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_第1页
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_第2页
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_第3页
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_第4页
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手册TOC\o"1-2"\h\u31493第1章绪论 5100011.1噪音污染现状与环保意义 5141771.2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57052第2章噪音基础知识 5308272.1声学基本概念 5111622.2噪音的度量与评价 5171082.3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67第3章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 5159553.1噪音源控制技术 5250883.2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5231823.3接收端控制技术 53727第4章噪音源控制技术 5624.1消声技术 535934.2吸声技术 5226054.3隔声技术 52567第5章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5166375.1声屏障技术 5324135.2声传播预测与模拟 524105.3噪音地形与建筑物布局优化 57276第6章接收端控制技术 535456.1噪音监测技术 5113026.2噪音治理与修复技术 5255206.3噪音防护用品 51838第7章城市交通噪音控制 5312507.1道路交通噪音控制 556937.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 5318547.3民航噪音控制 63634第8章建筑施工噪音控制 6282998.1施工噪音源识别与评估 693468.2施工噪音控制技术 6301558.3施工现场噪音管理 632723第9章工业企业噪音控制 686439.1生产工艺噪音控制 637879.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 6221069.3噪音减排与综合利用 632295第10章市政设施噪音控制 61946310.1给排水设施噪音控制 6422610.2供热与燃气设施噪音控制 63249410.3垃圾处理设施噪音控制 628035第11章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 62762211.1国内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 62746411.2国外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借鉴 612976第12章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61132912.1新型噪音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61200612.2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 63196612.3智能化噪音控制技术摸索与实践 625966第1章绪论 6306561.1噪音污染现状与环保意义 6211091.2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727718第2章噪音基础知识 7174622.1声学基本概念 788772.2噪音的度量与评价 843862.3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12837第3章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 9113003.1噪音源控制技术 91293.1.1消声技术 9286853.1.2噪音降低材料 91083.1.3噪音源替换 98883.1.4噪音源布局优化 9108273.2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91563.2.1隔声技术 9197673.2.2吸声技术 9104753.2.3噪音屏障 101763.2.4噪音传播路径优化 10272483.3接收端控制技术 1012703.3.1个人防护 10279723.3.2建筑物隔音 1038883.3.3城市规划 10208883.3.4噪音监测与管理 1010186第4章噪音源控制技术 10192384.1消声技术 10134834.1.1选择低噪声设备 10279084.1.2优化空调形式 10220664.1.3使用消声器 11207804.2吸声技术 11136034.2.1吸声材料 11248924.2.2吸声结构 1143264.2.3频谱分析与应用 11292404.3隔声技术 1163394.3.1隔声屏障 11131384.3.2隔声门窗 11122914.3.3隔声墙体 11122954.3.4隔振技术 1131776第5章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1266445.1声屏障技术 11218655.1.1声屏障设计原则 12215135.1.2声屏障材料选择 12137605.1.3声屏障应用实例 1290955.2声传播预测与模拟 12241615.2.1声传播预测方法 12108645.2.2声传播模拟技术 12299135.2.3声传播预测与模拟应用 13236975.3噪音地形与建筑物布局优化 1362765.3.1地形优化 13295755.3.2建筑物布局优化 1315706第6章接收端控制技术 13309666.1噪音监测技术 13158326.1.1噪音功率谱密度监测 13325826.1.2噪音阈值监测 14259036.1.3基于神经网络的噪音监测 14259906.2噪音治理与修复技术 14318036.2.1噪音抵消技术 14100196.2.2噪音对消技术 14304016.2.3基于码元的噪音修复技术 14324046.3噪音防护用品 1430776.3.1屏蔽材料 1466986.3.2防噪耳机 1473576.3.3噪音抑制器 1523721第7章城市交通噪音控制 1566337.1道路交通噪音控制 15121127.1.1道路交通噪音来源 15315117.1.2道路交通噪音控制措施 15229067.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 1520767.2.1铁路交通噪音来源 15128057.2.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措施 1564787.3民航噪音控制 16248567.3.1民航噪音来源 16191297.3.2民航噪音控制措施 1623816第8章建筑施工噪音控制 16168818.1施工噪音源识别与评估 16254478.1.1施工噪音源识别 16254458.1.2施工噪音评估 16305918.2施工噪音控制技术 17315868.2.1噪音源控制 17311858.2.2噪音传播控制 17164318.2.3噪音受体保护 17185038.3施工现场噪音管理 1732218第9章工业企业噪音控制 1854359.1生产工艺噪音控制 184419.1.1生产工艺噪音来源及特点 18213859.1.2生产工艺噪音控制措施 18191179.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 18184889.2.1机械设备噪音来源及特点 18278059.2.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措施 1857749.3噪音减排与综合利用 18186409.3.1噪音减排措施 183819.3.2噪音综合利用 192570第10章市政设施噪音控制 191378010.1给排水设施噪音控制 19271210.1.1隔音措施 191909410.1.2减振措施 191527810.1.3优化设计 192083310.1.4维护与管理 19838810.2供热与燃气设施噪音控制 192427910.2.1设备选型与布局 191813710.2.2隔音与吸音措施 192952710.2.3减振降噪 20787010.2.4运行维护 201192410.3垃圾处理设施噪音控制 20687910.3.1设备选型与布局优化 201965710.3.2隔音措施 201334210.3.3吸音处理 20885310.3.4运行维护与管理 2022206第11章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 201351711.1国内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 203262411.1.1法律法规层面 201325211.1.2行政法规与规章层面 212099211.1.3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21763411.2国外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借鉴 213231111.2.1欧洲联盟 211104911.2.2美国 211149111.2.3日本 2130004第12章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221592212.1新型噪音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22770412.1.1声学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21119212.1.2声学器件的优化与创新 22846212.1.3噪音源识别与定位技术 221327712.2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 223140112.2.1绿色吸声材料 222496912.2.2低能耗隔声技术 22417612.2.3噪音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232309912.3智能化噪音控制技术摸索与实践 231444112.3.1基于大数据的噪音预测与控制 232815812.3.2互联网噪音控制 23436912.3.3噪音控制与智能交通相结合 23第1章绪论1.1噪音污染现状与环保意义1.2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章噪音基础知识2.1声学基本概念2.2噪音的度量与评价2.3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3章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3.1噪音源控制技术3.2传播途径控制技术3.3接收端控制技术第4章噪音源控制技术4.1消声技术4.2吸声技术4.3隔声技术第5章传播途径控制技术5.1声屏障技术5.2声传播预测与模拟5.3噪音地形与建筑物布局优化第6章接收端控制技术6.1噪音监测技术6.2噪音治理与修复技术6.3噪音防护用品第7章城市交通噪音控制7.1道路交通噪音控制7.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7.3民航噪音控制第8章建筑施工噪音控制8.1施工噪音源识别与评估8.2施工噪音控制技术8.3施工现场噪音管理第9章工业企业噪音控制9.1生产工艺噪音控制9.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9.3噪音减排与综合利用第10章市政设施噪音控制10.1给排水设施噪音控制10.2供热与燃气设施噪音控制10.3垃圾处理设施噪音控制第11章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11.1国内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11.2国外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借鉴第12章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2.1新型噪音控制技术发展趋势12.2环保型噪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12.3智能化噪音控制技术摸索与实践第1章绪论1.1噪音污染现状与环保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根据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音里。噪音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噪音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成为当务之急。环保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噪音污染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2)保护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等疾病。(3)促进可持续发展:合理控制噪音污染,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2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噪音污染问题,我国在噪音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是噪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1)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吸声、隔声、减振、消声等方法,未来将进一步研究新型材料、结构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在噪声控制方面的应用。(2)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噪声控制技术成为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声屏障、轨道减振、车辆隔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降噪效果。(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技术:针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我国逐渐发展了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技术。未来,将继续研究绿色、环保、高效的建筑施工噪声控制方法。(4)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科技的发展,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不断提高。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声环境监测,为噪音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5)噪音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噪音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噪音污染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噪音控制技术在未来将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为我国噪音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噪音基础知识2.1声学基本概念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科学。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引起,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以下是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声压: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使介质产生压缩和稀疏,导致介质的压强发生变化。声压是衡量声波强度的一个参数。(2)声强: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3)声速: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4)频率: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周期性。单位为赫兹(Hz),1Hz表示每秒振动一次。(5)波长:波长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距离。2.2噪音的度量与评价噪音是指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噪音的度量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压级(SPL):声压级是衡量声音强度的指标,单位为分贝(dB)。声压级的大小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2)声强级(SIL):声强级是衡量声音能量的指标,单位为分贝(dB)。声强级与声强成正比。(3)声级(NL):声级是综合考虑声压级和声强级的指标,用于描述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程度。(4)等效连续声级(Leq):等效连续声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声级能量平均的声级。(5)噪声剂量:噪声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噪声对人体的累积影响。2.3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损伤: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2)生理影响:噪音会引起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3)心理影响:噪音会导致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心理健康。(4)睡眠质量:噪音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5)工作效率:噪音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作和学习成果。(6)社交交流:噪音会干扰正常的社交交流,影响人际关系。本章未涉及总结性话语。噪音基础知识是了解噪音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基础,希望读者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噪音相关问题。第3章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3.1噪音源控制技术噪音源控制技术是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降低或消除噪音产生的源头,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源控制技术:3.1.1消声技术消声技术是通过改变噪音源的结构或采用吸声、隔声材料,降低噪音的产生。例如,在机械设备中采用减震措施、优化设计结构、使用低噪音元件等。3.1.2噪音降低材料采用噪音降低材料,如吸音材料、隔声材料等,对噪音源进行包裹或隔离,降低噪音传播。3.1.3噪音源替换采用低噪音设备替换高噪音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噪音源的产生。例如,使用电动车辆替代燃油车辆,降低交通噪音。3.1.4噪音源布局优化对噪音源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集中布置,以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传播途径控制技术传播途径控制技术主要通过隔离、吸收、反射等手段,减少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途径控制技术:3.2.1隔声技术利用隔声墙、隔声窗等设施,对噪音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降低噪音的传播。3.2.2吸声技术采用吸音材料、吸音结构等,对传播途径中的噪音进行吸收,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3.2.3噪音屏障在噪音传播途径中设置屏障,如绿化带、隔音屏等,阻挡噪音的传播。3.2.4噪音传播路径优化对噪音传播路径进行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等影响。3.3接收端控制技术接收端控制技术主要通过降低噪音在接收端的强度,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收端控制技术:3.3.1个人防护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噪音对人体的影响。3.3.2建筑物隔音对建筑物进行隔音处理,如采用隔音门窗、隔音墙壁等,降低室内噪音。3.3.3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工业等区域,避免高噪音区域对居民生活的影响。3.3.4噪音监测与管理建立噪音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噪音问题,降低噪音污染。通过以上环保型噪音控制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构建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第4章噪音源控制技术4.1消声技术消声技术主要针对噪音源进行治理,旨在降低或消除噪音的产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声技术:4.1.1选择低噪声设备在设计和安装噪音源设备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如振动较小的压缩机、低转速泵等。4.1.2优化空调形式采用合理的空调形式,降低噪音产生。例如,通过调整冷冻水流速、支管风速和主风管风速,以减少风声和水流声。4.1.3使用消声器在噪音源处安装消声器,通过吸声、隔声和反射等原理,降低噪音传播。4.2吸声技术吸声技术是指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将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降低噪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吸声技术:4.2.1吸声材料选用具有良好吸声功能的材料,如多孔材料、泡沫材料等,将其应用于噪音传播途径中的墙面、顶棚等部位。4.2.2吸声结构设计特殊的吸声结构,如隔音棉、吸声体等,以增强吸声效果。4.2.3频谱分析与应用通过分析噪声的频谱,有针对性地选择吸声材料或结构,提高吸声效果。4.3隔声技术隔声技术是通过隔离噪音传播途径,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隔声技术:4.3.1隔声屏障在噪音源与受影响区域之间设置隔声屏障,如高速公路两侧的隔声板,阻挡噪音传播。4.3.2隔声门窗采用隔声效果良好的门窗,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传播。4.3.3隔声墙体加强墙体结构设计,提高墙体隔声功能,如采用双层墙、隔音棉填充等方式。4.3.4隔振技术通过采用隔振材料或隔振支架,降低设备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第5章传播途径控制技术5.1声屏障技术声屏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噪音传播的途径控制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屏障,使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阻挡,从而降低噪音的传播距离和影响范围。声屏障技术的关键在于屏障的设计、材料和布置位置。本节将详细介绍声屏障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1.1声屏障设计原则(1)遵循声学原理,合理确定屏障高度、长度和形状;(2)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自然屏障;(3)考虑屏障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美观、安全、环保;(4)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屏障的吸声、反射功能。5.1.2声屏障材料选择(1)金属板:具有良好的吸声功能和耐久性;(2)玻璃棉: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适用于中高频噪音控制;(3)复合材料:结合不同材料的优点,提高声屏障的综合功能;(4)植被: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适用于低频噪音控制。5.1.3声屏障应用实例以某城市快速路为例,通过设置声屏障,有效降低了沿线居民的噪音污染。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声学原理,设计合理的屏障高度、长度和形状;(2)选择金属板和玻璃棉作为屏障材料,提高吸声功能;(3)结合地形地貌,设置自然屏障和人工屏障相结合;(4)施工过程中,保证屏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2声传播预测与模拟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噪音传播,需要对声传播过程进行预测和模拟。本节主要介绍声传播预测与模拟的方法、技术和应用。5.2.1声传播预测方法(1)经验公式法:根据已有实验数据,推导出声传播的简化公式;(2)数值解法:采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数值方法求解声传播方程;(3)仿真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声波在复杂环境中的传播过程。5.2.2声传播模拟技术(1)一维声传播模拟:适用于简单地形和均匀介质;(2)二维声传播模拟:考虑地面反射和屏障影响;(3)三维声传播模拟:全面考虑地形、建筑物等因素。5.2.3声传播预测与模拟应用以某城市规划为例,通过声传播预测与模拟,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周边居民区噪音污染的影响,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依据。(1)收集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数据;(2)利用声传播预测方法,建立声传播模型;(3)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噪音污染分布;(4)根据预测结果,优化规划方案,降低噪音影响。5.3噪音地形与建筑物布局优化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对噪音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本节将从地形优化和建筑物布局优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降低噪音传播。5.3.1地形优化(1)利用自然地形,设置声屏障;(2)调整地面高程,增加声波传播距离;(3)创造声影区,降低噪音影响。5.3.2建筑物布局优化(1)合理规划建筑物朝向,减少声波直射;(2)增加建筑物间距,降低声波相互影响;(3)利用建筑物自身结构,提高吸声功能。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环节,有效降低噪音传播,为人们创造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第6章接收端控制技术6.1噪音监测技术接收端控制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环,其中噪音监测技术对于保障通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噪音监测技术。6.1.1噪音功率谱密度监测噪音功率谱密度(PSD)监测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分析信号在各个频率上的功率分布,从而估计出噪音的强度和特性。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测通信环境中的噪音变化,为后续的噪音治理和修复提供依据。6.1.2噪音阈值监测噪音阈值监测是通过设定一个噪音功率阈值,当接收信号中的噪音功率超过该阈值时,触发警报或采取相应措施。这种方法简单易实现,但需要根据实际通信环境和需求合理设置阈值。6.1.3基于神经网络的噪音监测基于神经网络的噪音监测技术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通信环境中的噪音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大量已知噪音样本进行训练,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地识别和预测噪音特性,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噪功能。6.2噪音治理与修复技术在监测到噪音后,需要对噪音进行治理和修复,以降低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噪音治理与修复技术。6.2.1噪音抵消技术噪音抵消技术利用接收端的参考信号,通过自适应滤波器对噪音进行估计和消除。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通信系统中的噪音干扰,提高通信质量。6.2.2噪音对消技术噪音对消技术是通过在接收端引入一个与原信号相反的信号,使得两者相互抵消,从而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精确控制对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6.2.3基于码元的噪音修复技术基于码元的噪音修复技术通过对接收信号中的错误码元进行检测和纠正,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功能。常见的方法包括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发请求(ARQ)等。6.3噪音防护用品为了保护接收端设备免受噪音干扰,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噪音防护用品。6.3.1屏蔽材料屏蔽材料主要用于防止外部电磁场对通信设备的干扰。常见屏蔽材料有金属网、金属板等,它们可以将噪音源与接收设备隔离,降低噪音对通信系统的影响。6.3.2防噪耳机防噪耳机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减少或消除外界噪音对耳朵的影响。这种耳机在嘈杂环境下使用时,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接收功能。6.3.3噪音抑制器噪音抑制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抑制通信线路中的噪音。它通过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降低噪音对通信系统的影响。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接收端控制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噪功能,保障通信质量。第7章城市交通噪音控制7.1道路交通噪音控制7.1.1道路交通噪音来源道路交通噪音主要来源于车辆发动机、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车辆的鸣笛声。为了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音,需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7.1.2道路交通噪音控制措施(1)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减少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噪音;(2)采用低噪音轮胎,降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音;(3)优化道路设计,如采用隔音屏障、绿化带等,减少噪音传播;(4)强化交通管理,限制车辆鸣笛,合理规划交通路线;(5)对受噪音影响的居民区进行隔音改造。7.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7.2.1铁路交通噪音来源铁路交通噪音主要来源于列车行驶过程中轮轨摩擦、空气动力作用以及车辆设备的运行声。铁路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7.2.2铁路交通噪音控制措施(1)优化铁路线路设计,采用曲线半径较大、坡度较小的线路,降低轮轨摩擦噪音;(2)列车采用降噪技术,如采用隔音车体、低噪音轮轨等;(3)在铁路沿线设置声屏障、绿化带等,减少噪音传播;(4)加强铁路运行管理,合理调整列车运行时刻,降低噪音污染。7.3民航噪音控制7.3.1民航噪音来源民航噪音主要来源于飞机发动机的运行声、起降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噪音以及机场地面设备的运行声。民航噪音对机场周边居民区的影响较大,需采取措施进行治理。7.3.2民航噪音控制措施(1)优化机场跑道设计,采用起降方向与居民区相隔较远的位置,降低噪音影响;(2)飞机采用降噪技术,如低噪音发动机、降噪翼尖等;(3)机场设置声屏障、绿化带等,减少噪音传播;(4)加强航空运行管理,调整航班起降时刻,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5)对机场周边受影响的居民区进行隔音改造。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城市交通噪音,为市民营造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第8章建筑施工噪音控制8.1施工噪音源识别与评估建筑施工噪音是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噪音,首先需要对其来源进行识别和评估。8.1.1施工噪音源识别施工噪音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运行噪音:如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2)人为活动噪音:如施工人员交谈、喊叫、敲击等产生的噪音。(3)物理撞击噪音:如建筑材料运输、堆放、搬运等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声。(4)施工工艺噪音:如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拆除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8.1.2施工噪音评估施工噪音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噪音级:采用声级计等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噪音级变化。(2)噪音频率:分析施工噪音的频率分布,评估其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噪音持续时间:评估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4)噪音空间分布:分析施工噪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后续噪音控制提供依据。8.2施工噪音控制技术针对施工噪音的来源和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控制技术:8.2.1噪音源控制(1)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音施工机械,从源头上降低噪音。(2)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噪音产生。(3)隔离和封闭噪音源:采用隔音、隔振等措施,降低噪音传播。8.2.2噪音传播控制(1)设置隔音屏障: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隔音屏障,阻挡噪音传播。(2)采用吸音材料:在施工现场使用吸音材料,降低噪音反射和传播。(3)绿化降噪:在施工现场周边种植绿化植物,利用植物的吸音和散射作用降低噪音。8.2.3噪音受体保护(1)个体防护:为施工人员配备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降低噪音对人体的损害。(2)居民区噪音防护:在居民区设置临时隔音设施,减轻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8.3施工现场噪音管理(1)制定噪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噪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2)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噪音控制措施落实到位。(3)宣传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噪音污染防治意识,提高其环保意识。(4)优化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和早晨等敏感时段进行高噪音施工。(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投诉,及时处理周边居民的噪音投诉,减轻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9章工业企业噪音控制9.1生产工艺噪音控制9.1.1生产工艺噪音来源及特点生产工艺噪音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机械的运转、振动以及物料运输等。这类噪音具有突发性、连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工人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9.1.2生产工艺噪音控制措施(1)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噪音产生。(2)采用隔音、吸音、消音等技术对噪音进行治理。(3)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隔离、封闭、减振等处理。(4)合理布局生产车间,降低噪音传播。9.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9.2.1机械设备噪音来源及特点机械设备噪音主要来源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摩擦、气流等,具有噪声级高、频带宽、传播距离远等特点。9.2.2机械设备噪音控制措施(1)选用低噪音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音。(2)对设备进行减振、隔振处理,降低噪音传播。(3)采用隔音、吸音、消音等技术对噪音进行治理。(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9.3噪音减排与综合利用9.3.1噪音减排措施(1)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噪音产生。(2)加强设备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噪音。(3)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加强噪音污染的防治。9.3.2噪音综合利用(1)利用噪音能量进行发电、加热等。(2)将噪音转化为有益信号,如报警、监测等。(3)开发噪音降低产品,如隔音材料、消音器等。通过以上措施,工业企业可以有效控制噪音污染,改善生产环境和员工健康状况,同时实现噪音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第10章市政设施噪音控制10.1给排水设施噪音控制给排水设施在城市运行中起着的作用,然而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也不容忽视。以下是对给排水设施噪音控制的具体措施:10.1.1隔音措施为降低给排水设施噪音,可以在管道、泵房等关键部位采取隔音措施,如设置隔音墙、隔音门窗等。10.1.2减振措施在给排水管道的支架、吊架等部位安装减振材料,如橡胶减振垫、弹簧减振器等,降低管道振动传递。10.1.3优化设计合理设计给排水设施的布局,避免泵房、阀门等高噪音设备靠近居民区,同时选用低噪音设备。10.1.4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给排水设施,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故障导致的额外噪音。10.2供热与燃气设施噪音控制供热与燃气设施在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其噪音问题亦需关注。以下是针对这类设施噪音控制的方法:10.2.1设备选型与布局选用低噪音的供热与燃气设备,合理布局设施,避免高噪音设备靠近居民区。10.2.2隔音与吸音措施在供热与燃气设施周围设置隔音墙、隔音门窗等,同时在室内采用吸音材料降低噪音。10.2.3减振降噪在管道、泵房等关键部位安装减振材料,降低振动传递,减轻噪音。10.2.4运行维护加强供热与燃气设施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因故障产生的噪音。10.3垃圾处理设施噪音控制垃圾处理设施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以下是对垃圾处理设施噪音控制的方法:10.3.1设备选型与布局优化选用低噪音的垃圾处理设备,合理布局设施,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0.3.2隔音措施在垃圾处理设施周围设置隔音墙、隔音门窗等,减少噪音传播。10.3.3吸音处理在垃圾处理设施内部采用吸音材料,降低室内噪音。10.3.4运行维护与管理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噪音产生。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噪音污染。第11章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11.1国内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我国对噪音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以下是国内噪音控制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11.1.1法律法规层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噪音污染的防治要求,规定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噪音污染的监督管理职责。(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专门针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明确了噪音污染的定义、防治原则、监督管理、防治措施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最高允许标准,为各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提供依据。11.1.2行政法规与规章层面(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责任。(2)《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以及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11.1.3地方性法规与政策各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