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需氧呼吸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必需的细胞器D.溶酶体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胞和某些真菌中2.为探究蓖麻种子(脂肪含量达70%)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转化为蔗糖B.糖类是胚生长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由脂肪转化为糖类需要蛋白质参与C.用苏丹Ⅲ染液对蓖麻种子切片染色,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据乙图分析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H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实线方框内所示,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虚线方框内所示)。科学家向酵母菌导入相关基因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逆转录酶催化B.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必须导入FPP合成酶基因和ADS酶基因C.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菌酶不一定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特异性免疫C.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T淋巴细胞一定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5.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24222.45×2493.54×2483.25×2482.44×2432.25×2432.28×243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B.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4.3%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6.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或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B.在用淀粉酶、淀粉为原料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C.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膜外或膜内D.在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中,不可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7.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0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C.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念为5/8D.若Ⅲ-11与某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两病的概率为1/3128.(10分)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由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物膜系统C.都能独立有序地进行细胞代谢 D.都能在内质网上合成脂质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__________(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的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最终导致第二个峰值的产生。(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图甲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图乙表示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处理。请回答:(1)从能量变化看,F到E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在光反应时,图甲中物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除绿叶等,还需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作为溶解光合色素的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中,这些物质在④过程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利用图乙的实验处理可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即可比较各组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11.(14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___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锐减。(3)从图乙中可知,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12.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2)提取血细胞时,首先进行红细胞的洗涤,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洗涤次数过少,________;离心速度________和时间________会使血细胞等一同沉淀。(3)蛋白质分离方法中常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________分离蛋白质。(4)同学甲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

2.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B错误;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没有核糖体的生物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C正确;D、溶酶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中,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2、B【解析】

分析图甲: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分析图乙: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因此种子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曲线中看出,在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详解】A、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脂肪酸,再转化为糖类,A错误;B、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转化为糖类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本质主要是蛋白质,B正确;C、用苏丹Ⅲ染液对蓖麻种子切片染色,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D、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相关化合物的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从中获得相关的生物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相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内容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3、C【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等。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详解】A、过程①是FPP合成酶基因转录形成mRNA,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B、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B错误;C、图示可知,FPP转化成固醇需要ERG9酶催化,故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C正确;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4、C【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详解】A、溶菌酶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A正确;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有作用,直接吞噬外来病原体,B正确;C、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还可以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错误;D、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在胸腺,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考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5、D【解析】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244%。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3.54×248-3.25×248)÷3.54×248=4.6%,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243-2.28×243)÷2.25×243=3.2%。【详解】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错误;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约为4.3%,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4.3%,C错误;D、据分析可知,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D正确。故选D。6、D【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试剂将细胞染色,所选材料必须是无色或近于无色以便于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故不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A项错误;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时候需要对样本溶液加热,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的唯一变量就是温度,对样本加热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应该使用碘液来鉴定,B项错误;测静息电位时,膜外和膜内分别为正电位、负电位,不可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同侧,C项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而其DNA分子注入细菌体内,如果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外壳,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具有放射性,不能判断谁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高中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积累。7、D【解析】

据图分析,Ⅱ-3、Ⅱ-4不患甲病,其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因此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Ⅱ-6不患乙病,其女儿Ⅲ-9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假设乙病致病基因为b,则b的基因频率为1/25,B的基因频率为24/25,因此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概率=2Bb÷(2Bb+BB)=2b÷(2b+B)=1/13。【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Ⅲ-10患甲病,而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来自于Ⅱ-5,而Ⅱ-5的致病基因又来自于Ⅰ-2,B错误;C、假设甲病致病基因为a,则Ⅱ-5基因型为AaXBXb,Ⅱ-6AaXbY,后代甲病发病率为1/4,乙病发病率为1/2,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4+1/2-1/4×1/2×2=1/2,C错误;D、Ⅲ-11基因型为2/3AaXBXb,正常男性为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XBY)的概率为1/13,两者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3×1/4=1/78,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患两病的概率=1/78×1/4=1/312,D正确。故选D。8、C【解析】

1、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原核细胞只含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不含细胞器膜和核膜。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只有植物细胞有胞间连丝,动物细胞和原核细胞没有胞间连丝,A错误;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核膜与细胞器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C、细胞都能独立有序的进行细胞代谢,病毒虽然不能进行独立代谢,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题干所问的是关于细胞的共性,因此不用考虑病毒,C正确;D、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K+外流低Na+内流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A组神经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一侧,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的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枝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实验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用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识记和理解膜电位变化的实质,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10、放能作为氢(或H+、e-)受体95%乙醇D、F提供磷酸基团、氢和能量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试管中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数量【解析】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甲图中①是水的光解,②是光合磷酸化,③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是三碳酸的还原,⑤是二氧化碳的固定;A是[H],B是水,C是NADP+,D是NADPH,E是ADP和Pi,F是ATP,G是C5,H是(CH2O)等有机物。对比乙图可知,自变量为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即研究光照强度、光波长及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根据上述分析解题。【详解】(1)从能量变化看,F(ATP)到E(ADP和Pi)是ATP水解反应,此反应称为放能反应。在光反应时,图甲中物质C(NADP+)的作用是作为氢(或H+、e-)受体。(2)叶绿体中的色素乙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中,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除绿叶等,还需向研钵中加入95%乙醇,作为溶解光合色素的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这些物质在④三碳酸的还原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提供磷酸基团、氢和能量。(3)分析乙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因此利用图乙的实验处理可用于研究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等环境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可通过观察试管中单位时间产生气泡(O2)的数量即可比较各组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点睛】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11、第三、四营养级分解者物理信息传递130生物多样性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解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B、F是生产者,其余为消费者。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激烈。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食物网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群就是一个营养级,由图甲中可以看出,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一个完整的食物网包含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要保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必须要有分解者;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2)在食物链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从B获得6kg,从C获得4kg,要得到至少需要B的量,则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则至少需要B的量为6÷20%+4÷20%÷20%=130kg。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与当地物种争夺资源和空间,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最终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3)种群数量最大时,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所以2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