝试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这是上节课“水的流动性”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在玩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渗透对比实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第三个活动,通过图片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二、教学目标●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影响小水轮转动的难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学生分组材料:厚约2厘米的胡萝卜1段、铝片4片、长铅丝1根、水槽架子、漏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五、教学活动活动一:利用生活中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通过动手做,认识小水轮的结构,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小难题。可利用资源轮”演示实验视频轮,并让它●教师先展示制作好的小水轮(也可以是成品套系组装现成的),让学生转起来建立直观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组装)一个用来做后续研究的小水轮。教材中推荐使用材料:胡萝卜1段(尽量粗壮点,两头粗细差不多)、铝片4片、铅丝1根。也可以用其他替代品。做好的小组用各种方法玩玩小水轮,也是检验自己制作(组装)的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在使用中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教师要事先在安装叶片和轴的位置做好标记,这样比较安全。铅丝轴尽量直且硬。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在认识水的流动性基础上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通过两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让小水轮转起来”和“让小水轮转得更教学建议:快”演示实验尝试用水的力量让小水●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用水玩转小水轮学生会很开心,放手让学生多玩玩,充分感知水的流动,对完成后面的探究实验也会有帮助。视频●对于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看法再出示实验器学具箱里的配并探究让小材,启发学生想想怎么用这些器材去试试自的想法。学生可能考虑不了套学具水轮转得更那么多公平的因素,教师适当引导关注公平对比。快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活动,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注意事项:●对比实验的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可以借助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对比实验。学生活动手册●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学时,可利用图片、视频等形象直活动三:观地介绍生活中的实例。电子教材中相试图,了解●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生活中人们利用流水的力量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关图片和视频人类对水力洗车场的高压喷水枪就是利用流水的力量来资源的利用冲洗车辆外部的灰尘。再利用视频介绍教材上的水车提水灌溉、水力发电等。最后还可以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实例,比如,水磨坊利用水力磨面粉、利用水力碎石等。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本课从观察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二、教学目标●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0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学生材料: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滤纸、搅拌棒五、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设计意图:●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驴子过河”动画和“观察●教学时,在三个杯子中放一样多的水,分别在三杯水中放入盐、红糖和沙子。放入前,让学生先描述三种物质是什么子放入水中的活动一:样的。放入后先静置一会,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变化”演示实观察并比较拌一会,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验视频盐、红糖、(教师也可提前准备好已静置的三杯,学生先观察再搅拌再沙子在水中静置)引导学生细致实验、细致观察,通过比较、描述,知道盐、红糖溶学具箱里的配的变化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套学具●用问题引导:怎样描述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盐和红糖溶解了,而沙子学生活动手册没有溶解?帮助学生逐步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提供的盐、红糖、沙子不能过多。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教学建议:●面粉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这是一个可以引发学生争论的话题,给学生带来更多关于溶解问题的思考。观察并比较●通过问题引导: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更接近盐还是沙子?教盐和面粉在学时,先把面粉放入水中静置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的判断及理水中的变化由;再教给学生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滤纸上留下了什么?盐水和面粉水过滤后的现象一样吗?帮助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最终完善对注意事项:●如果静置的时间不够,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静置的面粉水,让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面粉在水中会溶解吗”演示实验视频和“高锰酸钾溶解于水”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教学建议:●这是一个来自生活的话题,但由于学生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可以给学生一些生活情境,如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辨析;也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生活中的溶●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拓展到课解与不溶解现后,回家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实验,再作出判断。象”视频●“油在水里是否能溶解”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给学生看,把油倒入水中,经过搅拌,油还是浮在水面一层,说明油●回家进行实验时,注意不要把洗衣粉或加了洗衣粉的水弄到眼睛里。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一个活动,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它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这种能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能拂过面颊、能吹响口哨、能在水中冒气泡的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二、教学目标●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三、重点与难点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口哨、水槽五、教学活动活动一:在不同地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设计意图●用塑料袋在不同的地点兜空气,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周围的确存可利用资源学生活动手册找空气用不同的方法将空气从塑料袋里放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可以将塑料袋撑得鼓鼓的。教学建议:●学生会比较喜欢到窗口、电风扇下、树下找空气,所以要带领学生拓展思路,注意找空气地点的多样性。●用塑料袋兜到空气后,要迅速收紧并捏住袋口。这一动作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稍加练习。●要特别提醒学生保证空气装得鼓鼓的,下面的学习中要用到。●用不同的方法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可以用皮肤感受到、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到“空气(”。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和全面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学习一些可以直观感受到空气存在的方“袋子里有空气吗”演示实教学建议:验视频●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水中的气泡可以“找到空气”,这种方法非学具箱里的配常重要,在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学习中都将用到。套学具●需要指导学生捏紧袋口的方法。●活动中注意安全,最好使用安全图钉。●第三个小活动中要特别提醒学生,孔要扎在塑料袋没入水中的部分,不能扎在水面上的部分。●憋气活动以及对图片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教学建议:在憋气活动中要提醒学生用手捏住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并强调感觉不舒服时及时停止憋气。●在结合图片讨论人离不开空气时,可以列举更多的实例进行讨论●每年都有儿童因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发生危险的事例,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除了教材中的例子,还可以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电子教材中相关视频、动画活动三:憋气活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瓶子、杯子、粉笔、石块中是否有空气,学生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本课围绕“空瓶和孔隙中是否有空气”这一话题展开,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猜测敞口的和盖上盖子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第二个活动,猜测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两个活动的猜测和验证过程是颠覆学生原有认知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我们周围有空气这一认知的过程。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想办法检测空桶二、教学目标●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学生分组材料(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五、教学活动活动一: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遇到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空瓶中、抽屉中是否有空气,学生仍然比较困惑。所以,本可利用资源电子教材中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的演示实验有空气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发现些物品的内部空间中有空气。●敞口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与盖上盖子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需要分别猜测和验证,不要合二为一0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观察水中是否冒气泡的方法说明物品中是否有空气。所以,可以尝试请学生自己思考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我发现……这说明的句式,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这一实验的现象没有上一活动中的现象明显,所以要提醒学生仔细专注地进行观察。尽可能发现冒气泡的情况也有不同。有的冒的泡大,有的冒的泡小,有的只是瞬间冒点泡,有的泡附着在物品表面。猜测和验证●如果有学生直接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发现一些物品有孔隙,从而推粉笔、石块断这些物品中有空气,也是可以的。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要选择孔隙比较大的石块,实验现象会比较明显。●将这些物品放入水中时,动作要轻且慢。视频“这些物品里有空气吗”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由于空桶是大敞口,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它里面没有里空气。又由于室桶体积比较大,检测难度大于前两个活动中的空物品,所以将本活动作为本课的拓展活动。活动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检测方法。想办法检测空桶里是否有空气本课探讨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给不同形状的气球充气′。气球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玩具,通过引导学生在玩中思考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第二个活动包括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两个小活动,发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第三个活动,尽可能多地描述空气的特点。在前两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这两个特点。空气的其他特寺点,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等则可以通过与水的类比进行抽象和概括。在活动手册中,设计有表格全面地比较空气和水的特点。二、教学目标●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地描述空气的特点。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难点: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学生分组材料(1)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2)水槽、矿泉水瓶、杯子、纸屑。五、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活动一:气球里的空●通过思考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与水一样也“空气是什么气是什么形样的”动画状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在第2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研究水的形状的经验,所以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气球中空气的形状,并较为清晰地将观察结果表达出来。●选择形状差异比较大的气球。●可以让学生给圆形气球充气,体会将空气充入气球的过程。一些异形气球,由于充气难度较大,可以由教师给气球充气。设计意图:●这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又一重要特征:空气会流动。●这一环节内容可以不采用证明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已经感知过空气会流动,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想办法看见空气的流动吗?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办法后,教师再演示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同样,先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一杯水“赶”出来?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我可以用空气把水‘赶出来,你相信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演示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能比较完整地●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的活动操作难度较大,教师要先讲解清楚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本活动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或由教师进行了演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演示实验视频●本活动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尽可能多地描述空气的●空气与水有很多相同点,所以在描述空气的特点时可以通过与水的类●在第1、2单元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石头和水的基础,所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并能比较完整地描尽可能多地描述空气的特点学生活动手册本课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读图、游戏、猜谜、模仿等活动,鼓励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并且学会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一个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教材中提供了蜜蜂、蜻蜓、大象等动物图片,动物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并且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第二个活动,通过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描述。猜谜、模仿等形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三个活动,通过与机器狗的比较,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学会运用,知道动物具有食物、阳光、空气、水等基本需求和会长大、会繁殖等基本特征。第四个活动,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亲身经历一次发现、探究的过程。二、教学目标●通过动物图片,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在猜谜、模仿等游戏活动中,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材料:动物图片、动物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记录纸等。五、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提供一些动物图片,既作为新课导入,也让学生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可利用资源电子教材中相关视频学具箱里的配用多种初步描述动物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寻找校园里●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尽可能有更多的发现。如果学生没有更多的发现,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千万不要一蹴而就。●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一些活体的动物作为学习材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可考虑提供便于观察的活的小兔、小鱼、小乌龟、小虾等。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猜谜、模仿声音、猜局部、模仿行为动作等都是小朋友愿意尝试、体验和展示的,这些活动有利于他们对动物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但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中可以进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或者教学用视频资源,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发现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教学建议:●小组合作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对动物的主要特征尽可能从外形特征、行为方式、食性、声音等方面进行归纳,从具象的描述到抽象的概括。设计意图:●到校园里寻找、观察常见的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方法记录●一年级学生写写画画动物时,不管是语言还是图示表达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不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有的学生则画成了自己“印套学具电子教材中相关音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电子教材中相关图片学生活动手册象中的动物”。因此象中的动物”。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示范和帮助。●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用绘画、拍照、文字等适宜的方法记录动物。不仅要记录看得见的动物,还要根据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找生活在地下的动物时要带上小铲,最好也带上放大镜。既要记录动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甚至可以帮助他们]梳理:你的观察路线是什么?你准备怎样来观察?你携带的记录工具有哪些?你准备怎样介绍你找到的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美丽的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原野、田间、山坡、海洋,到处都有植物的踪迹。本节课,就让小朋友共同来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小朋友养成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本课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植物都有一些主要的特征,并且学会利用这些主要特征。第一个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感受植物的多姿多彩教材中提供了狗尾草、柳树等植物图片。第二个活动,交流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以学生的卧室及餐桌为载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植物在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巨大贡献。第三个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针对树的某一特征,如树的粗细、树叶的样子、树皮的样子、花的香味,实地到校园里去寻找那棵树,其中也渗透了一些方法的指导。第四个活动,归纳植物的二、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标本或者实物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等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通过讨论,意识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植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师材料:植物图片、植物视频资料、多煤体课件、记录纸等。五、教学活动活动一: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设计意图:可利用资源电子教材中相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交流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去校园里找到那棵树●通过提供丰富的植物图片,让学生体会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教学建议:●教学时应该组织学生仔细辨认、大胆地说,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尽可能多地说出植物的名称。●教师可以提供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扩充学习内容。●可考虑准备少量盆栽作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设计意图:●以交流的方式,发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教学建议●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特定场景(卧室和餐桌)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例文(四篇)
- 2024年安全检查制度例文(三篇)
- 2024年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 2024年学校工会工作总结范例(四篇)
- 2024年幼儿园后勤春季工作计划模版(二篇)
- 2024年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经典版(八篇)
- 2024年学校控烟考评奖惩制度范文(三篇)
- 2024年工程机械租赁合同格式版(二篇)
- 2024年小学年级组工作计划(四篇)
- 2024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样本(四篇)
- 混合离子交换器使用说明书(正本)
- 第二节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
- 城建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 干洗店规章制度
- 龙高级中学庞素微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案例撰写规范
- C++调试方法和技巧
- 医院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
- 酵母菌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酒店质检表格(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