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鲁人烧积泽①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②,恐烧国③,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④。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⑤之罪,逐兽者比入禁⑥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注释]①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②倚:偏移。③国:都城。④亲自率领众人督促救火。趣:同“促”,督促。⑤降北:投降败逃。⑥入禁:进入禁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事急不及以赏()(2)请徒行罚()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B.(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C.(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家赏赐给他们。D.(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库财产不够用来赏赐他们。3.文中鲁哀公两次说“善”,前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分析,后一次说“善”是。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①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②,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③,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太子少师瑀:太子少傅是负责监护、辅导太子的官。萧瑀,唐朝初年大臣。②弓工:造弓的工匠。③邪:同“斜”。④中书内省:官署名,是朝廷制定国家政策的官署。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类比国事劝谏齐王,齐王纳谏,齐国大治;本文唐太宗以“”类比而知“天下之务”,两位帝王都具有的品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这且北管大宗。②哂: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B.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允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C.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D.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9.根据选文分析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①。章子变其徽章②,以杂秦军。候者③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合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④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⑤为击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⑥。左右曰:“何以知之?”曰:“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⑦。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改动)注:①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②徽章:包括旗帜和士卒衣服的标识。③候者:侦察兵。④发:派遣。⑤曷:为何。⑥秦王拜西藩之臣:秦惠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⑦未教而死:不允许(臣)改葬。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秦假道韩、魏以攻齐(2)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3)异人而同辞(4)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1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2)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13.选文中齐威王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齐威王召即墨大夫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②。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③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注释】①即墨:古地名。②馁(něi):饥饿。③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子之居即墨也(任职)B.然吾使人视即墨(然而)C.誉言日至(每日)D.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尝试)15.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16.结合选文,说说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晓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贞观政要》【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④黯责;贬谪责罚。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止由五事耳

(2)自不谕其故

(3)自古皆贵中华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D.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其真无马邪(《马说》)19.翻译下面句子。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20.宋代苏辙的《唐太宗论》有言:“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结合选文,说说唐太宗“贤”在哪里。2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①,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②有七年之旱,而国亡③捐瘠者④,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人情,一日不再食⑤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释】①食(sì)之:给他们吃。②汤:商汤,商朝开国君主。③亡:同“无”,没有。④捐瘠者:被遗弃的人和瘦弱的人。⑤再食:吃两顿饭。(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一

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认为明主在治国时应注重什么。(至少答出两点)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①;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②敬,兴孝弟③,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选自《荀子·王制》)【注释】①舆:古代的大车,这里指拉车。②笃:忠厚。③弟:同“悌”,友爱。2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24.结合选文内容,请概括荀子的政治观。参考答案:1.(1)赶得上(2)只,仅仅2.B3.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事急不及以赏: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及,赶得上。(2)请徒行罚:请允许我只使用刑法。徒,只,仅仅。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这个句子有“尽”“则”“足”三个字的翻译需要重点注意,“尽”是“全,都”的意思,“则”是“那么”的意思,排除CD;“足”是“足够”的意思,排除A。故这句话的翻译是:(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可知,哀公后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只用惩罚、不用奖励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2)结合“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可知,孔子分析众人不去救火是因为既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结合“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可知,因为情况紧急,所以孔子建议此时不采用奖励、只采用惩罚的方式来督促众人去救火,最后发现在惩罚的压力下,众人救火的效率非常高,说明这个措施非常得当。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的分析和后来采取的措施都说明了赏罚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做事效率的重要作用。故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点睛】译文: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家都城将要受到波及。哀公害怕,鼓励百姓参与救火,旁边没有人,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于是召见并向孔子请教。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却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说:“说得对。”孔子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只使用刑法。”哀公说:“好。”于是仲尼就下令说:“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只驱赶野兽的人,按照坐牢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上下,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5.示例:我才领悟,先前(对弓箭)的认识是不精准的。6.比美(或家事、闺房小事)弓矢广开言路(或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何况天下的事物,(我)哪能够全都知道?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始,才;悟,领悟;向,先前;辨,认识。3.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私事,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邹忌以小见大、从家事到国事,劝谏齐王纳谏的。本文根据“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可知,唐太宗是以“弓矢”类比而知“天下之务”的。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以及“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可知,两位帝王都是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我才领悟,先前(对弓箭)的认识是不精准的,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物,(我)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7.C8.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9.唐太宗不赞同重法止盗,而是充分理解白姓处境,从改善朝政治理的角度解决问题,且懂得国之根本在于百姓,可见他仁爱待民,能够以民为本。唐太宗由止盗之事反思赋税、劳役、兵役、官吏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其英明、有治国之能。个世民常思考君与民、国家与百姓的关系,并且不放纵自己,可见共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解析】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意思是: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选C。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患(忧患)、自(从)、身(指自身)”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从“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不赞同有的大臣用重法止盗的做法,而是从减轻民众的赋税,劳役、兵役、治理贪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懂得百姓是国之根本的道理,可见其仁爱、贤明,有治国之才能;从“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能正确认识到百姓与国家的关系,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的贤能的君主。【点睛】参考译文:皇上(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10.(1)假:借。(2)将:做将领(3)异:不同。(4)谢:认错,道歉。11.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12.(1)不久之后,有人传报说齐军大获全胜,秦军遭受了惨败。(2)章子作为儿子都不会欺骗去世的父亲,那么作为臣子又怎么会欺骗还活着的大王呢?13.齐威王:知人善任,不听信谣言。【解析】1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①句意:秦军借韩、魏的道路去攻打齐国。假:借。②句意:齐威王派章子担任将军应战。将:做将领。③句意:报告的人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异:不同。④句意:因此秦惠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派特使向齐国认错请和。谢:认错,道歉。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重新改葬将军的母亲。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①顷间,不久,一会儿;言,说。②欺,欺骗;岂,怎么;生,活着;哉,句末语气词,呢。13.考查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概括。概括人物形象,可从文章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具体事例、文中评论性语句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本题中的齐威王不仅很会识人、鉴人,而且极其坚信自己的判断,在“三人成虎”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丧失意志力和判断力,没有被谣言所迷惑。他的过人之举,除了归功于他对章子有基本的判断外,也归功于他对语言的危险魔力有着清醒的认识。据此可知,齐威王经过三次汇报,仍然坚持相信自己的臣下,说明他用人不疑,知人善任,且有清晰的认知。【点睛】参考译文秦军借韩、魏的道路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章子担任将军应战。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章子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齐国的探子回来说章子率齐军入秦,齐威王听了之后没有理睬。不一会儿,一个探子又说章子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了之后依旧不理睬。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威王说:“都说章子打了败仗,报告的人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君王为何不遣将发兵攻打?”齐威王回答说:“章子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攻打他呢?”不久之后,有人传报说齐军大获全胜,秦军遭受了惨败。因此秦惠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派特使向齐国认错请和。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大王凭借什么知道章子绝对不降泰呢?”齐威王回答说:“我让章子担任将军,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我一定重新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章子说:‘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没有允许改葬先母而去世。臣没得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这等于欺骗亡父,所以臣才不敢。’章子作为儿子都不会欺骗去世的父亲,那么作为臣子又怎么会欺骗还活着的大王呢?”14.D15.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16.齐威王注重官员的管理实情;齐威王赏罚分明;群臣据实报告情况,国内太平。【分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有误,句意: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尝:曾经。故选D。15.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玩忽政务、邀功冒赏,人人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办实事办好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因为限断三处,故断为: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1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和“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分析,齐王对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不同的处理方法可知,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对于下属反映的情况一定要实地考察后才做出结论。这就是齐国强于天下的原因。【点睛】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指责你的话每天都有传来。然而我派人去观察即墨,田野开垦了,人民富足了,官府没有积压着等待处理的事,东方因而安宁;这是你不巴结我左右来求得帮助啊!”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称赞你的好话每天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这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玩忽政务、邀功冒赏,人人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办实事办好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17.同“只”原因以……为贵18.C19.我见到贤才就尊敬他,见到缺乏才能的人就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意思对即可)20.示例: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是由于做到五条罢了。止:同“只”。(2)句意:不知什么原因。故:名词,原因。(3)句意:传统以汉族为贵。贵:意动用法,以……为贵。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介词,在\介词,比;B.介词,用\连词,因为;C.两项都翻译为“之于”之意;D.代词,他的\加强诘问语气;故选C。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见:见到;贤:贤能的人;之:代词,他;不肖者:没有才能的人;怜:爱怜,爱护。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可知,唐太宗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优点一样,“贤”在重贤敬能,心胸宽广;从“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可知,唐太宗知人善用,能抛弃他人的短处,取用他人长处,“贤”在知人善用,用人惟才;从“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可知,唐太宗见到贤才就尊敬他,见到缺乏才能的人就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使有才能和没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合适的位置,“贤”在礼贤下士、心胸宽广;从“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可知,唐太宗不贬谪责罚直言的人,“贤”在从谏如流、心胸宽广;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贤”在公平、正直。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唐太宗到翠微殿,问侍臣:“自古以来的帝王,虽平定中原华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不知什么原故。请你们坦率地说。”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样广大,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唐太宗说:“不能这么讲。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劳,只是由于做到五条罢了: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优点一样;每人的行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抛弃他的短处,取用他的长处;一般的君主,看到有才的人就想把他抱在怀中;看到缺乏才能的人就想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我见到贤才就尊敬他,见到缺乏才能的人就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使有才能和没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合适的位置;君主多半不喜过于正直的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杀戮,没有哪个朝代不这样。而我即位以来,直言的人在朝中到处都是,我不曾贬谪责罚一个人;传统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以上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21.(1)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3)示例:君王在治国时应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重视粮食储备、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人民的支持。【解析】(1)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句子成分及文言标志词语进行分析。句意: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一日不再食则饥”与“终岁不制衣则寒”为对称的句子,分别表达两层含义,故断为: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