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重组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35分)(一)默写。(13分)1.(23-24八年级上·上海崇明·期中)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3)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俯仰之间山水相映之美。【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

云生结海楼

岂不罹凝寒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萋萋、罹”的写法。(二)古诗文阅读(22分)(23-24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甲文题目中的加点字的意思是

。(1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对上述作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作者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陶弘景,乙文作者是宋朝的苏轼。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C.甲文描写了大自然四季和朝暮的景色,乙文描写的是夜晚的月色。D.甲乙两文都详细描写了自然美景,乙文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5.甲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乙文通过“闲人”一词,含蓄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等诸多情感。(4分)【答案】2.信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B5.与知音共赏山水自得贬谪的悲凉【解析】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答谢中书书”句意: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信:书信。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但:只,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甲文《答谢中书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最后发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本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表述错误。故选B。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第一空:由“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该句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谢灵运的才华和成就非常钦佩,认为他是山水文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作者通过赞扬谢灵运,也表达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追求。故该空可填写:与知音共赏山水自得。第二空:由“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此时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自称“闲人”,体现了作者被贬之后的悲凉。结合作者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描绘,可知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故该空可填写:贬谪的悲凉。据此回答即可。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3-24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武训①传略(节选)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注】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1)行乞以度日:

(2)得一钱:

7.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B.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C.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D.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8.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6分)人物特点人物表现孝(1)

(原文语句)义(2)

(用自己的话概括)(3)“

”延师课读,束脩必丰【答案】6.做得到

7.C8.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行乞兴办义学

礼【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做乞丐来过日子。行:做;(2)句意:每得到一文钱。得:得到。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远近,远近的人;其,代词,他;咸,都;故译为: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故选C。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写武训行乞度日,吃饭时先是侍奉母亲,体现了武训的孝顺。根据“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可知,武训将行乞等得到的钱用来购买土地,建立学舍,创办义学;可概括为:行乞兴办义学;表现了武训的仁义。“延师课读,束脩必丰”,写武训邀请名师来任教,给老师丰厚的报酬,表现了武训对老师的礼遇;可概括为“礼”。参考译文:武七,是山东堂邑人。三岁父亲去世了,家里贫穷,做乞丐来过日子,吃饭必先是侍奉母亲吃,人们都说他是孝顺的乞丐。六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孤单无所依靠,他白天出去乞讨,夜里帮人家搓麻线,每得到一文钱就存起来。渐渐累积到了一万多缗钱,他认为自己孤独一人,贫弱无依,一个字都不认识,慷慨地想要创办义学。而在这期间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但是被武训谢绝了。他说:“我兴办学校的念头,没有一天被忘记。”他先在柳林庄购买土地,建立学舍,远近的人听闻他的大义,都来帮助他。他邀请名师来任教,给老师的报酬一定是很丰厚的,礼数尤其周到真挚。入学的日子,武训先拜私塾先生,然后再把所有的学生都拜了一遍,准备好盛大的酒席宴请老师,并且邀请乡邑里的官绅担任主持,自己站在门外,诚惶诚恐地等待。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23-24八年级上·上海浦东新·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时尚减肥“轻断食”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9.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

、理论依据和禁忌对象等内容。(4分)10.本文第⑥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11.第①段中的加点字“或许”不能删掉,为什么?(4分)12.下列对第⑨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B.“仪式感”和心理暗示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D.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答案】9.形式(方式)效果

10.列数字用轻断食短时间内减少的体重数,准确说明了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

11.“或许”的意思是也许,有可能,表示推测。原文是说减肥有可能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如果删掉,意思变成减肥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比较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2.C【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第一空:结合第③段“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可知,介绍了轻断食的形式;第二空:结合第⑥段“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可知,介绍轻断食的效果。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第⑥段画线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分析,句中列举了“10周”“6到10斤”精确的数字,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准确的数据,列举出了用轻断食短时间内减少的体重数的,准确说明了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1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结合第①段“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分析,加点词“或许”的意思是也许,有可能,表示推测,起修饰作用,在句中是说减肥可能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如果删去“或许”就变成“减肥就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意思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故加点字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是最佳减肥形式”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可知,轻断食与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表达出轻断食是最佳的减肥形式;B.“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可知,仪式感和心理暗示如果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那就是有意义的,但并非不可或缺的;D.“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再联系第②段“‘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可知,轻断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故选C。(二)(23-24八年级上·上海·期中)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9分)母亲的刺绣时光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xiánshú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沈姐的语文课堂。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注释】①女红(gōng):旧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1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xiánshú(

)14.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6分)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

(2)

(3)

15.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16.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4分)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答案】13.娴熟14.(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15.“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16.(1)“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2)“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17.C【解析】13.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娴熟:xiánshú,熟练。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抓住③④段母亲让“我”学绣花,“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母亲也不勉强我”;第⑤结婚后,“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我就有点恼火”;第⑥⑦段去外地谋生,母亲寄来鞋垫,上面绣着“一路平安”“万事如意”,“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等内容概括。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答题公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第⑤段画线句中划线词“捏着”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来母亲拿针的动作(内容),“执着”生动形象写出来母亲刺绣时专注、耐心的神态(内容),表达的我对母亲的爱戴和疼惜(表达的情感)。1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文章题为“刺绣时光”,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刺绣写“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先是以母亲刺绣为主体,叙述了母亲擅长刺绣、让“我”学刺绣、结婚后反对母亲刺绣到理解母亲为什么刺绣等内容,然后第⑧段开始写“我”,“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第⑨段议论揭示标题的内涵,“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C.有误。“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说法有误。应该是“我静坐一隅,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故选C。三、综合运用(20分)(23-24八年级上·上海闵行·期中)根据你对于《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8.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根据实地采访和考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创作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红星”寓指

。如果为这本书选一句推荐语,不符合该书内容和特点的一项是(

)(6分)A.解开“红色中国”产生之谜,探寻“红色中国”发展之路。B.全景展现长征之路,浓墨描绘红军“群星”C.另一视角看长征,亲身考察讲事实。D.“有温度,有情感,有精神,有力量”的中国故事。19.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6分)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匹配不当的项(

正确的评价对象: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B.《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真实性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缓缓揭开了中国红军的神秘面纱,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21.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迪。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方依然觉得困难重重,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作为好友,你决定借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来劝说他,结合具体情节,简要阐述。(4分)【答案】18.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B

19.B

徐海东

20.C21.小方,你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他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所以,你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努力学习,你一定会进步的。【解析】18.本题考查名著常识。(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是共产党员军帽上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喻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而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所以不能“全景展现长征之路”,故B错误,选B。19.本题考查名著常识。B.“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说的是徐海东,《红星照耀中国》中徐海东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1)他有强烈的自豪感:①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②他对部队自豪,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③他对自己的师长中有几个是苦力出身也感到自豪,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④他对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招贴也感到自豪。(2)他热情诚恳:热情邀请斯诺去采访他的部队;因真诚受到部下爱戴。(3)他爱护部下: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徐海东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故选B。20.本题考查名著阅读。C.“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错误,作品是以埃德加·斯诺的行踪为线索;故选C。21.本题考查劝说语。要有称呼,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周恩来、毛泽东、贺龙、红小鬼等人的经历和品格来劝说小方,要鼓起勇气,坚持下去。示例:小方,你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徐海东,他是窑工出身,可以说出身非常贫困,后来因为参加革命,家里的亲属很多都被杀害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而是为了革命坚持了下去。和他相比,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多么渺小呀,我们不能被打败,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能像徐海东一般获取最后的胜利。四、作文(60分)22.(23-24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作文题目:这一次,我全力以赴要求:①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或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内容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这一次,我全力以赴“猎狗追不上受伤的兔子”的寓言故事,众人皆知,野兔为了保命“竭尽全力”,而猎狗只不过是为了一顿午餐只是“尽力而为”的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谁,要想干成一件像样的事情,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要竭尽全力。凭心而论,一个人做事从业能做到尽力而为已是难能可贵了,可聊以自慰,无愧于人,但如果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想力挽狂澜于既倒,那就非竭尽全力,殚精竭虑不可。所谓“天道酬勤”,并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获得上天垂青的,必须苦心孤诣,宵衣旰食,有点鱼死网破的拼命精神才行。人是万物之灵,当然是更有巨在潜能的。心理学家指出,常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即便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40%的潜能,就能背诵400本教科书,学完十几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