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征求意见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0/3D/wKhkGWclzg2AHZw-AACgqT_T4Ps648.jpg)
![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征求意见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0/3D/wKhkGWclzg2AHZw-AACgqT_T4Ps6482.jpg)
![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征求意见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0/3D/wKhkGWclzg2AHZw-AACgqT_T4Ps6483.jpg)
![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征求意见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0/3D/wKhkGWclzg2AHZw-AACgqT_T4Ps6484.jpg)
![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征求意见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0/3D/wKhkGWclzg2AHZw-AACgqT_T4Ps6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CultivationTechniquesofPinueKoraiensisforFruit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栽培区域 5栽培质量 6苗木培育 7造林 8成林后的经营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果用红松适宜栽培区域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果用红松各产区不同生长阶段应达到的生长量、结实量指标 附录C(资料性附录)果用红松不同林龄适宜保留密度 附录D(资料性附录)红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21/T1690-2008《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1569-2019《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DB21/T3269-2020《红松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1/T1690-2008、DB21/T1569-2019、DB21/T3269-202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有以下变化:----将标准名称改为:果用红松栽培技术;----增加、删减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精简了育苗、灾害防治、苗木调查和出圃、苗木档案等内容;----整合了造林、成林后的经营管理等相关内容。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省实验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尚福强、马晓雨、吴建军、高源、滕建福、张丽艳、刘月、张利民、迟永明、于洪亮、刘景强、金鑫、任凤伟、李国升、李委、于璐、滕贵波、伊品、王芝恩、李连强、卢正才、张群野、王品、倪伟杰、王行轩、焦宏、谭学仁。本文件所替代标准的发布情况为:——DB21/T1690-2008——DB21/T1569-2019——DB21/T3269-2020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二号),联系电话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新建街600号联系电话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联系电话1DBXX/TXXX—XXXX果用红松栽培技术本规程规定了果用红松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区域、栽培质量、苗木培育、造林、成林后的经营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红松产区内的果用红松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DB21/T706DB21/T1290DB21/T1404DB21/T157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容器育苗技术规程红松嫁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果用红松以生产红松商品种子(松籽)为主要培育目标的林分。3.2结实型优树以种子产量为主要选择目的,结实量明显超过林分平均值的林木。3.3数量化地位指数基于数量化理论,应用数量化方法,通过数量化求解式对林地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技术数据表达。4栽培区域适宜果用红松的栽培区域见附录A。5栽培质量5.1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2DBXX/TXXX—XXXX5.1.1造林成活率利用嫁接苗造林当年成活率98%。利用实生苗山上定植砧木当年成活率98%。5.1.2造林保存率利用嫁接苗造林第3年保存率95%。利用实生苗山上定植砧木第2年保存率95定植2年~5年后开始嫁接,2年后接穗保存率达到90%以上5.2生长指标成林后Ⅰ类栽培区、Ⅱ类栽培区最低生长指标见附录B。5.3产量指标成林后Ⅰ类栽培区、Ⅱ类栽培区最低生长指标见附录B。6苗木培育6.1苗圃建立6.1.1苗圃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和电源的地块。坡度小于5。的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大于50cm、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于1.5m、PH值6.0~7.5的壤土、沙壤土或轻粘壤土,以及无严重病虫害感染的农耕地,根据生产需要确定面积大小。6.1.2苗圃区划苗圃可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生产区用地占苗圃总面积的80%以上,根据作业方式一般可分为播种区、移植区、嫁接区。播种区设在土壤质地、水肥条件最好的地块。移植区选择土壤条件中等,大而整齐的地块。嫁接区设在土壤条件较好,便于看护的地块。圃地、圃容要规整。辅助区用地占苗圃总面积的20%以下,可分为道路、排灌、防护林带、房屋、场地等。道路包括主、副道和固定式渠道,将各区间隔开,主道宽5m~6m,副道宽4m~5m。排灌要互相贯通,能排能灌。四周设防护林带,以乔木、灌木混交的半透风式林带为宜。6.2育苗6.2.1整地6.2.1.1育苗前整地育苗前翻耕、镇压,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6.2.1.2起苗后整地3DBXX/TXXX—XXXX起苗后的土地要及时翻耕,秋季耕地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春季耕地深度20cm以上。要随耕随耙,及时细碎整平土地。春季作业完成后,大型机车不能进入育苗地辗压,防止破坏土壤结构。6.2.2作床(垄)6.2.2.1播种苗作床床宽1m,床长10m-20m,床面高出地面10cm~15cm,步道宽40cm。作床前施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10万kg以上。为调节各种养分的适当比例,也可施无机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在翻地前使用辛硫磷(50%乳油)或甲拌磷(粉剂),进行地下害虫防治;播种前使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五氯硝基苯,进行床面土壤消毒,以防治立枯病。具体用量及方法按照GB/T8321执行。6.2.2.2移植苗作垄垄底宽60cm,垄面宽30cm,高15cm~20cm。作垄前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0万kg以上。作垄时每公顷再施入300kg~375kg二铵。6.2.3播种育苗6.2.3.1种子准备一般采用本省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在9月20日以后采收,脱粒后采用水选方法进行种子分级,晾干装袋后放在阴凉处备用。果用红松育苗用种必须是Ⅰ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8%,生活力不低于90%。具体分级方法按照DB21/T1290执行。6.2.3.2种子处理a)混沙越冬埋藏在播种前一年的10月中旬到10月末进行。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种子窖,窖深1.2m~1.4m,上底宽1m,下底宽0.7m~0.8m,长度依种子量而定。混合前将种子浸泡2d~3d,使种子吸足水分,捞出种子,用0.3%~0.5%的高猛酸钾溶液浸种1h,用清水冲洗。敌克松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消毒后的种子与干净细河沙混合,种沙比例(体积)1:3,贮藏时沙子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60%为宜。坑底放入20cm厚的沙子,其上是种沙混合物,离地面20cm时覆盖10cm厚的沙子,再用土填平,并堆成丘状。坑内每隔2m~4m放一束(直径15cm)玉米桔杆以便通气。在播种前1d~2d取出种沙,筛净沙子,放在背阴处,待3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b)混冰沙埋藏如任务下达较晚,可采用混冰沙埋藏。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昼夜,中间换水一次,使种子充分吸水,然后捞出。种子消毒方法及种子窖选择、规格同上。准备好冰块、湿河沙,将冰块砸成5cm~10cm的小块。种子、冰块、湿河沙比例为1:2:2,充分混匀后放入种子窖,离地面20cm时放一层大冰块,其上再放10cm厚的湿沙。在-10℃以下的天气情况下放置7d,使其冷冻。7d后再覆沙20cm,用玉米秸杆盖严,以延长冷冻时间。播种前10d~15d取出,在室内或室外暖棚内催芽,每天翻拌一次,保持湿润状态,温度保持在20℃~25℃,待3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6.2.3.3播种4DBXX/TXXX—XXXX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土壤5cm深处平均地温达到10℃时即可播种。培育2a生留床苗播种量为3750kg/hm2。播种方法为撒播,播种要均匀。如果土壤干燥,在播种的前几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播种。雨天或雨后地面泥泞不宜播种。播种时要随播种、随镇压、随覆土、再镇压。平地播种时,先把整平的床面搂出麻面,根据计划播种量,分好每床应播的种子。撒种时,开始要少撒,一床撒到头,把剩下的继续在该床撒,直到种子撒完为止。撒完种,立即用铁磙镇压,把种子压入土中,然后把新鲜锯末均匀撒在床面上厚度1cm,再覆细沙厚度以不露锯末为宜,再次用铁磙镇压。山地播种覆盖方法是先用铁锹把步道的的土铲松,把土块打碎,然后均匀撒在床面上,覆土厚度2.0cm~2.5cm,其他均与平地播种方法相同。6.2.4苗期管理6.2.4.1灌溉排水建好排灌设施或微喷。井水灌溉采用水池贮水晒水,以提高水温。不同作业区采用不同的喷灌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灌溉,均需要做到无地表径流,防止冲刷幼苗。灌溉要根据苗木大小和土壤情况、干旱程度,做到适时适量。种子发芽和保苗阶段,应少量多次,防止地表板结,保持湿润。苗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尽量减少灌溉次数,每次灌溉做到浇匀浇透。生长后期,在不干旱情况下,尽量少浇或不浇水,以增强苗木木质化。要注意排涝,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侵。6.2.4.2除草、松土a)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圃地杂草。播后苗前可喷洒割地草(23.5%乳油),每hm2混合药剂,再辅以人工除草,人工除草应与清除死苗、松土结合进行。b)松土对比较粘重的土壤,在每次降雨、灌溉后也要松土。松土要做到不伤苗、不压苗,逐渐加深,全面松到,不留生格。松土后垄间和步道要及时中耕培土。6.2.4.3追肥追肥一般在苗木1a~2a生时进行,以氮肥为主,兼顾磷、钾肥。分3次追施,第一次在5月末,第二次在第一次追肥后的15d~20d,第三次在7月末以前,每次追施硫酸铵150kg/hm2~225kg/hm2。留床苗均匀撒于苗床,然后喷洒清水冲洗苗木;移植苗开沟追肥,追肥后要覆土盖严,并及时灌水。6.2.4.4截根截根时间一般在秋季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以后,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至15cm进行截根。可使用拖拉机牵引截根刀,从苗床表面下部10cm~15cm处切断主根,也可用锹在苗床两侧或垄旁向土中斜切。截根刃具要锋利,防止损伤苗木。截根后要及时镇压和浇灌。6.3移植育苗6.3.1移植时间移植在春季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顶浆进行。6.3.2移植用苗5DBXX/TXXX—XXXX用2a生Ⅰ级留床苗进行移植,苗木规格为苗高≥10cm,地径≥0.4cm,主根长≥12cm,侧根数(>6.3.3移植方法采用大垄(垄宽60cm)双行,株行距6cm×10cm,45万株/hm2。要注意苗根保湿,做到随起苗、随选苗、随分级、随栽植。采用铁锹撬开缝隙插入苗木的栽植法,要求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不要太深)、栽得正、踩得实,栽后及时灌水。6.3.4移植苗管理移植后及时灌水、除草,追肥。具体参见播种苗苗期管理。6.4容器育苗6.4.1容器规格容器杯高12cm~13cm,杯径8cm~12cm。6.4.2营养基质的配制营养基质的配制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腐殖质土或松林土,加入适量黄土、腐熟的人、畜肥、以及化肥、农药等,配制成营养丰富、透气、持水、排水性能较好的基质,并用硫酸亚铁(30%)或高猛酸钾(0.5%)喷洒在基质中,混拌均匀进行消毒。6.4.3苗木装杯具体按照DB21/T1404执行。6.5嫁接育苗6.5.1结实型优树选择6.5.1.1林分选择在优良种源区内选择30a生以上的优良林分。6.5.1.2选优方法选优时间在种子丰年期7月至球果采收前进行。在林分内先预选结实量较大的候选树,再以候选树为圆心,在半径10m范围内选出结实量仅次于候选树的3株对照优势木,实测候选树和3株对照优势木的结实量(球果个数)、胸径和树高,各项指标分别超过3株对照优势木平均值的300%、5%和2%,即可选定为优树。对选定的优树用彩色油漆进行标记,并对选优资料进行归档。6.5.2接穗采集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树液流动前采集。在母树的树冠中上部,采集外部顶芽饱满的侧枝。每株母树采集10个~15个含有2轮小枝的大枝,捆成一捆。6DBXX/TXXX—XXXX6.5.3接穗贮藏采集的接穗放入冰窖中低温贮藏,具体按照DB21/T1570执行。6.5.4砧木选择选用红松作为砧木。在苗圃地嫁接时,选2a生Ⅰ级苗进行移植,4a~5a生时进行嫁接。6.5.5嫁接方法采用芽端楔接法进行嫁接,具体按照DB21/T1570执行。6.5.6嫁接苗管理翌年春季苗木开始生长前解除接穗绑带,水肥管理与实生苗木相同。7造林7.1立地选择选择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坡度≤20°、土层深度(A+B层)≥30cm,海拔≤800m,无积水的采伐迹地、荒山及退耕还林地作为造林地,同时应避开冲风口处。7.2整地7.2.1清场整地前清除造林地内所有乔灌木、杂草及采伐剩余物。割除的杂草、灌木、梢头、枝丫等运出林地或窄带状沿等高线横山堆放,带宽2m以内,带间距20m以上。7.2.2整地时间和方法a)在造林前一年秋季或随整地随栽植。b)穴状整地,规格60cm×60cm×30cm。整地要将穴内草皮、土块打碎,捡出石块、残根、枯枝等杂物,穴内全垦,并保持原土层不乱。7.3栽植7.3.1苗木选择选择在苗圃嫁接成活的接穗高生长达到5cm以上的嫁接苗。7.3.2栽植时间7.3.2.1裸根苗木栽植应在春季顶浆进行,随起苗随造林。7.3.2.2营养杯苗木7DBXX/TXXX—XXXX栽植可在春季进行,亦可在雨季进行。7.3.3栽植方法实行栽植穴中央植苗法,将苗木置于穴中央,苗干应扶正,苗根舒展,深度适中,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7.3.4山上嫁接选择4a~5a生红松实生苗按初植密度在山上定植砧木。定植2年后,树高达到50cm~80cm,春季幼树顶芽开始生长时嫁接。7.3.5初植密度根据经营水平初植密度可选择400株/hm2(株行距5m×5m)~1111株/hm2(株行距3m×3m)。7.4幼林抚育栽植后5年内每年抚育2次,割除杂草及灌木。第一次穴状抚育,割穴直径1m,第二次全面抚育。以后根据杂草和灌木生长情况确定抚育次数。7.5补接嫁接未成活的第2年在砧木最高的侧枝上补接。7.6修剪嫁接成活后的幼树每年在树液流动前修剪一次,剪掉生长旺盛的砧木侧枝。修剪工作持续3年~5年,直至接穗形成4轮以上的树冠为止。7.7扩穴造林后第2年扩穴,穴径1m~1.5m,不可伤及树木根系,清除穴内杂草和灌木根系。8成林后的经营管理8.1修枝林分郁闭后,在冬季或早春树木生长停止季节用锯及时修掉枯死枝和濒死枝。8.2复合经营可开展林果、林药、林菜、林菌等复合经营,经营面积以不影响林木生长为宜。具体按照DB21/T706执行。8.3保留密度在幼林抚育结束后至林分盛果期前,进行定株抚育,伐除林分内非目的树种及生长不良的红松。造林密度1111株/hm2(3m×3m)的第一次定株抚育在林龄15年~20年左右进行,造林密度667株/hm2(3m×5m)的第一次定株抚育在林龄25年~30年左右进行,适宜保留密度见附录C。8DBXX/TXXX—XXXX8.4截顶8.4.1截顶时间当林木高生长达到6m~8m,为增加球果产量和控制树体高度,在结实丰年的冬季实施截顶。8.4.2截顶方法在树冠上数第4层轮生上10cm处用锯或高枝剪截掉主梢,保留3~5个匀称健壮的侧枝作为未来的主枝,以后可根据需要每隔5~7年实施多次截顶。8.5施肥8.5.1前期追肥土壤肥力偏低的林分可以进行施肥,施肥时间为5月中旬,分为前期追肥和后期营养管理。前期追肥是在嫁接成活后第2年开始,连续2年追施尿素或二胺的施肥措施(150kg/hm2)。8.5.2后期施肥后期施肥是对幼树进行扩坑、割草压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对结实量较大的红松可以施复合肥,施肥量500g/株,施肥时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干为中心,开6~8条放射状小沟,沟深5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手工社申请书
- 轻伤重新鉴定申请书
-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总结(19篇)
-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
- 生物质能源的未来热能转换技术探讨
- 人身保险理赔申请书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2.2整数值随机数randomnumbers的产生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A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单元素养评价三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课件
- 2025造价咨询工作计划范本
- 医院审计科科长述职报告
- 《档案管理课件》课件
- 2024年度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课课件版
-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培训
-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新疆卷)(全解全析)
- 1《读懂彼此的心》(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DB32T 2857-2015 玉米产量现场测定操作规程
- 胫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 房颤手术后护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