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直接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它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与底物结合的部分称为结合中心;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分称为催化中心。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B.酶的高效性与酶的催化中心有关C.低温条件下,酶的催化中心结构不变,而结合中心结构发生了改变D.pH过高或过低可能会破坏酶的结合中心和催化中心的结构2.有关组成细胞结构或物质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双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C.多糖、蛋白质、雄性激素和核酸等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3.EIAV是一种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此病毒外有含糖蛋白的包膜,EIAV通过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它能引起马传染性贫血病,患该病的马能长期甚至终身携带该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EIAV入侵宿主细胞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B.EIA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物质包含核糖核酸分子C.存在于EIAV包膜上的糖蛋白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EIAV感染宿主细胞,EIAV暴露出来,被B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4.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1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2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4/9 B.1/4 C.1/8 D.1/95.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浆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为某人血浆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A.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化验单上给定的参考范围,说明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C.该个体可能患有糖尿病,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时不能口服D.该个体可能患有高血脂,应尽量少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6.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氢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肽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B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两个刺激信号以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两个刺激信号分别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该不能与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从免疫效果较好的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获取相应的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正式公布——8848.86米。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登顶前需要在7500米无氧拉练,在拉练和登山过程中,队员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队员在寒冷环境下比炎热环境下兴奋性更高,更容易集中精力,主要原因是_____。(2)普通人初到高原,很容易因缺氧而头疼、恶心、胸闷。机体在缺氧环境下,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强,图示为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不适症状就会消失,原因是_____,从图示分析可知,机体红细胞数量的调节方式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3)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登山队员在寒冷的环境中,_____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_____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_____(填部位名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_____,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_____,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出现脸色苍白、汗腺分泌减少等反应。在此环境中队员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9.(10分)(10公)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长白山林区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东北虎豹保护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公园内除了分布有东北虎、东北豹外,还有梅花鹿、金雕等保护动物。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虎和东北豹存在竞争关系,竞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2)有研究提出,东北虎数量变化可能与梅花鹿等有蹄类被捕食者数量改变有关。在调查梅花鹿种群新量时,可以通过统计该地区梅花鹿的足迹数进行估算,调查梅花鹿足迹可用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图:在2005-2010年间梅花鹿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在自然环境没有剧烈变化的前提下,未来梅花鹿种群数量发展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3)据调查,在2005-2010年间,我国东北虎数量从12只左右增加到约20只,你认为影响东北虎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0.(10分)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冠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会发生系列的生理变化,以保证剧烈运动中精准动作的完成。
请回答:(1)女排队员从看到排球飞来到完成接球的动作,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射发生时,兴奋部位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激烈竞争的比赛过程中,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和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运动员体内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难度的扣球动作对运动员躯体平衡和肌紧张的调节能力要求很高,参与这一调节的主要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烈运动过后,偶有肌肉痉挛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野兔→动物甲。研究人员考察了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注:表中“1+”表示野兔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野兔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是根据标记重捕法获得的,若第二次捕捉时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3)动物甲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酶活性中心有一个结合部位和一个催化部位,分别决定专一性和催化效率,是酶分子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小区域。【详解】A、结合中心是与底物结合的部分,决定了底物结合的类型,因此与酶的专一性有关,A正确;B、催化中心是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分,决定了反应速率,因此与酶的高效性有关,B正确;C、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被抑制,但并未失活,此时反应还在进行,只是速率较慢。由此可以推断酶的结合中心结构应该不变,而催化中心结构发生了改变,C错误;D、pH过高或过低使酶失活,不能催化化学反应,可能破坏了酶的整个活性中心的结构,使酶无法结合底物并催化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C。2、D【解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中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基位于主链内侧。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详解】A、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是固定不变的,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碱基序列)决定的,A错误;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双层磷脂分子,B错误;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雄性激素不是大分子,C错误;D、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3、D【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EIAV通过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所以EIAV入侵宿主细胞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B、EIAV侵染宿主细胞时,需要将自身的遗传物质RNA(核糖核酸)注入细胞,B正确;C、存在于EIAV包膜上的糖蛋白属于抗原,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故选D。4、A【解析】二聚体蛋白由N1和N2随机组合形成,所以形成的二聚体蛋白有N1N1、N1N2、N2N2三种。【详解】由于A1和A2的表达产物为N1和N2,且该生物体内A1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2的2倍,所以表达产物中N1:N2=2:1。因此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2/3×2/3=4/9,A正确。故选A。5、D【解析】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2、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正常机体血浆中的组分及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浆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故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A正确;B、化验单显示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浆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正确;C、该个体血糖浓度较高,可能患糖尿病,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不能口服,C正确;D、该个体甘油三酯偏高、血糖浓度较高,糖类食物也能大量转化为脂肪,D错误。故选D。6、D【解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扣住关键词“单链”答题,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若审题不清,误认为是“双链间”则会误选A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活细胞(宿主细胞)(2)①.记忆细胞②.浆③.抗原的直接刺激④.效应Th细胞(3)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同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消灭病原体而免于得病(4)①.a、c、e②.D63③.流感病毒(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解析】1、体液免疫是指大多数病原体经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基本过程:(1)一些病原体经过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2)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3、题图分析: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与对照抗体组比较,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康复者的NA抗体的抑制率最高。【小问1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繁殖,故流感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小问2详解】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B细胞会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B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两个刺激信号以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两个刺激信号分别来自抗原的直接刺激和效应Th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小问3详解】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其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同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消灭病原体而免于得病,故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小问4详解】①根据实验材料和给出的实验处理情况,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的步骤:培养易感细胞、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②由分析可知,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小问5详解】应对流感的具体措施: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①.环境中缺氧气,能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②.反馈调节(3)①.散热②.冷觉感受器③.下丘脑④.分析、综合⑤.毛细血管收缩⑥.减少【解析】1、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小问1详解】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进而抵御严寒。甲状腺激素还具体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小问2详解】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不适症状会消失,由图可知,原因是环境中缺氧气,能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血液中O2分压增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此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与外界温差大,机体散热加快,低温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和综合,然后使相关传出神经兴奋,进而作用于效应器产生抵御寒冷的反应。在低温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2)①.样方②.增长型③.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3)食物来源增多、人类偷猎减少、环境破坏减小等【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小问1详解】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小问2详解】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种群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种群适合用标志重捕法;因题干调查的是梅花鹿的脚印,所以选用样方法;在2005-2010年间梅花鹿的数量逐年增加,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自然环境没有剧烈变化的前提下,食物空间有限,梅花鹿的种群呈S型增长,所以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小问3详解】东北虎数量增加,可能与食物来源增多、人类偷猎减少、环境破坏减小等因素有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特征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会分析种群属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为关键。10、(1)①.大脑皮层②.由负变正(2)①.胰高血糖素②.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3)①.小脑②.剧烈运动后,体内盐分随大量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解析】1、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并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探究案例报告(数据论文)》9400字】
- 2024年合伙投资合同标准范本(二篇)
- 2024年小学年级组长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 2024年市场推广总监的职责(二篇)
- 2024年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三篇)
- 2024年学校升旗制度(二篇)
- 2024年学生会文艺部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二篇)
- 2024年小学音乐教研工作计划模版(三篇)
- 2024年媒介经理的工作职责范文(二篇)
- 2024年工作年终总结简单版(四篇)
- GB/T 151-2014热交换器
- CSCCP宫颈细胞病理学理论考试题
- 电化学传感器课件
- 高效沉淀池成套设备设备技术规格书
- DB13-T5557-2022 (修改)村庄规划技术规范
- 公司依法治企暨合规管理知识试题含答案共60题
- 雷达原理及系统ppt课件hotz雷达系统第一章
- 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课件
- IPM原理及测试方法课件
- 2022亲子共读家长会PPT和孩子一起读书课件
- 医学学习课件:T2 FLAIR增强在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