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分层训练_第1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分层训练_第2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分层训练_第3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分层训练_第4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分层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j(in)其泉源B.虑壅(yo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C.则思正身以黜(ch。)恶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bu。)其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不厚而望国之泡治:安定

B.凡百元首,承天量命景:崇敬

C.虽革之以严刑董:督察

D.何能而任之简:选择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闻求木之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

B.虽在下愚,知若不可吾?还也

C.振之?威怒以其无礼于晋

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涂有饿孽画不知发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

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一历代帝王,接受上

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一一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

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一一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

但内心并不服气。

二、探究提升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

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

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

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

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

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

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

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

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

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

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日: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谟。公独不见金之在

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

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②魏征为太子洗马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但其尽心所事⑤从容对曰⑥征慷慨自若⑦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⑦B.©©④⑤⑥C.①@©⑤⑥D.③④@©⑦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谋:打算,谋划。B.雅:雅致,高雅。

C.劳:犒劳,慰劳。D.擢:提拔,提升°

7、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

B.“召征责之日",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

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

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总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

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

全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jun)其泉源B.虑壅(yO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C.则思正身以黜(ch€i)恶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bud)其惠

【答案】D

【解析】应为bd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不厚而望国之检治:安定

B.凡百元首,承天量命景:崇敬

C.虽重之以严刑董:督察

D.简能而任之简:选择

【答案】B

【解析】景: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闻求木?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

B.虽在下愚,知外不可吾基还也

C.振之以威怒以其无礼于晋

D.鸣琴垂拱,不言加化涂有饿孽加不知发

【答案】D

【解析】表转折。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B项,代词;

副词。C项,介词;连词。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一一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

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一历代帝王,接受上

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一一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

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一一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

但内心并不服气。

【答案】B

【解析】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二、探究提升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

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

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

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

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

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

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

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占烈?征

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

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

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清为散官。太宗日: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谈。公独不见金之在

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

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②魏征为太子洗马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但其尽心所事⑤从容对曰⑥征慷慨自若⑦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⑦B.④⑤⑥C.①@©⑤⑥D.③④@©⑦

【答案】C

【解析】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谋:打算,谋划。B.雅:雅致,高雅。

C.劳:犒劳,慰劳。D.擢:提拔,提升,

【答案】B

【解析】雅,敬词。

7、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

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

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

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

【答案】B

【解析】指代魏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

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义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

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答案】A

【解析】三者是同一人。

(15.1谏太宗十思疏》分层训练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速/假别疏谈/像俏鹿忧/段红

B.攀高/鬼学举诚/应同旬免/污强

C.芍索/珍号速冲/獴吝懈怠/厚带

D.避邪/浮意耨恶/雏鸟谬赏/绸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且的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弘兹九德,阿熊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鸣琴事战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家人

B.想谗邪则思近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何必芳神苦思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

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

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

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

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

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

有日。此理而崩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

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闵孺,

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

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

讽之也。五者相倾险破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

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

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群,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

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

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

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

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园①险破(bi):不正。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

B.请备论其效备:准备

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

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

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限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

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

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

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二、语言运用

8.下面是几篇课文的“导学心语”,参照示例,给《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

驼传》《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等课文写一则“导学心语”,不要求语言形

式相同。

打开发黄的书页,你能感受到邹忌的睿智与苦心;你能发现烛之武的雄辩与

灵活;从勾践身上,你能学到成功的秘诀;而走近孔子,你会惊叹先哲的深邃与博

大。

(《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子路、曾哲、冉有、公

西华侍坐》)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谀/饯别疏浚/像俏股忧/股红

B.蒙高/鬼事般诚/应尽,免/污弟

C.朽索/珍像速冲/翟吝懈怠/那带

D.谬邪/禅意揩恶/雏鸟谬赏/绸缪

【答案】B

【解析M项,jiGn,j£in,yin/ydn°B项,ch6ng/sui,ji6/j电gbu/g6u°C项,xi

u/xiu,qian,xie/xie0D项,chan,chu/chu,miu/m6u0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目的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弘兹九德,简熊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鸣琴垂梏,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答案】D

【解析】D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喻天下很轻易地实现大治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家人

B.想谗邪则思耳身以黜恶

C.年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何必芳神苦思

【答案】C

【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B项,“正”,使动

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

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

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

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己。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

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爸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

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

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

有日。此理而吩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

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闵孺,

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

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

讽之也。五者相倾险破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

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

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群,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

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

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

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

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回①险被(bi):不正。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

B.请爸论其效备:准备

C.此理而蒯之也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群恭:谦逊有礼

【答案】B

【解析】“备”应解释为“完备,全面”。

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

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烟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3)(6)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

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

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

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答案】C

【解析】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

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答案】(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

(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

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

参考译文

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

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

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

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所以我说:只看使

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

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

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贞。让我全

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周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

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

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

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

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匕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使用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

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喻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

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

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

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

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

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

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

加封刘泽,巩固吕氏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因孺,(让他劝说

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

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

仰天长吁一声;范雎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

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

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

婉地讽喻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

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

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

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

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喻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

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

法,全在这里了。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

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

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

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

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

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

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二、语言运用

8.下面是几篇课文的“导学心语”,参照示例,给《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

驼传》《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等课文写一则“导学心语”,不要求语言形

式相同。

打开发黄的书页,你能感受到邹忌的睿智与苦心;你能发现烛之武的雄辩与

灵活;从勾践身上,你能学到成功的秘诀;而走近孔子,你会惊叹先哲的深邃与博

大。

(《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子®h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

【答案】归去来兮!摆脱了官场名利,回归到自然的天地,人性也回归了它纯

美的一面。种树之中你可得出治国之道,忠臣谏疏之中你能窥见为君之要,阿房宜

前你能看出历史老人脸上的嘲笑。

【解析】要紧扣各篇文章的主旨。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复习教案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

塞《()

、()

答案:sai塞车sai边塞se塞责

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浚()j黜()

J细()

峻()

1<

.俊()咄()

、竣()I拙()

答案:1.疏浚峻峭俊杰竣工2.黜恶相形见细

咄咄逼人文笔拙劣

解释相关成语

1.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舟覆舟:一

3.择善而从:一

4.善始善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垂拱而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而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

2.比喻注意民心的重要。

3.语出《论语》,指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4.从开头到结束都很好。

5.不亲自管理朝政,垂衣拱手就使国家得到治理。多用来赞美古代帝王无为

而治。

名句积累

1.怨不在大,可畏唯人;,O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答案: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一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求木之长者,必屈其强有()

2.必遂其泉源()

3.虽在下尊()

4.人君当神器之事,居域中之木()

5.永保无疆之体()

6.居家思危()

7.期亦伐根以求木茂()

答案:1.使……牢固;树木的根部2.疏通3.最愚昧无知的人4.形容词

作名词,重任;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5.美好,福祉6.形容词作名词,

安乐的环境;危难的时候7.这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即使处在卑微地位的愚昧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

明智的人呢?

2.这也是(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密,堵住水源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第二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用百元首,承天堂命])

2.夫在眩忧()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

4.傲物则骨肉为行略()

5.虽章之以严刑()

6.终草免而不怀仁()

7.等恭而心、不服()

答案:L所有;大2.深3.放纵情感4.路人5.督责

6.苟且7.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在心里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个好的开头的人的确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2.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他们),(他

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您的)恩德。

第三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雄能见可欲()

2.则思谦叶以自取()

3.则思江海下百川()

4.则思三驱以为度()

5.虑壅蔽则思魁下以纳下()

6.想馋那则思正身以黜恶()

7.简能而任之,择普而从之()

8.信者期其忠()

9.代下可职()

10.馋聪明之耳目,芍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L如果2.谦虚;约束,修养3.名词作动词,处于……之下4.

“以之为”,把它当作5.使心虚

6.谗邪的小人7.好的意见8.奉献9.管理

10.使动用法:使……劳损,使……毁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

人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听从它。

2.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使自己聪明的耳目劳累,使

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亏损呢?

一、通假字

1.派之以威怒“振”通“",

2.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

答案:1.震震快2.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纵管以傲物

古义:O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卿少以纳下

古义:。

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认为。

答案:1.树木的根2.放纵情感,即“骄傲”3.使心虚4.以(之)为;把

(它)当作

.三、一词多义

必竭诚以待下()

1.诚,

球能见可欲()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竭诚以待下()

2.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3当[人君当神器之重()

,I安步当车(《战国策》)()

〃思国之家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々.二j八/〃一、r-、,、

项王曰:沛公家在(《鸿门宴》)()

、衣食所家,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俸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小苗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忌不自停(《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1.名词,诚心连词,如果2.名词,地位低的人名词,地位低的

人动词,居于……之下名词,臣下的意见3.动词,掌握,主持动词,当

作4.形容词,安定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名词,养生的东西5.

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恩惠动词,相信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2.名词作状语

②辨恭而不心服()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③人君当神器之事()

④居域中之木()

⑤想谗邪()

⑥择普而从之()

⑦则思正身以黜晋()

⑧简熊而任之()

2.形容词作动词

⑨智者尽其谋()

3.使动用法

⑩必囿其根本()

目知止以率人()

有本身以黜恶()

答案:(一)1.①居于……之下2.②表面上

(二)1.③重要位置④重大的地位⑤奸邪的小人

⑥好的意见⑦奸恶的小人⑧有才能的人2.⑨献出

3.⑩使……牢固。使……安宁有使……端正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三)省略句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答案:(一)①“……也”表判断(二)②现代汉语语序:虽以严刑董之,以

威怒振之(三)③省略代词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

一、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题。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拿艾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

日:“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

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

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

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

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城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

宫祈年馆下。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

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矗葬王骊山之阿工锢吴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土余文

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止之作未成,而周章

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官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

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

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

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

陵,增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攻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僮,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情

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

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

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为

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度。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

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B.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

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

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D.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

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画根据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是皇帝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

B.“椁”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从周朝开始,椁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陛下”是下属与帝王面对面时对皇帝的敬称,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皇

上等。

D.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庶”就是对百姓的一种称呼。

丽C项中“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皇上”说法不当,“皇帝”是下属未与

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

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

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

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

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

龌刷A项,“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

挖开”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

H]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2)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画(1)句中的重点词,“躬亲”“始”“制”“约”;(2)句中的重点词

“去”“坟”“神”“则”以及省略句的句式。

参考答案|(1)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那规模限定

很小。

(2)孝文皇帝不起坟,实行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作为您的准则。

参考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泛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

和情理,这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唉!用北山的山石

作为棺椁,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椁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

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椁中没有让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

做成的棺椁,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

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

如山般高峻的陵寝。《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

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种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棺椁的制作,

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阴,坟墓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

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这些圣明的

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

虑、传之无穷的打算啊。等到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

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曲,下面用三泉禁锢,上面堆上高高

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

的大雁。天下人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周章

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

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

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

然而儿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

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越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

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立的坟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

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

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

那规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君王贤明的。等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

度,积土形成山陵,挖开百姓的坟墓,累计起来要用万来计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

限定时间加速完工,耗资一亿零几百。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着的在地上愁怨,

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

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爱十分美好而深厚,聪明智慧疏放

旷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汉朝天子爱民的美德,提高刘姓天子的美政,光大显耀五

帝、三王的遗风,却只是和残暴秦国暴虐君主竞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谁的墓地更高

大,这违背了贤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您

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实行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作为您的准则;秦始

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

修建墓地的规模,应该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来安定百姓。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第5~7题。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

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一段王朝兴衰

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

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