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试题历史_第1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试题历史_第2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试题历史_第3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试题历史_第4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试题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师联盟高二五月大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5006000年的古稻田和灌溉设施遗迹,出土了石斧、石刀和骨耙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水生、陆生动物骨骼。据此可知,当时A.稻作农业盛行精耕细作B.打制石器已取代磨制石器C.食物来源呈现多元形态D.手工业形成独立生产部门2.在周人看来,决定天命转移、王朝兴衰的关键是“德”,必须“以德配天”。同时,“敬德”与天命的联系是民意,天命显现于“民意”,“民意”成为天命的依据。只要“敬德”就能保天命,而不必求助于宗教祭祀。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A.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B.破除了封建迷信的羁绊C.呈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3.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鞍进行第二次变法。此间,太子触犯新法,商鞍于是以鼻】刑和墨刑分别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鞍此举意在A.增强民众对新政的认同感B.促进秦国军事力量的增强C.保证变法措施的顺畅施行D.维持政治格局的相对平衡4.下表是关于蜀身毒道(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出A.张鸯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印度B.汉朝四川地区与古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汉朝与古印度存在官方交流D.中国的商品受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5.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晋升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阶层流动日益停滞C.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D.专制集权有所强化6.《五代会要》载:“长兴二年(931年)八月救准仪制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于道路分明刻牌于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路人,委本界所由官司共相巡察。有违犯者,科违救之罪。”这可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的加深B.儒学思想融入法令C.长途贸易的繁荣D.藩镇割据局面延续7.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诏”“救”“宣”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救》。这一做法旨在A.完善律令体系B.施行道德伦理教化C.规范行政治理D.维护大一统的局面8.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据此可知,该集镇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9.全面抗战时期,每至“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新华日报》皆会以不同主题的文章给予追忆、纪念。据统计,1938年至1944年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相关纪念文章22篇,如《前进,中国青年!》《一二九的女英雄》《终于出了校门,一二九回忆片段》《加紧我们青年的团结》等。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A.注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建设B.为统一战线建立做舆论准备C.适时根据社会矛盾变化调整策略D.意在激励青年投身社会活动10.据统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境外24家主流媒体共发表有关峰会的新闻报道1112篇,其中涉华报道377篇,约占总报道量的三分之一。从报道倾向上来看,外媒一改以往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对我国攻击和施压的做法,表现出较为均衡的报道手法。这一变化是因为A.外媒看待中国的立场改变B.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弱化C.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D.中国是杭州峰会的主办方11.在罗马法文本中,《法学阶梯》只论述私法,附加一些刑法和程序法的媒介性主题;《学说汇纂》也是如此,仅在第一卷不成系统地讨论了一些官员的职责;《汉漠拉比法典》十二卷也只有最后三卷涉及公法。仅从数量上言,罗马法中的大量篇幅皆为有关私法之规定。这说明A.自然法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古罗马重视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C.罗马法确立了现代人的私权意识D.罗马法强调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统一12.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13.据下图信息可知,1619世纪A.商品流通种类日益增加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14.下图所示分别反映了近代以来德国城市人口占比变化和大城市(人口1050万,区别于人口50万以上特大城市和1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数量变化(部分年份)。材料可用于探究近现代德国A.工业化进程的特点B.基层治理的新变化C.城乡生育率的差异D.政治统一的进步性15.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16.对下面两幅漫画的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崛起利于改变世界货币体系B.美元霸权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C.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正式确立D.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将美元排除在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唐六典·鸿护寺》记载,鸿护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首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就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的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下表是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鸿肿寺的职能,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角度简析其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表格中①与②分别代表的地方层级,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36年,林乐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853年,林乐知扳依基督教,后成为新教传教士。1860年,他抵达上海传教。1881年,林乐知了解到从1869年开始的往美国派遣中国幼童留学生差不多都中止了,为此,他决定筹办一所“中西文化融合”的学校。1881年林乐知在上海首先开办了中西书院的第一分院。1882年又在上海开设了第二分院,主要是由传教士授课。“西国善士共助洋六万一千零十三元八角,劝募中国官绅富商,乐助洋一千四百零四元”。开办当年,学校里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200,“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毫无例外地来自上海的上等家庭”。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习西学以达时务,尤宜兼习中学以博科名”,同时,有关宗教方面的传授在中西书院的课程安排里是居核心地位的。至1894年,仅北洋大臣李鸿章属下的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机构中就有中西书院的毕业生200多人。—摘编自刘楠《林乐知与中国近代教育》等(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林乐知在上海成功开办中西书院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西书院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70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左右增长到1213英镑,到19世纪初已经增长到21.623.4英镑,正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才使得商业化的休闲方式与休闲消费品被普通人所认可接受。此外,伴随着收入同步增加的生活压力,成为休闲理念形成的基石。随着这一时期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开始替代农村成为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休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休闲制流的“领头羊”。同时,现代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天赋人权”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打破了原本不同阶层中所存在着的休闲方式差异,让休闲的理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摘编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材料二工厂制严格规定了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英国政府还制定了各种工厂法案,在规定劳动纪律的同时,保证了工人们的休闲时间。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得到了很大发展,工业革命以前英国人的休闲生活中很多内容充满了暴力、血腥和混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这些野蛮、暴力的休闲方式逐步得到了改造。从工业革命前以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为主发展到工业革命期间的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贵族和乡绅是社会的上层,他们生活悠闲,每日没有必做的工作,闲暇时间很多,可以参加很多休闲娱乐活动。他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打猎,几百年来,打猎一直是贵族和乡绅的特权。随着城市化的兴起,逛公园、看戏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成为中产阶级比较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劳动人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又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有参加节日庆祝活动、在民间集会上观看各种表演如斗鸡、杂技、说唱、训兽等。—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民众休闲生活的特点。(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摇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成文。)百师联盟高二五月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根据材料“出土了石斧、石刀和骨耙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水生、陆生动物骨骼”可知,当时人们食物来源呈现多元形态,C项正确。精耕细作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知手工业形成独立生产部门,排除D项。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人们的天命观,强调“以德配天”“敬德”,关注民情,这都具有人文主义的某些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道德和民情民意的重要性,并非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不可能破除对迷信的羁绊,且这与材料主旨不符,当时并没有出现儒家学说,排除B,D两项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鞍对触犯新法的太子进行了惩处,这是为了震慑那些反对新法的旧贵族,让新法能推行的更顺利,C项正确。商鞍这样做针对的是旧贵族,而不是针对民众,因而不是为了增强民众对新政的认同感,排除A项;这种针对旧贵族的做法,与促进秦国军事力量增强和维持政治格局平衡无关,排除B,D两项。4.B【解析】根据材料“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可知,竹杖、蜀布是四川产品,大夏商人在身毒(印度)购买到蜀布、竹杖,表明汉朝四川地区和古印度已有贸易往来,根据材料“当时(汉朝)蜀物人印度所走的路,当系今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人缅甸的路”可知,吕思勉也认为四川地区和古印度在汉朝已经有了贸易往来,B项正确。张蓦只是听说了印度,并未亲身去过印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只能反映汉朝时期与古印度存在交流,并没有说明是否存在官方交流,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中国的商品在印度出现,但不能得知中国的商品在古印度是否受到喜爱,排除D项。5.D【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可知,南朝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中央,这反映了官吏选拔的集权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排除A项;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可知,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参与选官,南朝时期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寒门庶族日益崛起,“阶层流动日益停滞”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纷纷参加考试”可知,重视考察才能,体现了选贤任能,排除C项。6.B【解析】材料提到的“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等原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秩序和礼仪规范,即在公共场合应尊重身份地位较高或年龄较大的人,以及在行走时应让路给从远处来的人,这些规定被正式写人法令并通过刻牌公示,以加强执行,显示了儒学思想对当时法律制度和社会行为准则的影响,B项正确。“民族交融”体现为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吸收,材料主要表现儒学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礼法的结合,与经济贸易联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儒学思想融人法令”,而“藩镇割据局面延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皇帝成立编修机构将各类颁发的文书进行整理,统一编写成通行的《编救》,主要是让文书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行政治理,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为了规范行政治理,并非是为了完善律令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是针对全国采取的措施,并非实行道德伦理教化,排除B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并未实现大一统的局面,排除D项8.D【解析】材料反映了盛泽镇自明朝初年至清光绪年间人口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可见盛泽镇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雇佣劳动,无法说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A项;盛泽镇成为绩绸业贸易重心,而非江南商业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江苏盛泽镇商业领域的分工,排除C项。9.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共通过报纸来纪念“一二·九”运动,根据文章题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通过舆论影响青年,意在激励青年投身社会活动,D项正确。新华日报不仅影响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史实错误,排除B项;1938年一1944年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纪念“一二·九”运动既是革命精神的宣传也是为了鼓励抗日。并没有调整政策排除C项10.C【解析】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从数量和倾向上都有明显的改观,即数量增加的同时,更多的是均衡的报道,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C项正确。外媒看待中国的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A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呈现出均衡报道手法并不能说明意识形态的差异弱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11.B【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私法所占比重大,说明古罗马重视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私法精神,而不是自然法精神,故排除A项;罗马法重视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对现代人的私权意识产生了影响,C项中“确立”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排除D项。12.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④是美洲所在地,这里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等农作物,D项正确①地区是中国,是粟的原产地,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地区,排除A项;②为地中海地区,而骆马是美洲最早驯化的,排除B项;③是非洲地区,而玉米原产地在美洲,排除C项。13.B【解析】从材料中的商品交易所、东印度公司、银行等内容可得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经营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形式多样,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品流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扩大,更与贸易格局无关,排除C,D两项。14.A【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871年以来,德国的城市人口占比越来越高,大城市也越来越多,这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推动,所以可以用于探究工业化进程的特点,A项正确。仅根据城市人口和城市数目的变化,无法体现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仅有城市的数据,无法体现城乡生育率的差异,排除C项;1871年德国已经实现了政治统一,但材料无法体现政治统一的进步性,排除D项。15.D【解析】材料中新加坡的做法让外来的移民更有归属感,逐步认同新加坡的文化,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做法是要移民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家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这种做法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但不是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16.A【解析】根据材料漫画“象征美元的树在被挖掘根基和强劲有力的手支撑着人民币符号”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元霸权是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改变,中国经济崛起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改变世界货币体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元霸权影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正式确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将美元排除在外说法错误,排除D项。17.【参考答案】(1)职能:负责宾客接待礼仪,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2分)作用:有利于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推动边疆、内地各民族的交融。(2分)(2)①道(节度使);②行省(4分)特点:层级总体增多,由二级制到三级制为主;上层区划变动极大,县是最稳定的行政区;随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国家管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一级政区多由非行政区,即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6分,任答3点)【解析】(1)职能:根据“掌宾客及凶仪之事”“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可知负责宾客接待礼仪,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促进同周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大交融等角度总结回答。(2)根据材料二“唐中后期、五代”可知,此时的高层政区是道,形成道、州、县三级制,①为道(节度使,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根据材料二“元”可知,此时的高层政区是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②为行省。特点:根据材料二可知,由秦汉的郡、县二级制到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唐前期的州、县二级制,到唐中后期、五代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明清省、府、县三级,即综合来说层级总体增多,由二级制到三级制为主;根据材料二“高层政区”“县级政区”可知,上层区划变动极大,县是最稳定的行政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行政制度变迁随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国家管理的需要不断调整;魏晋南北朝的“州”,唐后期五代的“道”,宋代的“路”都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即一级政区多由非行政区,即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18.【参考答案】(1)晚清幼童留美教育的中断;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中外人士的赞助和支持;上海是近代通商口岸,风气较为开放;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林乐知的个人努力。(6分,答出3点即可)(2)有利于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培养了一批中西融合的人才,促进了教育近代化;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带有基督教传教的色彩,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一种方式。(8分)【解析】(1)“往美国派遣中国幼童的留学生差不多都中止了”,可得出晚清幼童留美教育中断;“西国善士共助洋六万一千零十三元八角,劝募中国官绅富商,乐助洋一千四百零四元”,可得出中外人士的赞助和支持;“习西学以达时务,尤宜兼习中学以博科名”,可得出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毫无例外地来自上海的上等家庭”联系所学,可知上海是近代通商口岸,风气较为开放;"1881年”“仅北洋大臣李鸿章属下的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机构中就有中西书院的毕业生200多人”联系所学,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综合中西学院开办的过程,可得林乐知的个人努力。(2)辩证分析,可从对先进文化传播、对人才培养与教育近代化、对洋务运动开展等论述其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同时,有关宗教方面的传授在中西书院的课程安排里是居核心地位的”可从基督教传教的意图与西方文化侵略角度,认识其消极影响。19.【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支持;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推动休闲理念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休闲文化发展;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推动休闲理念广泛传播。(6分,任答3点)(2)特点:工作与休闲分离的明确化;休闲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世俗化);休闲生活的文明、理性化;休闲生活体现出阶级性。(6分,任答3点)【解析】(1)根据材料“正是由于人们收人的增加,才使得商业化的休闲方式与休闲消费品被普通人所认可接受”可知,经济发展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支持;根据材料“伴随着收人同步增加的生活压力。成为休闲理念形成的基石”可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推动休闲理念形成;根据材料“随着这一时期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体闲制流的‘领头羊”’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休闲文化发展;根据材料“现代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天赋人权’等思想到了广泛的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